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摄影教育实践初探

2024-03-31马佳佳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4年1期
关键词:摄影课程教育

马佳佳

摘要 本文从介绍国内外摄影教育历史和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小学摄影教育的特质和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并以小学摄影课程教学案例为对象,开展教学分析,尝试探究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摄影课程教学方式,为国内普及青少年摄影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小学美术 摄影教育

当今世界已进入图像化时代,人们每天都在经受超量的图像信息冲击。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周围事物充满好奇,需要直观、具体、感性的形象来促进学生认识事物,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对小学生开展摄影教育符合儿童认知的基本规律,也是创新小学美育教育的一项有益尝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近年来国家科技的进步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具备摄像功能的智能手机广泛普及,经济实惠的专业摄像工具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这都为我国普及青少年摄影基础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国内小学摄影课程普及程度仍然不高,在器材配备、师资力量、教材编写等方面还有一定欠缺。如何正确认识并发挥摄影教育在小学美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小学摄影教育,仍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国内外摄影教育概况

摄影技术最早诞生于法国,发展至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但摄影教育的历史却并不长。早期摄影教育缺少系统的教育模式,多由摄影师口传心授。随着时代的发展,摄影教育率先在西方得到普及推广,并逐渐形成了由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组成的三级摄影教学体系。摄影基础教育面向少年儿童,小学阶段即有开设。摄影具有极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摄影艺术课程除了基本的美学功能外,还可以与物理、化学、历史等学科形成联动,发挥独特的教育功能,因此在西方國家广泛开展。 国内青少年摄影教育虽然起步稍晚,但随着素质教育在国内不断推进,很多中小学也在摄影教育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

(一)国外摄影教育概况

欧洲摄影教育起步最早,法国最具代表性。学术界将法国摄影教育划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摄影教育。法国一些重要大学几乎都设置有与摄影相关的理论课程,是摄影文化在国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象征。二是专业艺术教育体系中的摄影教育。法国专业艺术教育十分发达,共有50余所高等艺术院校,在全世界都有极大影响。三是工艺行会下属专科学校的摄影教育。这些学校主要从事高等摄影职业教育。学生入学前就同摄影公司签订入职合同,然后由专科学校按职业需要进行系统的摄影教育,并获得摄影职业能力证书。四是私立学校的高等摄影教育。这些学校一般信誉高、学费贵、教学质量高。例如,MJM高等应用艺术设计学院、巴黎ICART摄影学校等。法国摄影教育非常看重继承“摄影传统”和培养“摄影精神”,各个层次的摄影学校都特别重视“艺术史”“摄影史”等人文课程。

此外,英国、德国摄影教育在欧洲也占有重要地位。早在十九世纪,英国皇家理工学院(现威斯敏斯特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德国柏林技术学院(现柏林技术大学)等就开设了摄影课程。相比之下,这些国家更注重教授摄影原理和摄影技艺。

在美国,二战后,摄影技术在商业活动和新闻业广泛应用,摄影教育也随之蓬勃发展。美国中小学十分重视艺术教育,摄影很早就被纳入了美国中小学的选修课程。1994年,全美艺术教育协会编写并颁布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将艺术学科分为舞蹈、音乐、戏剧和视觉艺术四个门类,制订了从幼儿园至四年级、五年级至八年级、九年级至十二年级三个阶段的内容标准和成就标准。之后,美国各州相继制订并颁布了本州的艺术课程标准。其中,摄影属于视觉艺术门类。美国中小学摄影课程不仅讲授摄影历史、基本的相机结构及光学知识,还鼓励学生将美学原理运用到摄影中,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在亚洲,日本明治维新后,“西学东渐”之风盛行,摄影教育随西方文化进入日本社会,与日本本土文化结合,逐渐形成三类摄影教育方式,分别是私塾式、专科式、本科-研究生式。此外在韩国,除摄影外还设置有装潢设计美术、环境艺术设计等课程,旨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

(二)国内摄影教育概况

摄影技术很早便传入中国。鸦片战争后,大批商人和传教士来到中国,摄影随之传入广州、香港等地。传统画师们为了生存,想方设法学习摄影技术,开设了中国最早一批的照相馆。随后,介绍摄影的书籍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促进了摄影在中国的传播。但当时的摄影教育仍难以脱离作坊式“师带徒”的口传心授。到了1953年,复旦大学新闻系首先开设新闻摄影课程。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也紧随其后,开设摄影课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高等摄影教育硕果累累。

