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地方红色文化遗产 落实美术文化理解素养

2024-03-31鲍瑜瑜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4年1期
关键词:茅以升造桥钱塘江

鲍瑜瑜

摘要 地方红色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何挖掘地方红色文化遗产,推动地方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将地方红色文化作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未来美术教育创新的内在要求和价值所在。本文以学生身边的红色文化遗产钱塘江大桥为例,从“赏”红、“浸”红、“绘”红、“扬”红四条路径层层推进,帮助学生理解红色文化,传递红色精神。

关键词 地方红色文化遗产 路径设计 钱塘江大桥 文化理解

红色文化遗产是指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阶段内,包括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纪念地、纪念馆、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是非常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身边的红色文化遗产,使其与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拉近学生与红色文化的距离,让他们了解我国的革命历史以及伟大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爱国情怀。

一、挖掘地方红色文化遗产,寻觅红色文化丰富内涵

一座纪念馆就是一片精神丰碑。笔者所在的学校位于杭州市钱塘江畔,那里有钱塘江大桥纪念馆、蔡永祥烈士事迹陈列馆、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需要被充分挖掘,需要学生去探寻其中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

(一)寻“人”立志

“人”是指在革命时期对革命有着一定影响的革命志士和为革命事业牺牲的革命烈士。如钱塘江大桥的设计与建造者茅以升,他面对外国人的质疑迎难而上、排除万难,成功主持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公铁两用的现代化大桥。又如年轻战士蔡永祥,他为了乘客、列车和大桥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挖掘这些革命人物,探寻他们舍身为国的初衷,还原生动、丰满、真实、伟大的人物形象,能让学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二)探“事”立心

“事”是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活动或历史事件。我们在钱塘江大桥纪念馆中探究造桥的艰难险阻及茅以升炸桥的故事,在蔡永祥烈士事迹陈列馆中了解蔡永祥舍身护桥的故事,在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中了解这片土地上近百位革命烈士的事迹。学生能从一件件的革命事件中感受到烽火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树立爱国之心。

(三)悟“魂”立德

“魂”就是这些历史事件中所蕴含的红色精神。对革命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探究,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立体地领悟红色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学习革命先辈们严谨求真、开拓创新的革命精神和矢志不渝、舍己为国的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二、借助地方红色文化遗产,落实文化理解素养的路径

落实文化理解素养的教学需要依托真实的教学情境,因此,笔者以学生身边的红色文化遗产钱塘江大桥为依托,以欣赏美术作品、探究社会历史、表现红色文化、延续红色精神等路径,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提升人文内涵。

(一)“赏”红——欣赏大桥作品,感知红色文化

笔者通过让学生赏析镜头下的桥、文学作品中的桥、画家笔下的桥等不同媒材、形態的钱塘江大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对身边的大桥产生情感和思考,初步感知红色文化。

1.摄影赏析,引发学习兴趣

摄影是一种很好的资料记录与呈现的方式,通过对摄影作品的欣赏,观者的感受会更直观、更全面、更立体。在教学中,笔者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视频,让学生感受一年四季、潮起潮落、朝来暮去中大桥的不同美,识读大桥建造时的图片,感知历史的沧桑与文化风貌,认识其为中国桥梁建设之标杆。

2.文学赏析,产生情感共鸣

文字的美,美在言为心声的真实,美在寄情于辞的畅达。通过文字的研读,学生能感同身受地产生情感的共鸣,在字里行间产生自己的思考。六年级的地方课程“最忆杭州”中有“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一课,学生可以从中了解钱塘江大桥的造桥故事,体会造桥的不易;研读《钱塘江大桥1937》的文学作品,学生能感受到大桥在人民心目中的分量。

3.红作赏析,促进创作思考

美术作品不仅仅反映物象的外部形式,还应该传递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因此,探究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表现形式、风格特点、画家的艺术主张等,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

《钱塘江大桥》是画家吴湖帆1959年创作的作品。当时处在新中国建立的第十个年头,全国都在大搞经济建设,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画家以俯视的角度描绘了宏伟的钱塘江大桥,寓意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在设色上,画家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敷以较为鲜亮的色彩,增强画面的感染力,烘托了积极向上的氛围。

(二)“浸”红——浸润红色历史,内化文化认识

与历史面对面,直观地感受、触摸,在多感官的协同作用下才能促进学生的心境的提升,才会让学生在历史中不断思考、求证,提升文化理解能力,生发智慧。

1.走访红色遗迹,直觉感知历史

与实物面对面接触所获得的体验是最直接,也是最原始的,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建筑物场域中,在全身心的体悟中唤起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引发学生关注以往未注意的细节,从而产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笔者带领学生沿着钱塘江边徐步,慢慢走上钱塘江大桥,让学生由远及近地感知大桥,从整体到局部,感知桥的外形、观察桥的结构、触摸桥的材料,并把自己对桥的初体验通过任务单的形式记录下来。

2.红色场馆学习,生发历史认知

博物馆、美术馆等场馆,都是非常珍贵且厚重的文化资源,我们的美术课堂要充分利用这些场馆资源来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钱塘江大桥纪念馆就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纪念馆中,学生们了解到了钱塘江大桥的造桥史,感知到了造桥的艰辛与不易。

通过这一系列的参观走访、探究学习,学生对造桥的历史有了系统地了解,并对蕴含其中的精神内涵有了一定的感悟。但还有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用问题串的方式去启发学生,将这种隐性的知识显性化,促使他们去思考、判断,寻觅课程的真谛:立志为祖国而奋斗。

