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教学
2024-04-01剡金莲
剡金莲
[摘要]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寓言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批判精神,使学生增长智慧,让学生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本文总结出“分析矛盾冲突,总结人物形象;概括故事内容,揭示做人道理;引发多元思考,发展思维能力;品味语言特色,培养审美品质;注重拓展延伸,培养创造能力”等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小学语文寓言教学提质增效。
[关键词]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统编语文教材;核心素养
寓言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生动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言故事篇章短小精悍,情节生动有趣,语言简练,往往采用拟人、讽刺、夸张等手法表现主题,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对人起到劝诫和启迪思想的作用,富有教育意义,是深受儿童喜欢的文学体裁之一。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寓言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批判精神非常重要,这符合语文核心素养“四个维度”中“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培养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读懂寓言内容,理解寓言的道理,让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传统寓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枯燥。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在内容上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教师按照教学环节组织学生朗读寓言、解决字词、梳理寓言故事内容、总结人物形象、概括揭示的道理等,但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难以开展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和交流互动等自主式学习,因而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
二是重故事轻寓意,重道理轻实践。部分教师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寓言故事的内容分析上,希望通过故事情节的分析促进学生理解寓言寓意,这本无可厚非,但却忽视了对寓言所阐明道理的深入理解。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生年龄尚小,很多道理还不很明白,因此在讲授寓言所阐明的道理时往往一言带过。这种简单说教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难以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来辅助理解寓言所阐明的道理,因而无法达到深入理解和内化寓意的目的。
三是寓言教学中语言特色把握不足。部分教师往往把教学的重头戏放在寓言内容的分析解读及蕴含道理的说教上,很少引导学生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去品味和分析寓言,如寓言中的那些讽刺性、夸张性的语句。这种表象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难以深度把握寓言的语言特色,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寓言教学路径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中的寓言教学提出全新的要求,通过寓言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识字、写字及阅读能力,还要在口语交际和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品质,让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达成以上目标和要求呢?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分析矛盾冲突,总结人物形象
在小学寓言教学中,在完成字词、朗读等基本教学环节步骤后,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比较熟悉,课堂教学就进入引导学生梳理故事内容、总结寓言人物形象这一环节。寓言人物形象是通过故事情节内容塑造出来的,因此,通过梳理寓言故事的情节内容来总结人物形象就成为教学的主要环节。在人物形象分析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矛盾冲突去分析和探究,而人物矛盾冲突主要通过寓言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表现出来。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寓言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要素来分析人物形象。
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的教学中,教师就通过引导学生抓住放羊人与街坊的对话语言和心理描写表现矛盾冲突,总结人物形象。在文中,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这两句对话存在的矛盾冲突是邻居劝放羊人修羊圈,而他却不修,从中可以看出放羊人不及时改错的那种固执己见的形象。在第二天早上又丢了一只羊后,他很后悔没听邻居的劝告,赶紧堵上了窟窿,自此以后羊再也没丢过。由此看出,他由之前的“知错不改”到后来“知错能改”,做到了及时止损。这样,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描写入手分析矛盾冲突,更加轻松地总结出寓言中的人物形象。
2.概括故事内容,揭示做人道理
分析故事情节,总结和揭示做人的道理是寓言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上述“分析矛盾冲突,总结人物形象”这一环节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的情节,然后组织学生采用交流合作的方式,讨论、概括和总结寓言故事的内容。这两个步骤不但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而且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总结和概括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寓言人物形象,总结其所揭示出的道理。以二年级上册补充寓言教学《狐狸和乌鸦》为例,教师不妨先组织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情景朗读,让学生模拟文中狐狸的语言朗读,在朗读中感受狐狸前两次对乌鸦的关心问候和第三次对乌鸦夸赞的目的,让学生从中感受狐狸甜言蜜语背后的阴险狡猾和诡计多端。同时,让学生找出乌鸦每次对狐狸甜言蜜语的不同反应和表现的句子,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最后,让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揭示的道理。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总结寓言所揭示的道理:不能轻信坏人的甜言蜜语,否则会上当受骗。这样就达到了对语言主体对象的准确把握。
3.引发多元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进行想象、联想、分析、比较、归纳、 判断和总结等的认知表现。多样性思维是指从思維的各个层面出发,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因素、多变量的系统思考。它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在同一个问题面前,尽量能提出多种设想,产生新的思路,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传统寓言教学中,教师一般以学生发现和理解寓言揭示的道理来达成教学目标。其实,这是一种单一化的教学思维,不利于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和解决问题,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多样化思维。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多样化思维,通过寓言教学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思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多样化思维能力。
以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的教学为例,文中讲述了小马过河时老牛说水很浅,而松鼠却说水很深,小马自己也不知道谁对谁错,更不敢轻易过河,于是只能回去问妈妈,妈妈则引导小马亲自下水尝试。如果用单一化的思维总结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那就是遇到事情不要光听别人的,要自己亲自去尝试,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样化思维去思考,得到多样化的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以下几个问题去思考和解答,进而从多个角度总结出多样性的答案:(1)老牛为什么认为水很浅,而松鼠却认为水很深?(2)小马为什么不敢过河?(3)小马听了妈妈的话,为什么敢过河了?他得到的答案是什么?(4)通过学习《小马过河》的故事,你还明白了哪些道理?
