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具神韵——乡土文化融入面具创意课程”单元作业设计

2024-03-31王慧惠叶帆陈婷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4年1期
关键词:傩戏面具剪纸

王慧惠 叶帆 陈婷

傩戏是池州颇具历史韵味的乡土文化之一。池州作为“傩戏之乡”,自古就有“有傩必有村,无傩不成村”的说法,池州傩戏也更是被称为“戏曲活化石”。将傩文化移植到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美术教育内容,还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有效传承。

一、单元信息

“面具神韵——乡土文化融入面具创意课程”美术单元围绕人美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5—17课重组而来,共6课时,由品“傩”、画“傩”、剪“傩”、贴“傩”、捏“傩”、传“傩”六个部分组成,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其中品“傩”、画“傩”对应教材第15课“面具”的内容,剪“傩”、贴“傩”对应教材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的内容,捏“傩”对应教材第17课“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内容,课后拓展传“傩”对应六年级上册教材第15课“家乡的艺术”的内容。(详见表1)

二、作业设计思路

1.课标要求

本单元内容为重组单元,课程内容包含“造型 ·表现”和“欣赏·评述”两个领域。课程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结合本土地方文化情境,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民俗、活动之间的关系,学习民间美术的造型手段、艺术语言、工艺技法等知识,有目的地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多样与统一等形式,结合不同材料的加工方法,开展多维度学习活动,设计制作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民间美术作品。本课程同时突出课程的综合性,结合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等学科,进行创作与展示,体现多学科的融合,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核心素养的目标。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初步积累了民间美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对家乡民间美术有粗略了解,但由于接触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获取的知识点较零碎,学生普遍缺乏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系统性认识。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能大胆发挥想象,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创作热情和一定的创新意识。

3.作业设计要点

本单元内容以家乡傩戏艺术为主线,作业设计关注课堂内外的衔接与融通,让美术课程不是仅仅停留在教材里,而是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现实生活和历史长河中。

(1)通过参观调研、文字介绍、图片和视频欣赏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民间美术作品的多样性。引领学生初识地方傩文化,感受傩面的艺术手法,递进式地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之间的关系。

(2)以本土“傩”为引,重点选取剪纸和捏塑两种不同类型的民间美术形式进行作业设计。

学生先通过平面剪纸为切入点,以平面造型的形式创作一系列傩戏面具及傩戏场景的艺术作品,再通过立体手工的表现形式(以陶泥、轻黏土为媒介),开展课程拓展活动,设置开放性的教学练习。

(3)通过学科融合,如对历史文化发展、对图形的设计以及对材料物质的科学性的理解和探究,让学生了解傩戏的历史源流、表演方式、社会价值等。

本单元作业设计重在提升学生搜集、整理、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探究、观察、讨论、表述等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并锻炼学生用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同时,加强学生对传统民俗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品格。

三、学习目标与作业目标

结合美术学科课时所占学校周课时比例,本单元作业每课时大约用时30分钟,按6个课时作业进行设计。

(一)第一课时:品“傩”

学习目标:考察、调研家乡傩戏文化艺术,搜集有关本土傩文化的历史资料,感受傩面具的艺术特点,学会整理知识点。

作业目标:通过对比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多种风格的傩面具,了解本土傩面具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从造型上大胆描述其艺术表现特色。

(二)第二课时:画“傩”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探究和相互交流中,学习面具的特点,感受面具带给我们的美感,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

作业目标:了解并分析面具造型色彩上的特点,以绘画的形式,学习傩面具的表现方法,进行艺术实践。

(三)第三课时:剪“傩”

学习目标:了解剪纸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欣赏傩面剪纸艺术作品,探究其艺术表现形式,分析剪纸艺术语言。

作业目标:欣赏不同形式的民间剪纸,了解剪纸中的不同装饰纹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四)第四课时:贴“傩”

学习目标:了解家乡傩面具造型和色彩搭配的原理并進行设计,拼贴出家乡傩面具。

作业目标:通过欣赏感受、观察分析,发现形象各异的傩面特征和艺术魅力,在体验探究活动中运用拼、贴等多种艺术手法进行创意表现。

(五)第五课时:捏“傩”

学习目标:以傩面为主要表现对象,想象空间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转换。学习超轻黏土捏塑的制作步骤,掌握傩面立体表现方法。

作业目标: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捏塑的表现手法进行傩面的设计和创作。

(六)第六课时:传“傩”

学习目标:以多学科融合的角度探析傩戏艺术,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艺术的美好情操。

作业目标:选做作业,学生可根据自身对傩戏艺术的喜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组合式创作,并参与本土传统傩戏艺术的文旅宣传活动。

通过以上作业练习,学生认识了本土傩面具文化、了解了家乡傩戏人物特色,学习到傩戏中的经典传统故事,并在此启发下,先尝试绘出简单的傩面,再以传统剪纸艺术为切入点表现傩面,并以拼贴的表现形式组合表现傩面五官,同时巩固所学的造型及色彩知识,最后运用超轻黏土捏塑傩面,达到从平面到立体的转换。

本单元作业设计有较强的逻辑性,便于教师通过每一课时的小结及评价报告把握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而科学分析出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有助于教师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内容容量以及教学进度。

鉴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及学习能力的差异,单元作业设计应由浅入深地递进,先是启发学生对生活、艺术作品的观察与模仿,而后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造型元素,赋予作品各种象征意义。学生可根据学习情况,选择难度适宜的作业来完成,体现设计分层、分类指导的教学原则。最后,学生将完成的优秀作品带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既弘扬了家乡的传统民间艺术,又体现了美术的学科需求,为传承家乡传统文化艺术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品“傩”

