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EUA 模型的数学学科渗透劳动教育研究
——以“平均数”为例

2024-03-24广东省珠海市梅华中学519001边月

中学数学研究(广东) 2024年4期
关键词:平均数劳动学科

广东省珠海市梅华中学(519001) 边月

广东省珠海市教育研究院(519000) 赵枫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1].当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若没有健康的劳动价值观的引领,青少年极易在富足的物质生活中迷失.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劳动教育,当下既不能重复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时的,也不能简单的否定体力劳动、体力劳动者的重要性,需用专业、创新的教育形式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效[2].《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并颁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进一步强调全面构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在学科课程中开展劳动教育”即“学科劳动教育”(面向基础教育)是全面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数学学科作为最重要的自然学科之一,在渗透劳动教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较侧重于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培养.然而对数学学科劳动教育的深入研究较少,缺乏其内在规律的揭示、其关键环节、功能及实施的微观描写,数学教师主观上亦存在实施难度大、要求高、效果难料的心理负担[3].基于课程思政领域的研究成果、学科课程的功能分类以及多重教育目标的实现,学者赵枫构建了PEUA 学科劳动教育模型,揭示了学科劳动教育的本质,为数学学科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基本范式[4].本文以人教版“平均数”为例,进行深入讨论.

1 PEUA 模型理论

PEUA 模型包含定位(Position)、挖掘(Excavate)、利用(Utilize)、评价(Assess)四个环节,环节之间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呈螺旋式上升.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定位”指的是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有侧重地确定渗透的劳动教育目标、内容、方式,当然大前提是——学科素养目标应优先达到.然后“挖掘”不同学科中符合学科性质的显性或隐性的劳动教育元素,在合适的时机,“利用”承载力强的劳动教育元素,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科蕴含的劳动育人作用.最后一步“评价”环节在PEUA 模型中指的是反思三个问题,其一是学科素养目标是否优先达到? 其二是劳动教育目标是否在学科素养目标的基础上得到实现? 其三是劳动教育对学科教学是否有促进作用? 在现实中,劳动教育的开展只有能够促进学科教学,才能在学科课程中真正有效地落地.

2 基于PEUA 模型的数学学科劳动教育实践

2.1 定位:寻找数学学科劳动教育的基调

优秀的数学学科劳动教育课堂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并实施的.始终要把握一个大原则,即数学学科素养目标应优先于劳动素养达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可以从两个方向努力,一个方向是先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劳动教育渗透点,确定本节课的基调,然后再找一节合适的数学知识作为载体,从而开展数学学科劳动教育;另一个方向是先确定某一节数学课作为载体,再从这节课中挖掘相关的劳动教育资源.

例如,某教师对节能环保比较感兴趣,邀请水质净化厂的专家进校为学生做科普讲座,讲述水资源分布不均及匮乏的现状,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分享污水处理工艺的发展历史,歌颂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再带领学生去水质净化厂实地研学,参观了解城镇污水的处理流程和科学工艺,体会普通劳动者工作的辛苦,使学生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因此构思设计一节基调为环保节水的数学学科劳动教育课.

2.2 挖掘:汇聚数学学科的劳动教育元素

劳动素养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教育元素即可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资源.挖掘劳数学学科中显性的或隐形的劳动教育元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笔者认为数学学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挖掘:

2.2.1 现实生活元素——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杜威曾说“生活即教育”,教育离不开生活,最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在生活中教育学生,让学生从生活中增长经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适应生活.而生活离不开劳动,脱离生活的教育是缺少劳动教育的,容易养成骄奢淫逸的习气.挖掘数学学科中的现实生活元素,既能增强数学课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回答学生和家长“数学究竟有什么用? ”的问题,又能使学生在分析生活问题、生活现象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2.2 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必备的劳动能力

为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教师可以展开研学实践和动手操作等活动.研学实践是提升劳动素养的有效途径,可以体会不同行业岗位上默默奉献的精神,学习劳动技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入有价值的教学工具,围绕数学学科素养目标和劳动素养目标设计动手操作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劳动技能,培养必备的劳动能力.

2.2.3 历史文化元素——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

历史文化元素是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重要载体,目前的数学课堂缺乏数学文化的渗透,更多的讲授概念定理、数学例题,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及发展过程,劳动意识也会相对薄弱.适当的引入历史文化、科学家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劳动对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性;歌颂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使学生对先贤的劳动成果抱有敬畏之心,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2.2.4 课程实施和教学方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数学学科劳动教育还可以通过恰当的课程实施和教学方式开展劳动教育,例如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法,要求学生亲历全过程,通过亲身体验、深刻理解、解决学习任务来获得素养发展.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养成认真踏实的劳动习惯和勤劳多思的劳动品质.

