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养猪场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控

2024-03-25莫凤银

畜禽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白痢血清型致病性

莫凤银

贵州省荔波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荔波 558499

0 引言

能够引起畜禽和人类发病的大肠杆菌被称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医学上常见的病原菌之一,严重威胁人和畜禽的健康。猪大肠杆菌病流行范围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该病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降低仔猪的成活率,且大肠杆菌的血清型较多,容易产生耐药性。尤其有些养殖者将抗菌药物作为猪群保健添加剂,长期低剂量添加在饲料中,或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不规范用药,使得大肠杆菌耐药程度提高,甚至出现多重耐药的情况,加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

1 病原特性

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形状为两端钝圆的短杆菌,成对或散在,没有芽孢,50%的菌株有鞭毛,可以运动,部分菌株能够形成荚膜。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也是畜禽和人肠道内的正常寄居菌。根据大肠杆菌致病性,将其分为致病菌、条件性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只有少数特殊血清型菌株是致病性的病原菌,占大肠杆菌总数的10%~15%[1]。养殖场饲养环境差或存在转群、运输、饲料更换等应激因素,就会导致条件性致病菌大量繁殖,诱发猪大肠杆菌病。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种类有限,但是血清型众多,养猪场主要致病性血清型有13种,不同地区、养殖场流行的血清型都存在差异,甚至同一猪群大肠杆菌血清型也不尽相同,这也是导致疫苗免疫效果差的主要原因[2]。大肠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在60 ℃环境下20 min即可杀死,120 ℃高压消毒可立刻死亡。在猪场污水、粪便、尘土中生存时间较长,可长达数周或数月。大肠杆菌对甲酚、石炭酸等多种消毒剂非常敏感。

2 流行特点

2.1 易感动物

幼龄猪对大肠杆菌的易感性较强,且不同生长阶段的猪感染后表现的症状不同,常见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水肿等类型。仔猪黄痢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初生仔猪,且以3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高,其感染性较强,同窝中有1头仔猪感染后会导致全窝发病,死亡率高达90%以上;仔猪白痢以10~30日龄的仔猪多发,尤其2~3周龄的仔猪发病率高,30日龄以上的仔猪较少发病;仔猪水肿主要发生于断奶后1~2周的仔猪,转群、去势等应激也容易诱发该病,10日龄以下的仔猪较少发病,该病发病率一般在10%~30%,虽然该病发病率不高,但病死率较高。

2.2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带菌母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仔猪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经消化道感染发病。带菌母猪可排出夹带病原菌的粪便,从而污染垫料、饲料、饮水以及周围环境,仔猪接触后引起发病,尤其是母猪乳头被污染后,仔猪哺乳也会感染发病。感染仔猪排出带有病原菌的粪便,加重猪场环境的污染。无病的猪场如果引进了带菌的种猪或者断奶仔猪就会污染整个猪群,引起大批量仔猪感染和死亡。

2.3 诱发因素

①仔猪黄、白痢的发生和母猪有较大的关系,如年老体弱的母猪所产仔猪体弱,因此,仔猪抵抗力不足容易感染发病;或乳量少以及乳汁品质差的母猪,常常会导致仔猪吃不饱,生长发育不良,因此容易发病。②仔猪黄、白痢全年均可发生,但是严寒的冬季、炎热的夏季发病率较高,阴雨潮湿、圈舍湿度大、天气骤变会使发病率提升。③饲养管理粗放,猪舍卫生条件差,导致母猪的乳头受污染、运动时间短、饲料营养不全、缺少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或饲料发霉变质均可引起仔猪消化障碍,导致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与流行。此外,若母猪感染了乳腺炎,也会导致仔猪出现腹泻下痢。④猪水肿病主要和断奶后饲料的突然改变有较大关系。断奶后突然改变饲料,肠道和微生物之间新的生物平衡还未完全建立,就会为溶血性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创造有利条件,导致水肿病的发生;或长期饲喂抗生素,也会导致肠壁变薄,使溶血性大肠杆菌容易入侵,导致发病。

