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
——以厦门H 高校为例

2024-03-29黄彬彬周达陈明明林蓓茜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3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融合

黄彬彬,周达,陈明明,林蓓茜

(厦门华厦学院,福建厦门 361024)

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与相关产业之间开展的深度合作,形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于一体的办学模式,是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创新创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为内容,以创新创业课程和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创业导师和团队为支撑,以创新创业平台和资源为保障的教育过程[1]。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产教融合可以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实践场景、专业指导、资源支持等,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产业环境中学习、锻炼、成长。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为产教融合提供理念引领、方法指导、模式创新等,使高校能够与产业需求、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

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产教融合的理念和模式还不成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各校的实践存在差异和随意性;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企业积极性不高,形式不够有效;产教融合的资源和条件还不充分,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高效的协作平台、良好的企业参与、灵活的人才流动等[2];产教融合的效果和质量还不显著,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监督机制、奖惩措施、反馈机制等。如何让企业积极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真正实现产教融合[3],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1 “五环模式”

在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厦门H 高校打造了“创+融合”的“一二三课堂”“三维立体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创新创业为阶梯,结合产教研融合方式,拓宽学生实践渠道,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随着几年的实践和摸索,学校打造了“五环模式”,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相匹配,相辅相成,共同助力学生就业。

“五环模式”是指在高校的教育生态环境中,5种创业模式和产教融合模式相结合,项目融合,相互协助,使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和流动。

1.1 模式一:产业学院

打造ICT 产业学院,使行业、企业深入参与办学,学校从制定培养方案开始,围绕产业需求,使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充分向上下游延伸,使学校的优势学科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4]。

1.1.1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学校与中兴通讯合作以来,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加强硬件设施投入,提升软件技术水平[4],加强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求的实验实训平台建设,新增投入资金3 000 多万元。共同建成了以专业核心实验室群(4G LTE/云计算/融合通信/移动互联技术/“三网”融合/PTN/GPON/IMS/移动通信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展训厅、智慧学习工场、校企科研办公室、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工作室等为核心架构的ICT 科技圈。2020 年1 月,由学校与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通信工程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

1.1.2 双方共同打造课程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厦门H 高校的通信工程专业以ICT 行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为切入点,以学校ICT基地为人才培养基地,构建真实的通信全程全网平台,将中兴通讯先进的ICT 技术有计划、分步骤地引入实际教学中,培养能够服务ICT 行业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最大限度地将课程体系与学生能力体系对接,校企双方将课程按照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应用技能课程、实验实践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等进行分类,以重新定位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6]。

在教学方式设计上,课程分为课堂教学、课程实验两部分,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方式。其中,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计算和归纳总结能力;课程实验则采用项目化分工合作的形式,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意识和协作交流意识。

同时,课程还配有教材、在线课程资源(包括视频资源、资料库、练习题库等)、优质的混编师资团队、与行业接轨的实训平台、创新创业项目等,以实现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高度结合,实现课程授课及资源建设的完整性和应用性。

1.1.3 组建混编师资团队,探索“双师”队伍建设新模式

通信工程专业组建了校企混编师资团队,探索“双师型”队伍建设新模式。混编师资团队采取专兼职结合、行业企业工程师与学校教师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支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基于混编师资团队的建设,校企双方大力引入各自优质资源,搭建校企互动培训平台,通过行业企业前沿技术培训等方式,使校企双方师资优势互补,全方位提升混编师资团队的能力,实现学校与企业师资的深度融合,最终提高教学团队的稳定性和专业性。

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教师团队建设成果显著,校企混编师资团队入选福建省教育厅“2018年省级本科教学团队”。

1.1.4 创新引领,创业筑梦

ICT 学院成立创新创业项目组,设立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基本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学院在学生活动中心设立学生创新创业培育基地,通信工程专业负责或参与多个项目[7]。师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专业混编师资团队与学生形成合力,创新创业成效显著。

1.2 模式二:校中有企,引企入校

校中有企,资源整合,校企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一方面,企业入校,学校让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实现无缝对接,实践课程实现项目化运作,通过真实的企业岗位锻炼学生,使其成为“毕业即可就业”的熟练工。教师通过应用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标准,关注并适应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变化,及时把最新技术技能引入课堂,解决人才培养的滞后性问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8]。

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使用学校的实验室资源、人才资源,以实现资源共享。2013 年5 月,学校开始探索“引企入校”模式。厦门华厦学苑检测有限公司在校园内成立,该公司与环境类专业进行深度嵌合,重点涉及资源共享、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等。公司于2015 年9 月获得“中国计量认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并于2016 年3 月通过厦门市环保局组织的关于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的备案考核,正式具备对外提供环境监测服务的法定资质。公司有约2 000 m2的实验室,涵盖天平室、微生物、环境监测、光谱、色谱、质谱等实验室;实验室配备了原子吸收、气相色谱、ICP-MS、GC-MS 等检测业务所需的大型精密仪器及辅助设备逾百台,满足环境监测实验条件需求。公司成立至今,每年都开展专业认知教育课程,近三年,多批学生在公司进行毕业实践,并成功入职相关企业。