相较而言,中国青少年摄影教育起步较晚,未能像书法、中国画等课程一样纳入中小学艺术教育轨道中来。但国内有识之士从未放弃在青少年摄影教育上的探索创新。例如,有的学校将摄影作为美术课的模块之一,在高年级设置摄影欣赏课和摄影实践课;有的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摄影比赛,将摄影融入学校教育中。北京市三里屯小学制定了“立足小课堂,走进大自然,面向全社会”的摄影教育策略,成立摄影校本课程研发小组,编写校本课程,构建开放课堂,使摄影教育走出了一条科学化的发展道路。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小学1984年开设了摄影课程,目前摄影已成为该校的必修课之一,该校配有照相机50多台,于2008年获批为上海市摄影特色学校。

此外,国内各类青少年摄影赛事蓬勃发展。“理光杯·我是中国小记者”全国青少年摄影评选始于1997年,已成为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青少年摄影赛事;全国少年儿童美术摄影大赛是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推出的全国性青少年文化艺术展示交流活动,每年举办一次,为全国热爱摄影的少年儿童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金鹰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摄影艺术交流大赛也同样为少年儿童摄影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众多的赛事活动,为国内青少年摄影教育健康发展营造了有利的环境。

二、小学摄影教育的特质

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调整优化了课程设置:在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在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课程。摄影技术从美术学科的一个分支,转变为贯穿美术、影视等学科的重要艺术实践手段。在美术和影视课堂上,学生可以利用数码相机、摄像设备拍摄作品,也可以结合计算机软件制作影视作品,进一步拓宽了学生表达想法、传递创意的渠道。相较其他学科,摄影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质。首先,摄影是一门综合学科,知识关联性强。相机成像原理涉及光学知识;相机构造涉及机械、电路、防水等知识;相机的使用涉及白平衡、色温、电位等知识;外出采风,涉及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修图涉及计算机、数学等知识;摄影和其他学科联系紧密,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有较高要求。其次,摄影是实践学科,操作性强。单反相机、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等五花八门的摄影器材、纷繁复杂的功能按键,是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验。拍摄时,学生要行走移动、寻找对象、选取构图、对焦拍摄,完成一连串复杂快速的手脑联动。再次,价值导向性强。每幅摄影作品背后都可以反映出作者独特的价值观念和人文情怀。校园生活摄影可以反映少年纯真的心灵,自然景物摄影可以传递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新闻纪实摄影可以通过图片“讲故事”,非常利于教师开展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

三、普及小学摄影教育面临的问题

虽然摄影教育对于青少年健康发展存在诸多裨益,但国内目前普及摄影基础教育仍存在诸多困难。一是缺乏规范的教学设备。教育主管部门对摄影教具缺乏规范标准。学生自备的具有摄像功能的数码器材五花八门,会增加教师教学难度,不利于课堂教学顺利开展。二是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国内小学教师队伍中接受过高等摄影教育的人员数量有限。很多小学摄影课教师只能由美术教师、信息技术教师或其他有摄影爱好的教师兼任。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相关教研培训较少,教师专业素养亟待提升。三是缺乏系统的课程开发。虽然新课标在美术和影视课程内容中明确了不同学龄段摄影教育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但是在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方面,教师的个人经验仍然有限。总体规划下系统的课程开发仍然不够成熟,课堂效果难免差强人意。

四、普及小学摄影教育的有效方法

普及小学摄影教育虽存在一定困难,但并非难以克服,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多方共同努力,探索有效方式。

(一)多渠道弥补教学设备不足

专业摄影器材功能复杂且价格昂贵,或会成为财政负担,或会转嫁为家庭经济负担。因此小学摄影课使用的器材不宜过于专业。教育主管部门应抓紧研究出台教学摄影器材规范标准,鼓励供应商按照规范标准批量生产教学摄影器材,鼓励学校将摄影器材同运动器械、乐器、计算机等一道纳入集中采购项目,按照规范标准统一招标。但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過程,远水难解近渴,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也可通过其他手段(如智能手机)弥补教学设备短板。虽然目前国内对手机进校园问题仍然存在争议,但在学校严格限制手机功能、切断上网环境的基础上,允许学生在课堂利用智能手机开展摄影学习活动,的确是普及摄影教育的有效手段。例如,学校可以号召教师捐赠自己淘汰的具有拍摄功能的手机,删除无关软件,仅保留摄像功能,由学校统一编号保管,上课时交给学生使用,课后统一收回。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分组教学,每组三至四人,分派一个手机,这样基本十部左右手机即可满足课堂的基本教学要求。

