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微

2024-03-31杨博文李凯宇

成才之路 2024年5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立德树人人才培养

杨博文 李凯宇

摘要: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生存之本,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在阐述新时代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基于工作单位实际调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从学校和学生两个层面提出新时代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应对策略。学校层面包括加强学风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定科学的学风建设规章制度,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学生层面包括增强学生的学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严抓学习纪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人才培养;对策;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5-0013-04

学风是学校的灵魂,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其归根到底是学生在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学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1]。随着我国高校持续扩招,学生综合素质的差异更加明显,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学风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技能人才、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在发展高职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优秀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人才培养质量[2]。所以,高职院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强学风建设,其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国家的人才强国战略提供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人才战略为支撑。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应抓好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以学风建设为重要手段,教育和督促学生刻苦学习、努力提高实践能力,毕业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3]。第二,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思政教育。高职院校教育改革要求学生学习成效不断提高,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学风建设有利于强化教师严谨治学之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学风建设是开展思政教育的基础,有助于改变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思政教育兴趣较低、身心不健康等现状,实现思政教育与学风建设的有机融合。第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一些高职大学生在缺乏引导和较差的学习氛围下,容易迷失和放纵自我,学习积极性较低。学风建设能帮助他们科学规划和定位,使他们在优良学习氛围的带动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当前高职院校學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职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便利的同时,有时也对学校学风建设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调查发现,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如下问题。

1.学校层面

(1)学风建设制度不健全。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发展,教育教学体制和机制相对完善,基本都建立了学风建设制度。然而,一些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制度是框架性的,从形式上看规定了学风建设的方方面面,但缺乏实操性,对具体细节阐述不足。同时,学风建设制度的实施保障、监督体系不全,制约了学风建设制度的执行。例如,学风建设的组织机构不健全,除了校级的学术委员会之外,各院系、部门缺乏相应的执行机构;学校层面的学风建设规划滞后,缺乏统一认识和科学论证;与教学质量相关的学风建设制度不健全,如课堂创新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评价制度;学生考勤和考试制度不够严格,不能有效解决学生旷课、迟到、早退等问题。

(2)学风管理相对陈旧。一些高职院校的学风管理相对陈旧,导致师生参与度较低,尤其是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参与严重不够[4]。部分高职院校以刚性管理为主,缺乏人性化管理,忽略学生个性和成长的多元化需求,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不强。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职业态度、教学习惯等约束不足,导致个别教师的态度和言行过于随意,容易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师的培训不到位,师德师风建设相对滞后,导致个别教师的育人观、责任观存在问题,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方面的作用发挥不足。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与时俱进,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社会风气等分析不够深入,未能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制定科学学习目标、形成正确学习观念。

(3)学校服务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高职院校的服务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技能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软硬件设施、就业创业、后勤服务等,其服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风建设[5]。调查表明,50%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校服务水平一般,不能完全满足自身的学习和生活需要,30%的学生认为学校服务水平较差,只有不到20%的学生认可学校的服务水平。教师教学水平是决定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学质量又是学风建设的基本保障。调查表明,18%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水平“优秀”,50%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水平“良好”,21%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水平“一般”,11%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水平“较差”。有学生指出,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的原因是授课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不强、教学方式单一。

2.学生层面

(1)学习态度不端正。高职院校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且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没用,其学习仅限于应付作业。有的学生以打游戏为乐,经常旷课。调查显示,只有约40%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感到“基本满意”或“满意”,约60%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不满意,这些学生并没有把学习作为主要任务,不具备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的意识,也没有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

(2)学习兴趣不浓厚。高职院校学生当初填报志愿时,有些是听长辈的意见,本人没有什么想法,少部分学生是二本院校没有录取,就随意填报高职院校作为保底,还有些学生对高职院校开设专业认知不足,入校后感觉与预期不符。以上因素,导致部分学生对专业归属感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厚。调查显示,约49%的学生表示愿意学习,约30%的学生对学习感到茫然,不知道怎样学习,约21%的学生表示对学习没有兴趣。

(3)学习效果不理想。一些高职院校学生无论是平时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还是实践作业成绩及理论考核成绩,都在合格线附近。综合成绩优秀的学生占比较小。调查显示,只有1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优秀”,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满意。3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一般”,仅仅能合格。4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差”,这部分学生通常是在考试前突击学习一下。高职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除了受生源影响,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有关外,还和学校的学习氛围、教师教学水平有关。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应对策略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学校教育环境影响学风建设。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师资条件、管理和服务水平等都会影响学风建设。其次,学生自身因素影响学风建设。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进而影响到学风建设。结合这些影响因素,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笔者主要从学校和学生两个层面提出新时代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策略。

1.学校层面的应对策略

(1)加强学风建设的组织领导。高职院校要健全学风建设组织机构,强化对学风建设的组织领导。从校级来看,可以专设学风建设委员会,由校领导和各院系(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专门负责学风建设工作,对各院系各部门定期开展学风建设的指导、检查、执行监督、评价等工作。从院系来看,可以建立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由院系负责人、专职教师、辅导员等担任委员,负责对全院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对教师教学、学生上课、学习效果等进行考核评价,及时处理学习违纪问题,并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班级层面,可以组建学风建设自查小组,由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等组成,负责全班同学的考勤等工作,并及时向班主任和辅导員汇报当天的考勤、纪律等情况。学生层面,可以组建校级或院级学风自律委员会,由各院系学生代表组成,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功能,随机开展学风检查工作,并向院系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学校学风建设委员会汇报检查情况,再由院系和学校相关领导负责监督整改。

