APP下载

腹腔镜下组织结构分离术在腹壁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4-04-02汤德志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7期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汤德志

【摘要】 目的 探讨在腹壁疝治疗中应用腹腔镜下组织结构分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宜春新建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腹壁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掷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组织结构分离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比对照组(73.33%)更高(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更少(P<0.05)。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及第5天,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应用腹腔镜下组织结构分离术对腹壁疝患者进行治疗,手术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轻,手术安全性高,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身体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及疝复发风险。

【关键词】 腹壁疝;腹腔镜组织结构分离术;腹腔镜手术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7-0076-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656.3

腹壁疝是一种腹腔组织或器官突出的疾病,主要因慢性咳嗽、便秘等原因所致。腹壁疝发病后可见患者腹部有肿块,腹内压增高明显,治疗不及时极易引发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严重者还会引发脓毒血症,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1]。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手术治療该病,常用术式为组织结构分离术。该术式通过分离滑行腹壁肌肉,以达到修补、重建腹壁缺损的目的。分离后的肌肉组织仍可维持自身神经支配及血液供应,从而实现腹壁的功能性重建[2]。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组织结构分离术逐渐演变成开放术式与腹腔镜术式。开放术式创伤性较大,而腹腔镜组织结构分离术可保护腹壁穿支血管,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普外科中[3]。基于此,本研究对腹壁疝患者分别应用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术与腹腔镜下组织结构分离术的临床效益展开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宜春新建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腹壁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掷硬币法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25~68岁,平均(44.85±4.26)岁;病变位置,侧腹壁13例,中线位置17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25~70岁,平均(45.12±4.12)岁;病变位置,侧腹壁11例,中线位置19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价值高。本研究已获得宜春新建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结合临床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符合《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4]中关于腹壁疝的诊断标准;符合手术治疗指征;自愿参与研究;对研究知晓同意。

排除标准:近半年内有腹部手术治疗史者;合并慢性炎症性疾病者;因严重精神疾病而引发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其他腹部疾病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者;随访脱落者。

1.2 方法

观察组开展腹腔镜组织结构分离术。嘱患者采取平卧位,全身麻醉后对患者疝环大小进行测量并标记,随后于距离疝环8 cm的肋骨下缘、腋前线位置做12 mm切口,分离筋膜组织,于腹外斜肌与腹内斜肌之间插入气腹针,建立二氧化碳气腹,置入12 mm Trocar,沿Trocar置入腹腔镜和超声刀。常规探查腹腔情况后确认疝环位置,向外侧分离腹外斜肌,向正中线推进腹直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复合体结构(对侧处理一致),随后经粘连组织分离恢复疝环内容物,采用补片对腹部缺陷进行修复,之后采用可吸收线缝合肌筋膜层和补片即可。

对照组实施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术。嘱患者采取平卧位,对患者开展全身麻醉,麻醉后于腹部中线做5~10 cm切口,逐层分离皮下组织,向两侧分离腋前线,将上缘分离至剑突下,下缘分离至耻骨联合,之后操作与观察组一致,修复完毕后采用可吸收线缝合切口,放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无任何临床症状,疝内容物恢复程度>90%,无需二次手术视为显效;临床症状基本缓解,疝内容物恢复程度60%~90%,无需二次手术视为有效;疝内容物恢复程度<60%,需再次进行手术治疗视为无效[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手术相关指标

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

1.3.3 疼痛程度

分别在手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及第5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量化(0~10分)评估,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疼痛剧烈,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感越明显。

1.3.4 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

记录2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尿潴留、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2组患者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2组患者随访术后复发情况比较

随访6个月,观察组疝复发1例,复发率为3.57%(1/28);对照组疝复发5例,复发率为22.73%(5/22)。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4.281,P=0.038)。

3 讨论

腹壁疝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吸烟、饮食不调或泌尿系统疾病等有关,多发于肥胖、年老或腹壁手术伤口恢复不佳等人群中[6]。手术修补术是目前临床常用于治疗该病的方法,其目的在于修复腹壁缺损、重建腹壁功能。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修补术已逐渐从单纯修补术进展至自体组织修补术和无张力补片修补术[7]。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术是临床常见的自体组织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效率显著等特点,但该术式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较大,术后极易引发大量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的恢复速度,整体治疗效果欠佳[8]。近年来,腹腔镜凭借其微创性、术后瘢痕小等特点,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腹腔镜自体组织修补术也逐渐在腹壁疝治疗中得到认可[9]。

