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良校园贷的成因分析及治理策略研究

2024-03-30李慧君禹巧红

科学咨询 2024年1期
关键词:借贷校园大学生

李慧君,禹巧红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互联网通讯和网络金融业务得到快速的兴起与繁荣,一方面缩短了人与人交流的距离,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体验,另一方面却因掺杂着许多不可控因素。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贷款逐渐从传统的民间借贷发展为综合型的网购信贷,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且将更多的目光转移到大学生身上。为了确保校园安全和教育稳定的大局,分析不良校园贷蔓延成因,找到行之有效的防范策略成为当前高校的工作重点。

一、不良校园贷的特点

(一)涉及范围广泛,骗贷手段隐蔽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货币电子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个人信息所包含的价值越来越高。许多校园借贷平台打着“无需担保”“零利率”“分期贷款”等幌子,隐瞒实际的借款程序和借款利率,不断诱导大学生办理业务。一方面在校内持续发展大学生“下线”,将大学生收为“代理负责人”,在学生小群体中快速扩散,引起学生的从众心理,降低对贷款服务的警戒心;另一方面以视频广告植入和网站信息轰炸为主,大范围、高频率地散播借贷信息,将QQ号、微信号、手机号等通讯方式在公共区域张贴扩散。当“猎物”上门后,又以“秒到账”“零抵押”等条件来进行许诺,一步步诱导大学生提出借贷申请,约定线下私人放款进行隐蔽对接。签订借贷合同时,只需要身份证、学生证、电话号等信息即可当场放款,甚至不需要本人签字,整体借贷操作极为隐蔽,难以受到监管。

(二)贷款形式众多,良莠难以鉴别

不良校园贷的一大特点在于形式多样,真伪难辨。校园中蔓延的校园贷包括“套路贷”“多头贷”“传销贷”“刷单贷”“培训贷”等等。在众多的贷款形式中,每一种贷款都围绕着青年大学生某一方面的现实需求,诱使大学生主动联系以获得贷款。以“培训贷”为例,不良校园借贷平台利用青年大学生试图通过岗前培训,快速提升劳动技能、获取工作经验、胜任工作需要等心理特点。骗贷公司在招聘中许诺高薪福利待遇,以求职者能力水平难以胜任工作为由,诱使大学生参加岗前培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向借贷平台支付培训费用,最终落入不良贷款的陷阱,而培训机构所提供的课程大多质量较差,或者直接杳无音信,石沉大海。

(三)伪装虚假利率,催款方式极端

不良校园贷在广泛宣传时给学生一种低利息的假象,或者采用分期贷款等形式隐藏实际利率,而在贷款后就会发现这是一种高利率,具有“利滚利”的性质的高利贷。往往数额不多的借款会随着各项隐藏收费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陷入“越还越多,越还越欠”的恶性循环,没有实际经济收入的学生很难偿还这些贷款,在深渊中难以自拔。面对“违规欠债”、无力偿还的大学生们,许多平台自行或依托于第三方涉黑平台,违法采用非常规的催债手段进行追债,其中包括电话骚扰、恐吓亲属、泄露私人信息,甚至是非法拘禁和暴力殴打等方式,让学生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身体伤害,全面绑架正常的学习生活,无心学业,最终陷入自卑、抑郁甚至是自杀的深渊。

二、不良校园贷蔓延成因分析

(一)学生存在认知偏差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当下的大学生有着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快速获取信息的渠道。一方面,大学生收入单一,其资金大多直接来源于家庭,并非通过社会劳动所得,属于纯消费群体,而在整个校园中每个学生的家庭财富水平不尽相同,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在生活中又会遇到种种困难,产生心理压力难以排解。当面对不同的消费水平所带来的感官落差时,部分大学生开始盲目攀比跟风消费,久而久之演变成不良的消费习惯,使得符号消费和炫耀性消费在校园中不断蔓延。另一方面,大学生结果预知能力差,价值观仍然在形成中,风险意识淡薄、风险防范能力弱,对于贷款的后果考虑不足,缺乏辨别贷款风险的认知能力,容易在消费思潮的主导下产生消费恶习。尤其是在摆脱了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之后,在开放的大学校园中渴望更自由、更前卫、更高质量的物质生活,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符号消费、奢侈消费则乘虚而入,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最终导致冲动消费和超前消费,在快速消耗积蓄后又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只能靠借贷来维持日常生活。