1.3 模式三:助力科研成果转化

助力教师研发成果转化,鼓励创办企业。高校是智力资源高度集中的地方,是产学研链条中重要的一环,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国民经济产业技术升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9]。但是,高校的智力资源向社会生产活动的转移受到限制,大量的高校科技成果无法被应用于生产实践。为此,学校制定了相关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政策,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同时,鼓励教师创办企业,促进科研成果更快实现市场化,让新技术更快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10]。

2019 年9 月至今,学校的教师与企业合作,共申报横向课题68 项,项目涉及环境检测、生物制药、大数据研究、信息机械化等领域,筹集合作款项619万元,且有4 个项目获得了厦门市科技局的认定,获得近80 万元的资金支持。

厦门市杏薪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1 月,该企业法人是学校的专任教师,公司主要股东成员也有校内多名教师,均属于高学历人才,其中有博士1 人、硕士2 人。现阶段主要的经营范围有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农业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科技中介服务等。

厦门市杏薪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学校科技企业孵化园,与相关学院下的厦门市食品药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生化制药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进行积极深入的合作,依托学校实验硬件(实验室面积超过7 000 m2,实验设备总值约2 500 万元,建有基础、专业、科研等实验室55 间),在生物材料、药物合成、药品质量研究、药品数据分析监测等领域开展合作。由团队成员主持的2 项发明已经获得国家授权;由团队博士主持的项目“一种多取代喹啉衍生物的加氢还原方法”等在稳步推进,有望投入市场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公司成立至今实现营业额百万元,任职的教授在2021 年带领团队创建的“郝春莉职工创新工作室”属于25 个厦门市级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之一。公司秉承“绿色制药,健康中国”的理念,致力于用科学技术改善人类健康和生命质量。未来,公司除了持续研发创新、严格质量要求外,还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不断贡献力量[11]。

1.4 模式四:师生共创

师生共创,成立企业,学以致用。拓宽教育、工作渠道,凸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优势,使教师全程参与实践活动,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双向交流与沟通的情况下,指导学生掌握“双创”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与学生合作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下,可全面提升“双创”实践教育水平[12]。同时,在师生共创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促使相关科研成果顺利转化,形成科研创新动力[13]。

2015 级通信专业的某学生在校求学过程中加入了指导教师创立的团队“宏动科技”,该公司致力于非标自动化改造,以机械代替人工,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率,对工位进行非标改造以实现精益生产。在参与项目企业化的运营过程中,该学生探索自主创业。他在长期的健身房体验过程中,发现健身房管理可以更为便捷,于是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编写便于健身房管理的应用程序。经过努力,程序编写成功,凭借着这套系统,他申请了软件著作权,成立了厦门杰豹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此后,进一步研发了10 多个健身方面的相关软件,包含健身膳食管理、健身房会员管理、健身方案评估等,形成了健身房管理与运营的生态圈。2021 年,厦门杰豹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厦门高新科技企业”。

1.5 模式五: 学生自主创业

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开始尝试创业[14]。

学校2017 级金融与保险专业某应届毕业生在2017 年9 月进入专升本阶段进一步深造,为了寻找理想的创业项目,到佰歌(厦门)进出口有限公司实习。这次实习使该名学生接触和掌握了包印产品订单处置流程。2018 年12 月,在本科将毕业之际,该学生获得福建播种人投资有限公司、厦门市极美空间科技有限公司2 家公司的资助,创办厦门彤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彤丹网科”),开启了创业之路。2019 年,“彤丹网科”的《服务型包印制造之定制和材料、工艺标准》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开;11 月,“彤丹网科”的“一种服务型印刷制造系统”作为发明专利通过国家专利局初步审查;12 月,“彤丹网科”的《服务型包印制造之生产协同标准》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开。

2020 年1 月,“彤丹网科”完成订单处置流程SaaS 化平台化的三步尝试和平台试运行;2 月,“彤丹网科”以注册商标“包邦”命名该平台为“包邦牌服务型包印定制与协同制造电商平台”,简称“包邦®平台”,并在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系统完成科技成果登记。此后,该企业进入全新阶段。

2020 年4 月,厦门市工信局将“包邦®平台”功能深化、迭代的2 个项目——二期建设和包印服务型制造体系建设列为市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5 月,公司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9 月,项目获得了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的“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优胜奖”。10 月,卡瑞杰公司正式接入“包邦®平台”,成为包印服务型制造体系的第1 家制造商。11 月,具有多年经营经验的厦门同盛欣纸品有限公司借助“包邦®平台”提升固有仓管系统和优化生产经营,成为包印服务型制造体系的第2 家制造商。

2021 年3 月,创立伊始的联集兴(厦门)包装有限公司借助“包邦®平台”建立业务流程和运营体系,成为该体系的又一家制造商。本次接入为联集兴优化创业准备和步入正常经营奠定了基础,是“彤丹网科”助力创业的里程碑式事件。

2 结束语

以上5 种产教融合的模式环环相扣,相互融通,在同一创业生态中,创业项目与创新创业教育融通,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接“地气”的模式。在传统模式下,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动力不足,担心项目质量、时效性和保密性受到影响,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意愿。因此,高校应与企业形成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使企业主动参与、深度参与,基于产教融合,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符合产业要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融合菜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