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机理论的支持性心理干预对异位妊娠病人的影响
2024-03-29王红娜
赵 英,王红娜
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是指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的位置发育、着床,其可能着床的位置有输卵管、卵巢、腹腔、阔韧带,甚至是宫颈、子宫残角等。临床上,腹腔镜手术以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术后良好的恢复效果常应用于EP病人的治疗,但病人多因手术所针对的部位,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不利于EP预后[1-5]。目前,心理干预被较多地应用于EP病人,可缓解其消极情绪,但康复效果较不明显[6]。加拿大学者Cameron等于2008年针对疾病不同阶段家庭照顾者需求变化的前提下,正式提出时机理论,并将该理论分为事件/诊断、稳定、准备、实施和适应5个阶段。而相关研究指出,时机理论干预可改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信心[7]。本研究以时机理论为主体指导方向,探索支持性心理干预对EP病人自护能力、不良情绪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6月3日—2023年9月28日我院92例EP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支持组和时机组。支持组46例,年龄(28.73±3.64)岁;体重(48.73±5.43)kg;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及以上25例;有流产史23例。时机组46例,年龄(28.68±3.77)岁;体重(48.70±5.63)kg;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26例,高中及以上20例;有流产史21例。两组EP病人在年龄、有无流产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经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超等检查确诊为EP;2)病人有停经、腹痛、阴道出现不规则出血等症状;3)具备腹腔镜手术指征;4)病人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严重肝肾功能障碍;2)凝血功能异常;3)近半年存在宫腔手术史;4)心脑血管疾病;5)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
1.4 干预方法
1.4.1 支持组
给予支持性心理干预。1)评估:初入院,记录病人病历资料,评估病人当前状态,制订支持性心理干预方案。2)搭建护患沟通桥梁:责任护士以移情的方式对病人当前情绪进行了解;向病人解释EP相关干预治疗方式、注意事项等;主动与病人沟通,并鼓励其勇于剖析自身;组建病人微信群,医务人员为群主,并引导病人与家属加入。3)心理干预:密切关注病人情绪状态,及时与病人面对面交流,每次30 min,以浅显易懂的言语和病人沟通,以倾听与解惑的角度,激励病人勇于将情绪宣泄出来;向病人举出EP干预治疗成功事例,并应用正面积极的言语与其交流;以交流的形式,和病人共同寻找EP病人不良情绪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找出合理舒缓不良情绪状态的方式;对不良情绪形成因素进行充分评估,向病人作出合理保证。4)纠正不良情绪:引导病人将目光放到读书、欣赏音乐等兴趣上面;邀请由于EP出现不良情绪而后期情绪改善成功的病人进入微信群;引导病人家属、好友等与病人沟通。
1.4.2 时机组
给予联合以时机理论为指导的延续护理方案。1)组建多学科干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1名妇科副主任医师、2名护士、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以及1名护士长,小组组长为护士长,副主任医师以及副主任护师负责制订及改进护理方案,其他组员主要参与护理方案的修订以及实施。并邀请高级营养师以及心理科、精神科、神经康复科主治医师各1人,参与制订EP健康手册,指导病人日常饮食、情绪排解以及相关康复技巧等。小组成员共同进行科普性视频的编制。2)疾病诊断期干预:该时期指病人由入院到决定进行宫腔镜手术,小组成员评估病人病情,并向其讲解EP的发病机制、干预治疗、注意事项等。向病人推送科普性视频。密切关注病人状态,耐心聆听病人倾诉,对于病人不同需求及时予以安抚,若其有妊娠需求,向病人介绍合理方案以及相应的病例;针对情绪波动较大病人,予以持续性情绪疏导。3)疾病治疗期干预:该时期指病人自宫腔镜术后到病情稳定,应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病人介绍EP手术、注意事项及术后康复锻炼知识。向其讲解饮食、性行为、卫生等,引导其摆正情绪,并帮助家属学会掌握病人情绪转变的技巧,引导家属掌握临床照顾要点。4)出院准备期干预:该时期指病人自出院前2 d到出院当天,向病人发放EP健康手册,告知康复知识、出院后照护方法等,并解答其疑惑。叮嘱家属密切关注其在出院后易出现的状态变化并予以正确处理。5)调整期和适应期干预:该时期指病人自出院开始到出院后6个月,定期行微信或电话随访,每月1次;充实家属营养、运动、保健等方面的内容,向病人宣传科学避孕、预防EP等知识;嘱术后病人若存在生育需求,应向专业医务人员咨询,并有计划地制订再次妊娠目标。
1.5 观察指标
1.5.1 自我护理能力
比较两组干预前、出院后1个月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评定,包括健康知识(13个条目)、自我责任感(10个条目)、自我护理技能(10个条目)、自我概念(10个条目)4项,各条目采用Likert 5级(0~4分)评分法,得分越低表明病人自护能力越差。
1.5.2 不良情绪
比较两组干预前、出院后1个月不良情绪。1)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评估焦虑情绪,包括状态焦虑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和特质焦虑量表(Trait Anxiety Inventory,T-AI)2项,每项各20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4级(1~4分)评分法,得分越低表明病人焦虑程度越轻;2)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抑郁情绪,共20个条目,其中条目2、条目5、条目6、条目11、条目12、条目14、条目16~条目18、条目20为反向计分,各条目采用Likert 4级(1~4分)评分法,每个条目总和为粗分,粗分乘以1.25取整数部分为标准分,划界分为53分,得分越高表明病人抑郁程度越重。
1.5.3 创伤后成长