(二)思想引导不到位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让个体将正确的价值追求行为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当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日常行为的准则,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的思想教育中,部分授课教师过于注重理论概念,没有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中所蕴含思政要素,缺少对学生始终保持正确价值观的持续教育,缺少对学生校园生活的关心,最终导致思想教育没能与时俱进,没能够充分的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另一方面,一些高校虽然会开设金融讲座、开展防骗宣传等等,但课程设置存在金融安全知识匮乏、风险防范措施不全、理论实践不强等情况。同时,讲座也多以形式为主,刻意追求到场人数和入座率,讲座内容大多为老生常谈,导致学生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和心理预警能力,难以应对形式多样、隐蔽性强、日渐复杂的不良校园贷款。最终在层层套路下成为猎物,甚至成为不良借贷平台的“帮凶”,在沾染上不良贷款后又无力摆脱,不敢和老师、家长诉说,最终落入陷阱无法自拔。

(三)网络讯息泛滥

网络既可能成为生活的“助推器”,也可能成为生活的“破坏者”。如何提高虚拟世界的真实性与安全性,减少欺诈行为的发生,一直是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1]校园贷在网络大数据的技术加持下,越来越成为各个不法分子骗贷的主流手段,在广袤的网络海洋中,单纯的大学生如同“裸泳”一样在众多“捕食者”眼中穿行。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方法得到大学生的基础信息,选取适合的“客户”来精准推送广告,网络交流的虚拟化、数字化和行为方式的隐蔽性是他们频频得手的关键一招。面对种种网络借贷乱象,我国现行法律中缺乏相应的监管和法律约束,由于市场准入标准和相关法律的欠缺,网贷公司只需经过简单的注册手续就可以快速成立,而公司的资金审查和大学生借贷主体的身份信用审核等问题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无疑又为他们持续骗贷创造了机会。

三、不良校园贷的治理策略

青年的成长安全需要全社会负责,面对形式多样、不断蔓延的不良校园贷,采取多方协调的共建共治策略是当务之急。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解决学校后顾之忧,维护老师和学校应有的尊严,保护学生生命安全。[2]

(一)政府统领,社会各界共同治理

1.完善相关法规,规范制度约束

要强化依法治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3]大学生是不良校园贷的借贷主体,是各种悲剧事件发生的当事人,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是不良校园贷野蛮生长的重要原因。面对愈发严重的校园悲剧,政府部门应着手构建一整套的校园贷立法防范机制,明确权责主体,针对不同贷款类型完善相关法律,对贷款的利率、手续费、担保等做具体规定,完善校园贷平台的市场准入机制,进一步优化征信数据计算方式,开展一整套校园征信体系建设,防止网络贷款平台私设借贷项目牟取暴利,规范大学生进行校园贷款的资格和条件,避免大学生因为违约金、手续费等过高而带来的经济压力。

2.开展专项治理,落实处罚机制

政府各部门应该通力合作,定期开展专项治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与时俱进地采取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方法,结合大学生消费的观念和消费的金融需求,针对不良校园贷的骗贷手段来进行专项治理。例如网络安全部门及时查处不良网络校园贷,关停刊登“校园贷”的网站,解散涉及校园贷的QQ群或者微信群,全面封停放贷人员的向外传播讯息的渠道。同时,公安机关围绕不良校园贷采取严厉的打击措施,加大侦查力度,对暴力催贷、非法营业的不良校园贷依法管制,特别是校园周边的借贷公司,着力加强行业整顿,对于非法借贷机构要责令关闭,遏制不良贷款侵蚀校园环境。[4]

3.拓宽监管主体,建立全面的信息反馈网络

完善的政策需要广大的群众监管来贯彻执行。不良校园贷具有隐蔽性和形式多样性等特点,仅靠公务人员的检查难以实施全程的监控,还要发挥媒体优势,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加强监督和引导,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社会良好环境的治理实践中。相关部门应该建设全面的信息反馈机制,针对不良校园贷的特点,不断拓宽绿色渠道,利用微信公众号、国家反诈app、网站防骗广告投放等形式,建立网格状的反馈网络,方便广大民众积极举报违法违规的贷款行为。坚持“宜疏不宜堵”的原则,畅通大学生的沟通渠道,反馈不同层面的金融需求,让普惠金融政策惠及每一位有合理需求的大学生。[5]

(二)校园主导,化解生活风险

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遏制不良校园贷的蔓延,高校要发挥立德树人的本质作用,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根据校园贷的特点来进行分析,层层布控,形成有效的防治措施。

