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遏制农村天价彩礼路径探究

2024-04-01刘文英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摘 要:天价彩礼既带来诸多不良影响,也阻碍乡村振兴进程。在对甘肃省M市各县区农村地区彩礼水平、彩礼外结婚支出等彩礼支付标准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天价彩礼的成因及其对家庭、社会等造成的危害,并从文化、政策及经济3个方面提出遏制农村地区天价彩礼的路径与对策,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

关键词:天价彩礼;乡村振兴;遏制;路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婚姻中必要元素的彩礼,已由最早的诚意、礼仪逐渐演变成攀比、炫富、敛财的手段。尤其在偏远农村地区,天价彩礼成为许多男女青年恐婚、拒婚、悔婚的重要原因。同时,受传宗接代思想影响,男女青年“速配婚”导致一些家庭感情基础薄弱,婚姻关系维持不久,闪婚闪离情况频发;结婚难又滋生了职业媒人、婚姻中介等,线上线下相亲活动盛行,诱发买卖婚姻、骗婚等种种乱象,影响家庭和睦,污染社会风气,制约乡村振兴进程。治理天价彩礼,既是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彩礼的起源及演变

彩礼作为中国民间传统婚礼习俗,最早可追溯到西周的“婚姻六礼”,《礼记》中有“男女无媒不交,无帛不相见”的记载。彩礼文化根植于中国民间已有几千年历史,最早的彩礼以布匹、牛羊、珠宝、茶叶、瓷器、粮食等实物形式出现,其作用是表示男方的诚意和对女方的尊重;宋代,作为一种社会礼仪,彩礼以财物、实物的形式出现并逐渐增加,成為凸显男方家庭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和迎娶诚意的象征;明清,彩礼以金银、珠宝、器皿、穿戴饰物、用物等形式出现,规模数量大幅增加,甚至包含房屋、土地等固定财产,婚姻中彩礼也逐渐成为家长制下女方择婿标准的重要条件之一。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不能借结婚索取财物,但是彩礼这一习俗在民间依旧盛行,且内容变化翻新极快。从20世纪50年代的“四个一工程”到60年代的“三十六条腿”,再到70年代的“三转一响”,包括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录音机;80年代的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四大件”,后来又变成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新四大件”,演变到如今的车子、房子、票子等众多名目。追求更高质量的婚礼无可厚非,但是如今的彩礼更多被赋予了物质意义,失去了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

二、甘肃省M市彩礼现状

M市地处西北内陆偏远地区,深受传统习俗影响,尤其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十里八乡婚丧嫁娶风俗各异,婚姻彩礼标准各县不一,但均处于较高水平。结婚给男方家庭带来的影响巨大且长远,男方父母、新婚夫妻负债累累,导致家庭不睦、婚姻不稳。离婚后彩礼返还、财产分割等问题又带来一些社会矛盾。

(一)各县区彩礼水平

到各县区走访调研了解到,M市整体彩礼为10万~30万元。按照城乡区域统计,市区居民最低,在10万元左右;各县城居中,10万~15万元;农村地区最高,20万~30万元。按行业群体统计,公职人员家庭子女之间的彩礼较低,自由职业者及农户家庭之间较高。

(二)彩礼外结婚支出细数

一场婚礼,彩礼是明码标价的实际支出,此外还有众多其他名目的支出。该市某农村男青年结婚,女方条件如下:在城区购买住房一套,含家具装修价格约100万元,10万元左右的轿车一辆,彩礼26.8万元,三金(金项链、金手镯、金戒指)3万元左右,“离娘钱”2万元,衣服2万元,婚纱照1万元,婚礼所需花费5万元。一场婚姻的花费在150万元左右,普通农村家庭根本无法负担如此巨额的支出。

(三)中间商赚彩礼差价

在各县走访中,街边的商贩们说:“这两年不让(婚介市场化集中化)了,前几年这块就是个人市,大清早都挤满人,媒人介绍费成不成都要500块钱,成了的两千到一万不等。”商贩口中的“人市”正是结婚难、彩礼高所滋生的一种婚介场所。据了解,M市很多乡镇等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区域自发形成婚介集市,很多男青年奔波于“人市”和媒人家中,只为能顺利找上对象。