3 诊断

3.1 根据临床症状诊断

1)仔猪黄痢。初生仔猪突然发病,排出黄白色的粪便,若同窝中一头仔猪发病,很快就会感染波及全窝,病程短,病猪很快脱水死亡,死亡率较高,但是母猪没有异常的临床症状。

2)仔猪白痢。2~3周龄的仔猪通常全窝发病,排出白色糊状的粪便,体温一般没有变化,病程较长,可持续3~9 d,大多数病猪可自行康复。对病死猪剖检可发现肠黏膜出现卡他性炎症,肠内容物呈黄白色粥状,有酸臭味。

3)猪水肿病。断奶后1~2周的仔猪容易感染,仔猪常常突然发病,病猪的眼睑部位出现水肿,严重的会波及颈部、腹部皮下等部位。病猪精神不振,缺乏食欲,运动共济失调。病猪静卧时,肌肉震颤、四肢呈游泳状。对病死猪解剖可发现多个脏器水肿,尤其是肠系膜、胃部水肿最为明显。

3.2 实验室诊断

确诊大肠杆菌病还需要做实验室检查,首先无菌采集肠内容物或者病变的肠系膜淋巴结等内脏组织,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在37 ℃的培养箱中培养24 h,会生长出灰白色表面光滑的圆形菌落,取菌落进行涂片染色(美兰或瑞士染色法)镜检,可以观察到两端钝圆的短杆菌,即可确诊感染了大肠杆菌。

4 防控措施

4.1 治疗措施

4.1.1 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治疗猪大肠杆菌病的方法较多,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是目前最普遍的方法,常用的抗菌药物有卡那霉素、链霉素、青霉素、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痢菌净、磺胺类药物等。例如治疗仔猪黄、白痢,可按体质量口服痢菌净,用量为10~15 mg/kg,2次/d,连用3 d,有明显效果。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还应根据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例如脱水严重的患猪可以利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补液,每头用量为20 mL/次,2次/d。在大肠杆菌病的治疗过程中,长期滥用或者过量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大肠杆菌的抗药性逐渐增强,耐药菌株逐渐增加,使药量越用越大,反而疗效越来越差,增加了疾病的治疗难度。因此,在治疗前应先分离出致病菌做药敏实验,根据实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且不应长期使用同种药物,应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药物。此外,哺乳母猪和仔猪同时治疗,效果会更好。

4.1.2 应用中草药进行治疗

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大肠杆菌病,不仅会杀死或者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还会杀死或者抑制肠道内的非致病性菌群,非致病性菌群对机体的正常代谢有重要的作用,其遭到破坏后,会影响机体的消化机能,出现消化障碍。同时,抗菌药物还容易导致大肠杆菌抗药性的产生,影响治疗效果。中草药具有资源广、价格低、毒副作用小、不容易产生抗药性等优势,且采用中草药进行治疗,不仅可抑菌杀菌,还可对机体的生理机能进行调理,提高免疫力,降低大肠杆菌的感染率,例如水蓼、多头风轮菜、苦参等可促进水、钠离子的渗出,并抑制肠道的炎性渗出[3]。穿心莲、白头翁等中草药不仅可对猪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还能增加机体的抵抗力[4]。利用中药应治疗大肠杆菌病,通常采用2种给药形式,一种是直接给仔猪灌服中药,另一种是通过母猪给药,以达到治疗仔猪大肠杆菌病的目的。

