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4-03-27高宇轩韩芸

经济师 2024年2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山西

高宇轩 韩芸

摘 要:实现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山西践行“两山”理论、加快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也可深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近年来,山西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减污降碳及文旅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生态环境改善难度大、文旅资源利用不充分及要素保障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建议山西走好产业转型道路,切实推动污染防治、低碳产业发展及文旅产业发展等工作走深走实,使山西黄河流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典范。

关键词:山西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2-007-03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干流山西段总长965公里,流域涉及11市86个县(市、区),面积11.4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3.1%,拥有汾河、沁河、涑水河等重要支流,是全国“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土“三调”数据,山西黄河流域林地面积7300万亩、草地2968万亩、湿地57万亩,分别占全省的79.84%、63.72%和69.82%。流域内建有森林公园51个、风景名胜区32个、湿地公园47个、自然保护区34个。山西黄河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流域生态和能源特色鲜明,是山西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对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对推动山西早日实现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现已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和研究[1],如韩君等[2]研究认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石碧华[3]研究认为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内涵。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方面,屈小爽等[4]研究认为黄河流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不协调、不平衡状况较明显,盛广耀[5]认为黄河流域缺乏完善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与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而在黄河流域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路径方面,秦华等[6]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提出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路径,牛玉国等[7]围绕防洪保安全、健康水生态、先进水文化等提出相关发展路径。

综上所述,现有的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多是从宏观层面对流域整体概况进行研究,对各省(区)流域发展状况及路径研究相对缺乏[8]。鉴于此,本文从山西视角出发,依托山西黄河流域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方面的进展与现实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发展路径,以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提供更丰富的理论支撑。

一、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展情况

近年来,山西锚定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深入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稳步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生态系统整体功能逐步提升,绿色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

(一)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步伐大幅提升

近年来,山西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抓重点补短板,不断优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助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

1.国土绿化厚植生态底色。国土绿化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山西黄河流域内86县和9个省直林局累计完成营造林2300多万亩,修复退化草地7万亩,完成草地改良10万亩。进入“十四五”时期,流域内实施中幼林抚育达600多万亩,正在修复的退化林达90万亩。西北地区正在建设百万亩人工林,此工程将构建沿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的600公里绿色长廊,改变该区域饱受风沙困扰的现状。

2.生态保护重点工程稳步推进。以“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为牵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2022年,先后启动山西花坡、沁水示范牧场两个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工程以及在太忻经济区的24万亩造林工程;建设太原市汾河上游国土绿化项目和朔州市永定河(桑干河)源头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并为项目筹集到3.5亿元中央投资资金。随着重点生态工程的不断推进,山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3.生态保护补偿力度持续加大。率先在汾河流域建立起生态补偿制度,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原则,在沿汾河六市——忻州、太原、晋中、吕梁、临汾、运城探索实施汾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实行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按月核算、年终结算。2022年上半年,太原市、吕梁市、晋中市3个市支付了相应的生态补偿金,忻州市、临汾市、运城市3个市获得生态补偿金。12月,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大对汾河、大清河、桑干河等重要河湖的水流生态保护补償力度,明确省、市、县三级水源地保护清单,为山西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补偿提供更为丰富的制度保障。

(二)坚决打嬴三大污染攻坚战

2022年,先后印发《山西省水环境质量再提升2022—2023年行动计划》《山西省空气质量再提升2022—2023年行动计划》《山西省土壤污染防治2022—2023年行动计划》《山西省地下水污染防治2022—2023年行动计划》等文件,以政策为牵引,积极推进山西生态文明建设。

1.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2022年以来,山西多地以精准防控、靶向治理为原则,开展了大气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百日攻坚执法行动,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优异成绩。数据显示,2022年,山西黄河流域86个县(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34,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77.9%。省会太原市通过不断深化市区及周边“1+30”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立跨行政区共保联治机制,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2.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2022年,制定《“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方案》,部署十大重点工程,扎实提升地表水水质;开展入河排污口“再排查、再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入河排污口的管理及对入河污染物的管控。山西黄河流域中参与评价的58个断面中,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2.8%,同比提升16.7个百分点,且8个位于黄河干流上的国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及以上,占比高达87.5%,同比提升12.5个百分点。

3.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紧紧围绕“黄土复净”要求,持续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推动落实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和风险管控。目前,正在深入推进黄河流域“清废行动”,黄河流域“无废城市”建设已进入新的更高阶段。

(三)文旅产业稳步发展

山西通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黄河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逐步将山西打造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1.加强黄河文化系统保护。2022年,出台《山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有序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和活态传承,全力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文化旅游示范带。并连续举办三届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有力推动云冈石窟、五台山、平遥古城三大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2.多形式讲好黄河故事。截至2022年底,推出了《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黄河水长流》《天下黄河》《黄河情韵》《九曲黄河》《大河之东》等一系列黄河题材舞台艺术作品。举办天下黄河——“中国梦·黄河魂”百位油画名家黄河行大型写生创作与巡展、“黄河之魂·长城博览·大美太行美术作品展”等创作展览活动,山西省忻州保德县九曲黄河阵灯会、河曲河灯节、山西绛州鼓乐、吕梁市临县碛口古镇实景旅游演艺项目《如梦碛口》等成为典型代表。

3.黄河文旅加速融合。2015年以来,连续9年举办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联合世界旅游联盟共同举办三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正在稳步建设,山西省内5A级景区增至10家,六地入选2022年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已经达到104家,康养产业正在成为山西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为探索经济转型、文化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友好的山西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初见成效,生态与经济正在协同共进,但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仍然突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仍然存在,山西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缺乏有效支撑。