本次研究发现,患者接受腹腔镜组织结构分离术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33%,而接受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术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3.33%(P<0.05),说明腹腔镜组织结构分离术在腹壁疝治疗中疗效较为理想。分析原因,腹腔镜组织结构分离术可通过移行腹直肌和松解腹壁肌筋膜的方式促使腹壁缺损的地方自体修复;肌肉组织分离后其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不会受到影响,可有效加快腹壁功能的重建速度;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操作,可确保操作者获得清晰的手术视野,提高手术操作效率,进一步提升手术效果。陈正民等[10]研究表明,与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术相比,采用腹腔镜组织结构分离术治疗腹壁疝的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提示腹腔镜组织结构分离术具有微创性的特点,可有效减少大出血的可能性,还能加快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腹腔镜组织结构分离术仅需在距离疝环8 cm的肋骨下缘、腋前线等位置做12 mm左右的切口,将它作为观察孔和操作孔,无需最大程度分离皮下组织,切口长度较小;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操作,可准确定位病灶位置,操作时可减小对周边正常组织造成的损伤,比开放手术减轻了暴力操作对胃肠道造成的影响,为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腹腔镜辅助下还能避免手术时大面积分离病灶周围组织而损伤血管,有助于进一步减少局部出血量,促使患者尽快恢复[11]。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腹腔镜组织结构分离术安全性较高,切口小,术后患者疼痛感更轻微,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及术后复发风险。分析原因,于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操作可减小切口长度,避免手术切口过大导致切口感染的风险增加;切口长度较短能加快愈合速度,有效缩短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腹腔镜组织结构分离术切口较小、出血量较少,可避免患者术后出现引流不当、止血不彻底或伤口内死腔等不良问题,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尿潴留、肠梗阻、肠瘘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在腹腔镜下观察解剖结构,可及时发现并处理隐匿性疝,防止造成腹壁二次损伤,预防腹壁原有解剖组织改变,减少术后复发情况。

综上所述,针对腹壁疝患者开展腹腔镜组织结构分离术,一方面能够减轻对患者造成的伤害,缩短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痛苦;另一方面能进一步提升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及疝复发风险,加快患者身体恢复,临床效益较高。

参考文献

[1] 梁明超,梁盛枝,吴跃锐.腹腔镜疝修补技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1,26(1):57-59.

[2] 李冬.开放与腹腔镜下组织结构分离技术在腹壁疝治疗中的應用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21,48(7):70-72.

[3] 吴立胜,李煜,余建伟,等.同期腹腔镜手术治疗病态性肥胖合并腹壁疝7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1,41(4):405-408.

[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8,21(7):721-724.

[5] BITTNER R,BAIN K,BANSAL V K,et al.Update of guidelines for laparoscopic treatment of ventral and incisional abdominal wall hernias(International Endohernia Society(IEHS)):Part B[J].Surg Endosc,2019,33(11):3511-3549.

[6] 庄波,喻凯,章志伟,等.完全内镜下内脏囊分离技术在腹壁疝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46):3829-3832.

[7] 黄鑫,姚晨,罗彬,等.腹壁疝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症状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1,45(23):2474-2476.

[8] 刘国忠,翁山耕,陈易平,等.两种腔镜下组织结构分离方法在腹壁切口疝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9,34(12):1085-1086.

[9]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实用技术分会腹壁修复与重建外科学组.组织结构分离技术规范化操作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5):488-493.

[10] 陈正民,周少波,贲大刚,等.腹腔镜与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技术治疗腹壁疝临床疗效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4):476-480.

[11] 蔡永昌.腹腔镜手术在复杂性腹壁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7):86-88.

(编辑:肖宇琦)

猜你喜欢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与腹式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90例临床研究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分析
腹腔镜技术治疗腹部闭合伤小肠破裂诊治分析
胆结石合并糖尿病50例治疗及效果评析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卵巢内异囊肿的临床研究
传统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比较
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应用GnRHa及反向添加疗法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对比微创手术与传统宫外孕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