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可视化教学在麻醉学本科生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4-03-29左友波陈昌林杨宇焦耿媛林菁艳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3期
关键词:麻醉学围术可视化

左友波,陈昌林,杨宇焦,耿媛,林菁艳

(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

近年来,超声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麻醉安全与麻醉舒适。超声培训已成为麻醉医师的重要培训内容,国内外已有不少医院将床旁超声培训纳入了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计划[1-4],但没有统一、规范的培训规划、培训教材、培训内容和考评标准。同时,毕业后教育面临学员分散、学员多、培训教师短缺[5]、培训成本高等问题,超声培训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统一实施的难度较大。麻醉学本科教育具有资源集中优势,便于统一制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标准,有利于超声培训的统一实施。川北医学院根据临床发展需要,在麻醉学本科中进行了围术期超声课程的建设与发展[6]。

1 现有本科课程体系的不足

1.1 可视化教学内容缺失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可视化技术获得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超声可视化技术以其简便、快捷、实用和可重复性等优势在麻醉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2019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超声可视化技术纳入麻醉科需要掌握的关键技术。2020年,围术期超声培训指南发表,强调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和血管穿刺技术、床旁超声( Point-of-Care Ultrasound,POCUS) 和围术期超声心动图是麻醉学科不可或缺的临床技术[7]。2023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科室超声可视化精准诊疗技能提升项目”启动,进一步凸显了超声可视化技术培训在临床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然而,这些指南或项目针对的都是毕业后教育,麻醉学本科教育并未根据临床发展需要开设相应的课程或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可视化本科教学的不足使学生进入临床后缺乏可视化相关的知识、技术和先进理念,不利于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2 教学方法传统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教育理念与方法不断迭代更新,趋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精准化。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是本科教学的主要方法,其通常采用多媒体、PPT 结合教师讲授,以“灌输式”方式进行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8],不利于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2 围术期超声课程建设

2.1 师资队伍与超声技能平台建设

2018 年,川北医学院麻醉学系组建了围术期超声教学团队,对2014 级麻醉学本科生进行了超声可视化教学,开始了围术期超声在本科教学中的探索。授课教师通过外出培训、课前试讲、集体备课、听课等方式不断提高授课技巧和教学水平。目前,围术期超声课程师资队伍已达30 余人。同年,课程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专项资金的“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实训平台提升计划建设项目”进行了超声技能平台建设,购置了5 台超声仪(含线阵、凸阵、相控阵探头)、2 套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模拟训练系统,购置了介入穿刺、坐骨神经阻滞、腹横肌平面穿刺、血管穿刺等超声引导穿刺训练模型,总价值400 余万元,为课程教学提供了实训保障。

2.2 课程内容与教材建设

教学团队根据临床常见应用技术和针对住院医师的培训指南或超声培训建议[7],进行围术期超声的内容设置和教材编写出版。课程内容涵盖了围术期超声基础、超声引导的神经阻滞与血管穿刺、超声引导的疼痛治疗、心脏超声、肺超声、气道超声、胃超声等内容,满足了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的需要。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实用性。

2.3 线上资源库建设

课程团队利用超星泛雅平台,根据教材内容构建和临床技术进展,线上进行了视频资源、作业考试题库建设,并设置了讨论互动。视频资源包含完整的理论微课视频、临床操作演示视频、案例视频和学术讲座视频。线上资源丰富多样,能满足线上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需要,为学生创造移动式灵活学习的机会,为更多学生提供系统和反复学习的条件。线上课程链接为:https://www.xueyinonline.com/detail/235809768。

3 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改革

3.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围术期超声课程转变了传统教学理念与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了评价模式,实现了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融会贯通。课程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学时与线下学时分别为12、21 学时,形成“线上→线下理论+实训课堂→线上”教学流程。学生课前利用在线平台自主学习章节内容的微课,完成翻转课堂等教学任务的准备,在线下课堂参加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训练。教师在理论大课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实训课堂采用了分组讨论和操作训练的方法,学生再回到线上进行临床操作和案例视频学习、课后练习与讨论,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线上学习可以实现学习的可重复性和自由性,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完成学习任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了广大学生和教师的欢迎[9]。

3.2 理论课堂采用基于问题/病例的学习法+翻转课堂教学

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课程团队采用了基于问题/病例的学习法(Problem/Case Based Learning,PBL/CBL)、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围术期超声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PBL/CBL 将临床问题或案例引入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其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翻转课堂由学生针对某一部分进行课前准备、课堂讲解,学生和教师进行讨论与点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翻转课堂使学生参与感更强,能力锻炼更充分。既往研究表明:PBL/CBL教学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围术期超声培训质量[10]。PBL/CBL 联合翻转课堂教学能明显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11-12]。

3.3 实验课堂“床旁小组讨论+实训”教学

实践操作训练是提高临床技能的重要方法,是验证理论知识的关键途径,并使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相结合。为了保证训练效果,课程在床旁进行了小组讨论教学(Team-Based Learning, TBL),以小班小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后进行操作训练验证,即形成“床旁TBL+实训”实验教学方法。对于初学者,超声技能的获得最重要的是超声扫描技术和对图像的识别,因此,采用真人进行超声扫描训练,以达到临床扫描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探头对人体施压轻重、隐私暴露和情绪紧张等问题进行课程思政。对于侵入性操作和穿刺训练,教师采用了多种模型或模拟器教学,特别是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具有侵入性,模拟器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操作机会,缩短了培训时间,减少了对病人的伤害[13]。

3.4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超声课程坚持全维度、全过程评价结合终结性评价的模式,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思维训练、理论掌握、临床技能学习、人文素养,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成绩=过程性评价(占比为40%)+终结性评价(占比为60%)。过程性评价包含线上视频观看(占比为20%)、线上习题测试(占比为10%)、讨论(占比为10%)。终结性评价包含理论考试(占比为30%)、技能考核(占比为30%)。

4 课程应用价值

4.1 促进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

超声可视化技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将临床中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最新研究成果纳入麻醉学本科教学,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内容,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学习麻醉科超声关键技术,弥补了当前麻醉学教学内容的不足,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跟进了临床发展的需要,满足了麻醉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课程教学同时向研究生、规培生和社会麻醉人才培养进行应用推广,助推了高层次人才培养,提高了超声培训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4.2 促进教学与临床研究

课程教学促进了超声相关教学和临床研究,助推了研究生培养。截至2022 年,课程团队申报获得超声相关教学改革和临床研究课题19 个项目,发表超声相关教学改革和临床研究论文18 篇,申报获得院内超声相关新技术10 项。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围术期超声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改革项目获得了川北医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围术期超声课程也在2021 年和2023 年分别获批了川北医学院一流本科课程和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围术期超声教学与临床研究使教学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和成熟化。

4.3 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围术期超声教学促进了超声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推广,超声引导的各种穿刺技术可以减少常规穿刺的相关并发症,提高穿刺成功率;超声下的重症评估可以实时监测器官功能的改变,指导容量治疗,帮助临床医师做出正确决策,减少并发症。精准麻醉的发展使更多患者受益,促使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5 结束语

围术期超声技术已在临床中迅速推广应用,超声培训已成为麻醉、疼痛、重症等专业医师的重要培训内容。为了适应临床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医院逐步将超声培训内容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培养相关专业人才的麻醉学本科教育,应跟进时代发展,调整课程体系和更新课程内容。除川北医学院在麻醉学本科教学中进行了围术期超声教学外,围术期超声本科教学也受到了其他院校的关注[14]。相信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将会参与围术期超声本科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围术期超声本科教学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促进麻醉学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麻醉学围术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麻醉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