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用通俗音乐铸造中职学生民族心民族魂研究

2024-03-31刘少雄

成才之路 2024年5期
关键词:民族魂爱国主义教育民俗文化

刘少雄

摘要:音乐具有心灵教育、情操教育等美育功能,为此,职业中专学校可借助学生对通俗音乐喜爱的情况,开展民族心、民族魂的铸造教育。具体策略有:利用信息化工具开展线上音乐教学,举办积极上进的通俗音乐讲座,同时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使优秀健康的通俗音乐深入人心,以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使优秀的愛国流行歌曲占领学生的文化阵地,以当地民俗文化丰富学生的通俗音乐知识储备,以此铸造中职学生的民族心和民族魂。

关键词:通俗音乐;民族心;民族魂;讲座;民俗文化;美育;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5-0073-04

职业中专学校的教育任务是培养和塑造技术技能人才,德育是职业中专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而音乐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渠道[1]。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学生对通俗音乐的喜爱之情,进行德育渗透,实现育人与教书的和谐统一,思政教育与知识、技能传授的有机融合,以此铸造中职学生的民族心和民族魂,进一步提高音乐课堂的德育实效性。

一、通俗音乐的内涵及发展历程

通俗音乐亦称流行音乐,泛指抒情性强、通俗易懂、情调轻松且带有表演性、娱乐性,易于流传、并拥有广大年轻听众的一种音乐形式[2]。通俗音乐有别于传统的民间音乐、古典音乐以及严肃音乐,具有四个特征,即流行性、情感性、娱乐性和商业性,可使听众得到听觉上美的享受,陶冶情操,放松身心。在分类上,人们习惯性地把伦巴和探戈等歌舞音乐、电影歌曲、音乐剧、世界流行的地方性音乐以及轻音乐、爵士乐、乡村音乐、摇滚乐、电子音乐和通俗歌曲都归到通俗音乐名下[3]。其中,爵士乐于19世纪末产生在美国南部的新奥尔良,其前身是移居到美国的非洲黑人的拉格泰姆(Ragtime,意译:散拍音乐)和布鲁斯,又称“蓝调”(Blues,意译:哀歌或怨曲)。在乐曲风格方面,20世纪前半期最重要的乐曲风格是拉格泰姆(Ragtime)、布鲁斯(Blues)、爵士音乐(Jazz),后半期则以各种形式的摇滚乐(Rock,同Rock N Roll)为主[4]。摇滚乐也是通俗音乐的一种,包括民谣摇滚乐(Folk Rock)、爵士摇滚乐(Jazz Rock)和朋克摇滚乐(Punk Rock)等类型,20世纪50年代早期发源于美国,后遍及全世界,由一组人演出,成员包括人声(一人或数人)、键盘手、电吉他手、贝司手和架子鼓手,通常还带有电声扩大装置以及各种鼓[5]。

在我国,通俗音乐主要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间是我国通俗音乐发展的高峰[6]。我国的通俗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词曲通俗易懂、健康向上,具有反映和贴近现实生活的超时代价值,同时遵循声乐艺术的基本原理,以口语化为基础,以情感为核心,演唱形式不拘一格,体现出声、情、形体及话筒使用等技巧的有机结合,容易被传唱并流行[7]。20世纪80年代,我国涌现出的优秀通俗音乐有歌曲《军港之夜》《送别》以及校园民谣《童年》等。

二、用正能量通俗音乐铸造中职学生民族心、民族魂的意义

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职业中专学校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并将以上德育内容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技能型人才[8]。其中,中职音乐课堂可充分发挥通俗音乐中的积极、健康正能量作用,铸造中职学生的民族心和民族魂。每个时代都会留下自己的声音,通俗音乐就是一个时代的声音。我国的通俗音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繁荣,并以不可阻挡之势涌入中职校园,丰富着学生的文化生活。如果因担心少数通俗音乐中的消极因素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就一味地反对或抑制学生听赏通俗音乐,可能会扼杀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兴趣。音乐教师应在尊重中职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样、生动的音乐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健康、积极上进的通俗音乐,以此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9]。

1.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积极向上的通俗音乐鉴赏、评价等活动,使学生对音乐的艺术美感和人文内涵形成深刻认知,理解通俗音乐的本体构成特征,领悟通俗音乐的形式美与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在拓展文化视野的同时形成美好的情操[10]。

2.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音乐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形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生动、有趣的歌唱、演奏、创编以及综合表演等多种通俗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提升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能力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发展,释放创造性能力[11]。

3.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直达人的心灵深处,影响人的情感世界,具有表现性和情感性等特征。因此,教师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与优秀的通俗音乐形成情感共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弘扬民族音乐

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歌舞音乐等是通俗音乐的文化根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为背景介绍通俗音乐,让学生了解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通俗音乐,积极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

