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的实施策略
2024-03-29孔令梅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刘家峡川北小学
孔令梅 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刘家峡川北小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学生综合发展是教育领域研究者所探讨的话题,尤其是学生自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来说,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所带来的学习情感更为浓厚,兴趣更足。当学生具备自学能力之后,不需要教师的督促,学生便会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对此,基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要想培养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教师的引导不能缺少。
一、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含义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将学生作为课堂中心,让学生形成小组的模式进行内部讨论,针对与课题相关的问题探讨,在内部统一得出结论,若有尚未解决的问题,再进行全班性的探讨研究,最终教师针对个别问题进行解决,并在最后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分析,在解决学生探讨过程中出现的个别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总结进行重难点详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自主探究的特点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师并不是将学生放到主导地位,而是在课堂上通过板书以及试卷的讲解进行授课,完全忽略了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的特征,不能够让学生及时掌握课堂上的知识。在这种学习情况下,学生容易出现厌恶数学的情况,而且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相对于自主进行数学的学习来说相对较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合理的教学,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进行数学知识的引导,让学生采用积极主动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小学生对待数学的积极性。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要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让数学教学变得多样化,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小学的课堂中,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师能更好地完成数学的教学任务。小学数学教师要将抽象化的数学变得更加具体化、生动化,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才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更加容易地去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去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通过数学课堂上的知识性探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吸引力。通过这样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提高数学的成绩。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会根据自己的课程规划进行授课,把自己认为的重点和难点向学生灌输。单一的知识灌输容易让学生对知识产生乏味感,从而失去对知识的兴趣。而通过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中可以积极参与到知识的讨论过程中,并在课堂上加入自己的思考,从而提升对问题的自主思考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大弊端在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极低,甚至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提问,没有学生愿意回答。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的重要原因。而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则要求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来,教师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自己的思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课堂讨论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小组内学生讨论形成问题解决方案并且派出代表在全班交流。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有助于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有利于解决学生个性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授课经验、专业知识、历年来的考试重点难点,形成自己的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对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将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这种教学模式针对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重点、难点进行了分析讲解,但是学生小部分存在的个性问题往往难以解决,尤其是数学这一门学科,其本身存在的难点较多,学生思维模式的不同会导致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理解不同。
(四)减轻教师教学负担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备课,找寻重点难点,分析内容的引入和讲解,吸引学生兴趣等,教学负担较重。而利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把课堂更多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问题的讨论和分析,教师主要负责问题的解决和总结,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的实施策略
(一)重视课前预习的教学开展
课前预习是学生首次认识教学内容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教学内容进行阅读和分析,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更好地提高思维能力。但是以往的课前预习过程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课程预习没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要以更新的教学理念来开展课前预习教学活动,更好地发挥预习对学生思维成长的重要意义。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找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并让学生整理学习思路。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并写出自己的思路。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发挥课前预习的作用,并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教师要积极地开展课上交流活动,让学生在相互探讨和交流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从多个方面认知教学内容,提高数学思维。
(二)为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教学气氛对于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受到自身年龄以及阅历的限制,小学生还没有自觉进行知识学习的意识。因此,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养成,需要教师给予相应的引导。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新型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引导固然重要,但教师也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氛围带动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教师要以自身的行为作为榜样,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授时,要主动思考自身教学中能够改进的地方,并对课堂进行完善,在教学中不断超越自我,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受到教师教学态度的影响,学生也会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自觉在课后进行知识的巩固与探索研究,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使自身的数学素养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提升。而这也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可以把生活场景融入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拿一个时钟,让学生观察各个指针的不同,记录转动的频率,然后教师可以设置相关题目,让学生开始抢答问题,教师只观察成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要告诉学生说得是否正确,让学生带着疑问开始学习;在下一步中,结合多媒体教学,教师讲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然后以生动的画面呈现不同的时间表,让学生随机回答,也可让学生根据对知识点的掌握,随机提问。当然,教学的互动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教师的习惯进行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对数学保持好奇心,产生兴趣。如果学生能够积极探索知识并将其运用于生活中,那么课堂效果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此外,就营造课堂氛围而言,教师不能仅仅将目光着眼于课堂本身,还应该在课下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尊重学生的想法,努力将学生放在与自己等同的位置上,让学生信任自己,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
(三)开展合作教学,增强学生探究意识
合作学习的开展要坚决杜绝空热闹、无实效的形式化,尤其应该注意学习的实效性。数学教学在学生需要的前提下展开合作学习,让合作学习达到真正推动学生知识理解的目的。并非所有教材内容皆适宜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所以在选择合作内容时,教师应该谨慎筛选。每节课的教学也并非全部流程都需要小组合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避免小组内成员思考速度不一,导致部分学生只能跟随其他学生的思路,不能得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在教学中,教师将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有的放矢,在必要部分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加强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中,学生能够在讨论和学习中真正理解知识点,从生活中切身体会,理解数学和现实的紧密联系。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小数的特点,知道小数在生活中有着怎样的应用,教师创设了小组学习模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完成以下问题的思考:小数与我们学过的整数有着怎样的区别?你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吗?小数怎样读?小数的写法有哪些特别的地方?那你在现实生活中见到过小数吗?小数与分数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在小数学习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发?学生围绕问题细致地了解了小数,熟悉了小数的特点,在讨论中分别表达了各自的想法,有了互相学习的意识,能够将自己的优势展示出来,学习他人的长处,形成了自主参与的动力,解决了小数学习中的问题。
(四)让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常态
小学是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和探索的基础阶段,在这个时期,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与课堂学习模式,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思维,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帮助学生在进行知识探究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合作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探讨可以让他们相互学习对方的思维,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巩固与吸收。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现在小明在过生日,他将蛋糕切成了13 份,他自己获得了其中的3 份,请问他获得了这一整份蛋糕的多少?这样一个十分具有现实情景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于分数的思考,可以设置深入的问题,如小明的父亲想要这份蛋糕的三分之一,请问他应该分到多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交流,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五)挖掘数学资源,鼓励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的实施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只有形成了乐于学习、乐于参与的意识,才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有更好的表现。教师可尝试将部分数学资源引入数学课堂当中,以此来创新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以“面积”的学习为例。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为每个小组准备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要求学生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掌握有关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小组成员分别承担计算过程记录、数学方法分析等任务,为随后的课堂互动准备素材。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为例。部分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可以通过长乘宽来计算。此时,教师要从数学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图形面积计算是否正确两个角度入手,对有关数学知识展开深层次的探究和应用。在数学课堂讨论环节,教师要让学生将自主探究后得出的结论分享出来,共同交流。自主探究并不意味着封闭式学习,针对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可尝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互动,主动挖掘课程中的数学知识,以此来提升自主探究的价值。
(六)给学生适当减负,给足自主探究的时间
在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所教授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教师在为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更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根据教育部要求给学生“减负”的相关规定以及对课外辅导班的规范化要求,真正“减负”,需要学校落到实处。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把课堂中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独立思考,让学生有自主学习、探索的时间。教师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去快乐学习,如在课堂教学中,不必把每个类型的例题都讲好多遍,教师把一个知识点讲解一遍之后,根据这个知识点给学生例题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这期间自己研究,也可以与同伴交流,互相合作解答。教师也要适时地给学生指导,让学生有信心进一步探索,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的习惯。
(七)总结教学成果,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质变离不开量变的积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持续地探索、实践、总结的过程。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能更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总结。教师要对学生的成绩作出评价,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发展的信心,这样才会更好地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达到预想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角度地观察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对比、总结各种教学手段及其效果的特点和优劣之处,取其精华,从而建立起新颖的课堂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