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

2024-03-27周奕冰

经济师 2024年2期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差距影响

周奕冰

摘 要:文章通过对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对数字普惠金融进行了介绍,并与其他金融服务方式进行了对比,凸显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优势,随后分析了农村应用数字普惠金融的必要性,讨论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建议方法。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 农村内部收入 差距 影响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2-116-03

前言

相较于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在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引入了很多先进的信息技术,从而有效降低了普惠金融的服务成本,扩大了普惠金融的服务范围,丰富了普惠金融的服务内容,从而可以为农村低收入群体以及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金融帮扶支持,提升低收入群体的经济收入,这对缩小城乡经济差距以及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均有着积极的影响。所以,有必要从数字普惠金融的角度出发,加强对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影响,带动农村经济实现更好地发展。

一、数字普惠金融概述

普惠金融又被称之为“包容性金融”,在进入服务方面,注重凸显的是“普惠性”,即能够为社会不同阶层与群体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并且这种服务非常注重关注社会低收入群体、欠发达地区的弱势群体,要求加强服务成本控制,确保上述群体可以享受到金融服务,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更好地彰显其普惠性。从我国现阶段来看,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包括小微企业、城市低收入群体、农村农民、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数字普惠金融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普惠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二者相比,本质不变,都是为各个阶层以及弱势群体做好金融服务。但数字普惠金融引入了更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所以能够为金融服务开展提供更多便利,服务效率更高,提升了金融服务可得性的同时,降低了进入服务的成本。所以数字普惠金融是对传统普惠金融的一次升级与完善。在数字金融服务模式下,传统金融服务体系中的“信用—风险—价格补偿”业务逻辑将会获得极大的升级与创新,一方面,借助先进的数字信息技术,信息获取更加全面便利,风险评估效率更高。不仅如此,在数字技术算法的帮助下,还能够对主体风险进行更加精准的评估与定价,不需要主体承担多余的风险溢价[1]。另一方面,通过在普惠金融中应用数字技术,还可以在不同场景中,建立针对性的价格补充机制,从而更好地凸显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性”,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水平。

二、农村应用数字普惠金融的必要性

缩小农村内部差距的前期,需要先缩短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一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结构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城市产业以现代化工业与服务业为主,而农村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二者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也导致了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拉越大。为了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比如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提升农业产业经济收入水平[2]。

从现实情况来看,上述举措虽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城市与农村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经济发展差距。比如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可知,202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412元,但在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8931元,前者可支配收入是后者可支配收入的2.5倍。相较于2002年的3.03倍相比,虽然这种收入差距有所减小,但减少的幅度并不大。不仅如此,在城乡之间,可支配收入的绝对金额的差距在不断拉大。比如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在2002年,城乡之间可支配收入的绝对金额为5123万元,而到了2021年,在城乡之间可支配收入的绝对金额已经达到了28481万元。

从二元对比系数(该系数是由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率得出,系数数值大小与城乡差异大小成反比,即系数越小,表明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越大)来看,从1990年到2003年,二元对比系数在整体上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这意味着在上述时期,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差距在不断地扩大。在2004年后,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开始回升,表明近年来我国的城乡经济差距在不断地缩小,在全民奔小康、共同富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全民共同富裕方面,实际的成效并不显著。比如在2021年,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已经上升到了至0.26,说明我国的城乡经济差距依然比较大,所以想要带动国家经济建设实现全面发展,改变现有不合理的经济发展结构,加强农村经济建设,不仅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还可以缩小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所以做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显得尤为必要。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为农村弱势群体提供小额信贷服务,使农民和低收入群体可以通过使用正规金融服务提高收入水平。同时与传统的小额信贷与微型金融相比,数字普惠金融还更加注重服务的可持续,在兼顾帮扶弱势群体的同时,强调商业的可持续性。即将原本输血式金融帮扶变为造血式金融服务支持,确保弱势群体不再“坐吃山空”,能够在金融服务的支持下,突破眼前困境,不断提升自己的收入水平。在金融服务内容方面,数字普惠金融范围更广,除了常规的贷款服务以外,还包括保险、投资理财、征信、支付与清算等众多类别的金融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服务需求,带动农村经济实现更好地发展。

三、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

(一)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带动农村内部经济发展

在金融市场中,相较于农村内部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担保,所以很难享受到金融服务。并且在金融机构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差,低收入群体面临的信息差更大,所以一直被金融服务“拒之门外”。但对低收入群体而言,本身对金融贷款有着更多的需求。在农村地区,经济环境发展相对落后,资金缺乏,相关的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所以很多金融机构并沒有在农村地区设置实体网点,这同样阻碍了农村弱势群体享受金融服务。此外,在农村地区,当地的居民征信记录和担保面临的问题也有很多,比如当地居民没有征信记录,或者居民收入较低,自身没有能够提供担保的资产,比如房产、汽车等,所以也无法享受到金融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和贷款。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导致农村居民上升通道被堵住,缺乏资金去进行发展,进一步拉大了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

