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农本草经》中治疗“疟疾”药物分析

2024-04-01乔继琛崔令花唐翔宇叶敏王俊丹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8期
关键词:药物分析神农本草经疟疾

乔继琛 崔令花 唐翔宇 叶敏 王俊丹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神农本草经》中治疗疟疾药物的数量、分类、性味、功效等特点,并分析其现代临床研究应用情况。方法 查阅《神农本草经》中治疗疟疾的药物记载,分析治疗疟疾药物的分类、性味、功效等特点;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讨《神农本草经》中治疗疟疾药物的现代研究应用情况。结果 《神农本草经》中治疗疟疾药物的数量总计为23味,在全书占比为6.30%。23味药中,以植物药最多共计18味,动物药5味,无矿物药;在品次上:上品药5味,中品药5味,下品药13味。药物性味以辛温、辛平为主,其中苦味药7味,甘味药1味,辛味药11味,咸味药4味,无酸味药物;性温热药9味、性寒凉5味、平性药9味。功效主治以温疟类药物最多共计16味;治疗痎疟、截疟药物各2味;治疗疟疾、主疟、鬼疟药物各1味。结论 《神农本草经》中治疗疟疾药物的数量总计23味、在全书占比相对较高,药物以植物药为主;多为下品药物;主治以温疟为主。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治疗;疟疾;药物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8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673-9701.2024.08.021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时期,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简称为《本草经》[1]。《本草经》虽托神农氏之名,实则是秦汉时期多位医药学家归纳整理的当时药物治疗经验成果。《本草经》中记载药物共365味,包括动物药67种、植物药252种、矿物药46种;按药物效用分为上、中、下三品[2]。《本草经》文字简练朴实,详细记载了大量有效的药物治疗经验,是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本草经》被奉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至今都有着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3]。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全球性传染病,在我国就有着几千年的流行传播历史,严重威胁着人类身体健康。我国在疟疾防治工作上取得较多成果,目前已连续5年无本土疟疾病例发生;屠呦呦教授提纯的青蒿素类药物明显降低了疟疾患者的病死率,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殊荣[4]。但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且在东南亚地区的疟原虫出现了对青蒿素的耐药性[5-7]。因此,研发新型抗疟药物对疟疾防治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本草经》在医学指导思想发展和临床疾病治疗上都有巨大指导意义,关于《本草经》的研究成果颇多:第一,在中医药理论和服药方法上,《本草经》中既有“治未病”“疗五脏”等中医理论思想的药物应用指导,又载有对服药方法的探讨[8-9]。第二,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病症治疗方面探讨,如《本草经》中治“风”、治“湿”、治“血”以及“除痹”“除寒热”、除“火热证”药物特点;以及治疗“惊痫”、癥瘕积聚类药物分析[10-12]。第三,在现代西医疾病方面探讨,《本草经》中诸多治疗糖尿病、治疗冠心病的中药;还有研究者报道了《本草经》中控制疫情的药物分析[13-14]。通過查阅文献,唯独没有发现对治疗“疟疾”药物的分析探讨,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疟疾防控工作的进展。本研究通过查阅古代药学专著《本草经》,依次查找书中治疗疟疾的药物记录,探讨分析药学专著《本草经》中治疗疟疾药物的数量、分类、性味、功效等特点,弥补《本草经》中治疗“疟疾”药物分析的空白,以期为新型抗疟药物研发提供参考资料,为传统中药资源开发提供研究思路和资料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借助笔者学校图书馆资源优势,对《本草经》原文及多种注释版进行研究,收集书中关于疟疾的记录;同时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等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查阅笔者学校多本馆藏图书《神农本草经》资料。

1.2  研究方法

借助笔者学校中医药特色专业的资源优势,查阅诸多古代药学著作情况,以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原文为基础资料,依次查找书中治疗疟疾的药物记录。课题组整理并记录《本草经》中治疗疟疾药物的数量、分类、性味、功效等基本资料,用于后续研究分析。利用Excel表格汇总并分析治疗疟疾药物的分类、性味、功效等特点,并制作图标。同时,利用网络数据库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分析现代药理学、动物实验、临床研究等资料,汇总研究成果。