(二)多维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专业的教师队伍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加强摄影专业教师招考力度。根据最新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美术学类专业属于艺术学门类,包括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书法学、中国画、实验艺术、跨媒体艺术、文物保护与修复、漫画、纤维艺术、科技艺术、美术教育等13个专业。教育主管部门可在教师招考条件上做好专业细分,将更多优秀的摄影专业人才吸纳进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可做好现有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通过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摄影课程教研活动、培育选拔学科带头人等方式,激发教师学习新知的热忱。在教研过程中,摄影课教师可以特别加强与物理、化学、语文、信息技术、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教师的沟通联系,加强知识交流,进而达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增强教学水平的目的。

(三)多层次开展教材教法研究

小学摄影课的教学方法不必“另起炉灶”,完全脱离美术课的教学方式,而是可以在现有方法上加以改进创新。小学摄影课内容不宜太难。总体教学目标应是教会学生赏析摄影作品,利用器材进行简单实践,并对摄影图片进行简单的后期处理。

在明确总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对教材课程进行总体构架和综合分析,针对不同层次的课程,确定不同阶段教学目标和适用的教学方法。以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为例,教材中摄影课共4节。四年级上册“给小伙伴拍张照”初涉人像摄影技巧,贴近生活实际,旨在培养学生摄影兴趣。五年级上册“校园合影”是从欣赏评述领域,引导学生掌握人物合影的构图方法和摄影技巧,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完成校园内的合影创作。六年级上册“镜头里的花”以学习花卉摄影技巧为主题,旨在方便学生开展创作实践,引导学生熟悉所学拍摄技巧和规律,为六年级下册“我的成长记录”用摄影艺术形式呈现做好铺垫和知识积累。教师应针对不同内容明确知识侧重点。

(四)多方式教授学生摄影技巧

掌握摄影技巧既要有科学方法,也要靠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学生在缺乏实践经验时,很难领会摄影技巧。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形式让学生直观了解光照、景深等相关知识,或适当增加摄影欣赏课的比重,引导学生发现不同风格的优秀摄影作品的美,学会品鉴和分析作品,再通过分析作品,掌握相应的美术知识和摄影技巧,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摄影创作。

(五)多主题组织学生创作实践

教师可利用小学生天性中的好奇心,进行趋向生活化的课程设计,鼓励学生用相机记录他们认为美丽的风景和事物,在课后开展相应主题的摄影创作。

在题材选择上,小学生的摄影作业主题,最好选一些主题鲜明、思想积极向上的内容。例如拍摄自己的妈妈和班上可爱的同学,组织户外踏青摄影活动等。教師可以在课堂实践、外出采风以及后期修图时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学校也可以通过摄影社团、讲座、比赛、展览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学习、创作、展示摄影佳作的机会。

五、小学摄影教育教学设计案例《给小伙伴拍张照》

该课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的摄影课程,也是小学美术课中第二次出现摄影的内容,内容主要介绍了摄影中光的知识,摄影师以及同龄学生的摄影作品,旨在引导学生欣赏摄影作品,激发学生探索摄影技巧的兴趣。随着国内数码设备的普及,四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拍摄经验,但在课堂上接触摄影的机会不多,因此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摄影技巧,积极开展创作。

基于以上对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教师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归纳为三点。一是让学生学会欣赏摄影作品的魅力。二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光线、景别去进行人像拍摄,体现情绪和氛围。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三是让学生通过摄影去学会观察和品味生活。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明确了该课的重难点后,课前还需做如下准备:1.教师自备拍立得相机1部、相纸若干;2.由学校音美组借出仅保留摄像功能的手机10部;3.教师自制照片集锦视频1部、微视频1部;4.摄影作品若干。

本课程具体教学过程由以下环节组成:

(一)导入

教师在该环节设计了两个导入方式。一是播放提前剪辑好的照片集锦,展现学生在学校社团活动、运动会、课间的“精彩瞬间”,让学生自由讨论。二是让学生自愿上台摆造型。教师利用拍立得相机,抓拍学生动作表情,并将即时生成的照片在全班展示。这两种导入方式的主要目的都是激发学生对摄影学习产生兴趣。

(二)新授

在该环节,教师设计了两个活动,主要讲授采光和取景的重要性,并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摄影技巧。