三、用正能量通俗音乐铸造中职学生民族心、民族魂的策略

1.利用信息化工具开展线上教学,夯实中职学生的音乐知识基础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可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学习通”开展教学,以此激发中职学生的通俗音乐学习兴趣,探索一种中职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的音乐教学新模式[12]。在课前,教师可将本课教学内容上传至“学习通”平台,并指导学生借助“学习通”平台下载通俗歌曲表演视频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线上讨论、线下协作练习,同时将讨论、练习过程拍摄成小视频上传到平台。在课中,教师可借助“班班通”对学生的讨论、练习情况进行点评,以此夯实中职学生的音乐知识基础,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通俗音乐表演形式,丰富通俗音乐知识储备,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知识、技能基础。

2.举办优秀健康、积极上进的通俗音乐讲座,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中职学生的思想还未完全成熟,其对通俗音乐积极、向上的价值引领作用缺乏足够认识,而通常专注于通俗音乐中的爱情等主题。对此,中职音乐教师要以导而不是堵的方法引导学生借助通俗音乐树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观、价值观,铸造中职学生的民族心、民族魂。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邀请校外专家或校内教师开展通俗音乐讲座,从通俗音乐的词曲结构等方面入手,让学生认识到通俗音乐的教育价值、时代价值。马克思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13]”丰富多彩的通俗音乐讲座在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丰富学生的音乐感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可使学生对通俗音乐形成全新认知。

例如,教师可以“台湾地区通俗音乐讲座”为主题介绍我国台湾地区校园歌曲《橄榄树》《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和《龙的传人》等通俗音乐的经典之作。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能激起学生心中拼搏向上的动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得到正能量的教育,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教师还可以“通俗音乐中的中国红”为主题,向学生介绍《让世界充满爱》《五星红旗》《北京欢迎你》《红旗飘飘》等歌曲。这些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哲理,唱起来特别轻松,可使中职学生形成“音乐的耳朵”,认识到通俗音乐的真正价值,并提升音乐鉴赏能力,以此铸造学生的民族心、民族魂。

3.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优秀健康的通俗音乐深入人心

如何让优秀、健康的通俗音乐走进学生心中,以此作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是中职音乐的教学重点。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发挥通俗音乐在铸造学生民族心、民族魂方面的作用。例如,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莆田华侨职业中专学校在2019年秋季新学期初开展师生同唱爱国歌曲主题活动,以主旋律歌曲激起师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拼搏的热情。2019年9月16日9时30分,伴随《我和我的祖国》的音乐旋律响起,手举国旗的千余名师生陆续走到运动场中间,深情地唱起《我和我的祖国》,并在绿茵场上摆出“70”的造型,用快闪表达着对祖国的祝福与热爱。快闪结束后,本校进行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使学生对祖国形成更真挚、更深切的爱,更加坚定地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红歌演唱活动中,本校还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集体主义教育,培养中职学生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使其勇于担当历史使命,成长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学校各团支部也举办各种课外活动,让中职学生把爱国情凝聚成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另外,在日常教学中,本校还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等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优秀健康的通俗音乐铸造学生的民族心、民族魂。例如,当学生听到自己点播的通俗歌曲被学校广播站播出后,往往很激动,可得到精神层面的满足,并激发出挖掘更多具有教育价值的通俗音乐介绍给身边同学的动力。在元旦国庆的黑板报专刊设计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介绍国内外著名音乐家的生平和爱国歌曲,如摘抄《精忠报国》《中国功夫》《众人划桨开大船》等歌词,并让学生学唱,以此充分发挥黑板报的德育及艺术熏陶作用。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用优秀的爱国歌曲占领学生的文化阵地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介绍并传播优秀的通俗音乐,让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音乐中实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例如,职业中专学校可借助元旦晚会让学生学唱《男儿当自强》《我的中国心》和《不忘初心》等爱国主义歌曲,或利用音乐鉴赏课让学生观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洪救灾晚会”“大雪无情人有情———抗雪灾晚会”“百名歌星‘爱在天地间抗雪救灾义演晚会”以及国家大剧院出品的抗击疫情主题作品———同舟共济战疫情等,使中职学生在观看、学唱其中的优秀通俗歌曲的同时,表达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五四”歌曲比赛中,职业中专学校可将《大中国》《真心英雄》《天佑中华》和《英雄中国》等正能量歌曲作为必选曲目,使五月的校园形成“人人是歌手,班班有歌声”的积极向上氛围。这些歌曲旋律优美,格调高雅,催人奋进,是铸造学生民族心、民族魂的有效载体。

