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的动物——“西湖主”扬子鳄
2024-03-29陈江源
陈江源
河北书生陈弼教(以下简称陈生)自幼家境贫寒,跟随副将军贾绾当文书。一日在洞庭湖行船时,贾绾射中了一只扬子鳄,奄奄一息的扬子鳄嘴巴一张一合,似乎在恳求饶它一命。陈生觉得扬子鳄很可怜,便请求贾绾放了它,还用随身携带的金创药为扬子鳄疗伤。
一年多后,陈生回乡途中路过洞庭湖,不幸遭遇风浪,船只被打翻,陈生勉强捡回一条命。脱险后的他翻过一座山,偶遇了一群正在狩猎的漂亮女子,巡逻的侍卫警告他,这是西湖主的狩猎场,擅闯者将被处死。陈生听后仓皇逃离,没想到误入林中一宫殿,还在捡到的一条红巾上即兴赋诗。宫女告诉陈生,这条红巾是公主的头巾,不过看过红巾上的诗后,公主不仅没有生气,还对陈生产生了好感。
盛怒之下的王妃将红巾扔到地上,并下令处死陈生。在这危急关头,一个丫鬟附耳禀报,王妃听后连忙将陈生扶起,还设宴盛情款待他。原来,王妃就是一年多前被陈生救起的那只扬子鳄,是“湖君妃子,扬江王女”,那名丫鬟则是当年衔住扬子鳄不松口的小鱼。当晚,王妃便将公主许配给了陈生。半年后,陈生衣锦还乡,他不仅骑上了高头大马,还购置了豪宅大院,日日夜夜都在宴请宾客,身家巨万,堪比世家。
一天,陈生的朋友梁公子返乡途中乘船经过洞庭湖,只见一艘非常豪华的游船上,一位风度翩翩的美男子立于船头,身旁众美女环绕。梁公子近前一看,那位美男子竟是陈生。过了几天,梁公子去陈生家探望,发现他正在家里与朋友们宴饮,于是惊讶地问道:“前几天你还在洞庭湖,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陈生却说:“没有这回事,难道我还有分身术吗?”
或许陈生真的有分身术吧,能一半在家孝敬父母、教养子女,另一半和美女们在洞庭湖的游船上逍遥快活。
潜龙在渊 呼风唤雨
《西湖主》的篇名虽然带“西湖”二字,但故事发生在洞庭湖,洞庭湖也曾是扬子鳄的栖息地。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扬子鳄可以称得上当之无愧的“领主”,它们喜欢栖息于流域两岸的库塘、湖泊、农田间的塘口、沼泽的滩地或丘陵山塘等地。
在古籍中,扬子鳄被称为“鼍(tuó)”,古人认为它和能腾云驾雾的龙一样神通广大。在《西游记》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中,黑水河的妖怪鼍龙就是西海龙王敖闰的外甥。
扬子鳄可以感知暴雨来临前的低压环境,进而发出“隆隆隆”的吼声。这一特点在诸多古籍中均有记载:晚唐诗人皇甫松在《大隐赋》中写道“雉雊雾旦,鼍鸣雨天”,同时期的诗人许浑在所著《闲居孟夏即事》中也写道“鱼跃海风起,鼍鸣江雨来”。在以农业为主的古代中国,雨水丰沛意味着好收成,所以扬子鳄也被劳动人民赋予了美好祝福的寓意。
体形娇小 性情温顺
彼时的华夏大地上,至少生活着两种鳄鱼:栖息于长江流域的扬子鳄,分布于珠江流域的中华韩愈鳄。后者体长可达6米,性情凶猛。《永州记》中记载,中华韩愈鳄“大者凡数丈,善食人”。遗憾的是,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中华韩愈鳄已彻底从华夏大地消失。相较于强壮而凶猛的中华韩愈鳄,扬子鳄的体形就娇小多了。 成年扬子鳄体长1.5~2.1米,和成年人的身高差不多。放眼整个鳄形目,扬子鳄确实只能算“小家伙”。较小的体形决定了扬子鳄无法像其他大型鳄类一样猎杀大型猎物,只能靠捕食水鸟、鱼类及水生无脊椎动物等为食。
