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教学内容选择与优化的路径
——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为例

2024-03-26王丹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选材教学内容课文

王丹

(长春市第三十中学,吉林 长春 130000)

语文教师往往都有这样的共识: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优化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必须有所依据地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在众多要素中,教材的内在整体架构和编写意图是最为直接的抓手。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片面、僵化地理解教材,导致单篇教学内容繁复没有侧重,单元整体目标难以达成。针对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在规划教学内容、设定教学重点时,笔者略有心得,记录一二。

一、多做横向比照

教材中的单元说明不仅概述了本单元的主题及各单篇的主要内容,还对单元教学目标和语文能力点做了较为详尽的解说,是教师取舍教学内容、把握知识层次的依据,它能帮助教师摆脱事无巨细、杂乱无章的授课方法,掌握教学的“度”。因而,在做某一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和规划时,教师往往都会以单元说明作为重要支点,却很少把几个相关单元的单元说明做一个横向的比照来做教学内容的取舍。事实上,单元说明中言简意赅的阐释为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实施单元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

以前三个单元为例,将“单元说明”中有关语文能力点教学目标的阐释做一个简单的比照(见表1)。

表1 三个单元“语文能力点教学目标的阐释”的对比

依据图表显示,三个单元说明中都有“精读”的目标要求,可在“精读”中教师要教授什么、学生要学会什么,其侧重点是不同的。

第一单元精读的方法和途径是先通览全篇、理清脉络,再找到关键语句和段落,揣摩品味含义,从而理解主旨。另外,本单元主要讲述名人的故事,课文均以记人为主,所以精读中还要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情感。怎样达成这一目标呢? 我们知道细节描写是写人文章中常用的手段,所以途径和方法就是找到文中的细节描写,并通过品析这些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达成目标。有了以上的认知,在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时,“学习精读”的教学侧重点就应该定位在“理清文脉”“找到并品味关键语句或段落”“找出并分析细节描写”上。

第二单元中的几篇课文分别表现了不同时代人民的“家国情怀”,都对应着一定的社会时代背景,而这些离我们学生的生活较远,很难引发共鸣,但单元说明中又明确要求“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感”。要达成这样的情感体验,绝不是给学生介绍几句背景知识就能解决的。单元说明中给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对于文本要反复阅读、仔细品咂,这是“涵咏”的意思,即“尽量把自己‘浸泡’ 在作品的氛围之中”;二是“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一边阅读一边记录,在不断质疑、不断领悟中实现情感的共鸣。同样是“学习精读”,第二单元的教学重点则是“多读文本、边读边批注,并通过以上方法让自己沉浸在文本中,以实现感同身受的目的”。

再来看第三单元。较之前两个单元,第三单元强调了“精读”要关注标题、体会详略安排、关注首尾关键处、体察反复和特别处。我们发现,第三单元进一步细化了“精读”的内容和要求,这反映了“教”与“学”的层递性,也就是教学内容要呈现螺旋上升式,不断提升“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而学生的能力也应随之不断得到训练并得以加强。第三单元的几篇课文或篇幅较长,或内容较多,或内涵较深,想要“讲透学全”难度很大,一旦领悟了本单元精读的要点,就可以大胆取舍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文章重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深入研读,以此培养学生对文章重点的定位能力和对文章内涵意蕴的理解能力。

二、从写作反推阅读

在统编版教材的体系结构中,每个单元都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单元内写作专题的设置不只紧扣单元目标,还与单元内阅读板块的学习重点相互配合、对应。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为例,简单展示单元说明、阅读板块、写作板块三者教学目标的相关性(见表2)。

表2 单元说明、阅读板块、写作板块教学目标的相关性

从表中可见,阅读板块、写作板块的教学目标都由单元说明生发开来。同一单元内,前面的阅读教学为后面的写作教学指明了相关技法,提供了学习范例;后面的写作教学又成为对阅读习得的一种检验和输出。明确了三者的关联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写作专题反推阅读学习的重点,从而优化教学内容。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为例,将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目标罗列如下(见表3)。

