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五学”精致课堂教学范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4-03-26谭洪影
谭洪影
(吉林市丰满区小白山乡中心小学校,吉林 吉林 132000)
追求高效课堂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所在的学校结合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出“双新”背景下“四维五学”精致课堂教学范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课堂教学的规范与高效,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发展核心素养。
一、“精致课堂”的提出背景与理论依据
2022 年4 月,教育部颁布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勾画了新时期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蓝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目标不断发展,从“双基”到“三维”,发展成现在的核心素养,这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也是一个伟大的变革。
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在这一关联中,核心要素是课堂改革。教师通过课堂改革载体实现专业发展,同时完成课程改革,达成课程改革的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素养提升、教师专业成长、教育优质发展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漷教授曾经做过这样一组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基础教育的目标看成是“想得到的美丽”,《课程标准》就是“看得到的风景”,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走得到的景点”。基于课堂教学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笔者所在的学校教研团队把目光聚焦课堂本位上进行研究,确立了课堂教学目标,也是校本研修主题:培育核心素养·构建精致课堂。“精致”一词意思为精巧细致,也指精美工巧、美好等。我们追求的精致课堂正是精美细致、美好的课堂。培育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而构建精致课堂是趋近目标的主要路径。
二、“四维五学”精致课堂教学范式探索
为达成这样美好的精致课堂愿景,学校教研团队进行了精致课堂教学范式的探索。具体思路是立足校情、课程建构、经营课堂、内涵发展。突破口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出“四维五学”精致课堂教学范式。
(一)“四维”——教师教学设计的四个维度
“四维”指向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四个维度,分别是以生为本、精心设计、极致规范、别致特色。
以生为本:以学习中心教学,是指以学生能动、独立学习作为教学过程的本体或目标,而将教师的指导当作教学过程的条件或手段实施教学。这一思想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等教育专著,也为“以生为本”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依据。
精心设计:学情分析精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立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选择精当,任务情境创设精心,教学策略选择有效,教学思路清晰。
极致规范:教学环节完整,教学方法恰当,教学语言规范,时间分配合理,教学评价精准,教学仪态得体。
别致特色:教师要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即有创新意识、钻研能力,形成独特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以生为本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是基本标准,极致规范是中阶标准,而别致特色则是高阶标准。以上几个要素的实现过程就是教学由一般设计走向精致设计的过程。
(二)“五学”——学生自主学习的五个模块
教学设计的四个维度虽然有清晰的表述,但具体要求是散点式的,相互交叉,不好实操和把控。为了将这些散点式的教学设计维度及达成的标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清晰的模块设计,精致课堂教学范式的确立是构建精致课堂的必然选择。
学校教研团队在学习了全国知名的十种课堂教学模式、深度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后,研发出“四维”设计下“五学”模块式教学思路。“五学”即学生自主学习的五个模块,分别是目标导学、自主探学、合作共学、分享赏学、拓展延学。
以下是学生自主学习五环图(见图1),清晰呈现“五学”模块之间的关系,突显学为中心,教师为服务者的角色定位。“五学”模块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互相作用,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由明确任务目标、探索任务目标到实现任务目标的闭环模式。
图1 自主学习五环图
(三)“四维五学”——精致课堂结构导图
“四维五学”精致课堂结构导图(见图2)完整呈现精致课堂构建的全过程。
图2 “四维五学”精致课堂结构导图
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在 “五学”模块下完成自主学习。学生在分析思辨、信息整合、知识建构、评价反思和迁移应用中,从低阶学习走向高阶学习,从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四维五学”精致课堂教学范式实践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对进一步完善实践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我校结合数学、语文两个学科“四维五学”教学设计课例,通过对比分析,探究梳理出“五学”模块式教学的特点及优势,在实践中验证教学范式的正确性、可行性、有效性。
(一)“五学”模块式教学特点
观察“四维五学”精致课堂教学范式下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轴对称》和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组文阅读课《郾城大战》《赵奢用兵》《田单守城》的教学设计思路,可以看到“五学”模块不变,实现学习目标的前后载体方式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设计。也就是以“学”为中心的理念不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的载体方式。
(二)“五学”模块解读及操作要点
为了将“五学”模块式教学理念应用于实践,我们对各个模块进行具体解读,并梳理出操作的要点。
模块一:目标导学
确立学习目标的模块。本模块要求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将以往课堂的“教学目标”变成“学习目标”。学生依学习目标学习,激发学习动机,方向更明,目标达成度更高。要把目标作为导引课堂教学的行为准则,把完成学习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操作要点:
精彩恰当的导入:学生自主学习从兴趣开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可以挖掘教学内容的价值,依据教学目标,从学情出发,做教学设计的整体架构。找准学生的兴趣点,精心设计适切的导入方式,能轻松地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1]。情境创设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复习导入,回顾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方法迁移,引发新旧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新知的兴趣;也可以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生活出发,通过设置任务、游戏竞赛等方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置于学习情境之中,开启探究之旅。
核心问题的提出:核心问题是基于教学目标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问题,是贯穿课堂教与学的中心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领悟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核心问题的提出要依据教学目标。例如:教学案例《小数的初步认识》中目标导学部分:
模块二:巧创情境
教师进行自我介绍。回顾学过的数,进行分类,建立表征,同时借助生活情境引出生活中见过的小数。学生交流:共同归纳小数概念。
引出学习目标:关于小数,你想探究哪些知识?学生交流:小数的读法、写法及组成。
这里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目标导学,学生带着目标学习,为下一模块的主动探究学习做好准备。学生带着目标学习主动性更强,学习效率更高。
模块三:自主探学
学生自主学习是学为中心课堂的核心环节。本环节要求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细化目标为更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围绕核心问题,借助学习资源展开探究。
操作要点:
1.学习支架的构建,指向学习目标
依据学生学习最近发展区构建支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支架式教学”理论,比喻对学生解决问题和建构意义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