2.3 利用:发挥数学学科的劳动教育功能

挖掘的劳动教育元素需要经过提炼、整合、转化等系列工序方能被“利用”.劳动教育元素能够多大程度上完成劳动素养和学科素养目标,称之为承载力的强弱,有些劳动教育元素承载力强,有些承载力弱.随着教师阅历的丰富,挖掘的劳动教育元素的数量、层次会增加,不同教师利用劳动教育元素的种类和方式也不同.学科劳动教育强调“合理利用”,即在合适的时机采取合乎学科教学特点和劳动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劳动教育元素,实现学科劳动教育效能.

2.3.1 利用现实生活元素

数学学科很多问题的提出都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可以在引入环节设置现实问题.例如本节课利用“公司从学历、经验、能力、态度四个方面来考察污水处理工程师,”这一现实生活情境引出新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未来生活、工作中不能唯学历论,也要注重个人能力、工作态度等,引导学生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在总结环节,请学生思考生活中创新性的节水办法,培养了珍惜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和无处不在的创新精神.

利用现实生活元素可以促使学生在分析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坚定的劳动信念、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敏感度,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与参与热情.因此数学学科劳动教育可以减轻教学本身的压力,教师有动力不断提高PEUA 模型的实施水平.

2.3.2 利用劳动实践活动

在小组合作“配制简易污水清洁剂”的环节中,同学们动手操作发现——由于物质的配比不同,得出的产品颜色深浅明显不同,感受到“权重”的意义,突破了本节课难点,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进而实现了培养劳动习惯和品质的目标.

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使用化学物品、托盘天平,培养了学生安全劳动、规范劳动的习惯,严谨的劳动意识.通过操作结束后收纳器材、打扫卫生等培养学生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掌握劳动技能.

2.3.3 利用历史文化元素

在研学实践中,学生了解了污水处理工艺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不畏疑难、勇于探索的劳动精神,关注社会的发展前沿及相关行业发展,引导学生认识科学进步如何推动社会发展,感受创造性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权”的概念,在理解新知环节,教师引入历史,出示图片——“权”在古代含义为“秤砣”,是秤上可以滑动以观察重量的那个铁疙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权”、“权重”的意义,让学生感受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2.3.4 利用课程实施和教学方式

问题:同学们认为这四方面哪方面更重要呢? 请大家小组合作设计录取方案,决定录取谁.

在“设计面试者录取方案”环节时,学生发现不同的录取方案,录取的结果不同.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引导学生理解算术平均数是绝对公平的,而加权平均数有操作空间,因此加权平均数的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合理地使用它.

项目式学习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解决未来问题人才的重要学习方式.学生以团队的形式,经历分析问题、设计方案、修订方案、解决问题、形成成功、展示交流、评价改进等阶段.在持续互动中,经历复杂推理、思辨决策等过程,加深对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认真负责的品质.

2.4 评价:学科劳动教育的闭环

评价在任何学科教学中都具有诊断、激励、调节教学的作用.在PEUA 模型中,评价主要判断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学科教学和劳动教育目标,同时反思定位、挖掘和利用环节的合理性,为后续开展学科劳动教育奠定基础.

本节课数学学科素养目标优先于劳动素养目标达成,并且劳动素养目标在数学学科素养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学生通过使用托盘天平、化学物品配制不同比例的清洁剂,理解算术平均数、权、加权平均数的概念,进而培养认真负责、科学理性的劳动态度,做事情讲规则、有章法的劳动规范意识和安全意识;通过水质净化厂的研学实践和解决应聘工程师的现实问题,学生学会计算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热爱劳动的热情和创新意识.并且本节课中劳动教育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使数学课堂不再是单一枯燥的理论知识,对数学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 结语:运用PEUA 模型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劳动教育需内生于数学学科

在“利用”环节中需牢记劳动教育资源是服务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的,故而不能生搬硬套,劳动教育环节突兀地出现在某个教学环节,比如带领学生自制简易的污水处理装置这个实践活动也是符合本节课环保节水的大基调的,但是背离了本节课数学知识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不能利用.劳动教育元素要具有数学知识和教育内涵丰富的特点,这是数学学科劳动教育的立足点.在收集到的众多劳动教育资源中,教师需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内在规律进行研判,使劳动教育内生于数学学科而非多余累赘.

3.2 把握数学课堂节奏

课堂节奏对数学学科教学和劳动教育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嵌入的劳动教育环节,学生很可能过于积极和兴奋,占用了过多的时间,影响课堂节奏.教师在备学情时要考虑实际情况,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预判,避免劳动教育处于无意识或随意性强的状态,这种方式不仅背离了劳动教育的初衷,更严重削弱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3.3 积累实践案例

数学学科起源于劳动,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密不可分.实践出真知,教师在深度研读劳动教育政策和PEUA 模型的基础上,加强实践研究,形成学习共同体,积极尝试、实践、反思、分享,碰撞出教学教学智慧,积累具有指导教师、具有借鉴性的蓝本,从而形成“实践探索-反思提炼-案例积累-优化实践”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平均数劳动学科
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学科新书导览】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热爱劳动
“超学科”来啦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