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制的要点浅析
2024-03-27赵爽
摘 要: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开展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长期以来,受制于历史原因,以及改革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的过程面临着诸多难点。对此,文章分析了全民所有制企业开展公司制改革的基本情况与意义,探讨了当前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的难点,阐述了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的政策支持,剖析了全民所有制改革的注意要点,最终为顺利进行全民所有制改革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全民所有制 公司制 国有企业 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2-015-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强调要不断优化与完善国有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制度,促进制度建设,引导公司业务转型升级。同时在改制工作方案中也明确强调了要在2017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国有企业的公司改制[1],自此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作正式开始。
一、全民所有制企业概述
全民所有制企业指企业财产属于全民所有的,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全民所有制企业又称为国有企业,但广义的国有企业还包括国家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全民所有制企业只是国有企业的一种。
全民所有制是我国在特定时期所创设的独有经济模式,这一制度使得我国的经济建设快速的步入正轨,在完善生产要素、集中力量办大事上具有着重要意义[2]。
二、全民所有制企业同公司制企业的区别
第一,全民所有制企业是依据《全民所有制企业法》进行注册与业务经营的,这部法律是在1988年8月1日才开始施行,由于当时还属于摸石过河阶段,因此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权责不明晰的问题[3]。而公司制企业是参照《公司法》注册成立和经营管理的,其内部的经营管理和业务开展都有较为成熟的法律体系为依托,这为公司制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第二,全民所有制企业本身隶属于政府,在责任划分上实行的是厂长(经理)负责制,因此在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中更多突出的是政府意志。而公司制企业采用公司架构来开展业务活动,以现代产业制度模式为引导,强化了以资产为核心的现代化国有产权管理体系[4],以实现资本增值为最终目的。
第三,传统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模式过于保守,与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和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无法良好匹配,导致企业在运行和管理上缺乏应有的活力,整体的效益不高。而公司制企业采用了创新型的治理制度,其经营管理采用的是股东制度,同时在业务经营上能够充分发挥党委领导的关键作用[5]。
第四,全民所有制中的厂长(经理)通常是由上级进行任命的,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处于核心的领导地位。而公司制背景下,领导层是由股东委派董事,而董事会来聘任经理的形式,经理层直接对接董事会,整个管理层的治理结构更加健全,制度设计上更加科学,最大化地避免了由于个人决策出现问题所产生的风险。
三、当前全民所有制改革的难点
全民所有制的改革本身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传统的经营管理中,企业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都是以长期固有的形式存在的,改革活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业务变革的过程,需要有长时间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支持,其难点主要体现在:
第一,管理者在企业改革中的积极性不高。管理者对于企业体制的改革认识存在明显的短板,在顶层的战略规划上缺乏企业管理经验,甚至是畏惧企业改革会对自身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企业自身的债务较为沉重。全民所有制企业受制于自身的制度缺陷,如果开展企业经营业务时,仅仅是采用计划经济的市场配置模式,将会导致经营过程缺乏自主性,甚至是亏损[6]。随着企业经营中恶性债务的不断增加,将会为企业自身带来越来越沉重的包袱,体制改革也将会更加困难。
第三,企业人员安置较为困难。全民所有制的改革活动不可避免的要进行一定的裁员,一旦有人事上的变革将会严重牵扯部分人的利益,这部分人的安置工作是体制改革中不可避免的关键问题[7]。同时,全民所有制的企业经营管理和运行機制上需要有较多的革新点,尤其是在改革时间上,跨度较大,时间成本也会带动经营成本显著提升,在多种因素的共同耦合下,往往会使得改革过程陷入到困境。
四、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改制意义
如果国有企业改革仅仅只是变更形式和内容,那么改革必然会是失败的。公司制改制的形式使得出资人的所有权与财产权进行了分离,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获得了独立的法人财产权,这本身能够促进企业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进而极大地激发企业的生产力。同时,进行公司制改革是优化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条件,也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
具体来说,全民所有制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一是有利于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国企制度。中国特色的国企制度,其关键在于企业经营将党的核心领导融入到了治理的各个环节,党组织内嵌在公司治理的全过程,使企业能够很好地落实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核心、法定的地位[8]。同时,通过深化改革,我们能够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法人治理体系,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自主决策权的回归,明确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权责边界,使企业的各个部分能够发挥出他们独有的作用,实现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的有机统一。
二是有利于转换国企经营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力和内在动力,关键在于要积极的转变和更新内在的经营机制,使其能够在不断的改革探索中激发内生动力。在经历了长期的改革实践后,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符合市场规律的经营管理机制,保证了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仍旧有大量的企业,其内部管理制度很不规范,市场化的主体地位没有被建立起来,经营自主权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要充分赋予企业独立的法人财产权,积极地转变经营管理机制,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是有利于优化国有资本的布局结构。国有资本转变成为股权和股票后,可以参照经营资本的模式进行资本运作,交易对象可以转向为其他投资者,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既可以获益,也可以有效转移风险,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合理化流动和资源配置的最大化,进而盘活底层的存量资产[9]。另一方面,通过改制,企业获得到的股权融资,能够有效地降低财务风险,实现资本市场的快速融资。
