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龄化背景下东北地区乡村人口流失对策研究

2024-04-01梁秀妍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老龄化乡村振兴

摘 要: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东北振兴进程取得新突破,需要从东北地区乡村着手,抑制人口外流、减少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在分析东北地区乡村人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建议,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开发老年人力资本,从多角度为东北振兴创造发展合力。

关键词:老龄化;人口流失;乡村振兴;东北乡村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中国自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东北乡村人口在老龄化背景下持续流失,阻碍了东北振兴的发展。本文从东北乡村的老龄化现状入手,提出破解人口流失困局的对策,为助力东北振兴、乡村振兴提出建议。

一、东北乡村人口现状分析

(一)人口结构日益老龄化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老龄化已成为必须重视的人口问题。数据显示,2022年年末,辽宁省常住乡村人口为1 133万,黑龙江省乡村人口为1 047万,吉林省乡村人口为851.51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60周岁及以上乡村老龄人口比例均超过全国平均数23.81%,占比分别为31.81%、26.96%、25.66%。除人口自然减少以外,人口外流也是人口减少的主要因素。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扣除城镇人口增加数量,东北三省乡村常住人口总计外流1 057.2万。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因素等背景下,东北三省乡村人口持续外流,至2022年年末,东北三省乡村地区共计减少61万人。可见东北乡村地区正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问题,人口流失加速了老龄化趋势,这是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人口流向分析

数据显示,东北地区人口外迁地主要是北京、河北、山东,其次是天津、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实践证明,人口往往会迁入经济较为发达、地理位置也相对较近的地区。除经济因素以外,山东与东北地区的历史渊源颇深,因此也是东北人口外迁的主要流入地区。

(三)乡村人口流失主要原因

第一,个人发展空间受限。相比发达地区,东北地区发展动力不足、造血能力不高,形成了经济发展滞后—人才流失—经济水平持续走低的循环。东北地区的职业、岗位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劳动者多元化的就业需要,人才很难在东北地区达成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乡村地区的职业发展空间则更为狭小,很多大学生、研究生以进入城市为目标,乡村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弱,人才缺少扎根基层、建设乡村的意愿。

第二,乡村就业岗位不足。就业、收入与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当前,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乡村种植方式也日趋机械化、规模化,剩余劳动力随之大量增加。在农闲时期,由于缺少合适岗位,乡村劳动力会前往城镇务工。此外,很多企业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企业顺应发展趋势转变成创新型企业,从事低技术含量劳动的乡村人口可替代性较强,不适应当下用工需求,在就业越发饱和的情况下不得不离开乡村,前往大城市寻找就业岗位。

第三,乡村基础设施不太完善。东北地区的医疗资源较为落后,乡村人口所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相对严重,就医成本较高;交通设施较为薄弱,东北乡村人口外出不便,也限制了农产品向外运输;东北地区乡村教育资源不足,缺少优秀的师资力量;东北地区乡村的老年产业不发达,老年人口生活质量不高。而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都较为完备,乡村人口外迁时更趋于举家搬迁,目的是使家中成员生活得更好。

二、乡村人口流失引发的问题

(一)限制产业优化升级

产业优化升级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产业需要依靠高素质人才实现转型。东北乡村产业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缺少技术创新等问题,根源在于人口大量流失,企业发展缺少活力,乡村发展缺乏动能。乡村地区要想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传统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转型、调整服务业结构并发展现代服务业,离不开科技、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创新型人才。

(二)文化传承面临困境

乡村振兴与文化相辅相成,人才则是连接二者的关键桥梁。在东北乡村地区,青壮年人口大量外流导致的人才短缺,无疑对该地区丰富而深厚的文化传承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二人转、扭秧歌、萨满文化等民俗文化,以及雪衣豆沙、锅包肉等美食文化,都是东北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它们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然而,由于后继无人,东北乡村地区的许多传统文化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三)养老问题日益严重

东北地区的“人口红利”渐渐消失,大部分乡村老年人缺少适配就业岗位,且部分人未达到养老金领取标准,在经济上存在困难。大批人口外流使社保体系出现可持续发展危机,养老资金链存在风险。此外,农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也未能得到应有重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较低。

三、应对东北乡村人口流失的对策

(一)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第一,细化社会分工。当下,就业难问题冲击着各行各业,就业岗位日趋饱和。这一趋势也催生出细化社会分工的需要,东北地区应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实现农业和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将乡村劳动力转变为产业工人,实现充分就业。此外,还可发展特色农业,设置各类细分岗位,如农业技术指导员、农业知识讲师、农产品创新研讨小组等。如此一来,不仅能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还能为广大青壮年劳动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同时,还应开发各类专门技术工种岗位,鼓励乡村人口实现转移就业。

第二,培育小微企业。可利用当地农业优势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开设豆腐厂、面粉厂、榨油厂、膨化食品厂等。还可开设小型电商企业,拓宽农产品的全国销路。从东北地区的发展状况来看,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会逐渐转化到第二、第三产业之中,需要提高第三产业对乡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可以利用当地特有风光吸引外地游客,在重新規划乡村环境的基础上开设各类餐饮、民宿、特色农家乐。这些小微企业能够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使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应降低成立小微企业的门槛,拓宽融资渠道,给予农民贷款利率优惠,解决农民资金问题;派遣专业人士指导,提升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