比较两组干预前、出院后1个月创伤后成长。创伤后成长以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Chinese 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C-PTGI)评定,选取个人力量(4个条目)、对生活的欣赏(4个条目)、精神变化(3个条目)、与他人关系(6个条目)4项,各条目采用Likert 6级(0~5分)评分法,得分越低表明病人创伤后成长水平的改善程度越差。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表1 两组干预前、出院后1个月自护能力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出院后1个月S-AI、T-AI、SDS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出院后1个月创伤后成长情况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EP又称为宫外孕,病人主要症状可表现为停经、腹痛、阴道出血,其中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而宫角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以及宫颈妊娠、阔韧带妊娠等较为少见[8-10]。EP为妇产科常见的腹部急性病症,若不及时终止妊娠,由于腹腔内出血及剧烈腹痛,轻者出现晕厥,重者出现失血性休克,是导致孕产妇死亡原因之一[11-15]。EP本身是一种病理状态,可能导致病人经历疼痛、出血、组织损伤等生理创伤。同时,这种病理状态也可能给病人带来心理创伤,如恐惧、焦虑、失望等情绪反应。对于EP病人,手术干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而腹腔镜手术则对EP病人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手术均存有风险,且对病人而言,手术过程本身可能导致病人经历组织损伤、疼痛和其他身体不适,这些都可能增加创伤后成长异常的风险。EP可能对病人的生育能力造成影响,这对于许多病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心理打击。担心未来的生育问题可能导致病人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创伤后的心理恢复。心理干预的出现,可调节EP病人的情绪状态,但康复效果尚不明显[16]。研究表明,时机理论干预可帮助病人正确管理自身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17]。
以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进行支持性心理干预,注重倾听、及时解惑,可拉近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的距离,增加病人的信任感,提升干预依从性,有利于疾病预后,帮助病人提升对疾病干预的信心,可增加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对其自护能力的调节有一定效果[18]。而基于时机理论的指导,通过入院时推送科普视频,住院时告知术后康复饮食、卫生等康复要点,出院时讲解院后康复照护方法及发放健康手册,出院后定期随访及及时解答病人疑虑,可在病人临床治疗干预的各时期及时向其传递EP相关知识,予以针对性干预,帮助其纠正疾病管理过程中的错误行为,促使其各时期所遇的困惑得以及时解决,有利于其自我护理需求的满足,促使其行为改变的内在动力得到提升,自我护理能力增强[19-20]。研究显示两组病人出院后1个月健康知识、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评分水平较干预前升高,时机组高于支持组,表明基于时机理论的支持性心理干预可调节EP病人自护能力。麦翠芳等[21-22]研究表明,时机理论可有效改善临床病人的自护能力,证实了本研究方案的可行性。
EP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妇科疾病,病人往往对其缺乏了解,因此容易对其产生恐惧和不确定性。这种恐惧和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病人感到焦虑、紧张和害怕。EP病人常常会出现疼痛、出血、腹部不适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情绪产生负面影响。持续的疼痛和不适可能导致病人情绪低落、易怒或烦躁。结果显示两组病人出院后1个月S-AI、T-AI、SDS水平较干预前降低,时机组低于支持组,表明基于时机理论的支持性心理干预可改善EP病人不良情绪。支持性心理干预鼓励病人敢于进行自我反思,以鼓舞的方式促使病人宣泄情绪,并邀请情绪干预成功的病人分享经验,可帮助病人缓解消极情绪,促使其调节不良情绪[23]。而以时机理论为指导的延续护理则通过诊断阶段即病人出入院时,向其普及EP发病机制、注意事项等,可使病人对EP的临床治疗及干预有正确认知,减轻病人对疾病的过度忧虑,且面对有妊娠意向病人及时为其介绍相关事例及方案,消除病人的顾虑;于稳定阶段即治疗期,应用通俗的方式促使病人了解术后康复知识,使其意识到饮食、卫生等重要性,帮助病人正确纾解自身负性情绪,且家属的细心观察可及时察觉病人异常情绪状态,以亲人陪伴的方式稳定其情绪[24]。陈新霞等[25-27]研究指出,时机理论护理模式可改善临床病人不良情绪,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纾解病人负性情绪、寻找EP形成因素、转移兴趣等支持性心理干预,可帮助其增强对疾病康复干预的信心,促使其对疾病干预保持积极的心态,对其术后康复干预有一定正向作用,但由于病人所处不同阶段存在的状态有所不同,缺乏针对性指导干预,致使创伤后成长的调节程度不高[28-29]。以时机理论为指导的延续护理针对病人所处的不同阶段,以通俗易懂的言语向病人解释,避免其因未知引起过度恐慌,促使病人对疾病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使其对不同阶段的干预方式均具有清晰的认识,提高其临床配合度,使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得到增强;出院后定期随访为医患搭建术后交流平台,对病人家属的术后照护及时予以正确的指导,家属的亲切陪伴可为病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及坚强的后盾,利于调节其创伤后成长水平[30]。结果发现两组病人出院后1个月个人力量、对生活的欣赏、精神变化、与他人关系评分较干预前升高,时机组高于支持组,表明基于时机理论的支持性心理干预可调节EP病人创伤后成长水平。
综上所述,基于时机理论的支持性心理干预可改善EP病人不良情绪,调节自护能力,改善创伤后成长水平,疗效优于单纯支持性心理干预。本研究以时机理论为指导的支持性心理干预,通过对病人进行无缝式干预,利于延续性干预理论框架的构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但由于时机理论在妇科方面多为质性研究,且本研究样本量不多,研究时间不长,所得结果尚不严谨,可能存在片面性,应延长研究时间,扩大样本量,做深层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