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打好河南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

2024-04-01安晓明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农村建设

安晓明

编者按:

2月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如春风化雨,滋润了神州大地,更滋润了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农业科技工作者和亿万农民的心田。

文件提出,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一年春作首,百业农为先。“一号文件”是龙年春天的“和风细雨”,奏响了“三农”工作激昂的“奋斗曲”。从春天出发,乘着“一号文件”的春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将迈出新步伐。为更好学习贯彻“一号文件”精神,本刊特邀请专家学者对文件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2月3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发布的第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一号文件”,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具有重要意义。河南作为农业农村大省和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要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

一、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底线。河南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要牢记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千方百计提高粮食产能。

高质量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我国耕地资源有限,未来依靠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带来的产量增量是有限的,但粮食各品种在提升单产方面依然有较大潜力,2023年粮食单产提高对增产的贡献达58.7%。2023年河南粮食总产量1 324.9亿斤,居全国第二位,连续7年稳定在1 300亿斤以上。粮食播种面积已基本稳定,接下来要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2023年河南遭遇与夏粮成熟期高度重合的连阴雨和秋粮收获期的华西秋雨,全年粮食产量仍超过1 300亿斤,这与秋粮大面积单产提升密不可分。202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2025年新增粮食产能100亿斤,关键就在提高粮食单产。要以《河南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方案》为指南,扎实推进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快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推广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配套融合。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耕地,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要优化农用地布局,统筹推进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提质改造、未利用地开发、损毁土地复垦,促进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将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完善后续管护和再评价机制。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对确无人耕种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途径种好用好。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我国地域辽阔,在19亿亩耕地之外,还有着33亿亩的森林、40万平方公里的草原和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丰富的自然资源,正是一座巨大的食物宝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设施农业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就能更好端牢中国饭碗、创造品质生活、增进人民福祉。要充分利用森林草原、江河湖海等资源,发展实用林业、畜牧业、渔业、微生物产业,满足14亿多人口多样化食物需求。就河南而言,要重点实施现代设施蔬菜、畜牧、渔业专项行动,稳定生猪、畜禽生产,建设一批植物工厂、畜禽立体养殖设施,积极发展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拓展农业生产新空间。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要求。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其中,河南718.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 5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河南是中国的缩影。脱贫摘帽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要持续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幫扶机制是从制度上预防和解决返贫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举措。河南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数量多、规模大,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坚持常态化监测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对易返贫致贫人口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把符合监测条件的农户及时纳入监测范围,精准落实开发式、兜底式帮扶措施,降低返贫致贫风险。对存在因灾返贫风险的农户,符合政策规定的可先行落实帮扶措施。加强农村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监测预警,按规定及时落实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探索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加强跨部门信息整合共享,进一步提升监测及时性和帮扶精准性。

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基本民生问题,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保障和基础。2023年,河南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学生应返尽返,低收入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不低于5 28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145.5万脱贫人口、40.5万监测对象纳入低保或特困兜底保障。今后要继续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切实做好民生保障。

促进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加大产业帮扶和就业促进支持力度,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发展条件,有利于增强其“造血”能力,激发内生发展动力。要积极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统筹用好就业帮扶车间、公益岗位等渠道,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实施好《河南省脱贫人口增收行动方案(2023—2025年)》,推动各类资源、帮扶措施向促进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聚焦聚力,确保脱贫人口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加快发展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绿色食品在内的九大乡村富民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帮扶产业项目,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实施田园增收等产业发展十大行动,开展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乡村服装产业“百镇千村”行动和设施蔬菜产业项目改造提升试点、项目资产与农业社会化服务衔接试点。强化帮扶产业分类指导,“巩固一批、升級一批、盘活一批、另起炉灶一批”产业项目。加强社会帮扶,推进“一对一”结对帮扶脱贫县,不断提升帮扶实效。持续深化消费帮扶,推动脱贫地区可持续发展。

