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刍论
2024-03-31刘娟
刘娟
摘要:“名著导读”是培养学生名著阅读兴趣以及阅读习惯的有效渠道,也为学生了解更多中外名著提供了平台支持,有利于学生丰富阅读知识储备,提升阅读素养。在“双减”背景下的“名著导读”教学活动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基于新时期的教学要求,以减负提效为目标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优化“名著导读”课程设计,并做好督促和引导工作,以此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文章立足“双减”政策,分析目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合理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双减”政策;阅读能力;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5-0089-04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板块具有丰富学生阅读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等作用[1]。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教材压缩、教学内容精简等挑战,“名著导读”教学也不例外,但这对“名著导读”教学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在“双减”大环境下实现“名著导读”的深度教学,并保证“名著导读”教学质量,是初中语文教师重点探究的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在分析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究相应教学策略,以此发挥“名著导读”的教学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概述
“名著导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理解经典文学作品,挖掘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2]。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需要以及学生的具体学情精选文学名著,然后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以自主阅读、互动等形式,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领略其中的人生智慧和文学价值,了解名著涉及的道德冲突、历史背景、社会风貌等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认知水平。另外,学生在“名著导读”学习中,通过深入思考文学作品的主题内容,可形成独到见解,实现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等能力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阅读储备不足,阅读目标模糊不清
目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的典型问题便是学生的阅读储备量不足,阅读目标模糊不清,这不仅影响到“名著导读”的教学有效性,还制约着学生后续阅读活动的高效展开。部分学生还缺乏相应的阅读经验和阅读积累,尤其缺乏名著方面的阅读经验,导致其在面对经典文学名著时难以理解其中的深层内涵[3]。另外,部分学生在“名著导读”教学环节还存在缺乏明确阅读目标的情况,即不清楚为什么要阅读这些经典文学作品,未认识到经典文学作品对自身成长、发展的意义,缺乏阅读动力和方向。
2.阅读氛围缺失,对名著阅读教学缺乏重视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存在的阅读氛围缺失和不重视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名著导读”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升。受课程时间安排紧凑和教学任务繁重等因素影响,部分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营造“名著导读”教学氛围,以单纯的讲解为主。显然,这既不利于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名著阅读习惯,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对名著阅读产生抵触情绪。另外,因“名著导读”不是重点考试内容,部分教师就对此缺乏足够重视,常常在课堂上一带而过。例如,由于教材内容压缩,一些涉及的名著内容被删减或调整,有的语文教师也未根据教学需要,将适宜学生阅读的名著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而部分教师对“名著导读”的不重视也影响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名著学习对升学和未来发展并不重要,于是将“名著导读”视为学习负担,存在学习态度不积极等情况。
3.对“名著导读”的教学价值理解不足,教学功利化
部分教师未认识到“名著导读”的教学价值,对某些文学作品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自然无法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作品的深层内涵和文化背景,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阅读指导和帮助。这样,学生就无法积累相应的阅读体验,领悟能力提升也因此受限。另外,部分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以功利化的方式开展“名著导读”教学,如只关注教材中的必考内容,忽视文学作品的广泛意义以及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而这种功利化的教学方式无形之中削弱了“名著导读”的教学价值[4]。
4.指導和评价缺失,素质教育理念流于表面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存在的指导和评价缺失等问题,使得素质教育理念难以真正贯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例如,在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名著,而未对名著进行充分解读,对学生存在的疑问也未给予有效指导,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另外,在“名著导读”的教学评价环节,部分教师以分数为导向,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未关注学生的文学素养、学习能力等提升情况,导致“名著导读”的教学价值被低估。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原则
1.阅读数量和质量并重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需遵循一系列原则,以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阅读数量和质量并重是其中的关键原则,可避免过分关注阅读数量而忽视质量的情况出现。在“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包括古典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外国优秀文学作品等,为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提升奠定基础。在满足阅读数量要求的基础上,教师要向阅读质量提升发力,鼓励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所阅读的文学作品,而不是仅仅完成阅读任务。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解读和评价文学作品,而不依赖教师的指导和支持,这样,学生就会激发出持久的阅读兴趣,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5]。另外,“名著导读”教学不应仅关注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还应强调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即要求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语言运用技巧、叙事巧技以及主题和文化内涵等,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为此,教师应将“名著导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自主地将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认识并理解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
2.遵循教材安排,尊重学情
在“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教材安排,选择适合课程内容和学生水平的名著,以保证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最大收益。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个性化辅导、分层教学等,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6]。
3.重视阅读指导
阅读教学不仅要重视文学作品本身,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批判性思考等閱读技巧。因此,教师要教授学生各种阅读策略,如提问技巧、标注技巧、摘要写作技巧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析文学作品,并提高阅读效率,实现深度阅读。
4.注重总结阅读成果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估,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了解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程度。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写作、演讲、讨论等方式,将其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创造性表达。有趣的教学设计和互动活动,可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主动思考。
四、“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
1.优化“名著导读”课程设计,拉近学生和名著的距离
在“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要拓宽“名著导读”的选材范围,不局限于传统的文学名著,还可涉及一些当代文学作品,或青春文学、网络文学等,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爱上阅读,并深度理解文学作品内涵[7]。如果“名著导读”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就不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为此,教师可以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课程设计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调整名著导读的内容和难度,如将名著分段教授,避免过于繁重的名著阅读任务让学生产生压力感。为拉近学生和名著的距离,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电子书、在线课程、名著解读视频等,让学生借助这些学习资源更便捷地获取名著内容,以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另外,“名著导读”还可与其他学科进行联动教学,如历史、社会、艺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8]。