五、全民所有制企業改革的政策支持
做好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公司制改革不能仅落实在口号上,还要结合着具体政策开展配套的建设工作,在工商、税务、国土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完成整个整改工作。企业在开展改制的过程中主要受到以下政策内容的支持:
一是简化了审批程序。以山东省为例,为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2017年省国资委下放了省属二级及以下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审批权限。其中,省属二级企业的公司制改制,由一级企业董事会批准,批准文件及改制方案于7个工作日内报省国资委备案;省属三级及以下企业的公司制改制,由省属企业按照内部决策程序批准。
二是灵活的土地处置方式。尽管企业在股权架构上已经进行了改制,但是其原有划拨的土地仍旧可以按照原有的政策规定开展经营,其土地性质保持不变。
三是良好的税收优惠支持。企业改制后,原本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依旧享有,同时在改制过程中,比如资产评估增值和土地变更登记时,都会享受税收优惠。
四是资产评估时限放宽。改制为国有企业的控股公司或者全额子公司,其上一年度的净资产值为工商变更登记的注册资本依据,可以等到公司章程规定的认缴期限满时再进行资产评估。
六、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的核心原则
一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开展一切改革活动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以“钉钉子”的精神逐级落实改革要素,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相关建设措施,保证工作能够得到实质性的建设效果。在顶层设计和规划层面上,领导要高度重视改革工作,联合办公室、党委会以及工会主席共同制定改革方案,企业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挂帅,制定和审定工作方案,实现全过程的跟踪和指导,为改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二是要落实过程跟踪和协调。良好的沟通机制是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关键核心,只有建立主动作为并且通力合作的局面,才能够营造良好的改制环境。其中,重点要攻破改制工作面域广,且政策性强的难题。同时也要加快改制工作的进程,在业务推进的过程中,要加强和工商、税务等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特别是注册资本的调整、公司名称的核准等关键问题,要提前做好沟通。同时在对内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充分借助企业内部的公共办公交流平台,重点集中讨论改革发展的难点和重点,使企业上下形成合力,最终显著提升工作的效率。
三是要不断强化政策的宣传力度,尤其是要发挥出工会组织的协调桥梁作用,积极地向职工讲解政策要点和措施,阐释清楚内容要点的具体意义和价值,进而引导广大职工主动参与到改制活动当中,在改革发展中形成共识,保证队伍建设的和谐与稳定。
四是在业务开展方面要始终保持统筹推进。公司总部以及下属的子公司要同步推进改革方案,最大限度地消除各个环节之间的链接难点,统筹和优化工作内容的进度安排,加快改制工作的推进节奏。
七、改制方案和章程修订的注意要点
一是改制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职工安置、董事会建设以及党建章程等关键议题。改制之后的劳动签订主体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现有员工应当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核心权利与义务主要由改制后的公司承担,因此在手续处理上无需再次进行劳动合同的签订。但是对于员工因改制而自主提出变更劳动合同关系的,在二者达成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可以给予直接变更处理。在公司完成改制后,需要依据营业执照等基础资料向注册申请地申请社保参保信息,并足额为员工缴纳各类社会保险。
二是公司章程修订情况。在完成改制之后,公司章程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治理体系部分,增加了董事会、监事会以及法人的相关条款,同时对《公司法》当中的权利与义务进行了明确。公司要严格参照《公司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来开展经营业务,按时接受财政与审计机构的监督和检查。
八、解决全民所有制改制困难的对策建议
一是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市场交易原则。在开展业务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基本原则,强化交易双方的利益保护,避免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同时也避免了资产被不法分子侵吞。同时透明化和规范化的交易流程,能够保证最高的改革效率。
二是融入市场优质资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产权结构是直接决定生死的关键组成要素,直接决定着企业经营的效率,因此在开展改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股权多元化的模式进行改革,积极的引入社会优质资本,保证二者权益和利益的平衡,实现内部股权结构的相互制衡,转变传统经营中“一股独大”的局面。
三是创新资本监管模式,实行多元平衡治理。对于国有企业经营来说,投资组合的形式越多,管理上造成的障碍也就越多,因此要做好治理结构方面的调整,关键是在董事会的组成角色上,设置好角色成分,将企业经营和政府之间的责任进行合理化界定,做好董事会构建工作的同时,在决策上也保证了公平和公开。
九、结语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公司制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应当深刻认识到改革所带来的效益和痛点,以开放态度的面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尤其是在战略层面上,要同员工的需求保持一致,通过制度建设完善保障体系,切实维护好员工的合法权益,实现改革过程的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 郑志刚.国企混改实践中的认识误区和未来突破的关键问题[J].证券市场导报,2021(03):32-38.
[2] 陈佩.国企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投资并购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2(03):70-71.
[3] 高祖辉.深化国企改革 提高国企经济效益[J].现代营销(学苑版),2021(09):150-151.
[4] 何媛.基于混改的国企财务管理创新与转型对策思考[J].投资与创业,2022,33(04):107-109.
[5] 李娴.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研究[J].中国市场,2021(30):112-113.
[6] 王文轩.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探索及效果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12):121-123.
[7] 汪仙薷.公司治理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的影响[J].会计师,2021(14):13-14.
[8] 张旭.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风险承担思考[J].中国市场,2021(32):94-95.
[9] 刘启亮,李祎,彭璐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与思考[J].财会月刊,2020(23):7-11.
[作者简介:赵爽(1989—),女,汉族,山东济南人,硕士学历,中级会计师,国企财务负责人,主要从事会计财务工作。]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