在长江沿岸,扬子鳄也被称为“猪婆龙”,这一俗名源于扬子鳄短钝的吻部。扬子鳄属于短吻鳄科,因为会发出沉闷的“呼噜呼噜”声,听上去就像猪在拱食,故得名“猪婆龙”。
揚子鳄非常喜欢吃鱼和田螺。宽短的吻和圆钝的牙齿,让它们可以轻松碾碎田螺坚硬的外壳,也使得它们成为少数以软体动物为主食的鳄类。除了鱼和田螺,扬子鳄还会捕食水鸟。捕食时,它们非常有耐心,会悄无声息地靠近毫无防备的水鸟,在其松懈时一口将其咬住,再拖入水中慢慢享用。
和《聊斋志异》中善良温柔的“西湖主”一样,扬子鳄对人类也十分友好。目前没有任何扬子鳄主动攻击人类的记录,遇到人类时,它们常常会回避。在安徽等地的扬子鳄栖息地附近,在河边洗衣的当地人有时会与野生扬子鳄不期而遇,这时,扬子鳄会好奇地注视着洗衣人的一举一动,有时靠得近了,当地人会用木棍轻轻敲击扬子鳄的头部,它们便会悄悄离去。若是换成其他鳄类,敲头这种行为无疑是赤裸裸的挑衅,后果将不堪设想。体形较小、性情温顺让人们觉得扬子鳄的伤害性不强,能与人们和谐相处,这或许也是它们能成为如今唯一幸存于中国境内的鳄形目物种的原因之一吧。
自筑“地宫” 蛰眠三冬
在《聊斋志异》中,“西湖主”生活在富丽堂皇的宫殿里,现实中的扬子鳄也确实会修筑构造复杂的“地宫”。开工之前,它们会认真考察筑穴地址,充分考虑水位、风向等因素,以使洞穴能保持温暖和干燥。选好地址后,扬子鳄会用前爪挖开厚实的泥土,然后挖掘1~3条主通道,主通道附近还有很多用来迷惑入侵者的岔道。它们会在洞穴顶部开一两个“天窗”,以保证洞穴的通风换气。穿过狭长的通道后,洞穴的最深处才是扬子鳄的“卧室”。“卧室”十分宽敞,里面还铺有枯叶、杂草等。
目前,人们已知的现存鳄类有24种,绝大多数都生活于温暖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而扬子鳄选择将纬度相对较高的长江中下游作为自己的据点。为了适应这一带严寒的冬季,扬子鳄需要靠冬眠来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当气温降到15℃以下时,它们便会钻入洞穴,减缓行动,开始进入冬眠。冬眠自11月中旬到翌年4月下旬。待到春暖花开、气温回升到12℃以上时,它们便会醒来,然后从洞穴中爬出,趴伏在岸上享受着春光。作为变温动物,扬子鳄必须通过晒太阳来提升自身体温,待体温升高后,它们便会潜入水下,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慈母孵巢 温控雌雄
每年6月是扬子鳄的交配季,雄鳄会将头部高高扬起,同时翘起尾部,发出如引擎般的洪亮吼声,以吸引附近的雌鳄前来交配。闻声而来的雌鳄会发出低吼,与雄鳄一唱一和,颇有琴瑟和鸣之意。完成交配后,雌鳄会用杂草、枯枝、泥土等在远离水面的岸边筑巢,然后产下10~40枚卵,再用植被覆盖其上,静待幼鳄出壳。孵化期的母鳄有护卵行为,它会一直守候在巢穴附近,并对任何企图靠近巢穴的生物发动攻击。即便在人工饲养环境下,母鳄也会一改温顺的性格,向靠近卵的饲养员发出威胁,甚至是突然发起攻击。
有趣的是,扬子鳄胚胎的性别是由胚胎发育中后期的温度所决定的。孵化温度为28.5℃时,孵出的幼体全部为雌鳄;孵化温度为33.5~35℃时,孵出的幼体全部为雄鳄;孵化温度为30℃时,孵出的幼体雄雌比例相等。在人工繁育过程中,扬子鳄的这一特性也常被研究人员用于调节种群的性别比例。