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存在,可以有效降低农村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门槛。数字普惠金融本身便是为服务农村弱势群体而生,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存在,让普惠金融摆脱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即使是在偏远农村地区,居民也可以通过网络, 享受到数字金融服务,满足自身的金融需求,可以有效降低农村居民的金融服务享受门槛。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帮助下,有效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范围,为低收入农村居民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支持,让低收入的农村居民也能够进行自主创业,开拓更多的营收途径,并带动农村当地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未来普惠金融与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普惠金融的降低门槛效应会愈加显著,促使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缓解贫困效应,带动农村内部经济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的存在,对缓解贫困效应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有效缩小农村内部的经济差距。首先,数字普惠金融应用了先进的数字技术,进一步扩大了金融服务覆盖范围,减少了金融服务成本,所以在农村地区,也可以建立相应的金融服务网点,确保农村内部的各种群体可以享受到金融服务,尤其是给予农村低收入群体一定的资金帮助与支持,帮助其解决资金方面的难题,提升其收入水平。其次,在数字普惠金融的帮助下,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强,且能够针对性地对给予农村低收入群体一定的帮助。比如利用先进数字技术的支持,可以帮助农村地区的居民建立自己的征信档案,还可以了解农村居民创收情况,从而便于数字普惠金融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帮扶措施,同时也有利于金融机构合理地评估各种金融风险,农业相关贷款的比重也会逐渐上升,在满足农村低收入群体金融服务需要的同时,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3]。最后,在普惠金融引入数字技术后,金融服务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越广,服务的种类越多,更为重要的是,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快速收集农村不同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从而通过大数据向客户推送更符合需求的金融产品,给予农村低收入群体更好地帮助与支持,显著增加这些低收入群体的居民的收入,使其有资本在未来做出更多的尝试,不断创造更多的收入途径,慢慢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缩小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

四、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建议

(一)完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评价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效性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推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所以不能盲目推进。首先,应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建立完善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评价体系,一边发展,一边开展评估工作。在评估过程中,还可以及时发现当前数字金融普惠存在的问题,并做好纠偏和优化,从而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实效性。在评价时,相关评价指标应能够展现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优势特性,注重凸显数字技术和农村金融实践相关指标。其次,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农村发展实际,打造“标准化指标与特色化指标”相结合方式。标准化指标要求全国或地区范围内统一使用,便于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特色化指标需要考虑农村当地实际情况,自主制定指标内容,保障评价的客观公正性。最后,在指标体系设置方面,应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由地方政府部门加评估,在推动相关指标落实的同时,还需要思考指标数据的可得性,针对一些当前农村地区缺失的指标,除了要做好数据统计,还应完善发布机制,从而促使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提升服务的实效性,有效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

(二)强化政府引导功能,优化财政支持模式

首先,在财政补贴方面,应注重凸显重点,分阶段加强重点地区的扶持。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优先考虑经济、金融、基础设施等基础较好的农村,大力推动数字普惠进入建设,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使其发挥模范引导作用。其次,还应进一步丰富财政帮扶的方式,在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向农村落实的过程中,政府除了可以提高资金支持,还可以提高资源支持、人才支持、税收支持等,从而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数字普惠金融市场中来,促使相应的社会资本向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方向倾斜。最后,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导向功能。通过降低采购成本,明确不同地区间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为后续不同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创造良好的条件,更好地展现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价值,缩小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

(三)完善农村金融体制,提高金融风险治理水平

一直以来,农村地区一直处于金融市场的边缘地位,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成为新的金融业态,很多金融机构开始关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并参与到农村金融市场中来。但很多农村低收入群体对金融服务依然感到陌生,缺乏金融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可能会选择一些劣质金融服务或者产品,最终会影响农村低收入群体对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信心。首先,必须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其次,还应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针对农村的特殊情况,可以明确相关资产抵押担保范围,同时还应加强大数据技术应用,明确农村信用数据来源,将农村生产生活与信用关联起来,比如农户在购买种子和肥料、缴纳各类生产生活费用中产生的数据等,然后以此为依据,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最后,对金融机构本身来说,需要加强对先进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自身数字化治理、数字化风险管理的能力,通过从战略服务、金融产品、业务流程等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建立完善的金融数字化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抵御金融风险,发挥出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价值,有效缩小农村内部收入的差距。除此之外,还应建立构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生态体系,打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态金融环境。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解决各种金融服务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数字普惠金融的价值,缩小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比如如何实现“三农”相关的数据的归集,农村各种资产该如何确权与估值,农村金融机构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如何进行农户培训教育,提升其数字素养,使其可以正确使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等,这些都是未来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总结

总之,数字普惠金融的存在,对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有着积极的影响,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本身重点的服务对象便是农村低收入群体以及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可以确保这些群体也能够享受到良好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在金融服务的支持下,可以帮助低收入群体进行创业或者丰富自己的创收途径,从而不断提升收入水平,缩小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建议,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建设发展,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带动农村经济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博,郭方,孙璐.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和社会网络的维度[J].南方金融,2023(04):19-32.

[2] 高文娜.數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空间溢出分析——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21(05):1567-1568.

[3] 张旦旦,乔国通,陈飞,等.河南省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测度研究[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23,38(04):51-58.

(责编:赵毅)

猜你喜欢

数字普惠金融差距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数字普惠金融下的互联网个人征信业务探索
数字普惠金融的县域测度
数字普惠金融推动脱贫攻坚的优势分析、具体实践与路径选择
肯尼亚M—PESA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启示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