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大”教育精神背景下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探析

2024-03-31刘原秀赵玉兰田少军牟兆新

成才之路 2024年5期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二十大立德树人

刘原秀 赵玉兰 田少军 牟兆新

摘要:高等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的开展,要立足中医药院校的办学特色及理念,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健全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体系,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高等中医药院校应以“二十大”教育精神为理论指导,积极分析中医药院校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为社会培养卓越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充分认识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深刻剖析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把握顶层设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实施课程思政,让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作用更加明显。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医药院校;“二十大”教育精神;教学改革;路径;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5-003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滄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二十大教育精神背景下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分析”(编号:2023255)的研究成果

课程思政这一理念,强调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突出价值引领,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是“二十大”对教育的明确定位。对高等中医药院校而言,若想实现育人和育才的双重目标,就要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将专业课教育与思政课教育脱节的问题解决好。目前,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受到现实困境因素的影响,与课程思政建设预期目标有较大的差距。笔者所在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是一所中医药院校,是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高等学府,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尤为重要。医学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具备科学素质及人文素质的医学人才,因此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通于专业技能培养中,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作为学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树立“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医德养成、人格发展”的整体育人目标,努力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现代化中医药人才,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一、高等中医药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

1.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

二十大报告的第五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一部分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国家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归根结底,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三者之间不可割裂。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离不开教育的,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且艰巨的任务。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与大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相融是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的终极目标。我国中医药学历史悠久,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履行使命时更要做到充分挖掘各类专业课思政元素,实现“人人”思政,“课课”思政,充分发挥专业课育人作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1]。

2.培养合格中医药人才的内在要求

优秀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事业,培养高质量的中医药人才。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高等中医药院校要将学生成长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相结合,将立德树人与大医精诚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药教育教学相结合,积极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贯通和融合,潜移默化地培养拥有正确“三观”的合格中医药人才。高尚的中医药人才需要具有“名医”与“仁医”的双重角色,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康至上的价值取向。新时代中医药人才要“有仁心”“有仁术”,要“有德”“有才”,时刻将救死扶伤、尊重生命的理念谨记于心,为建设健康中国、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2]。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门课程教学过程中,从知识、能力、素养三方面培养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创新务实的优良品质,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世界眼光、思辨能力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

3.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有利途径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灿烂瑰宝,是至今仍然不断发展的医药科学。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增进了人民健康,推动了世界文明进步,凝聚着中国各族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和生产生活实践的经验智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成作出了指示。该纲要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该纲要的第九章还专门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3]。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中始终贯穿思想政治教育,传承中医药精髓,勇于创新,不断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二、高等中医药院校实施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高等中医药院校是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的载体,其功能是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即既要让学生掌握中医药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途径,全面开展并深化思政教育工作。目前,一些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目的这一方面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重知识技能,轻价值引领

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和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实施有误解,课程思政的开展并不意味着只是在专业课讲授过程中加入教师的一些“人生感悟”,还要建立一套完整而严谨的教学体系,这一体系要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课中与课后。课前可以通过选择教学内容和进行教学设计来实现,课中可以通过教学方案来推进,课后可以通过教学评价与实习见习来完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各个环节的思政元素并促进专业课教育有机契合思政教育。然而,一些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专业课教学只重视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没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没能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4]。专业课教师的个人资质、能力、时间和精力等存在差异,部分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时只是生搬硬套、浮于表面、轻描淡写,不能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起来,使课程思政偏离方向并失去其价值引领作用,导致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出现“两张皮”现象[5]。还有一些高等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的实践形式单一,如单纯举办讲座或会议等,缺乏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的提前设置,使得高等中医药院校“课程门门有思政”的教学理念未能真正实现,存在重知识技能、轻价值引领的问题。

2.重灌输教育,轻启发引导

传统的医学教育通常是教授学生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而在专业课中挖掘思政元素,让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医学课堂始终,会让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是徒增了教学内容,加重了自身的教学负担,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他们重灌输教育、轻启发引导,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不佳。部分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概念和内涵理解得不充分、不到位,没有真正认识到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和自身的责任,存在一定的应付心理,在教学中重灌输教育,轻启发引导。

3.重表面宣传,轻评价反馈

目前,一些高等中医药院校正在开展的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并不明显。在学校层面,课程思政的实施仅限于宣传层面,只是通过在各平台上的宣传来应对上级的检查。同时,还缺乏一套使用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的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针对课程思政的评价较宏观、较主观。在教师层面,课程思政开展与否、效果怎样等缺乏相应的考核标准,课程思政实施情况不能及时进行反馈[6]。由于学校缺乏相应的反馈和激励机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实施课程思政的热情。

