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
——以“领航杯”江苏省信息化教学优质课大赛为例
2024-03-29王星凯
文 王星凯
为了持续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笔者以近几年的“领航杯”江苏省信息化教学优质课大赛中幼教组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发现,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得到启示:定位清晰,技术适宜;设计新颖,制作精美;氛围浓厚,有力互动;关注用眼,守护健康。
“领航杯”江苏省信息化教学优质课大赛(以下简称“信息化优质课大赛”)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苏省电化教育馆、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中心承办,旨在不断提高广大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广大师生数字素养,助力“双减”落地增效,持续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推进智慧课堂建设,促进教育现代化快速发展。目前,信息化优质课大赛已经成为江苏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品牌赛事,每年参赛活动均代表了本年度江苏省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的最高水准。该赛事此前名称为“领航杯”江苏省信息化教学能手大赛,2022 年更名为“领航杯”江苏省信息化教学优质课大赛。
一、信息化优质课大赛的现状
(一)活动内容形式多样
近几年,信息化优质课大赛每年分5 个学科组进行角逐,每个学科每个地级市一般选拔1 名选手参加省赛。其中,幼教学科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常规教学辅以信息技术应用
这一类活动是在常规的幼儿园教学活动基础上,加以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活动领域清晰明确,活动课件一般是由希沃白板5 制作而成,活动过程中一般会运用希沃易课堂、希沃课堂助手、班级优化大师等希沃生态链软件,还会为每个幼儿配备操作平板。例如,笔者参加2021 年信息化优质课大赛,执教大班《森林音乐会》音乐课。在幼儿创编图谱环节,笔者将一体机中课件的空白图谱推送到每个幼儿的平板中。幼儿拖动音符完成创编后点击上传,在一体机上便可快速、完整地浏览每个幼儿的创编作品,最终该课荣获特等奖第一名。
2.以AI 技术为主的教学活动
这一类活动往往会借助“智能小车”,涉及幼儿编程等知识点。例如,在2022 年的信息化优质课大赛中,大班《歌德旅游记》一课应用的“智能小车”是玛塔编程机器人。教师引导幼儿认识编程箭头、编程板、玛塔机器人等,通过视频讲解,了解玛塔编程机器人的操作方式并尝试练习,最后幼儿探索在编程板中设计合适的路线,帮助玛塔编程机器人到达指定位置。在同年赛事中,大班《智能小车》一课、大班《小羊觅食记》一课中都使用到“智能小车”。
3.以软件操作为主的教学活动
这一类活动往往会借助一些成品的软件开展,整节活动是让幼儿在学习、使用软件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感受信息化时代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例如,在2022 年信息化优质课大赛盐城赛区选拔中,大班《AR 小探客》一课使用到“RakugakiAR”这一款软件,这款软件属于AR 绘画类型,可以让绘画在平面上的形象,通过扫描生成能够运动的立体纸板角色。活动中,教师通过逐步引导,帮助幼儿顺利梳理软件操作流程,体验技术带来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领域、年龄段相对集中
与中小学学科每年规定参赛题目不同,幼教学科的领域、课题、年龄段都是自定的。以笔者参赛当年为例,省赛共14 节活动,其中科学领域活动9 节,占比达64.29%,且数学活动偏多;大班有13 节活动,中班有1 节,大班占比92.86%以上。上述两种情况在近几年的信息化优质课大赛中都有所体现。
(三)活动双屏应用逐渐增多
在2021 年信息化优质课大赛的14 节活动中,6节活动是使用两台一体机开展教学,8 节使用一台一体机,双屏应用占比42.86%;在2022 年信息化优质课,开放网络端口直播的12 节活动中,有8 节是双屏教学,双屏应用占比达66.67%。由此可见,在信息化优质课大赛中,双屏应用占比正在逐渐攀升。
二、信息化优质课大赛中的认识误区
随着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实施,以及信息化优质课大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等品牌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逐步尝试、接受、掌握,甚至热衷于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然而,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不少教师走入了认识误区。
(一)为应用而应用