活动一: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微课视频《摄影的光线》。播放结束后,教师总结光的方向,即正面光(顺光、平光)、侧面光(侧光)、逆光(轮廓光)、顶光,并分析不同的光对拍摄物产生的不同效果,例如:正面光影调柔和,能体现景物固有的色彩效果;正侧光容易让物体表现得更加立体;斜侧光能产生光影对比,利于塑型;逆光会增强景物纵深空间,主体外轮廓边缘部分有时会形成漂亮的轮廓光,也能拍出剪影效果;顶光阴影深重而强烈,不利于塑造人物形象的美感。

活动二:展示同一场景不同大小的摄影作品,让学生观察后说出每幅作品的不同之处。教师归纳总结,并向学生介绍景别的知识:有五个不同等级的景别,即近景、中景、全景、远景、特写;决定景别大小的两个因素,即照相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摄影镜头的焦距长短;不同景别在摄影中的具体应用,即全景表现某一个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周围部分环境,中景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近景表现人物面部表情的动作和变化,远景表现被摄对象所处环境,特写从细微处来揭示对象的内部特征。

(三)赏析

在该环节,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摄影作品《威风锣鼓》。这是六年级上册的课本图。三角形的摄影构图凸显出阶梯分明的队形编排,有纵深感,队伍聚得拢、散得开,布局密疏有致,有连有断。照片捕捉到了人物生动的面部表情,以情动人,表现出自豪和欢欣陶醉。学生通过欣赏作品,提高了阅读摄影作品的能力,接受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教育,从而明白在进行摄影创作时要带着情感去观察品味,这样拍出的摄影作品才能触动人心。

(四)练习

教师将学生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每组发放摄像手机一部,让学生以校园生活为主题进行摄影实践。每个小组由3名学生作为模特,在教室里进行写作业、下象棋等场景模拟,1名学生作为摄影师运用光线、景别等摄影技巧,为他们拍摄人像作品。拍摄完成后,拍摄对象与摄影师角色互换,轮流拍摄。教师巡场指导。

(五)评价

在作品评价环节,学生通过多媒体投影,将自己满意的作品展示出来,由其他学生对他的作品进行点评。之后,教师对学生的摄影作品和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摄影网站,介绍一些国内著名的青少年摄影赛事,鼓励学生积极投稿。

课程分析如下:

在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教师选择了用自己的拍立得相机为学生拍摄立等可取的照片,这种方式最为简单直观,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新授环节的第一个活动目的是介绍光学知识。小学生接触光学知识少,枯燥的讲授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曾拉上教室窗帘营造昏暗环境,利用手电筒照射石膏人像,讲述不同的光照效果,但是课堂反响不尽如人意。教师利用微课视频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动画演示简明易懂,学生更加便于理解。第二个活动目的是介绍景别知识。图片对比的方式非常直观,方便学生记忆和掌握。

在赏析环节,教师选取了《威风锣鼓》这幅作品,非常具有代表性。作品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鼓法天,钟法地”,考古发现、历史记载和民间世世代代的传说相互印证着威风锣鼓的历史。在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群汉子一起打鼓,尽情欢乐,反映了新时代民族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达到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其中的目的。在练习环节,学生分组互换角色拍摄,解决了拍摄设备不足的弊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思考、实践,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这不仅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摄影艺术的魅力,提升他们对摄影作品的鉴赏水平,还提高了学生对摄影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结语

摄影教育不仅是一种技能教育,更是一种审美教育。总的来看,摄影教育在小学美育中是大有作为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支持和推动摄影教育走向青少年,克服不利因素,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普及小学摄影教育,给学生开启一扇通往摄影世界的大门,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让学生真正从小热爱摄影,热爱艺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艺术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在摄影中收获快乐成长,收获文化熏陶。

参考文献

[1]岳萌.摄影教育在小学低年级探索研究[J].明日风尚.2017(08)P245.

[2]刘敏.中小学普及摄影教育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1.

[3]鲁瑞.小学影像美术课程设计研究——以湖北省博青铜器影像设计为例[D].中南民族大学.2018.

[4]张顾文.视觉文化背景下中小学美育教育中的摄影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08),P145.

[5]周梅祎.浅谈摄影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0(04),P91.

[6]俞辉.浅谈少儿摄影教育对小学美术教育的积极影响[J].小学教学研究.2019(01),P45.

[7]顾欣.中小学摄影教育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16(07),P79.

[8]王瑾.小学手机摄影课程的实践研究——以人像摄影为例[D].中南民族大学.2017.

[9]方勇.美术教育中摄影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J].小学时代.2020(07),P85.

猜你喜欢

摄影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