(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较大

沿黄地区生态脆弱,是全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区域之一。煤炭等自然资源相对丰富,资源的高强度开发会造成更大的环境破坏,使地方陷入越注重短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越槽糕的局面。与此同时,产业结构性和布局性污染问题依然突出,支柱产业高排放特征明显。各地虽然制定了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规划,但项目进展仍旧缓慢,新动能增长乏力,难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部分山区虽然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但缺乏将其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有效手段。同时,一些地方为推动经济增长,对上马“两高”项目仍具有强烈意愿,环保压力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开发面临多重困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依然薄弱。

(二)文旅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由于山西地处高原,各地区被地形地势所阻隔,山西沿黄流域不同区段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类型也各有不同。受制于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资源禀赋差异及沿黄特有的生态约束,流域内相关地区自然资源发掘利用水平和文旅融合发展程度不一,出现了自然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碎片化、散点化、低端化的特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导致山西沿黄文旅产业发展质量不高。而且,对黄河文化内涵的挖掘仍不够深入,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皆面临严峻考验。黄河文化产业发展缓慢,市场主体发育不足,产业体系亟待健全,文化创新融合度低,缺乏强势且有影响力的文化精品。

(三)要素保障能力有待加強

当前,山西沿黄县区区域协同发展及有关部门联动形式仍有待优化,且市场化投入机制仍不健全,生态保护及价值转化缺乏有效形式,导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力不强。一是山西整体研发投入水平较低,山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山西全社会R&D投入强度仅为1.12%,比上年降低0.06个百分点,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4%),且沿黄的忻州、吕梁、运城三市全社会R&D投入强度分别为0.21%、0.74%和0.96%,更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总体数量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两院院士数量占全国比重均不足1%,即创新主体少、企业创新活力不够,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强。

三、推动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扎实推动黄河流域污染防治工作。

1.形成可行制度。通过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方共同参与的实施机制,形成查处问题一体化闭环管理机制,及时遏制环境污染问题的发展势头,打通环境治理“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并从市场激励约束机制、政府规划引导机制、公众监督机制等方面推动减污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治理市场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企业采取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绿色创新技术研发等一系列环境友好行为,进一步带动更多社会主体和普通公众参与到环保工作当中。

2.建立赏罚机制。要在黄河流域地区政府各级机关单位设立污染物减排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激励各级行政组织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减污工作当中,确保各项政策落地。对在减污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进行表彰,对其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并对污染严重的企业予以重罚,倒逼涉事企业进行环保升级。

3.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要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充分发挥能源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源头防控作用,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坚决停批停建。建立在建、拟建、存量“两高”项目清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立新建项目实时电子台账,对“两高”项目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全程监测。针对煤电、钢铁、焦化等重点行业,强化现场监督,紧盯产能与能耗,严防违规新增产能、超产超量及虚报瞒报等行为的发生。

(二)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在“双碳”目标下,要以制度体系为保障、以创新为驱动、以减碳提质增效为导向,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并推动煤炭、电力、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以绿色低碳产业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1.建立低碳发展体系。在实现“双碳”目标压力下,山西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全面推动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形成覆盖全社会的降碳激励约束体系,引入绿色核算方式并引导各级政府及国有企业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碳减排企业和产品一定的政策支持,为企业设计自愿碳减排鼓励机制,以支持低碳经济快速发展。

2.构建规范有序的碳市场。要充分利用好碳税等手段构建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各级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增加低碳产品的投入,鼓励该类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探索社会碳减排的收益渠道,研究地方低碳试点、地方碳账户、地方碳交易市场等多种渠道实现机制,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碳交易规则,分析碳价格变化与规律,建立符合山西实际的碳定价机制。

(三)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要深入研究山西黄河流域历史故事、人文情怀,大力发掘黄河文化价值,以文旅产业促进山西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1.加强黄河文物保护和传承。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要充分认识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统筹协调好文物保护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充分尊重文物,让文物活下去、活起来。进一步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特色和价值,积极开展黄河文化遗产系统调查与科学研究,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用“活”的文物讲好黄河文化。

2.加强黄河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山西要以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为目标,加大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文旅品牌,持续做深做好做强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壮大文旅产业主体,积极培育文旅龙头企业,带动黄河流域文旅产业做大做强。充分利用黄河文化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主题文化旅游,规划设计出一批“山西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线”“晋南华夏根祖文化旅游线”“晋陕大峡谷旅游线”等专题旅游线路,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创新文旅产业经营机制、投入机制、监管机制、要素支撑机制等,全面提升山西黄河文化的影响力,让黄河文化在山西焕发璀璨光芒。

[本文为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23YY010,课题类别:年度一般课题(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 段友文,郭晋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民俗赋能与高质量发展[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6(05):26-36.

[2] 韩君,杜文豪,吴俊曙.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1,34(01):28-36.

[3] 石碧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J].理论视野,2020(09):61-66.

[4] 屈小爽,徐文成.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及高质量发展:基于黄河流域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10):123-128.

[5] 盛广耀.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与推进策略[J].中州学刊,2020(07):21-27.

[6] 秦华,任保平.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及其实现路径[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1,37(06):26-37.

[7] 牛玉国,张金鹏.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几点思考[J].人民黄河,2020,42(11):1-4,10.

[8] 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之生态补偿机制优化[J].人民黄河.2022,44(08):13-16.

(作者單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生态文明研究所 山西太原 030032)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山西
生态环境部启动新一年度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