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与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24-03-27屠文娟,施忠,张奇,胡雪琴,兰智谦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2期
关键词:培养现状专业学位研究生结构方程模型

屠文娟,施忠,张奇,胡雪琴,兰智谦

摘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我国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能力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对于提升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理论研究和调研数据分析,建立了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工程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和提升路径。文章提出加强双导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完善企业产教融合利益共享机制,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多元化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等能力提升的优化路径,进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管理专门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 G643文献标志码: A

0引言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依靠高素质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我国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能力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对于提升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众多高校广泛开展了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法和提升路径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仍显不足,难以满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如何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仍是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工程管理硕士(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简称MEM)不仅具备工程学科的属性,也具有明显的管理科学特征。该学位设置了工程管理(125601)、项目管理(125602)、工业工程与管理(125603)和物流工程与管理(125604)4个招生领域,其中工业工程与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两个领域接受应届生报考,旨在培养分析和解决制造或服务系统问题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管理专门人才。在国家当前倡导的“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入融合”的背景下,探索工程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对工业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1文献综述

实践能力一般指的是解决某一问题所需要的专门技能要素,同时在真实情境中根据自身能力和实际情况,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决定行动路线并付诸实现的能力[1]。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视角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一是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和目标定位的研究。如别敦荣[2]认为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也有学者指出,专业学位是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其实践应用能力不是生產操作技能的简单重复,而是对所学知识在行业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3]。二是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内涵研究。综合性大学普遍存在专业实践方面条件不足的困境,要深入认识和探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不断优化教育管理理念[4]。三是关于如何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的研究。有学者认为政府政策、社会需求和创新文化是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高校外部环境变量[5]。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显现出较强的必要性和适用性[6]。应该用经济和制度的手段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保障校企合作关系的持续有效运行[7]。以校内外科研训练和校企双导师制为举措,提升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8]。研究生实践能力的缺乏已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实习经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9]。可以尝试建立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对创新型工程人才的需求[10]。另外,郭时印[11]提出OFTC培养模式,宋金波、吕一博等[12]构建了管经专业3C(Case→ Consultation→ Creation)实践创新课程体系,显著提升了专业学位学生的管理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

综上所述,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依旧是当前关注的热点前沿,已有文献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了保证样本数据,同时兼顾招生领域的相似性,本文以工业工程与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通过理论研究和调研数据分析,探索工程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收集资料、设计并发放了调查问卷,分为学生卷和实践教学基地指导老师及用人单位卷。目的是分析工程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了解企业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需求情况,探索面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路径。

2量表设计与调查实施

2.1变量选取与量表设计

现有研究中,学者明确指出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13]、双导师制度建设[14]、优化校企合作[15]、导师能力提升[16]、实践基地建设与研究生工作站建设[17]、校内外科研训练或参加研究生实践创新系列大赛[8]等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一些个案评价为主的研究通常就一所高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展开描述与分析,如魏立新等[18]以燕山大学控制工程学位点为例介绍了该学位点的建设现状、不足与未来发展规划;郑慧玲等[19]以井冈山大学为例介绍了社会工作专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现状与效果,诸如此类的分析还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南华大学的罗清海[20]、浙江海洋大学的王子龙[21]等,还有部分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培养现状的现实情况展开[22]。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新时代培养的要求,本文选择实践基地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校内导师培养和相关外在配套4个因素作为外生观测变量,通过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参与培养过程中的感知体验,来进一步测度工程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于实践能力培养过程的满意程度。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满意度的指标维度及变量体系如下所示。

潜变量:基地建设,对应的观测变量。①实践培养基地可以培养能力的覆盖面广泛;②实践基地经费投入的力度大;③实践基地的硬件环境好;④实践基地的软件环境好;⑤实践基地建设制度措施与管理到位。

潜变量:培养体系,对应的观测变量。①目前的培养体系中培养目标远近结合,贴合实际;②目前的培养体系中课程设置疏密结合,服务实际;③目前的培养体系中监督反馈体系完善,监管得当。

潜变量:导师培养,对应的观测变量。①校内导师有很强的学术能力;②校内导师对我的指导充满热情;③校内导师有很好的道德素养;④校内导师有因材施教的指导方式。

潜变量:外在配套,对应的观测变量。①培养时学校经常开展一些辅助的报告会等学术活动;②培养时配有专业的校外导师;③培养时强调学生的定期自我反馈,提交心得报告等。

潜变量:感知体验,对应的观测变量。①目前的培养可以为您未来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②目前的培养可以为您未来撰写毕业论文提供一定的帮助;③目前的培养可以有效提升您的个人能力;④目前的培养和您所学的专业有一定的相关性。

