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填仓节:举香祭仓神,喜看粮满仓

2024-03-29李杨

百科知识 2024年5期
关键词:节俗新妇粮仓

李杨

“填仓”由何而来

填仓有大小之分。在东北,正月二十三为小填仓,即新仓日;正月二十五为大填仓、填老仓或母仓日。在不同地区,小填仓的日期也不相同,如山西介休、大同等地为正月二十,但大填仓的日期却都一致,为正月二十五。

到底什么是填仓呢?辽宁《海城县志》中记载:“农家及米店皆以粱秸心作小耒耜盛饭一盂,并纳仓廪中,焚香拜祭,俗谓‘填仓。”据此可知,东北农民在填仓节这一天,会向仓房中添加粮食,并举行一些相应的节俗活动,以此来寄托人们对于来年粮食丰收的美好愿望,这就是“填仓”。

关于填仓节的起源,文献资料中并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按照民间传说,填仓节是为了纪念一位好心的无名仓官。有一年,北方大旱,农民颗粒无收,但朝廷并没有开仓放粮拯救百姓,反而横征暴敛、催租收税,致使民不聊生、饿殍千里。这时,有位给皇家看粮仓的仓官不忍百姓受苦,于是决定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很快这件事被皇帝知道了,仓官知道自己在劫难逃,索性一把火烧了粮仓,自己也纵身越入火海,这一天正好是正月二十五。百姓们为了纪念这位仓官,在每年的正月二十五这一天,都会用草木灰撒成粮囤形状,然后再往里撒上五谷杂粮,还用面捏塑仓官形象的面人,以感谢仓官的壮举。

填仓节既承载着人们对新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又表达了人们对深明大义、开仓济民的无名仓官的深切怀念。

填仓节的节俗活动

祭仓神 祭仓神是古代农民对粮食丰收、五谷满仓的一种美好期盼。古人认为天仓星负责人间粮仓,关系着五谷丰登,是农民丰收的希望所在,所以天仓星就成了仓神。也有说仓神为后稷,其母姜嫄感天神而生后稷,长大后“推演种生之法,而好农”,所以后稷被人们敬为仓神。

后来,仓神被逐渐人格化,与历史人物相附会,如韩信曾做过小仓官,因此也被人们附会为仓神。基于各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仓神不尽相同,后世流传的仓神有韩信、萧何等。虽然祭祀的对象不同,但祭祀活动都统称为祭仓神。辽宁铁岭以正月二十五为“母仓日”,农家点灯祭祀仓神;辽宁义县在正月二十日晚,用谷、黍、麦、豆等粮食做成蒸丸来祭祀仓神,粮商们也会举行各种仪式祭祀仓神,祈求仓神保佑风调雨顺、粮仓丰满。

填仓 囤仓指盛载谷物粮食的库房,圆为“囤”,方为“仓”。人们以粮“填仓”,继而祭祀仓神,祈求粮食丰收、丰衣足食。

填仓有三种形式:

一是实际意义上的填仓。这天除了各个粮行开始籴米充实仓库外,农户也会象征性地往囤仓中添加粮食,这一节俗源自“天仓藏谷”之意,预兆粮食丰收。

二是以肚为仓,“胃主仓廪,五谷之府也”。胃是包容、消化五谷的重要人体器官,被视为仓廪之官,填饱胃仓也就成为后世填仓节的节俗之一,人们在这一日会改善伙食,吃炸盒子、春卷之类的食物,若有客至,必会苦留,令其吃饱后再行离去,这也叫作填仓。在吉林长春一带,填仓又被引申为吃“犒劳”,俗曰“填仓、填仓,小米干饭杂面汤”。“小米”出自谷,古人称其为“嘉禾”;杂面即绿豆面,古人称其为“荏菽”。吃“犒劳”寓意种豆类农作物容易获得好的收成,也有储粮备荒的意思。

三是仓卜,亦称“做囤”。正月二十四日清晨,辽宁新民民众用炉灶内的柴灰、草木灰在院子内撒成圈形,称为“做囤盖”,寓意祥瑞兆丰年;然后在碗中盛入高粱米饭,插上用高粱秸秆皮编制的各类农具后,将碗送至仓房中,谓之“小填仓”。到了正月二十五这一天,继续添饭于碗中,谓之“填老仓”。