作业1(课前作业):通过数字博物馆学习傩文化相关知识并欣赏傩戏曲表演,再灵活运用所学傩文化知识完成学习单。

时间要求:约5分钟。

作业2:走进博物馆参观学习,聆听主持人讲解并欣赏傩戏展品,感受傩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赏析文物,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拓宽自己的视野,然后尝试完成研学单中的内容。

时间要求:约3分钟。

【设计意图】本课时作业以口头表述或文字表达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参观调查等各种方法完成作业的过程。通过课前收集和博物馆研学,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并组织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与同学分享学习成果,让学生们更进一步了解家乡傩文化的来源及风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画“傩”

作业1:选择一件傩面具作品进行欣赏,分析其脸型和五官造型的特点以及文化内涵,根据研学考察,在学习单上填写出不同傩面具对应的人物名称。

时间要求:约3分钟。

作业2:教师演示作画步骤并强调傩面造型特征后,请学生大胆创作,完成简单的傩面绘画作品(模仿或创作均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五官组合及脸部装饰,要求突出傩面的脸型、五官、帽饰等造型特点。

时间要求:约10分钟 。

【设计意图】本课时作业以表格填写和绘画形式呈现。作业1主要体现学生对傩面的认识和理解。作业2主要强调实践性,在实践过程中鍛炼学生设计傩面的能力。

作业1、作业2 的难度呈现出递进关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在完成作业1的基础上选择性地完成作业2。

第三课时:剪“傩”

作业1:自选或从教师提供的剪纸作品中选择喜欢的作品进行欣赏、分析,找出其包含的基本装饰纹样和造型元素,尝试设计出傩面的剪纸草图。标明想要采用的是阴刻纹样、阳刻纹样还是采用阴刻阳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设计。

时间要求:约8分钟。

作业2:参考教师给出傩面剪纸图例,结合自己设计的纹样草稿,尝试完成一幅五官夸张、对称均衡的傩面剪纸作品。

时间要求:约20分钟。

【设计意图】本课时作业以动手实践的形式呈现。作业1主要体现学生对剪纸基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作业2主要强调实践性,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学生制作剪纸作品的技巧。

剪纸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中绚丽的瑰宝,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物象形态。学生可借助剪纸的表现方式,通过对五官的变化和装饰来完成彪悍、狰狞、奸诈、滑稽、正直、慈祥等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塑造,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剪纸阴刻、阳刻、阴阳刻结合的表现方法。

第四课时:贴“傩”

作业1:学生欣赏教师展示的家乡傩面具彩色拼贴画,分析其外形、五官、色彩等特点,尝试结合彩色卡纸特征,通过画、剪、撕、卷、刻等技法设计并拼贴出家乡傩彩色拼贴面具。

时间要求:约20分钟 。

【设计意图】本课时的作业以设计拼贴的形式呈现,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发现拼贴的技巧,再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拼贴作品中。以彩色拼贴的方法表现家乡的傩面具。本课时作业与以上画“傩”、剪“傩”作业环节形成递进关系,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通过团队的合作学习,增强同学们的协作精神。

第五课时:捏“傩”

作业1:欣赏教师示范作品,参考教师给出的傩面具超轻黏土制作步骤图,通过“看”和“学”,直观了解傩面具制作步骤及过程,运用揉、捏、压、搓等表现技法进行艺术实践。请学生们以傩面模具为辅助工具,用轻黏土以从里到外以层层叠加的方式制作傩面具。

时间要求:约15分钟。

作业2:将完成好的学生优秀傩面艺术作品进行分类比较,如有框面具和无框面具两类面具的表现形式不同,在有框面具作品中可以根据外框的形状不同选择“适形表现”。再“比一比”看谁的作品更加新颖、独特、富有创意。

时间要求:约15分钟。

【设计意图】尝试运用易黏合的轻黏土,以现有面具为媒介,创作符合本土傩面艺术特色的作品,以傩面为表现对象,从色彩和造型两方面进行立体拼搭,大胆创新表现形式,体验民间傩面塑带来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课后拓展:传“傩”(选做课时)

作业1:课后根据自己对傩戏艺术的喜好完成一幅完整的傩人物捏塑作品。

时间要求:约30分钟。

作业2:组织学生举办本土傩戏艺术主题的文旅宣传活动,在活动中展示作品和自我风采,弘扬家乡傩戏艺术特色。

时间要求:时长不限。

【设计意图】作业2为课后拓展阶段,将本课教学内容进一步升华,让学生了解传统傩文化艺术和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参与本土社会公益活动。以己之力,尽己所能,获得完整的审美创作体验,把传承传统文化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培养美好情操,同时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五、课后作业评价

本单元课程采用过程性、激励性等多元化作业评价方式,学生可以在评价表中互相评价,教师进行补充评价,这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激励性评价。除了校内作品展示评价外,我们还可以在班级群、家长群里,对学生的上课过程及最终作品进行呈现,由社会、家庭、学校共同进行科学性、多样化、多角度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程度有清晰的认识。

猜你喜欢

傩戏面具剪纸
非遗瑰宝·傩戏 王雪宁 绝版木刻 60cm x 90cm 2021年
软陶傩戏面具
剪纸
我们摘下面具吧
酷酷的面具
面具
面具中的鱼
池州傩戏面具在动漫角色创意中的应用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