潜变量:满意度,对应的观测变量。①您对目前所在实践基地环境的满意程度如何;②您对目前所有的培养体系的满意程度如何;③您对目前导师指导培养工作的满意程度如何。

本文就基地建设、培养体系、导师培养和外在配套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参与培养过程的感知体验和满意度的影响做出如下假设。

Ha1:基地建设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感知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a2:基地建设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b1:培养体系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感知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b2:培养体系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c1:导师培养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感知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c2:导师培养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d1:外在配套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感知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d2:外在配套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e: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感知体验对培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2调查样本的基本信息

课题组选择J大学、S大学和H大学等在读或已毕业的工业工程与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11月—2023年7月对目标调研对象发放在线问卷,共计发放并回收问卷250份,经过对回收问卷信息的有效性进行初步排查后,最终符合数据真实有效性的问卷数量为215份,有效率为86%。其中,研一、研二、研三和毕业生的问卷数量分别为75份、59份、63份和18份,各占比34.88%、27.44%、29.30%和8.37%;同时,在所有被调查的有效问卷中,男生所填有效问卷为121份,占比56.28%,女生所填有效问卷94份,占比为43.72%。

目前,工业工程与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均为全日制学生,绝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国家统一的考试入学。一志愿录取且无前置工作经验的应届生人数最多,占比过半达到51.16%。调剂生占比26.98%,大多数学生是一志愿录取的,表现出目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报录比较高,入学考试竞争压力相对较大。

从样本学生的研究方向和本科专业来看,有48.84%(接近一半)的学生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衔接紧密,专业基础比较扎实。有34.42%的学生是管理大类专业毕业后转到工程管理方向的,还有16.74%的学生是从其他专业转入到工程管理方向的,专业基础一般。

2.3实践教学基地指导老师及用人单位调查分析

课题组对实践教学基地指导老师及用人单位进行了单独的调查,回收问卷16份,主要结果如下:

(1)目前,实践基地导师及用人单位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责任较为清晰,具有不错的大局观。有71.43%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比较了解;有78.57%的人认为自己对实践导师的职责了解程度比较高。

(2)导师及用人单位的指导呈现小规模化,对学生能力的满意程度整体一般。85.71%的导师及单位指导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数不超过3人,属于小规模培养的模式,这样的模式更加有利于导师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了解,也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指导。但整体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水平尚未完全达到老师的理想预期水平,有57.14%的导师及单位对学生的整体满意度打分一般。

(3)导师及用人单位参与培养的形式多样,涉及学生能力培养的诸多环节。具体来说参与学生培养方案修订的有11人,课程标准研制5人,参与课程教学的有9人,参与专题報告或大赛评委的合计有4人,参与学生论文开题工作的有12人,参与论文答辩的有10人,参与论文指导的有9人。这些环节覆盖学生培养的培养前、中和成果验收3个阶段,几乎是比较全面的。

(4)目前,实践基地在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过程中仍存在有一些障碍需要突破,如实践基地经费投入不足、建设不规范、校企合作程度不够、高校重视程度低和管理不当权责不清等问题。

(5)实践基地建设对学生未来就业的帮助作用明显,校企合作更能便捷学生就业。培养环节因加入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所培养学生的能力更加现实全面,用人单位对培养学生的了解也更为深入全面。从调查结果来看,几乎全部的导师及单位都认为实践基地对学生的能力提升和就业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6)实践培养能增强学生对于企业的认同感,也能增强企业对于学生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单位普遍认为参与实践基地培养的学生对于企业的忠诚度更高,具有更明显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对于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也更为遵守。

2.4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对问卷第二部分实践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主要结果如下:

(1)大部分学生有较好的实践行为或计划,在被调查的215位学生中,有实践经历或者计划的有150人,占比69.77%,仍有65人还没有完整的实习计划。

(2)实践单位的种类多样,学生的实践单位分布比较均匀。样本中有37人在国有企业实践,占比17.21%;33人在外资或合资企业实践,占比15.35%;60人在民营企业实践,占比27.91%;28人在政府或事业单位实践,占比13.02%,其他57人,占比26.51%。

(3)部分学生的实践工作内容不唯一,文字处理和数据处理工作是学生实践最常接触的工作内容。从事单一实践工作的学生有138人,占比64.19%。35.81%的学生从事两项以上的实践工作。其中124人接触过文字处理工作,107人接触过数据处理类工作。

(4)自主应聘是学生实践的最主要机会来源。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85人的实践机会来自自主应聘。其他获得实践机会的途径,占比都比较均衡,通过学校学院推荐的学生有47人,通过导师介绍的有38人,熟人推荐的有45人。和预期不一致的是,导师推荐获取实践工作的学生人数占比是最低的。