3.数字信息赋能,促生历史思辨

大數据时代,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高效、便捷。依靠数字信息,学生能获取的资料更丰富,对思辨力的挑战也更大。课内,学生观看茅以升的纪录片了解历史,以小组为单位在学校计算机房进行线上资源检索,通过钉钉进行资源共享;课外,学生利用学习强国、光辉的历程APP进行自主学习,游览线上红色基地。学生可以走进步履暂时企及不到的地方,更加全面、立体地学习红色历史和文化知识,提升思辨能力。

(三)“绘”红——创作红色作品,强化文化理解

美术创作的过程就是对文化进行理解、吸收并表现出来的过程。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去探究红色文化,挖掘文化内涵,生成自己的创作意图并加以表现,从而达到对文化的理解。

1.人物造像,感受人格魅力

为人物造像势必要让学生对所描画的人物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要让他们感知人物的生平、经历,探究人物身上的高贵品格,要以榜样精神感化学生,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桥梁专家茅以升凭借自己攻坚克难的精神解决了造桥过程中的“九九八十一难”,成功在钱塘江上架起横跨两岸的钢铁大桥,给中国人建立了自信。教师在教学中带领学生了解茅以升的一生,展示茅以升各个时期的样貌,通过“为榜样造像”的活动,深刻感受其人格魅力。

2.景物描绘,体会国之自豪

每一处景物,每一座建筑都是当地的历史及地域文化的缩影,对景物的深入刻画能让学生产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之情,能让学生对当地的文化更有认同感。

有了前面的历史文化积淀,学生对钱塘江大桥有了深厚的情感,钱塘江大桥对他们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交通枢纽,更是时代的烙印、家乡的荣耀。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切入,用不同形式表现大桥,续写“中国桥魂”,传递家乡的荣耀。

3.故事创作,感悟奋斗精神

故事因具有情节性、代入性更能打动人。叙事性绘画能很好地表现故事的情节性,学生能通过叙事性绘画的创作,挖掘更多的人文内涵,并用美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落实核心素养。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从作品立意出发,寻找相关的素材,借鉴当代艺术家及插画艺术作品,交流、讨论,绘制草图,填写创作构思任务单,经过反复地修改最终完成作品。该作品还应邀参加了“向阳而生——杭州市中小学生艺术作品展”,通过这次的展览学生成功地将造桥故事中蕴含的红色文化用自己的方式宣扬出去,坚定了学生传承红色文化的信心。

(四)“扬”红——宣扬红色故事,传承文化内涵

通过钱塘江大桥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形成美术思维。于是他们开始自发地寻找历史中的钱塘英雄、身边的时代楷模,在他们的故事中感知红色精神,为其造像,宣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1.探访红色基地,追寻红色记忆

学生以假日小队的形式探访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通过馆内的图文资料了解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各位先烈的英雄故事,感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到瞻仰广场,欣赏革命烈士蔡永祥的雕塑,完成《革命烈士蔡永祥》红色研学任务单。

2.寻觅钱塘英雄,弘扬红色精神

茅以升为中国的造桥事业奉献了一生,被评为“最美奋斗者”。回顾历史,钱塘江岸还有很多像茅以升一样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艰苦奋斗的英雄,他们的故事同样值得我们去歌颂。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主动地利用互联网去搜索历史中的钱塘英雄,了解英雄故事,绘制人物画像,传递精神力量。如:钱镠射潮,修建捍海石塘;胡雪岩创办钱江义渡,惠及两岸百姓;18岁的革命烈士蔡永祥为保护钱塘江大桥牺牲;戴泽蘅一生治理钱塘江。

3.绘制身边楷模,传承红色基因

钱塘江大桥传奇的背后,是人民无限的爱国热忱和奋斗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存在于革命历史中,还延续至今,未来还要依靠少年儿童一直传承下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关注火热的时代生活,关注过往、当下发生的社会时事政治,寻找时代楷模,用画笔绘制英雄故事,将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通过视觉语言的方式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感受到。

如:无数的医护工作者将人民的健康视作守护的大桥,谱写了白衣执甲赴荆楚、不灭病毒终不还的时代壮歌;无数的边防战士,将戍边前线视作守护的大桥,为保万家灯火,他们把最好的青春留在最艰苦的地方;烈火英雄把人民的生命安全视作守护的大桥,滚滚浓烟阻挡不住他们矫健的身影,熊熊烈火烧不掉他们笃定的信念。

美术教育不仅是教育学生,更要以“美”感化学生的思想,以“美”滋润学生的心田,以“美”筑国家未来之根本。本案例的设计是从真实的情境出发,用红色故事去感化学生,使之产生历史积淀,通过“红色文化”视觉图像资源的不断浸润,使学生进行自主探寻,构建文化价值观,由此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2]李力加.美术课为什么要这样上[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22.7.

[3]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21.7.

[4]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探析[J].阳慧.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7).

猜你喜欢

茅以升造桥钱塘江
茅以升:立强国之志,建强国之桥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我在钱塘江边长大
钱塘江观潮
超大吨位造桥机长距离跨越连续梁施工技术
浙江海宁:钱塘江再现“交叉潮”
桥梁专家茅以升
茅以升设奖敬母
钱塘江海塘及涌潮景观申遗研究
造桥机节段拼装64m简支箱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