第三,营造创业环境。打破就业困境、对接当下用工需求的最佳方式就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应打造更为宽松的发展空间,扶持新兴产业发展,从政策优惠、拓宽信息渠道、协助培训等角度吸引外来人口、本地剩余劳动力以及返乡创业人员。相关部门应以政策引导自主创业发展,尽可能解决创业人员最为关心的用地、资金等问题,强化金融监管,化解创业融资风险。同时,可建立创新创业中心,聘请专业人士培训,提高乡村人口业务处理、短视频策划剪辑方面的水平,利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创新卖货手段。可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开展创新创业,构建品牌体系。如蓝靛果、树莓、软枣等东北特产水果,在更新运送方式的同时延长其产业链,制作能长期保存的果汁、果干、糖果等。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充分对接“一带一路”。有效衔接“一带一路”建设与东北振兴规划,不仅能为东北乡村开发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留住人才创造了新的机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能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重要保障,降低与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壁垒,推动农业技术交流合作、工业转型升级。相关部门还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吸引人才和产业集聚。东北地区与邻国资源优势互补、气候相似,可与邻国共同构建“极地寒区经济带”,促进各要素跨境自由流动、推动农业产业融合。此外,还应支持构建东北跨境电商平台,在乡村地区铺设铁路、沿海地区开发水运通道,降低跨境运输难度,为农产品出境销售“开绿灯”。

二是完善人才补贴制度。相关部门应借鉴其他地区的人才引进政策,在安居方面,完善住房保障、加大房屋补贴力度、出台自建房优惠政策等;在薪资待遇方面,应加大人力资本投入,缩小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工资差距,刺激人才创新创业;在生活方面,为其配偶提供适配岗位,若配偶无劳动能力,则为其安置托底公益性岗位;在教育方面,降低农民子女城镇入学门槛,使其无须落户城镇即可入学,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同时,应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强交通、卫生、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人口营造宜居环境。

三是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在低端劳动力市场持续萎缩的环境中,提升乡村人口素质和技能水平已成为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往“做体力活、干苦力就能赚钱”的观念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各产业的发展需要,乡村人口必须向知识技能型劳动者转型。相关部门可出资开设技术培训班,聘请专业人员现场教授农民技术;利用网络平台远程指导,提升乡村人力资本质量;开设反馈窗口,收集乡村人口的意见并及时作出调整;搭建大数据技术交流平台,使乡村人口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只有培养充足的技术人才后备力量,东北振兴才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三)开发老年人力资本

一是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在老龄化不可逆转的趋势之下,开发老年人力资本的前提是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首先,相关部门可定期安排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每年为其发放一定医疗补贴,同时提高医疗报销比例,减轻老年人经济和心理上的负担。东北地区冬季气候严寒,应修缮乡村供暖设施,相关部门可为生活较困难老人定制羽绒服、棉鞋。其次,应充盈老年人闲暇时间,可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建造一批锻炼器械并定期质检,在规划乡村土地的基础上修建公园等公共设施,给老年人提供社交场所。最后,发展养老服务业,做好顶层设计、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提升养老产业标准,满足乡村老年人多元养老需要。

二是引导探索非农领域。在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需要改变乡村老年人的思维定式,拓宽其就业渠道。首先,在重新进行乡村规划时,可由相关部门牵头投资,利用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业并建造配套基础设施。由于老年人社会阅历丰富,可以聘请他们向游客解说当地风土人情、风俗习惯,鼓励老年人踊跃参与乡村振兴。其次,引导乡村老年人在餐饮服务业实现就业,既能补齐该行业的劳动人手缺口,也能为老年人提供较低技术水平的就业岗位。再次,东北地区乡村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皮影戏、剪纸、评剧等,相关部门可利用平台官方账号进行宣传,与具备此类技艺的老年人合作,开通线上购买渠道。最后,展示乡村生活的趣味短视频具有广阔市场,可针对有意愿拍摄短视频的老年人免费开设手机剪辑培训班。

三是推动老年人再就业。日本是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中国应借鉴其老年人口再就业经验,将“老年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首先,应在乡村开设老年人技术培训班等,鼓励他们学习农业种植管理技术和信息教育技术等,将丰富的种植经验应用到现代化农业经营中,不断缩小“老年数字鸿沟”。其次,相关部门应搭建老年就业信息交流平台,使老年人得以互相沟通,消除信息闭塞、就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人岗匹配,减少信息资源浪费。再次,应完善相应的法律保障制度,用政策手段维护老年人的各项劳动权益。最后,向有意聘请老年人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在全社会宣传支持老年人再就业的理念,减少企业对老年就业人口的排斥、歧视。

参考文献:

[1]尚梦雨.人口流失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吉林:吉林财经大学,2022.

[2]郭权祺.民革黑龙江省委会主委谷振春:积极应对东北地区人口流失问题[N].团结报,2022-03-15 (004).

[3]朴美兰,程昊.东北朝鲜族聚居地区人口流失与社会治理: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J].东疆学刊,2023,40(1):64-69.

[4]谢立黎,韩文婷.日本促进老年人就业的政策改革与启示[J].人口与经济,2022(6):77-92.

[5]刘晓梅,赵鹏雁,罗吉莉.积极老龄化背景下日本老年人再就業的经验及启示[J].长春大学学报,2023,33(5):8-17.

[责任编辑:朱松琳]

作者简介:梁秀妍(2000—),女,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老龄化乡村振兴
做好老年健康全周期管理 助力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