经过约70天的孵化期,幼鳄便会破壳而出。它们会发出尖细的叫声,呼唤守候在附近的母鳄。听到叫声后,母鳄会迅速来到巢前,挖开覆盖在巢穴之上的植被,用嘴轻轻地将幼鳄衔出至水面,这也是幼鳄的第一堂“游泳课”。新生幼鳄的体表具有斑斓的花纹,可以在水生植被间很好地隐藏自己。尽管成年扬子鳄的天敌很少,但幼鳄常常沦为一些小型哺乳动物及水鸟的猎物,它们必须足够小心才能活到成年。幼鳄会在母鳄身边一直待到第二年春天,之后的路,就要由它们独自去走了。六七年后,这些小家伙会发育成熟,开始寻找配偶,然后完成交配,新的生命轮回再次开启。
野生扬子鳄可以活到50岁,在人工饲养环境中,它们的最大年龄可达70岁。
栖地沦丧 绝处逢生
历史上,扬子鳄的身影曾遍及我国长江中下游。殷墟曾出土过扬子鳄皮的战鼓;墨子在游说楚王时,亦曾提道:“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18世纪时,中国人口迎来激增,大量涌入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人们将大量河湖湿地围垦成了农田,而这些湿地正是扬子鳄赖以生存的家园。虽然扬子鳄不会主动伤人,但会捕食人们饲养的鸭子,也会挖穿河畔的土筑堤坝,人鳄矛盾日渐突出,随意捕杀扬子鳄的行为在当时屡见不鲜。
当然,人们捕杀扬子鳄还因为它们浑身是宝:扬子鳄的肉味道鲜美,颇受长江流域居民的喜爱,常以“龙肉”的名号出现在婚宴中;背部的鳞甲可入药;卵亦是不可多得的美食;皮可作鼓面,还可以做成皮枕。直到20世纪70年代,扬子鳄还时常出现在华东及华南地区的野味市场中,一些人迷信它们的肉可以治疗感冒和预防癌症,一些野味店甚至将扬子鳄的肉当作“保健食品”出售。
扬子鳄面临的另一大威胁是农药污染。自1958年起,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农民开始使用以五氯酚钠为主要成分的农药杀灭稻田中的淡水螺类,这导致了大量以淡水螺类为食的扬子鳄的死亡。
受栖息地破坏、人为捕杀及环境污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野生扬子鳄的种群数量在20世纪急剧减少:至20世纪70年代,仍有近1000尾野生扬子鳄生活在安徽及浙江的湿地中;但到1999年,浙江境内的野生扬子鳄已近消失,安徽境内也仅存130~150尾野生扬子鳄。此时的扬子鳄,距离灭绝仅有一步之遥。
幸运的是,人们认识到了保护扬子鳄的紧迫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行动。1981年,安徽省宣城市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成功实现了扬子鳄的人工繁殖;1982年,安徽省成立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于1986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起,安徽省宣城市的宣州区红星水库、郎溪县高井庙林场和上海市崇明东滩湿地公园等地陆续开展了扬子鳄野化放归活动。时至今日,野生扬子鳄的种群数量已回升至约300只。尽管目前野生扬子鳄仍面临着栖息地短缺等问题,但随着栖息地修复工程及野化放归计划的逐步进行,野生扬子鳄正逐渐沿着长江填补曾经属于它们的生态位。
《西湖主》的发生地洞庭湖,如今已被围湖造田生成的稻田所包围,湖中亦再无扬子鳄的身影。但随着“退田还湖”和生态修复工作的不断开展,洞庭湖的湿地正在缓慢恢复。或许不久后,我们也能在洞庭湖再次一睹“西湖主”的尊容。
【責任编辑】谌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