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探析
2024-03-26李晓燕
摘 要: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对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及未来的学习成长至关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并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而游戏教学相较于常规的教学形式,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更符合幼儿的兴趣特征和认知特点,能够获得更加出色的教育效果。在幼儿教育阶段科学有效地运用游戏教学方法,需要幼儿教师在明确幼儿游戏分类和游戏教学实践价值的基础上,对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要点和运用策略进行探讨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优化。
关键词:游戏教学;幼儿教育;运用策略
作者简介:李晓燕(1980—),女,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幼儿园。
幼儿具有模仿意识强、好奇心重、活泼好动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为载体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符合幼儿的成长和学习规律,因此能够获得更显著的教育成效。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幼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幼儿为中心,在综合分析、准确把握幼儿思维水平、兴趣取向、认知特点、学习规律、发展需求等多元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具备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模式。故此,积极探索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要点和策略对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一、幼儿游戏的分类
(一)基于认知发展的分类
此分类方法包含以下幼儿游戏类型:(1)规则性游戏,主要特征为“游戏规则外显,游戏角色内隐”,常见的游戏形式有音乐游戏、智力游戏等;(2)结构性游戏,也称为建构游戏,是一种引导幼儿利用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进行手工制作,以此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常见的游戏形式有拼图游戏、积木游戏、积塑游戏,堆雪人、玩泥土沙石等;(3)象征性游戏,也称为假装游戏,指的是将知觉到的事物用它的替代物进行表征的游戏活动,最常见的游戏形式为“角色扮演”;(4)练习性游戏,也称为感觉运动游戏、探索性游戏或机能性游戏,是一种引导幼儿通过抓、摸、拿等徒手动作或重复性的物体操作来感知、探索周围世界的游戏活动[1]。
(二)基于社会行为发展的分类
此分类方法包含以下游戏类型:(1)单独游戏,主要指的是多名幼儿之间从事着不同的游戏活动,且每个幼儿专注于自己的游戏活动,同伴之间没有联系和交流;(2)平行游戏,指的是幼儿之间进行着相似的游戏活动,但个体之间没有社会互动,互不干预;(3)联合游戏,指的是多名幼儿一起进行某个游戏活动,相互之间存在语言交流和材料交换行为,但游戏参与者没有共同的游戏目标和明确的分工;(4)合作游戏,指的是多名幼儿以共同目的和明确分工开展某个游戏活动,游戏过程中存在较多社会互动与合作行为。
(三)基于教育作用的分类
根据教育作用可将幼儿游戏划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两类。前者主要包含表演游戏、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三种游戏形式;后者则包含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等游戏形式。
二、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价值
(一)丰富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模式
由于幼儿游戏包含多种类型,因此游戏教学的内容具有丰富性,形式具有灵活性,将其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可有效促进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模式的多元化调整,使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模式得到丰富,避免幼儿对日常教学产生厌倦、冷淡的情绪,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提升幼儿的教学活动参与性
“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教学将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有机融合,使教学活动更具趣味性、新颖性和互动性,符合幼儿的兴趣取向,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化教学活动中,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实践体验增强知识的渗透
受心智发育水平的限制,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比较薄弱,其很难快速理解并准确把握抽象化语言描述中蕴含的知识,对于事物和知识的理解主要依靠感官体验带来的直观感受。而游戏教学能够将教学知识渗透游戏活动,使幼儿在亲身参与游戏活动时,便可通过肢体、感官层面的实践体验,快速理解、掌握这些知识道理,从而显著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2]。
(四)有助于幼儿能力素质的培养
游戏教学能够将理论层面的知识道理与实践层面的游戏活动有机融合。在幼儿教育中科学运用游戏教学,能够从多个层面对幼儿的能力素质进行培养。例如:在以结构性游戏为主的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对积木外形、颜色的认知,学习几何、色彩等方面的知识,使知识素养得到提升;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会得到有效培养;游戏过程中的社会互动行为能够使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培养等[3]。
三、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要点
(一)注重目标设定的科学性
游戏教学是一种以幼儿游戏为载体,具有明确教育目标指向的教学模式。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前,需要全面了解当前幼儿的发展情况,把握教育需求和教育重点,在此基础上为游戏教学设定明确、科学的教学目标,并围绕该目标进行内容和形式的设计,这样才能保证和凸显游戏教学的育人功能。
(二)注重游戏内容的多样性
在进行游戲教学设计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需求,以及幼儿兴趣特征等对游戏内容进行丰富和创新,一方面依托丰富的游戏内容保证游戏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颖性,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多样化的游戏内容实现对幼儿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获得更好的游戏教学效果。
(三)注重活动设计的合理性
“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下,幼儿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尊重幼儿的教学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在深入了解、准确把握当前幼儿心智发育水平、认知能力、兴趣取向的基础上,对游戏内容和活动形式进行合理设计,以此确保游戏教学与幼儿客观学习规律的契合度,充分体现游戏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四)注重游戏过程的教育性
为避免游戏教学沦为单纯的“玩游戏”,幼儿教师在设计、开展游戏教学时,必须重视游戏过程的教育性,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对此,教师一方面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广泛收集与游戏内容或教学主题相关的教育资源,并巧妙融入游戏活动中;另一方面可在游戏过程中设计知识问答、话题讨论、活动评价等环节,将游戏活动与教育培养紧密结合。
