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药封包加温带中药热敷配合物理疗法对促进下肢骨折术后康复的疗效观察
2024-03-29易萍萍
周 润,左 涛,易萍萍
下肢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1]。手术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手术后的康复过程往往较长,需要依赖多种手段来加速康复进程[2]。中药袋热敷与物理疗法结合在骨折术后康复中被广泛应用,通过温热作用、缓解疼痛和促进血液循环的方式,对骨折修复和组织恢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3-5]。然而,目前对于这种联合疗法的疗效还存在争议,因此旨在探究中药封包加温带中药热敷配合物理疗法对促进下肢骨折术后康复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4例拟行下肢骨折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实用骨科学》[6]、《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中诊断标准,病人存在明确外伤史;2)于本院行择期内固定手术治疗者;3)年龄18~70岁;4)病人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者;2)热疗禁忌证者;3)感知减退或障碍者;4)合并多发性、开放性骨折;5)合并恶性肿瘤者;6)合并全身感染者;7)认知障碍不能配合本研究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本研究方案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单位:例(%)
表3 两组VAS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肿胀情况比较 单位:cm
表5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予以物理疗法治疗,入院后完善检查,行骨牵引或皮牵引,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均采取内固定手术。术前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常规治疗,包括预防切口感染、消除肿胀、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后复查平片,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封包加温带中药热敷治疗,独活、乳香、红花、没药等12味中药加入黄酒100 mL拌匀后,装入大小合适的布袋中,扎紧袋口,隔水蒸热至60~70 ℃后,用厚毛巾包好,快速提起、放下热敷,避开手术切口敷于患肢一侧或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穴上并固定,每天2次,每次30 min。
1.3 观察指标
1)疗效:骨折部位无疼痛、红肿症状,肿胀消失或者减轻1级为显效;症状明显减轻,肿胀减轻但未减少1级为好转;未获得上述结果为无效[8]。2)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病人疼痛程度进行评估。3)肿胀情况: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通过测量两组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评价肢体肿胀程度。肿胀值=患肢周长-健肢周长。4)康复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下床行走时间(术后至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下肢骨折是指发生在下肢骨骼中的骨折,通常包括大腿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骨折。这种创伤常常由于意外事故、运动损伤或其他外力导致[9]。下肢骨折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全球约有350万人因下肢骨折而需要住院治疗[10]。其中,交通事故、摔跤和运动伤害是最常见的引起下肢骨折的原因[11]。术后康复治疗对于下肢骨折病人来说非常重要。骨折手术的目的是通过手术修复骨折部位,但手术后仅仅修复骨折并不能使病人完全康复[12]。康复治疗的目标是帮助病人恢复下肢功能,包括行走能力、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等,并减少相关并发症。中药封包加温带中药热敷是指将中药草药制成药袋,然后通过热敷的方式应用于病人的下肢骨折部位。
本研究中,通过对对照组予以物理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封包加温带中药热敷治疗。结果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VAS评分的时点、组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周、2周后VAS评分与入院时相比均降低(P<0.05),且治疗1周、2周后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认为,中药草药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通过将中药草药制成药袋,贴在病人的下肢骨折部位进行热敷,药物成分可以直接作用于受伤组织,发挥药理作用[13]。这些药物成分可能具有抗炎、抗菌和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有助于加速下肢骨折的愈合过程。热敷可以通过增加组织温度,刺激热感受器,干扰疼痛信号传导,从而减轻疼痛感。热敷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和氧气供应,从而缓解炎症反应和降低疼痛感[14]。同时,热敷还能促进肌肉松弛,减轻肌肉紧张和痉挛,从而减少疼痛。中药草药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一些成分具有镇痛作用。通过将中药制成药袋,贴在下肢骨折部位进行热敷,药物成分可以直接作用于受伤组织,发挥镇痛作用。这些药物成分可能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阻断疼痛传导途径等方式,减轻下肢骨折病人的疼痛感。两组治疗2周后小腿周径差、大腿周径差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治疗2周后小腿周径差、大腿周径差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下床行走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于热敷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当下肢骨折发生时,受伤部位可能会有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血管收缩和血流减少。通过热敷,血流得以增加,新鲜氧气和营养物质可以迅速运送到受伤部位,同时代谢废物也能更快地排出,从而减轻肿胀。中药草药中含有一些天然活性成分,其中一些成分具有消肿作用。通过将中药制成药袋,贴在下肢骨折部位进行热敷,药物成分可以直接作用于受伤组织,发挥消肿作用。这些成分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局部淋巴液回流,以及调节体液平衡等方式,减轻下肢骨折病人的肿胀情况。热敷本身具有舒缓效果,可以减轻下肢骨折病人的不适感。当病人感到舒适和放松时,身体会释放出内啡肽,具有镇痛和舒缓效果,并能够调节血管舒缩[15]。通过热敷可以减轻下肢骨折病人的肿胀程度,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局部的血流量。同时,热敷会加速代谢废物的排出,减少局部水肿,从而降低小腿周径差和大腿周径差。
综上所述,中药封包加温带中药热敷配合物理疗法应用于下肢骨折术后病人具有良好效果,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缓解肿胀情况,促进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