5.学习当地民俗文化,丰富学生的通俗音乐知识储备

民俗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民族特点,是通俗音乐发展的土壤[14]。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当地民俗文化丰富学生的通俗音乐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莆田自古是闽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誉,湾口的湄洲岛是海内外闻名的和平女神妈祖庙所在地、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民俗文化丰富多样。例如,莆田乡土音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祖庙盛会》描绘的就是湄洲岛每年一度的民俗音乐盛会,乐曲集莆仙民间十音、八乐、大鼓吹之精华,在主题之下热情颂扬和平女神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民族轻音乐《秀屿行》描绘的是莆田市秀屿区湄洲湾的新兴良港秀屿港,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乐曲采用展开和变奏的手法,以复三部曲式,把欣赏秀屿港的激动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小巧玲珑、典雅别致”,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对这首民族轻音乐的评价。莆仙鼓吹乐《庆佳节》创新了莆仙鼓吹乐演奏形式,渲染了莆仙元宵佳节人如潮、乐如潮,潮潮涌动的喜庆氛围。莆仙吹打乐《庆》以莆仙戏曲牌“状元游”为主题,描绘了莆田人在节日祭典、庆典、做寿、结婚与出游时的喜庆、热闹景象。在一年一度的中秋夜,荔乡人会汇集起几百支民间乐队,泛舟欢聚“白塘”河面赏月奏乐,月与水的交融,十音八乐之声,无不使人陶醉而流连忘返,民族管弦乐曲《白塘秋月》就以此为主题,运用套曲形式,赋予莆仙戏曲和民间音调新的时代气息,勾勒出一幅浓郁的乡土音画,描绘出新农村的新面貌,抒发了人们丰收之后欢度佳节的喜悦心情[15]。在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莆田当地的民俗文化,欣赏由乡土音乐改编的音乐作品,使学生认识到民俗文化与通俗音乐之间的关系,以此发挥音乐的培根铸魂作用,丰富学生的通俗音乐知识储备,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四、结语

总之,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职业中专学校在日常教学中要遵循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的理念,充分发挥音乐的育人作用,借助优秀的通俗音乐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人生目标。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线上教学方式夯实学生的音乐知识基础,借助通俗音乐讲座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优秀健康的通俗音乐深入人心,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让优秀的爱国歌曲占领学生的文化阵地,以当地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丰富学生的通俗音乐知识储备,以此实现音乐教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用正能量的通俗音乐来铸造学生的民族心、民族魂。

参考文献:

[1]吴曼思.基于三全育人的中职音乐教学改革与探究———以课程“公共艺术”为例[J].民族音乐,2023,(04):91-94.

[2]田文锦.试析流行音乐与中职音乐教学的融合[J].中国文艺家, 2020,(04):213.

[3]何亚.投其所好,寓教于乐———浅谈通俗音乐在中职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8,(03):55.

[4]郭鹏.音乐攻心:文化冷战视野下爵士乐的世界旅行[J].中国图书评论,2023,(03):28-40.

[5]孔嘉玲.从摇滚乐看音乐文化的原真性特质———自凯尔·凯特利《重探摇滚》说起[J].音乐传播,2016,(04):110-111.

[6]刘烟霞.中职音乐教学与流行音乐的有效融合[J].安徽教育科研, 2018,(09):84+86.

[7]张海英.兼容并蓄多元并进———中国近现代通俗音乐的发展探析[J].艺术研究,2014,(01):73-75.

[8]谭莉.音乐欣赏教学如何实现“以人为本”[J].现代教育科学,2012,(03):80.

[9]汪琪.贴近生活感悟美好挖掘内涵培养素质———中职流行音乐教学实施与反思[J].黄河之声,2012,(14):52-53.

[10]何娟.通过中职公共音乐教学改革实现通识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黄河之声,2017,(21):51-52.

[11]李中华.试析流行音乐与中职音乐教学的融合[J].当代职业教育, 2014,(03):46-48.

[12]秦粉香.中職视唱教学融入流行音乐的探索与思考[J].北方音乐, 2020,(17):141-142.

[13]王煦.“音乐耳朵”的背后———倾向性是学校音乐教育不可忽视的功能[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27(02):118-120.

[14]崔翊.中职音乐教学与流行音乐的融合研究[J].成才之路,2019,(17):50.

[15]陈美静.妈祖音乐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6,19(03):6-11.

Research on Casting the National Heart and Soul of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with Popular Music in the New Era

Liu Shaoxiong

(Fujian Putian Huaqiao Vocational Secondary School, Fujian Province Putian 351100,China)

Abstract: Music has aesthetic education functions such as spiritual education and sentiment education. Therefore, vocational schools can take advantage of students love for popular music to carry out education on forging national hearts and souls.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include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ols to carry out online music teaching, holding actively advancing popular music lectures, and conducting a series of promotional and educational activities to make excellent and healthy popular music deeply rooted in peoples hearts. Through rich and colorful cultural activities, excellent patriotic pop songs occupy the cultural battlefield of students, enriching their knowledge of popular music with local folk culture, and thus forging the national heart and soul of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popular music;nationalsentiment;nationalsoul; lectures; folk culture;aestheticeducation; patriotism education

猜你喜欢

民族魂爱国主义教育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海归李钢:“红杉人”民族魂“侨联”中国心
成都第八届《民族魂杯》全国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拼搏人生路 交响民族魂——缅怀著名蒙古族作家、指挥家永儒布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民族魂礼赞——评关守中电影文学剧本《芝加哥旋风》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