(2)制定科学的学风建设规章制度。首先,可以建立学风建设引导机制。高职院校应以师德建设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师德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建立学风建设引导机制[6]。要通过学风建设引导机制,以教师为榜样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会甄别网络信息,远离不良信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的能力,让他们努力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遵守校规校纪,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远大理想。其次,可以完善学风建设发展目标机制。为促进学风建设工作的稳步开展,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要求,高职院校要结合互联网和新媒体制定学风建设发展目标,把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起来,紧扣不同时期内外部环境和学生学习现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学风建设发展目标机制。最后,可以建立档案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应建立学生档案机制,记录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违纪等信息,让学生意识到努力学习的重要性,维护良好的个人形象。对于学习刻苦、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要实施激励机制,以发放奖学金、荣誉证书等方式鼓励学生持续进步;而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经常违纪的学生,要严肃处理,推动学风建设工作健康开展。

(3)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主导者,是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高职院校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首先,要把师德师风作为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和考核的基本标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这样才能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在教师引进、职称评审、岗位晋升、年终考核等方面,高职院校要把师德师风作为基本标准,引导教师立德修身、德才并重。要鼓励教师涵养德性,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成为学生喜欢的“四有好老师”[7]。其次,要开展多元化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针对新教师,要以教育法规政策、职业道德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特征、教材和教学大纲为主要培训内容,通过讲座、会议等形式进行全面培训,让他们尽快融入教学工作。针对老教师,要以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案例等为主要培训内容,通过外出学习、内部交流、教学竞赛等方式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此外,还要分别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专业带头人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提高所有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最后,要完善教师培养机制。科学的教师培养机制是优化教师人才结构、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需要,也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需求。一方面,要针对学校学科专业和教师匹配实际,引入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培养,为部分优秀教师提供学位攻读、进修、做访问学者等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科研能力与业务水平。

2.学生层面的应对策略

(1)增强学生的学风意识。高职院校要通过宣传教育和监督引导增强学生的学风意识,让学生把学习作为第一要务。高职院校可以借助电子屏、橱窗、布标,以及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觉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对自己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把个人学习成长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理想信念,修正错误的价值观念,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过好充实的大学生活[8]。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的重要方式。那么,如何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在新生入学期间,学校可以邀请资深教师对各专业进行深度解读,详细介绍专业设置理念、专业课程设计、专业发展前景、专业就业情况等,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清楚的认知,了解所学专业的价值和需努力的方向。其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学校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到校,讲解专业领域内的前沿知识,探讨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同时邀请优秀校友分享其成长经历,让学生增强对所学专业的信心和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3)嚴抓学习纪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高职院校在完善学风建设制度的基础上,要重视制度的执行,按照学风建设制度要求抓好学生的学习纪律,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中。从学校的角度,对于屡次违纪且情节严重的学生,如旷课过多、学习成绩多次不合格等,要及时处罚,给予警告、记过等处分,并计入学生档案,让学生意识到违反学习纪律的严重后果。从班级的角度,班主任、辅导员要抓好日常考勤,协助专业课教师抓好课堂纪律,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讲授相关学习方法,推广优秀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介绍杰出人物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实践技能大赛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风建设始终是高职院校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课题,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学风建设制度不健全,学风管理相对陈旧,学校服务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学校层面应加强学风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定科学的学风建设规章制度,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学生层面应增强学生的学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严抓学习纪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学风建设成效。

参考文献:

[1]王江涛,王冲天.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学风建设现状与思考[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9,13(02):58-62.

[2]刘义玲.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路径探究[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2,24(03):30-35.

[3]郑义.农业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对“工匠精神”的诉求与路径优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76-80.

[4]蒋蓉.构建科学绩效评价体系促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2(04):73-74+78.

[5]段艳艳.校企双主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路径探究———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兴通讯学院为例[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20(03):5-7.

[6]刘海龙.高职院校“党建+学风建设”育人工作探究———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船舶职业教育,2022,10(04):8-10.

[7]秦润华.人才培养视域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摭探[J].成才之路, 2021(36):22-24.

[8]张丽娟,姚琦.学生管理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研究———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18(04):105-108+112.

Exploration of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Styl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ang Bowen1, Li Kaiyu2

(1. Yunnan Medical Health College, Yunnan Province,Kunming 650000, China; 2.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atmospher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survival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On the basis of elaborating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atmospher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the actu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work unit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atmospher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cademic atmosphere construc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response strateg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atmospher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are proposed from both the school level and the student level. At the school level, it includes strengthening the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of learning style construction, formulating scientific rules and regulations for learning style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an excellent teaching team. At the student level, it includes enhancing students awareness of learning style, stimulating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strictly enforcing learning discipline, and improving their learning outcom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atmosphere; talent cultivation; countermeasures;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立德树人人才培养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通过完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促进学风建设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