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故事类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究
2024-03-26李成林
摘 要:故事类语篇在初中英语教材中占比较高,一直是学生需要重点研读的对象。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从通读知全貌、精读解深意、品读明价值三个维度对该类语篇的阅读策略进行纵向、立体式的探析,分析具有操作性、实效性的阅读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关键词:初中英语;故事类语篇;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李成林(1987—),男,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教育研究中心。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教师要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以主题为引领,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1]。英语学习活动观将语言、文化、思维三者紧密结合,为教师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指导[2],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理念。英语学习活动观实质是基于语篇、深入语篇、超越语篇三个逐层递进的学习过程。在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类活动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看的方式获取并梳理语篇中的基本信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语篇含义,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描述或阐释作者的观点,分析语篇中的隐藏信息,通过解构语篇,判断作者的言外之意。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引导学生理解认同我国的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在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类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跳出语篇,让学生进行批判与评价。这样逐层深入的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提升英语学习能力。
二、单元整合下的故事类语篇解析
笔者从主题语境与语篇类型两方面对沪教版初中八年级和九年级四册英语教材中的语篇进行了整合与分析,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语篇立足主题语境,指向人与社会。根据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笔者对四册教材所包含的30个单元的主题做了梳理,其中人与社会主题数量最多(16个单元),人与自然(7个单元)和人与自我(7个单元)主题数量相同。可见,沪教版初中英语教材语篇的立意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社会与文化,学会社会服务,掌握人际沟通技巧,能融入社会并悦纳社会;引导学生接近自然、探索自然,培養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与做事,能与自我对话,逐步提升自我。
第二,语篇类型多元,故事类语篇凸显。笔者通过梳理发现,沪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记叙文数量最多,涵盖了三大主题语境。而相对于复杂烦琐的说明文与议论文,用记叙文体现教材立意是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的。笔者对教材中的故事类语篇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发现其存在以下三个共性:第一,语篇故事线索单一、主线清晰易懂且情节多以“故事山”的结构呈现,便于学生梳理与概括。第二,明线与暗线并行。明线与暗线在全篇遥相呼应,使语篇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将人物的情感变化(暗线)、作者的态度及言外之意暗藏在语篇主线(明线)中,需要学生挖掘与探究;第三,语篇价值取向积极向上。学生通过了解、批判、评价作者观点与写作目的,可以深度理解语篇,体会语篇价值与作者思想,重塑认知,促进素养的提升。
三、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故事类阅读教学模式——三维研读法
(一)一维:通读知全貌
通读即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文本的学习理解类活动[3]。学生需要通过通读文章,明晰故事类语篇的线索、主线,把握语篇的结构特征及主旨,为后续深入文本做好铺垫。
1.熟知叙事线索,理清故事脉络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初中英语教材故事类语篇中常见的三类故事线索:时间线索(time)、逻辑线索(logic)、序列线索(order),其中逻辑线索以转折、目的、因果关系为主。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精析高频词汇,使学生熟知其含义及用法。例如,在三类故事线索中常见的“then”在时间线索中译成“那时”,在逻辑线索中译成“因此,那么”,在序列线索中译为“然后”。同时,教师要注重从读音、词形、含义三方面引导学生学习易错词汇,以便学生通过词汇含义精准把握故事线索。最后,学用结合、理清脉络。教师可以在学生明确故事线索类型及高频词汇的基础上,展示学生已学过且较为典型的故事类语篇,让学生快速说出该语篇的线索。而学生的反馈可作为教师的评价依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决定进一步的指导策略,以切实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明确事实信息,搭建故事结构
教师需要以线索为依托带领学生学习语篇中的重点词汇、语法知识等语言知识,以确保学生准确理解事实性信息。以沪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 Unit 6 Ancient stories中的语篇“The Trojan horse”为例,教师首先可展示语篇线索并提供相应的顺序混乱的事实性信息,其次将事实性信息链接到对应的重点词汇及语法知识上,最后带领学生解构与分析长难句。基于词汇学习与语法学习,学生可掌握事实性信息的内涵,而后依据故事线索对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排序,明确故事的情节。
教师还可运用常见的故事类语篇结构——“故事山”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明白,故事结构常分为五部分(opening、rising action、turning point、falling action、ending)。而学生能否正确地识别出“turning point”对其能否把握语篇整体结构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语篇中让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从而帮助学生识别“turning point”部分。通过“梳理故事线索→掌握事实性信息→借助‘故事山结构图明确故事类语篇结构”的学习路径,学生可以自主解析其他故事类语篇的结构。
3.基于语篇结构,精准把握主旨
教师应引导学生基于语篇结构概括主旨并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策略。为了能客观地评测学生的概括与整合能力,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主旨分析题,并设置无中生有、过度推理、以偏概全类的错误选项。以沪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2 Great minds中的语篇“Two geniuses”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侧重设置以偏概全的错误选项考查学生的能力,而使正确答案涵盖语篇重点信息以做到客观科学。关于该语篇,主旨概括题“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story?”的四个选项可以设置如下:
A.Hans was smart and had a good memory.