表3 第四单元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目标

第四单元阅读板块共有4 篇课文,分别是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彭荆风的 《驿路梨花》、梁启超的 《最苦与最乐》,以及包含 “铭”“说”各一篇的《短文两篇》,选文可谓体裁多样,有散文、小说、议论文和文言文。依据单元说明,本单元重点学习略读,略读不同于精读,“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无须面面俱到。写作专题的题目即教学的预设目标,本单元写作板块的题目为“怎样选材”,由写作板块的目标反推阅读板块,我们完全可以把“如何选材”设定为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在略读中更多地关注和学习作者选材的智慧。

事实上,在写作中最困扰学生的就是选材问题,这自然有缺少观察、疏于积累的原因,但真正的症结常常在于缺乏选材的智慧和妙用材料的能力,而这个单元的选文恰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契机。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我们不妨从题目看选材特点。何为 “二三事”? 我们常说 “略知一二”,“一二”表示为数不多、浅表的东西,由此推知“二三”有“轻微且琐碎”的意思,那么写人物的“二三事”就要选一些日常、不起眼的小事入文,如果选轰轰烈烈的大事件来写就违背了题目。我们可以借这篇课文带领学生思考文题与选材的关联。

《驿路梨花》。简单来说,这篇课文的选材由物到人物个体再到人物群体,这个套路似乎是那个年代文学作品的惯例,是时代的特征,它的选材不算新奇。于是为了增加可读性,作者设置了悬念和误会,尽量使故事一波三折,读来饶有意趣。在学习本课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体会选材和行文构思之间这种相辅相成的巧妙处理,并试着运用在写作中。

《最苦与最乐》。“苦”与“乐”是人的主观感受,在阐释时,举什么样的例子才能让读者信服?当然是从作者自身说起,从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举例,这样的选材才能引人共鸣。同时,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选材,在作者摆事实、讲道理时的语言才会是平实的,少有论说文中犀利的言辞和不容反驳的气势,如聊家常,娓娓道来,让人如沐春风。学习本课,我们可以带领学生感受选材与语言表述之间的契合之美。

《短文两篇》均为选材精当的典范。事实上,文言文比现代文更注重选材。《陋室铭》从文题上看,文章的选材须包含两方面:第一,体现室陋的内容;第二,表现境界或抒写志向追求的内容。室陋是物质层面的,所以作者取材于居室环境、人际交往、日常活动等。铭是精神层面的,这个难以表现,一方面,作者借助前面那些可见的素材,寓志趣于外物,在“陋”中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那种既像隐士,又居于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向往的,透过这些我们看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另一方面,作者借助首尾两个类比点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要注意的是,类比的事物和对象对表现主旨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涉及选材的问题。通过这篇课文,我们要让学生明白选材须为表现主题或主旨服务。同样,另一篇《爱莲说》中描写和叙述也很值得玩味。本文对莲的描写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从莲的生长环境,到莲自身的形态,再到周边对莲的影响。从周边“出淤泥而不染”的洁身自好到本身形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强调不跟外界有过多牵扯,再到“香远益清”飘向远处的香气都不受外在环境的影响,我们发现文中对莲的描写一直都没有离开其生长的外部环境,为什么要这样写? 我们可以从后文的叙述中得到启发。后文说爱菊,“陶后鲜有闻”;世人爱牡丹,从李唐一直延续到作者的时代,且“宜乎众矣”。这个叙述凸显的是作者周敦颐和众人之间的对比关系。我们看,作者与世人的对峙和莲花与外在环境的对峙是何其一致。由此,我们可以推知作者对莲本质特性的描述和选择,就是对自己人生处境的认知和坚持,与其说作者是在描写莲,不如说作者在莲的形象创造中体现了对自我的观照。描写的角度和叙述的偏重实际都是对素材的再加工,属于选材的问题。学习本课,可以让学生明白描写和叙述是要为表达情感态度、揭示主旨服务的。

王荣生教授曾说“教学内容的僵化和随意性,是造成语文教学几乎没什么成效,或者成效不大的主要原因”。对于文选型教材而言,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科学适恰,决定着课堂效益的高低。教学内容不是语文教师凭空想出来的,而是要有所依据地进行选择和优化。深研教材往往会让人生发灵感,开辟出教学的新途径,这不仅可以更好地优化教学内容,实现单篇的教学功用,更能进一步达成单元的教学目标,从而分解落地语文课程的目标。

猜你喜欢

选材教学内容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背课文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