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意蕴和优化路径

2024-04-01蒋亚楠赵月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振兴精神文明乡村振兴

蒋亚楠 赵月

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必然要以乡村文化振兴作为内生动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丰厚的价值意蕴,实践至今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人才、载体、产业和数字化方面仍存在一定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路径:加大对乡村文化振兴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保护和建设文化载体、提升乡村文化产业生命力、激发科技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活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振兴;精神文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乡村振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压舱石,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作为铸魂工程的乡村文化振兴实施至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国乡村开花结果,农民精神风貌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乡村文化振兴还存在人才匮乏、文化载体流失与建设不足、产业动力不足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针对乡村文化振興的困境提出优化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意蕴

(一)挖掘农耕文化,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也是挖掘农耕文化时代价值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传统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包含了华夏文明的基因密码。从天人合一、敬畏自然的生态观到勤劳勇敢、俭以养德、耕读传家的传统美德,从各具特色的农业景观到具有乡土气息的风俗习惯,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标识,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传承和创新农耕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环节,在深入挖掘特色农耕文化的基础上提炼农耕文化的时代价值,并借助数字化技术展现农耕文化新的生命力,有助于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命脉,增强文化自信。

(二)发挥文化功能,提升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具有兴业、育人、铸魂等功能。在经济上,乡村文化作为软实力,是潜在的生产力和促进经济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在人才上,乡村文化是转变农民认知方式和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的有效载体;在生态上,农耕文化形成的天人合一、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为当今保护和治理乡村生态环境提供了宝贵经验;在组织上,文化具有凝魂聚气的功能,农民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更加信任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再者,乡土文化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为基层党组织在德治方面提供了经验借鉴,有助于推动基层党组织完善“三治融合”的治理模式。综上所述,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内生动力。

(三)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助推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发展也体现在城乡精神文明失调上。首先,乡村文化资源不足,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少年宫和文化馆等传统公益性质的文化场所数量较少,限制了农民接触先进文化的机会。其次,年轻农民群体出现进城打工热潮,乡村文化传承主体的缺失使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受到影响。最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 长期滋养中国农民的乡村文化,在与城市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相互碰撞冲突中逐渐式微。因此,在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摈弃资本的异化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指引下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文化,有助于改变农民的传统文化认知,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二、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状况

(一)乡村文化振兴人才匮乏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只有吸收大量人才,才能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当前,乡村文化振兴人才匮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乡村本土人才流失严重。很多农村青壮年选择进城打拼,留守乡村的劳动力大多是老年人,他们文化水平较低,对乡村文化传承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乡村教育水平偏低。义务教育的推广使农民人人有机会接受教育,但基础教育设施薄弱等因素导致乡村教育水平相比城镇较低,培养出来的本土人才相对较少。最后,乡村较难留住人才。为了留住人才,国家出台了委培生、免费师范生等政策,但乡村医疗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等现实情况,使得人才在服务期满后更倾向于选择基础设施发达和发展前景好的城市。

(二)乡村文化载体流失与建设不足

乡村文化通过载体得以保存、表达和传承。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借助文化载体展现乡村文化魅力。乡村文化载体流失与建设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乡村人口的流失和外来文化的侵蚀导致乡村文化载体流失严重。在空间上,进城打工热潮的出现使乡村人口减少,传统风俗习惯和传统手艺等随着人口的流失而受到影响。在思想上,由于外来文化的渗透和传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失去应有的热情。其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导致乡村地区文化载体与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比如图书馆、文体休闲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缺乏,难以满足乡村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需求。最后,个别村落没落。村落是乡村文化最大的载体,个别村落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被拆迁或出现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农民搬离原村落,村落所承载的文化因素也因此被遗忘。

(三)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一方面,各方力量对乡村文化产业扶持不够。乡村文化产业兼具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在经济较落后的乡村,容易出现地方政府资金支持不足和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及缺少外商投资助力的现象。另一方面,少数农民对乡村文化产业认同度不高。农民是乡村文化的主体,由于乡村空心化和老龄化严重,农民对乡村文化产业认同度不高,乡村文化产业缺乏农民主体的支持。