B.Einstein was kind and had a sense of humor.
C.Einstein and Hans could give the lecture correctly.
D.Einstein and Hans helped each other solve problems.
结合该课语篇内容,依据故事结构的五部分分析以上选项可知,选项A为对“rising action”部分的概括,选项B为对“ending”部分的概括,选项C为对“opening”部分的概括,而选项D才是对整体语篇内容的概括与整合。选项D涉及了从“opening”部分到“turning point”部分的“Hans helped Einstein give the lecture.”以及从“turning point”部分到“ending”部分的“Einstein helped Hans answer questions.”,突出了转折点信息。在学生感知并理解如何利用语篇结构正确概括主旨的基础上,教师可外化思维过程,让学生形成“分析结构—总结内容—概括主旨”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故事类语篇学习中进行正确的分析。
(二)二维:精读解深意
精读是让学生深入了解语篇的活动,属于应用实践类活动。初中英语的故事类语篇中,人物的情感线(暗线)在主题表达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通过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等活动,可帮助学生识别、理解故事暗线。此外,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故事类语篇往往通过记叙真实或虚构的事件传达积极情感,因此,在解构语篇时,教师应带领学生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让学生切实地读懂、读透故事类语篇。
1.解析情感,明暗互现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常用情感词汇、主线情节两方面推断人物的情感变化。前者较为直观,侧重考查学生基础能力;后者较为隐晦,侧重考查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可从体现人物情感的形容词入手,与学生一同对常用形容词进行分类——表达正向情感、表达中性情感、表达负向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标出语篇中表示情感的形容词,让学生直接评判该语篇的情感类型;也可以扩大词汇类型,将形容词拓展到动词、名词,让学生通过不同词性的词汇判断人物的情感倾向。而在处理较为隐晦的人物情感信息时,教师可以借助语篇结构图,展示语篇的重点信息,让学生推测人物情感变化,帮助学生精准把握语篇的暗线。
2.纵向阅读,挖掘深意
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正确把握作者的言外之意,才能使学生的理解更加趋近语篇的主题意义。对此,笔者总结了初中阶段英语语篇原有信息与作者言外之意之间常见的两种逻辑关系——因果关系与综合转述关系。作者往往在语篇中埋下“因”,让读者自己领悟结出“果”;对于较为复杂的语篇,作者往往把自己的观点散布在语篇的各个角落,而读者需要把散布在各处的“思想点”汇聚成“思想线”,而后以转述的形式总结作者思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两种逻辑关系对作者的言外之意进行合理推断,帮助其形成学习策略。
以沪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2 Great minds中的语篇“Two geniuses”的教学为例,学生需要在阅读中体味作者的言外之意——爱因斯坦很幽默。教师可以设置判断对错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图1)。教师可通过展示语篇第一段与最后一段的相同信息“It's a pleasure to drive a genius like you”,将散落在语篇各处的重点信息综合起来,使学生明白爱因斯坦的诙谐与幽默,明确作者的言外之意,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三)三维:品读明价值
品读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是超越文本内容的输出和创新,属于迁移创新类活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作者观点,正确推理并论证作者的情感态度及写作目的,进而形成具有实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发掘语篇背后的价值。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判断与评价,将优秀思想融入自己的思维框架中,最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创造性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实现深度学习。
1.自主探究,精析写作目的
写作目的蕴含作者的思维导向,是语篇的灵魂,也是语篇立意的落脚点。若要帮助学生挖掘语篇的写作目的,教师就需要遵循故事类语篇特有的内在逻辑开展教学:先明确语篇结构,再基于语篇结构概括主旨,最后基于语篇结构与主旨推断语篇的写作目的。对此,教师可利用问题连接以上三部分内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即通过设置递进式、合作性的有效问题链,促进思维的可视化[4]。
以沪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2 Great minds中的语篇“Two geniuses”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就写作目的设置如下题目: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story?
A.Using clever tricks can make everything go well.
B.Sense of humor can be helpful to solve problems.
C.People who help others can get help from others.
D.Learn to improve our memory to give the lecture.
這道题有助于学生基于语篇结构与主旨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教师可将思维过程显性化、直观化,让学生明确推导的过程,促使学生明确探究文本写作目的的阅读策略,即“T reading method”(如图2)。
2.思辨评析,提升自我认知
迁移创新活动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推理论证作者的观点,还要在此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批判与评价,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在沪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2 Great minds中的语篇“Two geniuses”的教学中,在学生对语篇有了深度理解后,教师可让学生再次阅读标题“Two geniuses”,利用所学知识阐述这样命名是否合适,以切实地落实迁移创新类活动中的推理与论证环节。此外,教师还要注重迁移创新类活动中的想象与创造环节,如为学生创设新情境,让学生从Hans的角度为其他人提供自我提升的意见,促进学生将所得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与修养。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王蔷,钱小芳,吴昊.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内涵、架构、优势、学理基础及实践初效[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44(7):1-6.
盛春花.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原版名著渐进式阅读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3(7):43-46.
杨敏.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的策略选择[J].英语广场,2020(27):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