(5)校企合作实践单位尚未完善,绝大部分学生的实践单位是独立于学校的机构。在被调查的群体中,仅有41人是在实践教学基地学习的;在校友企业学习的只有31人;还有38人在研究生工作站学习。

(6)目前,学生在实践环节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操作类技能不全。有30.70%的学生反映在实践的过程中最难的问题就是操作类技能不全,还有13.49%的学生会因为学科知识不足而感到困难。

3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1模型构建

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以变量的协方差作为分析基础来研究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统计研究方法。本文建立了适应于研究工程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满意度的路径关系。其中,一个内生潜在变量为满意度,4个外生潜在变量为基地建设、培养体系、导师培养和外在配套,并将学生在参与培养过程中的感知体验作为中介变量。同时,每个潜在变量分别对应3~5个观测变量。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3.2量表信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主要是用来反映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其描述的是测量样本回答问题的真实性的大小。效度分析主要是用来反映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用性,其描述的是测量样本的有效性程度,是测量工具能测出所要测量特质的程度。

本文使用SPSS 22.0对测量题项的信效度进行了全面的检验,均符合一般研究要求的标准线,量表通过信效度检验。

3.3模型检验与分析

本文在AMOS 21.0中进行了模型拟合优度检验,选取了较为典型的6个指标进行分析。在数据的拟合指数方面,卡方自由度比CMIN/df为1.422,处于1~3的标准之间;反映模型差异性的指标RMSEA为0.044,RMR为0.043,均达到了小于0.05的标准;反映模型相似度的指标GFI、AGFI分别为0.880和0.847,均达到了大于0.80的标准,但CFI为0.735比较一般。因此,总体上来说调查数据与测量模型之间具有不错的拟合度,可以用于假设的验证性研究和分析。将调查的样本数据导入AMOS 21.0,得到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图,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基地建设、培养体系、导师培养和外在配套对于感知体验的标准化路径系数的大小以及感知体验对于学生实践满意度的影响作用大小和方向,具体数据及其假设结果如表1所示。

由上述结果可知,在外生潜在变量对满意度的影响路径方面,α1、α2、α3、α4分别为0.381、0.090、0.103、0.243,其中α3的P值不显著,其他系数均在0.0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即可认为研究假设Hc2、Hb2、Hd2全部成立,即导师培养、培养体系和外在配套都会对学生的实践满意度产生正向的影响。其中,以导师培养的影响效果最显著。在外生潜变量对中介变量“感知体验”的影响路径方面,α6、α7、α8、α9分别为0.436、0.083、0.205、0.550,其中α9 显著,其他路径全部不显著,即认为除假设Hd1之外的假设Ha1、Hb1、Hc1全部不成立。此外,感知体验对满意度的路径系数α5 为0.235,且在1%的水平下高度显著,假设检验He通过,即认为感知体验能有效正向影响学生的满意度。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从导师和用人单位的视角来看,实践基地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具有明显的正向帮助作用。调查也反映出高校在实践基地培养环节参与度不够的问题,培养体系尚不是很全面,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校内导师在学生实践环节的帮助作用尚不明显,未能准确地向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但学生本身能认识到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会通过自主应聘的方式寻找实践机会,也有较好的实踐行为或计划。

(2)感知体验能有效正向影响学生的满意度,外在配套会对学生感知体验产生显著影响,而导师培养、培养体系和基地建设对学生的感知体验影响不显著。导师培养、培养体系和外在配套均会对学生实践的满意度产生正向的影响,其中,以导师培养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著,外在配套次之。而基地建设同样对学生的实践满意度影响不显著,这也反映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制度实施效果仍然不够理想,学生感知体验和满意度不足。

4.2建议

4.2.1进一步发挥高校—产业之间的合作互补优势,加强双导师之间的交流

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产教融合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鲜明特征,需要突出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核心作用,将“产教融合”育人关键环节在资源、信息、制度等要素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融合。需要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深化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交流与合作,在校内外导师共同合作指导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鼓励培养单位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突显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型人才的特征。

4.2.2完善企业产教融合利益共享机制,提升企业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虽然实习实践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理念受到广泛认同,但事实表明执行环节存在不少问题,校外企业或实习基地热情不足的原因在于缺乏合作的动力,应充分重视并构建、实施利益共享机制。基于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的项目化合作模式,可发挥项目的纽带作用,构建协同基础上的互利互补式科研共同体,优势互补,营造双导师下的师生合作创新文化氛围,并以此引导、激励学生参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4.2.3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设计改革,严格执行分类培养原则下的培养方案