三、天价彩礼的成因及危害

(一)天价彩礼的成因

一是传统重男轻女观念影响。大龄未婚男性在农村地区的集中出现,源于性别不平等文化下的男性生育偏好累积造成的同时期女性数量绝对缺失。尤其农村地区传宗接代思想浓厚,加之M市农村以传统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男性劳力决定了一个家庭的收入来源,固化了男性家庭地位。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也使养老以家庭养老为主,不得不养儿防老。以上因素导致农村地区青年男女比例失衡。

二是女性人口流失。M市地处西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劳动力过剩,青年群体通过求学、务工等渠道流向城市。但随着时间推移,男青年因城市购房压力无法长期居留,只能选择回村成家立业,而大部分女青年思想、眼界发生了变化,她们不想回到农村,选择在外地择偶。随着异地婚配数量的增多,地域内嫁娶逐渐减少,尤其是女性人口的大量流失,导致原有的“通婚圈”被彻底打破。

三是以嫁女纾困境。M市农村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思想,女儿的父母希望借助女儿出嫁索要高额彩礼改变贫困的生活现状,有儿子的家庭更希望通过嫁女给儿子娶媳妇积累资金或偿还娶儿媳妇欠下的债务,这就倒逼嫁女彩礼金额持续攀升。并认为含辛茹苦将女儿养大,理应得到男方的金钱补偿,索要天价彩礼成了一锤子买卖,能多要则多要,不顾及对方家庭承受能力和女儿出嫁后的生活状况。

四是攀比心理作祟。亲戚邻里之间互相攀比已成为当下农村地区谈婚论嫁的不良风气,谁家的女儿彩礼“议”了多少,首饰买了多少,给了多少“离娘钱”,哪个县城买了房、买了车,酒宴招待标准等都成了村头巷尾“情报中心”的热议话题。在不想让自己的女儿“贱卖”、不能比别人差的攀比心理下,彩礼自然水涨船高。

五是媒人推波助澜。作为“中间商”的职业媒人,都会按照一定比例抽取酬劳,为了获取更多收入,他们在婚介行为中会有意哄抬行情,媒人的提成费高达10%,有些媒人是“一个萝卜两头切”“吃了男方吃女方”,媒人们的推波助澜让彩礼一路高涨。

(二)天价彩礼的危害

一是增加农村家庭经济负担。天价彩礼的长期维系需要以男方家庭支付能力作为支撑。这给普通农村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婚后夫妻生活也会陷入困境,为了承担天价彩礼的花费或者还清结婚所欠的债务,男方家庭可能会陷入债务困境,甚至因婚致贫、因婚返贫,破坏脱贫攻坚成果。

二是引发剩男问题。高彩礼让许多农村家庭的男青年无法在适婚年龄完成婚配,使其成为婚姻中的弱势群体,游离于婚姻、家庭之外,在舆论压力下难免会自暴自弃,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造成一些社会问题。

三是损害女性权益。天价彩礼往往会使得男方在家庭中占据较高的地位和权力,导致婚姻关系不平等,女性被商品化,在家庭中被当作财产对待,遭受不平等待遇甚至家庭暴力等。

四是扭曲社会观念。天价彩礼强调了金钱的重要性,导致人们更加关注物质财富而忽略了婚姻的真正意义。这使得婚姻成为一个商业行为,而非基于爱情与互相尊重的情感关系,贫困的家庭存在被剥夺婚姻权利的风险,扭曲了青年男女的婚姻观、价值观等。

五是滋生不良行业、产业。农村地区结婚难催生的职业红娘收入颇丰,而作为无约束、无底线的婚姻中介,为了提成、佣金、中介费,串通女方骗婚事件时有发生;婚介机构大量注册,打着相亲名义敛财,加剧婚姻的不健康发展。

六是婚姻不稳定,蔓延形成社会矛盾。依靠天价彩礼牵线组建的家庭缺乏情感基础,婚后背负巨大债务,导致婚姻持续性较低,闪婚闪离现象频发,离婚率居高不下,离婚后彩礼返还等经济纠纷、家庭矛盾更激化社会矛盾,因彩礼退还纠纷等矛盾打官司等事件频发,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四、遏制天价彩礼、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一)文化铸魂,加强宣传引导