三、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对河南来说中心任务是推进产业振兴。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通过多元化、特色化、绿色化、共享化、数字化和优质化等实现乡村产业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和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我国地域差异大,各地物产丰富,乡村产业发展要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围绕“土特产”大有文章可做。要立足各地实际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做足做活“土特产”大文章,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近年来,河南把培育优质土特产、特色主导产业作为产业振兴的重中之重,累计创建1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9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3个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在此基础上,要持续巩固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全省两个万亿级产业之一的支柱地位,不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要深入推进品牌强农,整合名特优新农产品资源,扩大“豫农优品”区域公共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河南“大粮仓”“大厨房”“大餐桌”全面对接“大市场”。

加快发展农村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农村产业新业态,注重高新科技、推进智慧农业,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农村与健康、教育、体育、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打造休闲观光园区、文化体验、乡村民宿等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发展培育植物工厂、认养农业、AI农业(人工智能农业)等农业新业态。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推进乡村民宿规范发展、提升品质。开发形式多样的“乡产”“乡游”“乡食”“乡宿”,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条,通过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打造更高水平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鼓励返乡入乡创业。

发展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农民增收致富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增收最核心、最关键的举措是发展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作用,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要扎实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发展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等家庭经营项目。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推进国家农高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益农,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精准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打造“豫农技工”特色劳务品牌,提升农民致富技能。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重乡村颜值,也重乡村气质,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要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以高质量的乡村设计为抓手,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着力打造“千万工程”河南样板,助推农业强省建设。

以“设计河南、美丽乡村”为引领进行乡村建设规划。乡村实用性规划是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要坚持规划引领、谋定后动,增强规划实用性,突出规划地域特色。河南村庄量大面广,平原村和山区村、城郊村和偏远村等情况千差万别。要依据自然禀赋和发展基础,分类明确建设重点和发展路径,充分体现乡村特色,延续乡村文化肌理,展现独特田园风光,防止“千村一面”。积极推动“千村万户”乡村设计精品示范行动,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当前,全省已有2.4万个行政村形成了村庄规划初步成果。未来乡村的人口、村落形态、农业生产方式等将会发生重大的趋势性变化,要有前瞻眼光,科学把握不同类型村庄变迁趋势,完善县城、乡镇和村庄体系规划,分类有序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

分类逐级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各地村庄建设情况差异较大,乡村建设步调很难统一,需要结合各地村庄实际,进行分类创建、逐级提升。统筹推进和美村庄、达标村庄、洁美村庄建设,加强传统村落保护。选择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打造一批“五大振兴”能够整体呈现的“和美村庄”。推动一些基础条件一般的村庄,深化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健全管护机制,把这些村庄打造成干净、舒适的“洁美村庄”。对一些基础条件薄弱的村,重点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让村庄首先干净起来、整洁起来,建设成“达标村庄”。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要持续改善乡村环境,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扎实推进厕所革命。要坚持示范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深化“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人居環境常态化整治提升行动,探索可实施、可推广、可持续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乡村交通、卫生、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完善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着力提升乡村生活品质,让乡村基础设施更系统完备、乡村公共服务更普及便利、乡村文脉传承更富有活力。

五、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乡村治理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治理的状况不仅直接关系着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农村的和谐发展,也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密切相关。要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动乡村和谐善治,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培育健康文明乡风,守住安全稳定底线,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强化党建引领,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组织强则乡村强,基层党组织是基层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如何提高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提升乡村基层的治理效能?这是河南乡村的必答题。要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强化党建引领,深化“五星”支部创建,健全“四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推动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河南要深入实施村党组织建设堡垒工程和“头雁”工程,选好配强乡村振兴带头人,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整体素质,强化监督管理、创新激励机制,着力打造一支推动乡村振兴的“先头部队”。通过“头雁”领航,依靠群众、发动群众。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村BA”、村超、村晚等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凸显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要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也要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要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篇。促进城市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增加有效服务供给。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强化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强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平安乡村。

参考文献:

[1]赵宇恒.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进展:中央一号文件专家谈[N].农民日报,2024-02-05(002).

[2]刘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省[N].河南日报,2024-01-09(006).

[责任编辑:李伟杰]

猜你喜欢

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