工程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定位虽然明确,但实践培养上存在较为明显的路径偏离。应坚守分类培养原则,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全过程的分类培养。要严格执行培养方案,积极完善师资,建设各类校外实践平台资源,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推进实践创新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同开设实践课程,共同编写案例教材,将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与现场教学有机结合,鼓励校外导师或企业专业人员进入课堂,推动学生进入现场学习,将理论课程与生产实践有机衔接。

4.2.4强化质量评价与控制,构建多元评价考核与反馈机制

工程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培养评价应将产教融合培养的成效纳入评价的范畴,破除仅以论文发表评价学生和导师的做法,改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学术化路径依赖。强调实用、应用原则,将学生参与导师课题研究、企业项目研发、专利获取、案例大赛、学科竞赛等诸多成果认定为学生成绩构成的一部分,有效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高校应进一步明确培养主体地位,将人才培养全过程及其效果情况进行全程监测,构建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考核与反馈机制,综合考核和评价学生发展,并积极反馈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设计,实现对培养目标、培养过程的持续优化。

5结语

培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需要树立系统化培育理念。本文构建了研究工程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以J大学、S大学和H大学等工业工程与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调研对象,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促进工程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与满意度的有效提升。本文的研究可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参考,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与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罗钧,侍宝玉.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0,(2): 63-65.

[2]别敦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性及其质量标准的学理探析[J].教育科学文摘, 2013(4): 77-79.

[3]顾越桦,叶秉良.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J].教育评论, 2016 (2): 104-106.

[4]李术才,蒋红光,朱太锐,等.综合性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困惑、困境与出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5):63-72.

[5]孟兆娟,刘彦军.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育系统构建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1 (12): 7-9.

[6]马永红,刘润泽,于苗苗.我国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内涵、类型及发展状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7):12-18.

[7]孙健,孙华峰.企业参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动力及其提升[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10):18-23.

[8]王刚,运飞宏,陈曦.面向新工科建设的高校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路徑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 (7):104-109.

[9]EBIYE E V, NWACHUWU V, AGYO E. Graduate students internship experience and its impact on practical skills development in LIS education: A survey[EB/OL].(2015-11-24)[2024-01-19].http://digitalcommons.unl.edu/libphilprac/1335.

[10] ZHANG J, SHEN X, YE X, et al.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and Promotion of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s in the New Situation,August 25-26, 2018[C].Paris:Atlantis press,2018.

[11]郭时印,朱育锋,李尚群.专业学位研究生实施OFTC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8):52-57.

[12]宋金波,吕一博,孙力,等.管经专业学位研究生3C实践创新课程体系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8 (6): 38-43.

[13]孙怀林, 肖鹏.基于实践能力提升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8 (8): 95-98.

[14]杨伟峰,夏筱红.产学研模式下地质工程专硕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2023(5): 157-160.

[15]安强身,冯素玲.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价值、困境与突破[J].现代教育科学, 2022(5): 46-52,57.

[16]张翔,杨琪琪.基于职业行动能力导向的职教專硕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29): 17-20.

[17]尚笑梅,田亚楠,洪正琳.基于研究生工作站的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 2017 (2): 110-113.

[18]魏立新,刘福才,王洪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以燕山大学控制工程学位点为例[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9 (4): 103-107.

[19]郑慧玲,谢青萍,陈玉凤.社会工作专硕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构建——以井冈山大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 2022 (7): 84-86.

[20]罗清海,曾涛涛.地方高校专硕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探索——基于南华大学土木与水利学位点建设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23 (1):63-72.

[21]王子龙,石学智,李亚轩.农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以浙江海洋大学渔业机械化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 (13):280-282.

[22]张磊,郝晓丽,刘鸣,等.社科类全日制专硕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 (4): 123-128.

(编辑李春燕)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atisfaction

Tu  Wenjuan1, Shi  Zhong1, Zhang  Qi1, Hu  Xueqin2, Lan  Zhiqian1

(1.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 2.Haining Media Center, Haining 314499, China)

Abstract: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ltivation of high-level applied talents in China, and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bility is the core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Through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research data analysi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of graduate students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of graduate students with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s were analyzed, and the mode and improvement path of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were discussed. This paper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between the two tutors, improve the benefit sharing mechanism of enterpris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strengthen the diversified quality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mechanism, so as to meet the demand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and compound high-leve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s;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status; satisfacti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猜你喜欢

培养现状专业学位研究生结构方程模型
重视和发挥中介机构在产学研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中的作用
我国信托业资本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浅谈初中英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财会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及改革建议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法庭速录技能的培养现状及前景研究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学生班委干部管理及培养研究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改进ARMA模型参数估计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分析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