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对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2024-04-02陈清张新发方福龙
陈清 张新发 方福龙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对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9月在赣州市会昌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开展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开展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TBIL、DBIL、IBIL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OD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MDA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SOD水平下降幅度及MDA水平上升幅度均比对照组明显更小(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针对新生儿黄疸开展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与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均能够有效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但在减轻患儿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更具有优势。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持续蓝光照射治疗;间歇蓝光照射治疗;血清胆红素;氧化应激反应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7-0028-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722.17
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因胆红素代谢异常所致。患病期间,患儿多伴有烦躁、嗜睡等症状。新生儿黄疸常见生理性与病理性2种类型。前者大多可自行消退,后者消退后可能会再次出现,需要尽早接受有效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引起胆红素脑病而危及患儿身心健康[1]。蓝光照射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方法,具有改善机体胆红素代谢的作用,对患儿病情转归效果良好。既往蓝光照射治疗以持续蓝光照射方式为主,照射时间较长。有研究发现[2],蓝光照射时间越长更易诱发不良反应,可能影响到患儿生长发育。近几年间歇蓝光照射被逐渐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中,但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存在争议。鉴于此,本研究选取7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对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与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信封法随机将赣州市会昌县人民医院于2019年10月—2022年9月收治的7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7例,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17例;日龄5~24 d,平均(12.56±1.34)d;体质量2.5~4.6 kg,平均(3.12±0.14)kg。观察组37例,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9例;日龄5~25 d,平均(12.64±1.28)d;体质量2.5~4.5 kg,平均(3.11±0.18)kg。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内容家属均知晓同意且已获得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3]中关于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2)存在巩膜或皮肤黄染等症状,总胆红素(TBIL)>205 μmol/L;(3)经母乳喂养;(4)符合蓝光照射治疗指征且家属完全接受。
排除标准:(1)因先天性疾病、肝功能不全引发的黄疸者;(2)患有严重溶血性贫血者;(3)心血管系统及免疫系统严重受损者;(4)无法耐受治疗者;(5)生命体征不稳定者;(6)伴传染性疾病者。
1.3 方法
2组在接受蓝光治疗前均开展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给予双歧杆菌活菌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开展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将患儿衣物褪去卧于蓝光箱中,将wi59767双面辐照蓝光箱[东西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温度调节为30~32 ℃,湿度调节为50%~60%,蓝光波长调节为430~460 nm,适当调整照射距离,使用黑色眼罩、尿布分别覆盖在眼部、会阴部,持续照射16 h,1次/d。观察组开展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每次照射4 h,每次照射完成后间隔2 h再进行照射,4次/d。2组均治疗3 d,照射期间定期帮助患儿翻身。
1.4 观察指标
(1)临床治疗效果。治愈为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退,TBIL水平恢复至正常范围;有效为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明显,TBIL水平下降至少50%;无效为治疗后未达到以上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2)血清胆红素。于治疗前1 天与治疗3 d后采集患儿的3 mL空腹静脉血,离心(3 000 r/min,10 min)取上清液,置于-20 ℃冰箱中保存,采用胆红素氧化酶法试剂盒检测TBIL、DBIL、IBIL水平,仪器选择Cobas e411型全自动化学发光仪。(3)氧化应激反应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儿治疗前后的SOD、MDA水平。(4)记录患儿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清膽红素水平
治疗前,2组TBIL、DBIL及IBIL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BIL、DBIL及IBIL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氧化应激反应指标
治疗前,2组SOD、MDA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OD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MDA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SOD水平下降幅度及MDA水平上升幅度均比对照组显著更小(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更低(P<0.05),见表4。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胎儿在母体内红细胞生成过多,而在出生后随着肺循环建立,红细胞被大量破坏,导致胆红素积累,引起黄疸[4]。新生儿黄疸常见生理性和病理性2种。前者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行消退,后者不仅难以自行消退,还存在进展速度快、反复发作等特点,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危害[5]。目前,临床认为纠正胆红素水平紊乱是促使病理性黄疸患儿尽早恢复的关键。近年来蓝光照射被广泛用于该病治疗中,借助特定波长蓝光照射,能够促使患儿体内脂溶性未结合的胆红素快速转换为水溶性异构体,经尿液或胆汁迅速排出体外,有助于纠正患儿体内的胆红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蓝光照射具有起效快、操作简单等特点。对于蓝光照射治疗的不同照射方式目前还存有争议。付立华等[6]研究显示,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在李颖[7]研究中,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总有效率接近。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但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均能够起到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分析原因为,蓝光照射治疗可使血清胆红素分子快速吸收,持续蓝光照射通过长时间照射可快速清除胆红素,达到治疗效果;间歇蓝光照射可让未结合胆红素水溶性增加后直接排出体外,中断照射后可让剩余胆红素再次分布于患儿机体,再次照射可有效提升胆红素的水溶性,同样能获得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相当的治疗效果。胆红素代谢异常是新生儿黄疸的典型表现,未结合胆红素具有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和糖分分解的作用。胆红素水平过高不仅导致细胞能量缺失,还会因糖分蓄积过多而累及心脏,可能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心肌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本研究发现,治疗后2组TBIL、DBIL及IBIL水平均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无论是持续蓝光照射还是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均能够促进胆红素排出。蓝光照射可直接改变胆红素的代谢途径,促使多余胆红素尽快排出体外,避免胆红素水平过高而对细胞蛋白质合成和糖分分解产生抑制作用,降低患儿机体内的胆红素水平。冉珊等[8]研究发现,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可减轻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氧化应激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OD水平下降幅度及MDA水平上升幅度均更小,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P<0.05)。由此可见,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比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能有效减轻患儿氧化应激反应,减小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究其原因,胆红素可在光作用下促使氧分子转换为高活性氧自由基,新生儿黄疸患儿在经蓝光照射治疗后血液、视网膜等中氧自由基水平均持续上升,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会导致此过程加剧[9]。持续蓝光照射对患儿肠壁造成的刺激较大,治疗后极易引发皮疹或发热等不良反应,安全性较低。持续蓝光照射较难帮助患儿补充所需的维生素和水分,容易导致患儿出现水电解质失衡的状况,整体效果受限。间歇蓝光照射通过分段照射治疗的方式,能够让患儿机体有充足时间清除氧自由基,避免氧自由基水平持续上升,还可减少长时间照射导致的脱水、发热等不良反应,提升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间歇蓝光照射治疗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在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机体胆红素水平方面无较大差异,但是,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在减轻患儿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方面优势更明显,临床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蓝光照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吴丽丽,马兵,刘建英.承德市1 606例新生儿黄疸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21,47(8):1034-1036,1041.
[2] CHU L L,XUE X J,QIAO J H.Efficacy of intermittent phototherapy versus continuous photo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aemi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Adv Nurs,2021,77(1):12-22.
[3] 李秋平,封志純.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4):958-960.
[4] 尹文文,陈仿群,汪佳伟.蓝光联合支持治疗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7):3228-3231.
[5] 康静,王斐.不同蓝光照射方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21,24(11):1020-1024.
[6] 付立华,韩传英.不同蓝光照射方法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6):172-173.
[7] 李颖.间歇性与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8):117-119.
[8] 冉珊,沈聃.早期不同蓝光照射方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9,32(1):90-94.
[9] 朱柔霖.不同蓝光照射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2):269-271.
(编辑:徐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