1.以人为本,打造有温度的思政课堂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课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课程,还关乎到思想、情感、行为等各个方面。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堂应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以学生为本,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主体意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分析学生的思维动态,打造具有系统性、科学性、集中性的课程,贴合学生生活实际,使教学过程有广度、深度、温度和热度,实现全过程育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认识到不良校园贷的危害以及其所涉及的金融风险,着力提升风险防范意识、锻炼处理金融困难的能力,让其充分认识自我,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从而健康地在校园生长。[6]

2.开展警示教育,发挥主体功能

高校作为新时代青年集中、思维创新活跃的舞台,对社会流行动态的反应最为敏锐,但也是较为缺乏社会经验的群体之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打造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增强学生自觉抵制校园贷的意识是关键一步。各大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提升金融防范的宣传力度,借用网络热门涉贷个案及典型案例来强化学生的情感认同。邀请专家学者、金融从业者、人民警察、律师法官、心理医生等来讲授金融信贷、网络安全、诈骗防范、心理咨询等课程或开展专题讲座来提升大学生的金融防骗本领,建立完善的金融与法律的知识体系,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有效防止大学生在涉及不良校园贷时作出过激行为,全方位地增强高校大学生对不良校园贷的免疫力。

3.借助学生群体,构建预防体制

现代大学生涉及不良校园贷的一部分原因是容易在学生非正式群体之间盲目跟风、随波逐流。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社团、班级、寝室等团体所传播的价值观念往往会潜移默化地产生广泛的影响。相较于其他学习阶段,大学生已经有自己的独立意识,渴望自由和自立,觉得自己已经是成熟的“成年人”,如果教师直接出面沟通,反而会适得其反,产生一系列的逆反情绪。而相较于教师团体,学生之间没有地位差异和代际差异,被接纳程度高,在心理层面上也更了解同龄人的心理困惑与心理感受,容易察觉学生现存的问题。学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更深入学生的团体中。首先,通过发挥优秀班级干部和学生会组织,组成学生宣传队,利用集体的力量,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其次,围绕班级组织一系列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畅所欲言,发表对于校园贷的看法,通过群策群力,建立和谐向上的舆论阵地。最后,由班委,学生会,团学会构建层层相连的防范体制,下设学生互助组织,以同龄人的视角和正面观点,弱化不良校园贷所带来的影响,创造一个理性消费、积极向上、远离不良校园贷的学生大集体。

(三)家庭主体,构建家校连通的防范机制

1.共商共育,开发家校合作的道德教育

学生个人的认知偏差和消费观念不成熟是大学生涉及不良校园贷的深层次原因,在进行教育时既要有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有心灵上的引导。要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不但需要社会和学校方面的引导,更需要家庭的辅助教育。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过程中,学校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整合家校资源,拓宽沟通渠道,从上到下,组建专项负责的督导小组,将家校共同育人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从高校学院领导到专职辅导员,组建层层把关的教师育人队伍,明确职责划分,共商共育,促进家校联通常态化,筑成家校联通的统一“防线”。积极拓宽家校联通渠道,如建立微信群、QQ群、填写家校通等形式,让家长主动参与、愿意参与、能够参与高校育人工作。把握好家校联通的工作重点,在交流时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的思想不足,与家长一同分享学生所面临的成长困难,围绕难点共同商讨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必要时可以开展教师、家长、学生三方沟通交流会,开诚布公地指出现存的问题,让学生将行为规范与价值观念“内化于性,外化于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达成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7]

2.言传身教,打造良好家风

家风既是一个家庭的治家总结,也是承载着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独特符号,良好的家风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首先在言语教育上,注重把家庭的道德要求、规范、原则灌输到家庭成员的思想中,用正确道德观念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引导家庭成员行为合乎社会道德要求,进而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自觉提高个人诚信意识,学会理性、冷静地对待校园贷款。其次,要避免大学生养成不良消费观念,家长自身发挥榜样力量是重中之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8]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行为作风上作出表率,严格把控自己的生活行为习惯和消费习惯,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孩子养成量入为出、崇德向善、勤俭节约的生活观念。拓宽自身视野,采用多种形式,强化监督和管理教育,在生活中及时掌握孩子的金钱动态,以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案例教导孩子养成合理消费的观念、杜绝超前消费和攀比消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9]

相较于其他社会群体,当代大学生群体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在思维逻辑、价值取向和心理特点上都有着时代的特殊印记。温室成长的他们没有经历过多少坎坷与磨难,逆反心理较重、消费观念超前、应急能力弱,这使得不良校园贷款在高校纯洁的净土中野蛮生长,爆发出一系列恶性事件。“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不良校园贷需要在政府统领下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共同防范治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家校连通的防范机制。[10]

猜你喜欢

借贷校园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资本运作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
开心校园
P2P 网络借贷监管的博弈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