出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互动交流的方式探寻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发展学生多样化思维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1)时,要让学生明白,老牛和松鼠之所以对河水深度的认知不一样,是因为他们身体大小和各自的视角不一样。老牛身体高大,腿脚很长,过河很容易,因而认为水很浅。而松鼠身体很小,腿脚很短,因而自然认为水是很深的。通过探究,学生就会明白: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往往也是不同的。在问题(2)的探究中,小马之所以不敢过河,是因为他自己缺乏主见,缺少生活经验,因而拿不定主意。这就告诉学生,遇到事情要有自己的主见,还要敢于尝试。对于问题(3),小马后来之所以自信勇敢地过河,是因为他受到了妈妈的话的启发和鼓励。最终他通过亲自过河知道老牛和松鼠说的话都不准确,这就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会得到不同答案,遇到事情只有自己亲自去做,才能得到真相和正确结论。在问题(4)中,教师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出自己的不同感悟和收获。这样,在一则寓言中,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和探究问题,对比从不同角度思考所得出的答案,有力地培养了学生多样化的思维能力。
4.品味语言特色,培养审美品质
审美创造是学生在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培养的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新课标凝练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审美创造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之一。
语言是寓言艺术性的具体表现。小学阶段的寓言涵盖面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内涵深厚,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更是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戏剧性,其内容滑稽,语言诙谐,道理深刻,极具审美价值。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寓言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品味语言特色作为专门的教学环节来设计和实施,从而使学生在理解寓言揭示的道理的同时,感受寓言的语言之美。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寓言《揠苗助长》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品析语言特色,通过赏析种田人的话语“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引导学生从中分析和感受他拔苗后自鸣得意和自作聪明的蠢态。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链接”《南辕北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那个人的几句话——“我的马跑得快”“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我带的盘缠多”等,帮助学生理解寓言主人公的无知、盲目自信和自以为是。这样,学生通过分析和品味寓言中幽默滑稽、极具讽刺性和夸张性的语言,学会从品味作品语言特色的角度入手,赏析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提升了自身的审美素养。
5.注重拓展延伸,培养创造能力
在完成一则寓言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的富余时间,引导学生通过增设新角色、改编情节、续写新内容等方式来创编寓言故事,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刻舟求剑》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写丢剑人到岸后依据船舷上的记号下河捞剑的情景;在学习了《狐假虎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说一说或写一写第二天老虎不在时狐狸失去威风,反而被其他动物狠揍的情景……这种课堂拓展延伸的方式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兴趣浓厚,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古今中外的优秀寓言故事还有很多,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更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的素材。尽管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课内,但加强学生的课外寓言阅读和实践活动指导也是对课内寓言教学的有益补充。一是给学生推荐优秀寓言故事书籍,倡导学生阅读;二是加强阅读指导,鼓励学生在每天做完家庭作业后,自觉阅读一定量的寓言故事。为了激发和调动学生寓言故事的阅读兴趣,巩固阅读成果,教师可定期举办班级“寓言故事会”,让学生讲寓言故事,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敖玉燕.核心素養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3(26).
[2]张宁霞.基于表达视角的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3(28).
[3]庄婷飞.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3.
[4]赵秉瑶.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优化策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