信息化优质课大赛被冠以“信息化”的头衔,与常规的教学优质课不同,其既要考量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的能力,也要评价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在往年的信息化优质课中,笔者观察到不少教师过度关注活动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忽视了幼儿主体地位,缺乏对幼儿的关注,对幼儿的互动、评价都不够及时,使得整节活动变成了技术的堆砌。
(二)替代传统教学
信息技术的融入,给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便利。很多教师往往认为,在教学活动中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的地方,一定要尽可能运用。例如,《森林音乐会》音乐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用乐器进行演奏,笔者先是让幼儿用手指点击平板上的鼓、镲等乐器,感受平板软件模拟乐器演奏的方便和有趣,并体验用平板进行分奏、合奏。随后,让幼儿移走平板,用真实的乐器演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用模拟乐器的软件完全取代真实的乐器。
(三)幼儿用眼伤害
在数字化情境中,幼儿往往需要长时间面对一体机、平板等电子屏幕,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眼部不适。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对幼儿视力发育的负面效果将会逐渐显现。2021 年,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五部门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其中要求“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三、信息化优质课大赛的启示
信息化优质课大赛的评比指向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技术应用、教师素养、教学效果、特色创新六个方面,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先进的教学理念,还要求教师具备全面而过硬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因此,在设计与实践信息化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互联网+”环境下游戏化课程的建构,促进信息技术与幼教活动的深度融合,提升幼儿的信息素养,助力幼儿健康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一)定位清晰,技术适宜
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要充分遵循幼儿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要求,活动设计定位清晰,技术使用恰当适宜,避免陷入“以信息技术代替教学”的误区。同时,关注幼儿的参与和评价,为幼儿主动创造机会,让信息技术成为幼儿发现、掌握知识的工具,实现从“教师应用”走向“幼儿应用”。
(二)设计新颖,制作精美
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近几年来信息化优质课的分析,结合自身执教风格、喜好,在常规教学、AI 技术教学、软件教学中选择适合的内容,确定适宜的领域和年龄段。在活动设计时,对于组织方法、互动形式、评价方式、信息技术融入等方面,尽可能创新,避免出现走老路的现象;在活动组织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单屏或双屏开展教学活动;在课件制作方面,整体画风尽量统一,在多媒体元素运用中,可以多使用GIF 格式的动图,多利用动画、音效,以增加画面美感,达到通过信息技术为活动情境创设增光添彩的效果。例如,在2019 年信息化优质课大赛中的大班“逃离魔法城堡”一课中,教师创设的王子乘坐飞机、解救公主的情境,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目光,使他们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并和教师共同探索解救公主的方法。
(三)氛围浓厚,有力互动
教师要保持积极、乐观和愉快的情绪状态,以亲切和蔼、支持性的态度和行为与幼儿进行互动,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通过借助信息化手段对情境的创设,让幼儿融入情境、融入游戏;教师仪容仪表、着装应符合职业特点的要求,尽可能做到自然大方,亲近幼儿,拉近与幼儿的距离。教师可以穿着符合活动情境需要的衣服,从而营造真正有利的师幼互动环境。例如,在2020 年信息化优质课大赛中的大班“小丑来了”一课中,教师身着俏皮可爱的背带裤,身上贴着大小、颜色不一的圆形贴纸,鼻戴经典的“红鼻子”,一出场便吸引了幼儿的目光。
(四)关注用眼,守护健康
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多选用深色系或者近黑板色作为整套课件的底版,少选用浅色系,以减少强光对幼儿眼睛的伤害。同时,教师应关注一体机的电子屏幕使用情况,尤其是在不需要幼儿关注一体机或需要幼儿仔细听声音时,可以对一体机进行息屏处理,从而减少幼儿使用、注视电子屏幕的时长,切实守护幼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