(四)数字化程度有待提高

科技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的新趋势,是激发乡村文化生命力的有效措施,乡村文化数字化在后续发展中仍有需要克服的困难。例如,借助了数字化技术的新媒体平台变现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在与乡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使用者为了吸引流量,容易出现急于求成、弄虚作假的情况。不少经济落后和偏远乡村的数字化基础建设不够完善,导致乡村文化传播和交流受阻。无论是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还是在消费领域,处于起步阶段的乡村文化产业,在技术生产设备的引入、4D数字技术的动态展示以及消费者个性化设计等方面均有待深化。

三、乡村文化振兴的优化路径

(一)加大对乡村文化振兴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一是要想方设法培养乡村本土文化人才。本土人才在乡村文化的耳濡目染下更能明晰乡土文化的演进脉络和功能价值,能在乡村文化振兴实践中深入当地文化实际挖掘文化价值。为此,国家需加强乡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融入乡村本土文化内容,为乡村文化振兴培养后备人才。此外,国家还要想方设法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培养政治坚定和文化水平高的乡村文化人才。二是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留住乡村文化人才。相关部门应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向乡村文化人才提供医疗、住房和教育等方面的优厚待遇,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乡村文化人才进行物质奖励等。高校、研究所和文化企业等应协力建立乡村文化人才库,向相关部门推荐文化专业人才,共同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二)保护和建设文化载体

农村沉淀着大量的最具生命力的乡村文化载体,相关部门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发挥农民的首创精神,出台相关政策,以尽可能地抢救危急的乡村文化载体,保障现有乡村文化载体的传承和创新。首先,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传统乡村文化载体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对恶意破坏乡村文化载体的行为进行严惩。其次,提高基层党组织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思想觉悟。基层党组织既要承担起保护乡村文化载体尤其是乡村村落的责任,还要切实保护农民的文化权益,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以提高农民参与文化载体保护的积极性。最后,加强乡村基础文化载体建设。可建造一些小型图书馆、文体馆和休闲娱乐场所,以满足农民的文化诉求,同时借助理论宣讲、文艺演出等活动提高农民文化素养,激发农民的文化创造力。

(三)提升乡村文化产业生命力

首先,充分挖掘与转化乡村文化资源。乡村文化产业的依托是乡村文化,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在于充分挖掘与转化乡村文化资源。各地应充分激活乡村文化资源,提升乡村人文价值,找准乡村文化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点,构建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其次,营造有利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相关部门应出台有利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比如减税、资金支持等,以提高乡村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还需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乡村文化创意产业保驾护航。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文化产业的积极性与认可度,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最后,推动乡村文化产业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乡村文化包罗万象,挖掘其时代价值,能够为旅游业、教育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很多产业创造商机,由此推进乡村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四)激发科技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活力

首先,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科技赋能乡村文化振兴要从实际出发,在保护乡村文化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技术促进乡村文化的创新,对一些为了实现流量变现而出现的破坏乡村文化的行为予以处罚。其次,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数字技术应用,增加农民接触文化和传播文化的渠道。利用数字技术,建造数字图书馆、文化遗产数字化创造平台等,使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得以保存、传播和利用。最后,加大对乡村文化的数字化创新。在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进行呈现,努力讲好乡村文化故事,提高乡村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乡村文化振兴既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又关系文化命脉的传承。从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保护和建设文化载体、提升乡村文化产业生命力、激发科技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活力四个方面精准施策,有助于丰富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选择。未来,乡村文化振兴仍任重道远,需要国家、社会、基层党组织和农民群体持久发力,合力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实现,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2022(11):4-28.

[2]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92.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78.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责任编辑:朱松琳]

作者简介:蒋亚楠(1999—),女,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通信作者:赵月(1998—),女,山東滨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振兴精神文明乡村振兴
以乡村文化建设助推龙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传统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研究
广播媒体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研究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偷自行车的人》与《小武》分析比较
浅谈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