四、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一)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游戏类型
幼儿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实践时,首先要明确本次游戏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幼儿游戏类型,以保证教学取得理想成效。
例如,增强体质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当教师以体能锻炼、运动习惯培养为教学目标时,应优先选择体育活动类游戏作为载体进行游戏教学设计。如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设计“动物模仿”游戏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边唱儿歌,一边利用肢体动作模仿歌词中出现的小动物。唱“蝴蝶姑娘飞来了”一句时,水平伸直双臂并有节奏地上下摆动,模仿“蝴蝶”在活动区域内“飞行”一圈;唱到“小白兔,一跳一跳又一跳”时,将双手放于头顶两侧,伸出并弯曲食指、中指,模仿“兔耳朵”,同时模仿“兔子蹦”。这样,既能够通过游戏活动强健幼儿体质,又能够借助游戏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培养其运动意识和习惯[4]。
又如,思维训练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该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音乐类游戏为载体进行游戏教学设计。对于中小班幼儿,可设计“音乐中的脚步”游戏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可以播放儿童歌曲《走路》,引导幼儿细心体会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思考旋律、节奏与对应小动物行走特征的相似之处;然后组织幼儿跟随音乐模仿小动物行走的样子,以此实现抽象事物(旋律、节奏)与具象事物(动物形象、肢体动作)的有效对应,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
(二)根据幼儿特征设计游戏内容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获得最佳的游戏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普遍性特征进行游戏内容的合理设计。例如,小班幼儿认知能力和身体素质较差,因此,在进行小班游戏教学内容设计时,教师应注重游戏难度的控制,优先选择危险系数较低的游戏内容,如“过家家”这样贴近实际生活的角色扮演类游戏。中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针对此阶段幼儿,教师可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及益智性、趣味性特征的游戏,如“背对背夹球跑”“按开关”等。大班幼儿不论是在身体素质方面还是思维能力方面均显著增强,且处于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针对此阶段幼儿,游戏教学的内容应倾向于规则意识、合作能力、行为习惯的培养,如“收纳我的小书包”“一同装饰图书角”等。
(三)根据活动需求创设游戏情境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以活动需求为导向,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情境,以此增强幼儿的沉浸感和体验感,提升游戏教学质量和效果。以户外体育游戏教学活动“修桥”为例,本次游戏教学的目标为指导幼儿利用游戏材料(纸箱、硬纸板、沙包、大块积木、雪花片、弧形塑胶板、变形平衡木等)进行“桥梁”建造,并组织幼儿在建好的“桥”上走一走,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肢体平衡能力。活动开始时,教师可播放自主制作的微课,呈现“昨天晚上的一场大雨把小河上的桥冲走了,小动物们无法到河对面去找食物”的游戏背景,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视听层面的优势,营造出具有较强代入感的游戏情境。随后,教师将幼儿平均分成多个小组,为各小组学生分发提前制作好的动物头饰,并通过“我是动物村的村长,各位村民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寻找散落在森林中的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再修建一座新桥吧”的引导语言,进一步完善游戏情境,增强幼儿的沉浸感。在音效、背景图片、头饰、语言描述共同营造的游戏情境下,幼儿们会全身心地投入材料收集、方案设计、桥梁搭建等活动中,积极思考和实践,充分发挥想象力,学习质量和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5]。
(四)根据地域特色丰富教学资源
开发地域特色教学资源并将其融合应用到游戏教学中,既能够丰富游戏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又可以加强游戏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而使游戏教学更具趣味性和教育性,有利于游戏教学作用和价值的发挥。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以下形式,围绕地域特色进行游戏教学的资源开发和运用:第一,以地方文化遗产为资源开展游戏教学。例如,蓝印花布是地方性的文化遗产,教师可以此为核心,以“布料探索”为主题,设计开展游戏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可设置“我是小记者”游戏环节,让幼儿以“记者”的身份观看教师展示的有关蓝印花布的图片和信息,然后结合了解到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蓝印花布或讲述有关的故事,以此在传播地域文化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随后,教师可为幼儿分发不同类型的布料,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感受各类布料在质地、软硬、厚薄等方面的不同,在此基礎上,鼓励幼儿利用蓝印花布及其他布料进行手工制作,如布料拼贴画、服装设计、布艺玩具等,利用结构性游戏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二,以地方民俗文化为资源开展游戏教学。例如,教师可以“体味幸福年”为主题,设计开展指向地方民俗文化传承弘扬的游戏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出新年愉快、热闹的氛围。然后,让幼儿以小组讨论、自由发言的形式,分享自己家在新年期间会进行哪些庆祝活动,以此引导幼儿发现、总结地方民俗文化中有关“欢庆春节”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指导幼儿利用剪纸、泥塑、拼图、绘画等游戏形式,进行“剪窗花”“包饺子”“制作糖人”等地方民俗文化的实践探究,以在实现弘扬与传承地方民俗文化这一教学目标的同时,对幼儿的文化自信、审美素养、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家国情怀进行全面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教学是幼儿教育阶段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相较于常规教学模式,其更符合幼儿的兴趣特征和认知特点,能够获得更加出色的教育效果。随着幼儿教育理念的优化发展,幼儿教师应不断提高对游戏教学的重视度,明确其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要点,并掌握科学有效的运用策略,以此充分发挥出游戏教学的优势和价值,进一步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谢丽凤.乡韵润童心,游戏返童真:关于幼儿教育中游戏化教学的探讨[J].教育界,2023(13):112-114.
曹永红.幼儿教育中开展游戏教学的具体措施[J].智力,2023(13):187-190.
张溶.游戏化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及应用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3(8):86-88.
骆桃仙.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求知导刊,2023(9):92-94.
李娜.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开展对策[J].家长,2023(5):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