三、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

1.把握顶层设计,重视价值引领作用

无论从维度上还是从层面上,课程思政都是一项关于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培养的纵横交错的、立体性的系统工程。高等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的推进应把握顶层设计,落实宏观布局,加强价值引领。应该由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党建、教务、学工和二级学院等部门负责人成立课程思政领导小组,并在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中全程参与和监督。每一所高等中医药院校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基础与特色底蕴,各门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要强调思政元素的价值引领作用,让学生受到各门课程的思政教育和来自教师的言传身教、医风医德的氛围熏陶[7]。学校要注重创设浓郁的、常态化的大学生容易接受的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环境,在潜移默化中真真切切地推进课程思政,不断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推进和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提升方面起关键作用。高等中医药院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本功,走在专业领域的前沿,还要具有开阔的视野,时刻关注时事政治,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自己[8]。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专业课教师更要熟知国家中医药政策,了解目前中医药行业所取得的成就,对中医药文化具备高度自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用渊博的知识、多变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喜爱,还要利用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高等中医药院校要注重在教研室、教学小组和教师群体中营造浓郁的课程思政氛围,通过培训、研讨、集体备课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营造浓郁的课程思政氛围,鼓励教师积极打造课程思政“金课”[9]。高等中医药院校要加大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力度,使教师既要教书还要育人,既要提高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等,又要培养教师深入挖掘和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能力。這样,专业课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程思政效果,既能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开阔的医学视野,更能培养学生灵活的思辨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为新时代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10]。

3.强化实践教学,构建多维教育环境

教师要有师风师德,同样医生要有医风医德。《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要在医学类专业课程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学生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11]。对于医学生来说,实践非常重要,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要重视实践教学。在专业实验实践课程中,教师更要激发学生探索、创新、善于解决问题的潜能,将其培养成为有较高水平的实践能力、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的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同时,高等中医药院校要努力构建多维教育环境,明确和处理好两对关系[12]。一是处理好专业课和思政教育的关系。高等中医药院校对医学生的培养要遵循将业务能力培养与思政教育工作相统一、将智育与德育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才能将思政育人和知识传授达到最佳的有机结合。二是处理好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关系。高等中医药院校要根据自身特点,把握好思政立足点与度,在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同时,既要开好思政课程,又要积极落实课程思政工作,充分发挥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育人作用,履行立德树人使命,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13]。

4.完善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内在动力

高等中医药院校若要落实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和评价评估工作,就要构建一套多元化、多层次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机制[14]。检验课程思政建设情况的首要标准就是人才培养成效。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授和教学督导需要从教学目标、内容、主体、过程、方法、效果、评教等多方面研究制定一套多维度、多角度的科学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要以价值引领为考查点,以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为考核标准。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成果及教材成果等突出课程思政要求的课程思政类竞赛,并给予参赛教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大力支持和推广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15]。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崭新的时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要重视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突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扩充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当代大学生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文化义不容辞。高等中医药院校在落实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要遵守各项规章要求,用实际行动积极履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高等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学校与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开辟新径,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实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高效融合,实现育人与育才的高度统一。

參考文献:

[1]张倩倩,刘晓.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课程思政的路径构建[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24):16-17.

[2]黄林,余炼,黄巧玲.等.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发展研究———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J].教育观察,2023,12(07):98-100.

[3]丁旭,魏民,何莲.等.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07):177-180.

[4]刘振,张宗明.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三仁”理念的内涵分析[J].中医教育,2023,42(04):1-4.

[5]苏文军,张恒亮,陈淑锦.新时代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以福建中医药大学为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25(01):107-110.

[6]牛锐,于远望,卫昊.等.中医药院校“一主线、三方面”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以陕西中医药大学为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02):11-13.

[7]杨亚玲.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医药院校“三全育人”现状及实践路径探析[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5(06):88-91.

[8]张丽.“科技兴国”融入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18):23-25.

[9]陈柳莹.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及实践路径研究[D].南昌:江西中医药大学,2022.

[10]张敏敏.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实施意义、难点与路径分析———基于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J].新乡学院学报,2022,39(04):73-76.

[11]丁旭,魏民,何莲.等.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07):177-180.

[12]张宗明.高等中医药院校特色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04):235-241.

[13]刘兰惠.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21.

[14]黄海鹏,门瑞雪.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6):45-47.

[15]郝红梅.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实现路径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8(08):10-12+16.

Exploring the Path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in Chinese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ducation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Liu Yuanxiu, Zhao Yulan, Tian Shaojun, Mu Zhaoxi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DongFang College, Hebei Province, Cangzhou 061108,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stitutions, implement the Partys educational policies, build a sou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ould take 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s theoretical guidance, actively analyze the problems for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actively explore effective paths for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urses, cultivate outstanding tale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society, and cultivate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cal fitness, aesthetics, and labo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deeply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and start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from aspects such as grasping top-level design, strengthening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practical teaching, and improving evaluation mechanisms, so as to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ole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more obvious.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al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Congress"; teachingreform;path;foster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

猜你喜欢

中医药院校二十大立德树人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以供给侧改革为引领,提升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中医药院校师生关系影响因素的年级差异研究
西南边疆高等中医药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