2  结果

2.1  《本草经》治“疟疾”药物的分布及自然属性

《本草经》中治疗疟疾药物共计23味,在全书药物占比为6.30%(23/365);其中上品5味、中品5味、下品13味。23味药中,以植物药为主,在治“疟疾”药中所占比78.26%(18/23);其次是动物药,无矿物药,见表1。

2.2  《本草经》治“疟疾”药物的药性分析

据文献可知,辛味“能散、能行、能润”;酸味“能收、能涩、能补肝体而泻肝用、能安蛔”;甘味“能补、能和、能缓、能解毒”;苦味“能泄、能燥、能坚、能发”;咸味“能下、能软”[15-16]。《本草经》中治疗疟疾药物性味多为辛温,苦寒类药物,理论上对疟疾寒热发作有一定治疗作用。在药味方面,苦味7味,甘味1味,辛11味,咸味4味,无酸味药物;药性中温热性药物9味、寒凉性药物5味、平性药物9味,见表2。

2.3  《本草经》治“疟疾”药物的功效分类

本着尊重《本草经》原文的原则,本研究在疟疾分类和功效描述上依照原文描述进行分类;根据《本草经》记载的23 味具有治“疟疾”作用药物的功效进行具体分类。其中,治疗温疟类药物最多共计16味;治疗痎疟、截疟药物各2味;治疗疟疾,主疟,鬼疟药物各1味,见表3。

2.4  現代教材常用《本草经》治“疟疾”药物分类

现代教材中常用《本草经》治“疟疾”药物共计15味。在所有治疗疟疾药物中的占比为65.22%(15/23)。其中,清热药4味;泻下药、祛风湿药、补虚药各2味;解表药、平肝熄风药、开窍药、抗癌药、涌吐药各1味,见表4。

2.5  《本草经》治“疟疾”药物药理研究情况

在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查阅,结合临床应用和现代药理研究进行分析,发现麻黄、麝香、牡蛎、龟甲、白鲜皮、白薇、白蔹、当归8味药在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上均未见到治疗疟疾的文献报道。在治疗疟疾临床应用中,芫花、徐长卿2味药物均显示有较高的有效率,但药理研究上并未见到抗疟作用报道。巴豆、防己2味药在药理作用上均有抗疟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中并未见治疗疟疾报道,蜈蚣、青蒿、常山3味药在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上均有较好的抗疟作用。其中以青蒿和常山2味药最具代表性,常山中所含常山碱、常山酮在治疗疟疾上效果较好,屠呦呦教授从植物青蒿中提纯的青蒿素类药物明显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7-18]。

3  讨论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经按蚊传播引发的传染病,是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输入性疟疾病例有逐年升高趋势;且东南亚地区的疟原虫出现对青蒿素的耐药性,给我国疟疾防控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本草经》是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本研究借助学校图书馆中医药类图书资源,并结合知网等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检索,对《本草经》古籍原文和现代研究进行汇总分析,以保证数据真实可靠。本研究统计,《本草经》中治疗疟疾药物共计23 味,在全书药物占比为6.30%;各品次数量为上品5味、中品5味、下品13味。23味药中,以植物药为主,植物药在治“疟疾”药中所占比78.26%;其次是动物药,无矿物药;提示植物药在治疗“疟疾”上具有一定优势。在药味方面,苦味7味,甘味1味,辛味药11味,咸味4味,无酸味药物;药性中温热性药物9味、寒凉性药物5味、平性药物9味。可见,《本草经》治疗疟疾药物对后世药物应用有重大影响。

据现代研究,感染人体的疟原虫有6种,患者感染疟原虫可以发生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脑疟甚至死亡[16]。根据《本草经》记载具有治“疟疾”作用的23 味药物中,治疗温疟类药物最多共计16味;治疗痎疟、截疟药物各2味;治疗疟疾,主疟,鬼疟药物各1味。中医的精髓在辨证论治,古人对疟疾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本研究在总结《本草经》中治疗“疟疾”药物的同时,要根据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分析,才能更加准确确认药物的抗疟作用。通过文献查阅可知,麻黄、麝香、牡蛎、龟甲、白鲜皮、白薇、白蔹、当归8味药在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上均未见治疗疟疾的文献报道。芫花、徐长卿2味药物在临床应用上均有较高的有效率,但药理研究上并未见到治疗疟疾的报道。巴豆、防己2味药在药理作用上均有抗疟作用,但在临床治疗疟疾应用中并未见报道,蜈蚣、青蒿、常山3味药在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上均有较好的抗疟作用。其中以青蒿和常山2味药最具代表性,常山中所含常山碱、常山酮在治疗疟疾上效果较好,屠呦呦教授从植物青蒿中提纯的青蒿素类药物被誉为“抗疟神药”[4,17-18]。