1)直接给仔猪给药。在兽医临床上,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研制出了一些中草药方剂可直接应用于仔猪,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刘辉[5]利用苦参150 g、白头翁70 g、蒲公英60 g、黄柏60 g、黄芪60 g、白术50 g、地榆60 g、穿心莲100 g、茜草200 g、柯子肉40 g组方,煎汁过滤,将滤液浓缩,确保生药在滤液中的含量为1 g/mL,按体质量1 mL/kg口服,2次/d,连用3 d,治疗仔猪白痢的临床治愈率高达90%以上。吕金良 等[6]采用白头翁加味(主要成分有白头翁和秦皮各200 g,黄柏和黄岑各100 g,黄连150 g,蒲公英、郁金、地榆、白术、苍术、泽泻各50 g,马齿苋、苦参各80 g)煎汁过滤,确保生药在滤液中的含量为1 g/mL,按体质量1 mL/kg口服,2次/d,连用3 d,治疗仔猪大肠杆菌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利用青木香80 g、车前子20 g,共研磨饲喂10头仔猪,2次/d,连用3 d,对于治疗仔猪水肿病效果明显。

2)通过母猪给药。母猪分娩前后的生理状态对仔猪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通过母猪给药治疗仔猪大肠杆菌病,不仅使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通过血液和乳汁作用于仔猪,而且可调理母猪的生理机能,增强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周志平[7]研究表明,在母猪分娩前1周,每头猪利用龙胆草、鱼腥草、穿心莲、苦参、茯苓各50 g,白术、陈皮、砂仁各40 g,黄岑45 g,苏梗40 g,白头翁60 g,煎汁一次灌服,1剂/d,连用5 d,可有效预防仔猪黄白痢的发生。或每头猪利用地锦草250 g煎水或者用华山矾叶、马齿苋、枫树叶、檵木叶各15~25 g,煎水给母猪一次服用,1剂/d,连用3~5 d对治疗仔猪大肠杆菌病有显著的效果[8]。

4.2 预防措施

4.2.1 做好母猪的饲养管理

仔猪的生长发育与母猪的健康状况和母性的好坏有直接关系,因此做好母猪的饲养管理十分重要。首先,应为母猪适时配种,产仔季节应避开严冬和酷暑;其次,应为母猪提供优质的饲料,特别是产后顺合理搭配青饲料,促进乳汁的分泌,提高泌乳量,为仔猪提供充足的乳汁;最后,应做好母猪乳房的清洁卫生,定期对乳房进行清洗和消毒,同时圈舍应保持清洁干燥,以免乳头受到污染,引起乳房炎,影响哺乳。

4.2.2 加强对仔猪的护理

初生仔猪的消化系统未发育完全,消化腺不发达,应尽早补料,促进消化系统的发育,使其吸足初乳,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猪舍内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粪便及时清理,定期进行消毒,保持圈舍干净、清洁。仔猪出生后,应及时进行补铁、补硒,这有利于防止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4.2.3 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由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较多,较难用1种菌株的菌苗获得较高的免疫力,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疫苗有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以及K88ac-LTB双价基因工程菌苗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菌苗等,养猪场可根据自己猪场的流行情况,采取合适的疫苗进行免疫。有条件的猪场,可利用本场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优势株制作自家灭活苗进行免疫,此类免疫效果相对较好。

4.2.4 应用微生态制剂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猪肠道内的菌群结构失调,导致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而引起发病,因此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微生态制剂,可对肠道菌群结构进行调整,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同时还可产生有机酸,增加胃内的酸度,有效降低大肠杆菌病的发生率。在生产中,经常用于预防猪大肠杆菌病的微生态制剂有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球菌、酵母菌等。

5 结束语

大肠杆菌病是养猪场经常发生的传染性疾病,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为养猪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感染仔猪黃痢后,可引起大量仔猪死亡,因此,应加强对母猪和仔猪的日常管理,采取综合措施预防该病的发生。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将病猪及时隔离,并根据病情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案。大肠杆菌容易产生抗药性,应规范用药,可采取中药方剂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白痢血清型致病性
鸡白痢的防控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一起仔猪黄白痢的治疗与预防
仔猪黄白痢防治初探
通辽地区牛肉与牛肉制品沙门氏菌血清型调查
广东地区水禽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肺炎链球菌血清型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