人们还会取灶中的高粱灰在房前院中撒出一个特大号的灰圈,称其为“母囤”;之后随意在房前屋后撒出交错不一的灰圈,即为“子囤”。母囤内用两根秫秸摆成“十”字,周围撒上红高粱籽实和其他谷物,谓之“架梁”。做囤人口中还念念有词:“填仓填仓,五谷满仓;做囤做囤,粮谷满囤。”其他子囤内则只放少许红高粱。正月二十五日出之后,人们将家中饲养的鸡群放出,母囤中哪种谷物最先被鸡啄光或剩下的最少,则预示着新的一年这种谷物会获得大丰收。

蒸煮黏食 正月二十五这一天,辽宁沈阳陨石山满族民俗村多用高粱米同小米、苞米馇子做捞饭,煮至八成熟,寓意庄稼可以收熟八成。人们还会制作小犁杖、小车、小锄头、小镰刀等农具,天一亮就来到仓房内,在粮囤尖上放一碗饭,摆上手工制作的小农具,并敬上三柱香,嘴里还会吟唱丰收歌:“人畜两旺粮满仓,风调雨顺多得力。鸡鸭鹅狗家禽旺,吾们老少谢上仓。”

有趣的是,新妇也是填仓节节俗活动的重要参与者。辽宁《海城县志》中记载了这样一种风俗:在填仓节这天,若新妇归宁娘家,必须要回到夫家行填仓礼。娘家会蒸若干馒头送予“亲家”,夫家也要准备美酒佳肴款待回来的新妇。新妇从一个家庭走向另一个家庭,并将物资从娘家带到夫家,而夫家也同样款待新妇,这一风俗展现了我国传统农业社会中朴实的人情往来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禁忌之俗 做仓存粮是为了祈求丰收,既然要“填仓”,自然就喜入忌出,不仅限于粮食,其他财物也是一样,因此民间填仓节期间忌讳借钱给他人。丰收后,农民最关心的就是如何赶走在粮仓里偷吃粮食的老鼠,由此衍生出一种节俗活动—“照虚耗”,即各户仓廪在夜间多燃灯,以驱赶老鼠。有的地方恰恰相反,如山西临汾地区,则夜不张灯,俗呼为“鼠忌”。此外,填仓三日还忌讳动针穿线,认为针会扎穿仓底或扎坏仓神的眼睛,因此要避免这一不吉利的行为。

虽然各地填仓节的节俗活动呈现出差异性,但其背后隐含的农业需求是一致的,即人们期盼粮食丰收、丰衣足食。

填仓节的节日内涵

点遍灯,烧罢香,家家粮食填满仓。

填仓节是一个具有浓郁农耕文明色彩的节日。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节日的形成与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古时,人们的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农民多“看天吃饭”,然而充满智慧的中国古人根据时节的变化,总结出农事与节气变化之间的规律,顺应天时计划着一年的农事活动。俗语说“人勤春来早”,填仓之后惊蛰来到,地下蛰伏着的万千生命随着一声春雷炸响而日渐复苏,因此,人们在填仓这天会清仓打囤、晾晒种子、修整农具,着手春耕的准备工作,以保证来年还大获丰收。

填仓节还是一个具有祭祀祈祷性质的节日。在早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人们无法对自然灾害现象做出科學解释,看天吃饭的农民最怕颗粒无收,由此衍生出对一切能够影响农业生产的神奇力量的崇拜。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各路神灵、远古祖先等都成为人们祭祀的对象,人们希望借助这些神秘力量获得物质上或者心灵上的满足,同时也为古代民众搭起了一座精神上的“灯塔”,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和支柱。

一年之中,只有非常重要的日子才被称为“节日”,如果说“腊八”是春节的序幕,“填仓”便是春节的落幕,人们在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轮回中,借由一个又一个仪式化的民俗活动和节日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责任编辑】王 凯

猜你喜欢

节俗新妇粮仓
好粮仓就是硬底气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传统——以夏至节俗为中心的考察
粮仓
常见食品组分及金属离子对落新妇苷稳定性的影响
粮仓
西班牙节俗及语言文化
树懒的粮仓
伪满时期东北文学的节俗书写
落新妇苷稳定性的研究
落新妇苷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