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两个集合叠加的部分就是最近发展区。自主学习的支架要搭在最近发展区,才能帮助学习者从现有发展水平过渡到潜在发展水平,接着潜在发展水平又成为新的现有水平。这样循环往复,推动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向前发展。所以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及最近发展将要达到的水平特别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恰当的支架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常见的学习支架有范例支架、问题串支架、图示支架,包括表格、导图等[2]。
例如《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教学的自主学习环节,找准学生阅读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依据三年级学生刚刚开始进入阅读学习阶段的学情实际,从教材文体特点出发,围绕之前提炼的核心问题搭建表格支架,更能以清晰的思路、简洁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始自主学习。
布置学习任务:故事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旅行的惊险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8~19自然段,结合自学提示读课文,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如表1 所示。
表1 自主学习单
《在牛肚子里旅行》自主学习单
自学提示:①找到表现故事惊险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②圈出印象深刻的词语,抄写在学习单上,大声地读一读。
③写一写读后的感受,与大家分享交流。
学生借助表格支架进行自主学习,既有学习方法提示,又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在借助方法完成任务的探索中形成最优路径,找到核心问题的答案,到达最近发展区,习得学习方法,达成素养目标,借助对童话中细节描写的品读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学习支架的运用,指向任务落实
学生运用学习支架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后,教师要对学生自主学习行为进行监督指导。为保证自主学习效果,在支架运用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给予方法指导。教师要及时发现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帮助的学生,并用恰当的学习方法适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包括如何正确地使用学习支架和教给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保证自主学习面向全体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整体自主学习水平的提升。
(2)做好时间安排。要留给学生独立、安静、充足的学习时间,根据自主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情况适当调整自主学习的时长,保证自主学习效果。
(3)发现梳理问题。教师在巡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学习难点,记录学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以便在学生汇报交流自主学习成果时,做集中的反馈与指导。
3.学习过程的评价,指向自学效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3]“教—学—评一体化”意识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程实施的关键。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施评价,从学生层面,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教师层面,有利于提醒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帮助教师利用评价结果了解学生学情。两个层面共同作用,有效促进学习目标的落实。《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教学在汇报学习成果、分享赏学环节中,教师从学习任务目标出发设计了评估量化表“童话阅读,自主学习大擂台”活动,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如表2 所示。
表2 童话阅读,自主学习大擂台
有效的评价工具会针对不同任务目标设定不同的评价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评价工具的制定都要紧扣学习目标,对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情况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工具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嵌入式使用,让任务目标有的放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模块四:合作共学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旧两版《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是以生为本的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
本环节是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模块,是“自主探学”环节的延续。自主是合作的基础,而合作是自主的进一步深化。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学生间或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等形式合作解决问题。
操作要点:
①教给小组学习的方法。
②在重点、难点处设置合作学习。
③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④关注共同成长。
⑤明确教师的角色地位。
⑥注意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模块五:分享赏学
这一环节是分享学习成果,互相欣赏学习的模块,是对“探学”“共学”的升华,通过组际间展示、交流在前两个模块中取得的学习成果,也是学生展现自我、树立信心、语言运用、建构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环节。
操作要点:
①明确教的内容。
②明确教的方式。
③归纳知识点。
④梳理学习方法。
本模块操作的关键点是在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要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要恰当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将知识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人类规范、人类认识成果、人类经验。他认为,只有第一层次知识才列入我们不得不教的视野,其他都可以由学生自主去完成[4]。所以,教者要小立课程、大做功夫,更多时候我们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悟者。
模块六:拓展延学
对本课学习知识的拓展模块。知识的获取和学习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在举一反三的实践中巩固起来的。在本模块中,学生可以根据知识点和方法点,进行知识的拓展积淀、认识的深入、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在得法与用法的转换之中扩大课内知识的外延,完成深度学习,实现学习方法的内化、知识的深化、情感的升华和能力的提升。
操作要点:
第一步,方法性拓展延学。如语文学科的主题丛书拓展阅读、课外阅读、读写结合,数学学科的梯度课堂练习等。
第二步,思辨性拓展延学。如《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教学中进行思辨性阅读设计。
思辨阅读,感受童话特点:
①过渡:想一想,红头之所以得救的原因是什么? (科学知识)
②PPT (电子演示文稿)出示科普资料,学生交流:动物反刍。
③引发思辨:同样告诉我们反刍知识,本文是一篇科普童话,和百科全书上直接的介绍相比,你更喜欢哪个?
④学生自由交流,感受童话的趣味性。
学生在对比阅读思辨中,激发对科普类童话作品阅读的兴趣,增强阅读中国文学性作品的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促进语言运用、审美鉴赏及思维能力的提升。
第三步,文学性拓展延学。在《马诗》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品读完课文后,欣赏积累“托物言志”的诗篇《观沧海》《爱莲说》等,做到内化方法,丰厚文学底蕴,形成文学性作品的审美鉴赏力。
第四步,人文性拓展延学。教师要增加课内知识的厚度,强化思维训练的宽度,还要强化课程的育人导向,这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最大变化。要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上下功夫,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如信息科技学科教师执教 《扬帆远航,逐梦九天——面向、滑行和旋转指令的使用》一课时,在完成新知学习后,通过《航天发展历程》视频的播放引发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树立为国家争光的理想,增强其信息社会责任感,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四维五学”课堂教学范式依托新《课程标准》理念,给精致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作为教者,要不断在学习、思考与实践中绘制课程蓝图,做到基于学科、超越学科,基于教材、超越教材,基于课堂、超越课堂,为落实新的《课程标准》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