《本草经》中治疗疟疾药物总计23味,在全书占比相对较高;药物以植物药为主;多为下品药物;主治以温疟为主。其中15种药物被国家规划教材收录,且部分药物在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研究上提示有较好抗疟作用。本研究弥补《本草经》中治疗“疟疾”药物分析的空白,为新型抗疟药物研发提供参考资料,为传统中药资源开发提供研究思路和资料参考。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吴东阳, 郝二伟, 覃文慧, 等. 《神农本草经》海洋中药品种考证[J]. 中草药, 2019, 50(23): 5696–5705.

[2] 翁晓芳. 《神农本草经》药物正异名研究[D].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

[3] 周祯祥, 张廷模, 闵志强, 等. 论《神农本草经》对中药学的贡献[J]. 中药与临床, 2020, 11(3): 43–49.

[4] SHI Q, XIA F, WANG Q, et al. Discovery and repurposing of artemisinin[J]. Front Med, 2022, 16(1): 1–9.

[5] 王胜启, 李静, 郭玉琪, 等. 新形势下输入性疟疾疫情防控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16, 54(4): 132–135.

[6] XU C, HUANG B, WEI Q, et al. High genetic diversity in Plasmodium falciparum isolates among Chinese migrant workers returnee from Africa[J]. Parasitol Res, 2022, 121(1): 461–464.

[7] TALMAN A M, CLAIN J, DUVAL R, et al. Artemisinin bioactivity and resistance in malaria parasites[J]. Trends Parasitol, 2019, 35(12): 953–963.

[8] 郎万吉, 张红银, 沈宇伦, 等《神农本草经》服药方法在中成药中的应用探讨[J]. 亚太传统医药, 2015, 11(8): 37–38.

[9] 周鹏, 谢伟. 《神农本草经》的“治未病”思想与药物应用[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36(5): 858–860.

[10] 高艺宁, 邓秀兰, 王町囡, 等. 《神农本草经》治“湿”药物探析[J]. 中国现代中药, 2021, 23(12): 2155–2159.

[11] 王悦, 苏鑫, 刘丹. 《神农本草经》治“血”特色拾萃[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37(2): 266–269.

[12] 周鹏, 谢伟. 《神农本草经》治“风”药物特点及启示[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 34(4): 1432–1435.

[13] 宋捷民. 《神农本草经》药物与糖尿病[C].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七次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汇编, 2016: 38–42.

[14] 李文静, 毛秋月, 张冰, 等. 《神农本草经》“控疫”药物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 36(6): 3282–3289.

[15] 张静宇, 李忠廉. 基于重要古医籍的中药五味作用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8, 45(11): 2308–2311.

[16] MILNER D J. Malaria pathogenesis[J]. 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Med, 2018, 8(1): a025569.

[17] 倪菊泉. 芫花的臨床应用[J]. 赤脚医生杂志, 1978(3): 44–46.

[18] 徐长卿. 治疗疟疾[J]. 新医药学杂志, 1975(6): 36.

(收稿日期:2023–04–08)

(修回日期:2024–01–02)

猜你喜欢

药物分析神农本草经疟疾
中国荣获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无疟疾”认证
从《神农本草经》论述干姜在经方中的应用
能迅速杀死传播疟疾蚊子的转基因真菌
2019 年世界疟疾日
——“零疟疾从我开始”
非洲“两苏”地区疟疾预防与治疗
药物分析课程说课设计
《神农本草经》中与神志相关的药物归类分析——胡随瑜教授《神农本草经》讲记(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转型过程中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探讨
摘录《神农本草经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