例如,《骆驼祥子》是语文教材中的重点课文,教材编者在名著介绍中明确指出,《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教师可以此为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首先介绍作者生平和作品创作背景,让学生自主阅读其中的片段,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和领悟作品包含的情感及传递的内涵,而不是将读后感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主动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并能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对于教材存在的插画单调、作者简介单一等问题,教师可以前期的备课工作加以弥补,如制作PPT课件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内涵,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成效[9]。又如,对《水浒传》这部名著,学生都比较熟悉,有的学生甚至已经看过多遍影视版的《水浒传》。因此,在“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入其中的影视片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播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鲁提辖嫉恶如仇的个性特点,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分析名著作品影视化的价值,并询问学生“如果你是编剧,会怎样安排故事情节”,以此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为后续阅读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10]。
2.创新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
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名著导读”,如通过展示与名著相关的图片、音视频片段,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在讲解某一场景时播放与之相关的音乐或视频,让学生沉浸其中,或借助在线教学平台、教学软件,创建互动式阅读活动,包括在线讨论、小组合作或在线测验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交流,并分享见解,逐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水平。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社区活动,如书评社团或线上读书俱乐部的活动等,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名著的主题、角色和情节,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11]。另外,教师还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收获、有进步。
例如,《红楼梦》中的一些章节片段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理解难度,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阅读,让学生以集体智慧来突破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又如,在《骆驼祥子》阅读教学中,有的学生不理解为什么作者要花费大篇幅笔墨去描写祥子,如果直接用“祥子今年二十岁,但脸上仍然保留着天真、淘气的模样”几笔带过,岂不更简洁、更容易理解?教师可鼓励学生带着疑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要求每个学生都发表自身的看法和观点。此种方式可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后续深入阅读奠定基础。另外,教师要营造积极的名著阅读氛围,如设立阅读角、举办阅读比赛、邀请作家开设讲座等,让学生爱上名著阅读,并乐于阅读名著。
3.做好督促和引导工作,培养学生的名著阅读习惯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不仅要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名著阅读习惯。这一方面有赖于教师的督促和引导,另一方面则需要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第一,教师要定期布置名著阅读任务,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如每周或每月阅读一定篇幅的名著,并提交书评、读书笔记或参与小组讨论。持续布置的阅读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意识。第二,教师要为学生设置固定的阅读时间,并提供一份文学名著推荐书单,其中包括各种不同主题和难度的书籍,即将名著阅读纳入日常教学计划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和阅读热情[12]。在每天的名著阅读时间,学生可阅读教师提供的名著,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自选名著阅读。第三,教师可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名著阅读俱乐部,鼓励学生一起阅读同一本书,并在俱乐部分享自身的感受和见解,以此锻炼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第四,教师可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名著导读,解释难以理解的段落或情节,指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和其中的角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名著。
例如,《昆蟲记》这部作品共有十卷,作者将自身观察的昆虫特点和生活习性等内容记录下来。如果仅仅罗列知识点则很难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此作者用假设、推理和求证的方式层层递进地巧妙呈现内容,在揭开真相时让读者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昆虫记》这种写作手法也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学到很多昆虫知识,还对生命产生赞美和尊重之情,对昆虫以及大自然形成热爱之情。但《昆虫记》中有很多非常专业、抽象的概念,部分学生存在阅读障碍,于是选择性忽视这些内容,导致阅读效果受到影响。为此,在《昆虫记》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这部作品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整理作品中出现的昆虫,并了解这些昆虫的习性,以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认知[13]。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站在作者角度去思考书中还有哪些疑问未解决,并寻找解决策略,以此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文学名著兼具美育和德育功能,“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推动全民阅读和国民素质提升也具有重大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整合教育资源,选择适宜学生阅读的名著作品,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阅读感悟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光.中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展望[J].基础教育课程,2020,(06):39-49.
[2]何昱婷,吴作奎.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阅读方法类名著导读板块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2,(12):4-7.
[3]郭敏.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与措施[J].课外语文,2018,(31): 119.
[4]罗雅文,任强.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困境及应对策略[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38(01):37-43.
[5]吴雯雯.以读促思,以读助思———浅析批判性思维视角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课程开发路径与策略[J].语文世界,2022,(11):9-10.
[6]苏陆琴.“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微[J].初中生世界,2022,(32):31-33.
[7]胡鹏飞.面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实践[J].课外语文,2020,(36):85-86.
[8]林立琼.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优化措施[J].语文建设,2021,(15): 79-80.
[9]喻佳敏.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以《骆驼祥子》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19):141-144.
[10]袁英.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分层指导实践———以部编版九年级名著《水浒传》和《简爱》教学实践为例[J].课外语文,2022,(09):71-73.
[11]李桂芬.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优化策略[J].广西教育,2016,(17): 60-61.
[12]黄文琴.碎片化学习语境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8):9-11.
[13]戴翠翠.找准着力点,推进名著阅读深度学习———以《昆虫记》导读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2,(20):33-36.
Discuss on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Classic Reading Guid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Liu Juan
(Tongren College Affiliated Middle School, Guizhou Province, Tongren 554300, China)
Abstract: "Classic reading guide" is an effective channel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reading habits in reading classic works, and also provides a platform support for students to learn more about Chinese and foreign classics,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students to enrich their reading knowledge reserves and improve their reading literacy. In the context of "double reductio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should choos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with the goal of reducing burden and improving efficiency, optimize the course design of "classic reading guidance", and do a good job of supervision and guidance, in order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classics and enhance their Chinese core competencies.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classic literature guidanc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explores rational teaching strategies.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classic reading guid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reading ability; core competen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