一是由综合部门牵头,文明办、乡村振兴局等多部门联合,制定“遏制天价彩礼,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实施规划,将此项工作纳入各县区、乡镇年度考核,以提高重视程度,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向人民群众发出“摒弃天价彩礼,共创美好生活”倡议书,利用电视台、快手、抖音等平台铺天盖地立体式宣传,引导群众重新思考天价彩礼对家庭、社会、子女造成的经济负担和危害。三是充分发挥当地抖音、快手网红等名人效应,要求自媒体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为推动移风易俗、遏制天价彩礼发声,逐步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四是征集、编撰通俗易懂、直击心灵的宣传标语,如“天价彩礼扼杀女儿的幸福”“幸福生活无需天价彩礼证明”等,让群众产生对天价彩礼的反思、抵制,产生全民遏制天价彩礼的群体效应。

(二)政策跟进,落实制度约束

一是设立彩礼上限。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农村居民收入情况,设立彩礼上限“指导价”,明确何为“高彩礼”,在尊重群众文化习俗的同时,防止以婚嫁谋利。二是整治婚恋产业链。打击索要、炫耀天价彩礼的低俗行为,整治恶意炒作、诱导消费的媒体、婚介机构、商家等。三是加强思想引导,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乡镇干部、村“两委”成员、党员家庭等率先示范,自觉放弃并抵制天价彩礼,要求各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的同时,积极开展宣传引导,促使群众转变价值观、婚姻观。四是制订定期宣传、分期摸排的工作计划。针对各县区、乡镇、村组,广泛开展遏制天价彩礼宣传教育,可采用短视频、文艺作品等形式宣传引导群众弘扬健康文化,抵制天价彩礼。大力开展进村入户摸排,掌握群众对整治天价彩礼的反响、群众意识转变程度和彩礼价格走向。五是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道德治理作用。将抵制高额彩礼、拒绝婚事大操大办、破除婚俗陋习、禁止借婚敛财等道德规范纳入村规民约并引导农民遵守执行。同时,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农村老年协会等乡村社会组织作为乡村社会治理的协同参与者,有助于实现农民的自我道德約束和道德教育,发挥其在农村高额彩礼道德治理中的作用。六是查缺补漏,维护权益。

(三)经济塑形,解除后顾之忧

一是建立农村女青年就业帮扶机制。积极招商引资,鼓励当地民营企业在各县乡开办种植养殖合作社、农机租赁、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服装厂等适合女性的岗位,通过政策补贴、税收减免吸引女青年回乡务工,缓解女青年流失问题。二是引导农村发展多元经济,鼓励农村发展特色产业、农民旅游等多元经济,提高农民收入,降低家庭经济压力,减少对彩礼的依赖。三是加强农村教育与技能培训,增强农民专业、职业技术能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四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各乡镇建立农村养老、医疗、失业服务站,以政府兜底、村民运营、互利受益的方式解决农村养老、就医、就业等问题,解除家庭返贫顾虑。

五、结语

天价彩礼与民风民俗相互交织,要彻底改造,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重拳出击、持之以恒,专门出台工作方案,从文化塑魂、经济塑形、政策保障等方面引导整治,扎实推进,以坚定决心打赢遏制天价彩礼攻坚战,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靳小怡,段朱清,孟阳,等.少难成家、老无所依?性别失衡下的男性婚姻挤压与家庭发展风险[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3(6):164-177.

[2]陈文江,王雄刚.从“礼俗”到“市场”:天价彩礼的生成机制:基于陇东南X村的考察[J].甘肃社会科学,2021(5):16-24.

[3]刘桓宁,项继权.农村天价彩礼的生成机制:基于“文化—生活”的框架[J].湖北社会科学,2023(9):42-50.

[4]王向阳.当前我国农村“天价彩礼”的产生机制及其治理[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7(5):37-46.

[5]孙迪亮.农村高额彩礼的道德治理:理据与路向[J].兰州学刊,2020(9):146-158.

[责任编辑:李伟杰]

基金项目:甘肃省2023年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遏制高额彩礼赋能甘肃乡村全面振兴”(2023A-146);2023年陇东学院横向项目“抵制高额彩礼,推进移风易俗”数字图像宣传项目(HXSK2318)

作者简介:刘文英(1988—),女,甘肃庆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农业农村经济。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