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笙的和音演奏及其运用

2024-03-24刘一翔

当代音乐 2024年3期
关键词:技巧应用

刘一翔

[摘 要] 笙是中国古老的乐器,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进后传承至今,笙的主要器种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并且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发展源远流长,在社会大背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笙的发展也相对稳定。本文具体结合笙的和音演奏,分析乐器笙在和音方面的应用实践,具体结合笙的和音演奏、和音演奏的结构,以及传统笙、民间笙和在现代和音以及新和声中笙的演奏实践展开探讨,为一些音乐爱好者以及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希望能够助力乐器笙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笙;和音演奏;技巧;应用

[中图分类号] J63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4)03-0118-03

笙作为中国传统的吹管乐器,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并且笙的演奏,极具特殊性,能够实现吸与吹的共同演绎,笙的發音原理是自由簧发音体系,能够实现多音演奏[1]。从笙的起源流变来看,从古至今,笙的形制虽然发生了较多的变化,但是始终将交叉指法作为笙的根本演奏指法,这也与笙的结构相关[2]。笙大多使用和音演奏,在演奏实践中,为了能够迅速将多个音结合起来,就必须使用交叉指法。通过具体分析笙的和音演奏和运用实践,希望能够更好地在和音演奏中彰显笙这一乐器的独特魅力。

一、和音演奏的基本情况说明

(一)笙的和音演奏

笙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曾经广泛应用于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中,以宋为分界,在宋之前主要应用于宫廷演奏,在宋之后,笙在民间音乐中也得到有效的应用普及。发展至明清时期,笙成为丝竹乐、吹鼓乐,以及戏剧音乐中的常用乐器,相比于其他的民族管乐器,笙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能够演奏和声,这也是中国笙的一种特殊的音乐属性[3]。

(二)和音演奏的结构分析

古代的笙斗,具体是由圆形的萌笙制作而成的,最初是圆形,且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形状日益多样,在不断的流转演进中,笙的按键排布以及形状特点都得到了不断的优化,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科学、美观的排列方式。笙作为我国的民间乐器,有效结合了各个音乐曲种,在鲁西南吹打乐、西安古乐、河北吹歌、山东、河南梆子戏、昆曲等地方戏曲和民间歌舞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发展至近代,笙已经有了几十种不同的发展形式,但其共同点在于都有17根笙管,具体差别在于簧片数量的不同,例如,有的笙是13簧笙,其中17根笙管中只有13根笙管装有簧片,剩下的4根笙管没有簧片,因此不会发出声音,也有17簧笙、14簧笙等不同的乐器形式[4]。

笙的和音,自笙这一乐器产生之日就已经伴随出现,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变化调整。早期的传统和声,是有五六个音相互配合,而进入宋代,笙的应用范围得以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宫廷音乐,也开始在民间得到普及与拓展,此后笙的传统和音就从五六个音的相互结合,转向了两三个音的相互结合。

和音是指将几个音进行合理有效的配合,使其形成一个统一和谐的共同体,在古代和音需要四五个音的融合,而后经过发展创新和优化,逐渐形成了一个和音由两三个和音构成。笙这个乐器作为唯一一个能够单独和音的乐器形式,往往会将笙的和音与其他乐器进行统一演奏来达成良好的演奏效果。

(三)和音演奏的重要性

1.有利于促进曲意表达

采取和音演奏,能够更好地提升音乐的表达效果,也能帮助演奏者更充分的表情达意,展示音曲中的深层含义,在和音演奏中,和音并不是随意进行的安排,而是结合具体的曲子含义进行综合调度。在笙的和音演奏中,能够起到表达曲意的效果,如果演奏中对于笙的运用不当则会导致曲意表达有误,甚至会使听众对于旋律的含义产生误解。如果和音运用不当,例如,演奏曲目发生临时更改,就会使旋律音与结和音之间存在较大差别,难以调和,也会影响整个演奏过程的准确性。如果下方音配合不合理,更会使整个曲子的曲意出现误解。在演奏实践中曲意的表达会直接影响到听众对于曲目的理解,和音的运用不当就会导致曲意表达无法正常畅通,难以激发起听众的共鸣之感。

2.有利于协调不同乐曲变化

对于演奏者来说,在演奏实践中,为了更好的展现和音效果,需要首先结合和音色彩做好仔细分辨,例如,对于《临海新歌》来说,其主旋律应当是激情的、欢快的,在演奏实践中演奏人员要积极专注其中,并配合五八度的和音,将其作为主旋律来展现乐曲中用以表达欢快劳作的情景,来提升音乐的整体感染力。在演奏一些相对宁静安详的乐曲时,为了突出乐曲的柔美之感,和谐之感,需要结合和音,将其作为主旋律来增添曲子的氛围感、色彩感。具体来说,在演奏曲目时,需要根据乐曲的主体变化,选择与其相配合的和音,并根据乐曲的主体变化,使和音彼此交替,更好的发挥和音在表达和烘托作品情感方面的作用,这也能让听众对乐曲有更深的共鸣,在乐曲的演奏中建立起画面感、沉浸感。一般来说,五八和度的和音应用能够增添乐曲的温情之感、喜悦之感,在演绎和音时,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具体需要根据乐曲的演奏效果进行选样,要能够突出乐曲的实际内涵,展现和最大限度上增加乐曲的音程,从而实现自我伴奏的效果[5]。

二、笙的和音演奏实践

(一)传统笙的和音演奏

笙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乐器,有着辉煌灿烂的发展历程,对于我国音乐和音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春秋战国时期笙这一乐器就已达成了辉煌灿烂的成就,而后在不断的发展演进中笙的制造也日趋简单,最开始笙是由36个簧管制成,而后缩短为12簧,在和音上也逐渐减少,最初笙的和音有五六个音,缩减至现在的二三个音。最开始笙只用于宫廷奏乐而发展到宋代笙逐渐流入民间,并且笙的影响力也持续扩大。古代传统笙的和音演奏与现代的和音演奏并不相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笙的和音效果日益明显,并且创造出越来越丰富的形式,使得笙这一乐器的特点得以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也进一步巩固了笙在乐器领域的地位。

例如,在《凤凰展翅》这首音乐作品中,创作者胡天泉先生运用了大量的山西戏曲元素和民间音乐元素,结合山西晋剧曲《吊棒槌》与晋剧中的音乐曲牌、念白、唱腔相结合,配合笙这一乐器特有的和声,搭配了晋剧四大件,具体包括晋胡、二弦、三弦、四弦,打造了独特的立体音响效果,并配合笙的多种演奏技巧,使得晋剧曲牌魅力与传统声韵特点充分联合起来。

在曲子的引子部分,由琵琶伴奏引入,而后笙主题以D调5123516个音,由慢到近逐步引入,曲子仿佛晋剧中角色亮相宣誓主题一般。在引子段落结束后,胡天泉先生还结合笙特有的能呼能吸的发声原理,创设了呼舌技巧,进一步呈现出曲目中凤凰抖动羽毛、振翅欲飞的生动的音乐形象。在第1段旋律中,配合优美婉转的线条,以及欢快热情的旋律,仿佛晋剧中乐器间彼此转换叠加。在调性上又从D调转入G调调性的升高,使得整个曲子的听觉和情感进一步激昂起来。

在第2段的节奏上,弹性旋律也更加流畅,配合颤指技巧,模拟凤凰翩翩起舞的形象特点,并且将晋剧中《吊棒槌》的节奏融入其中,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在第三乐段又转入更加高亢的A调,配合紧缩乐句,使得整个音乐增添了不断向前的动力。最后,用呼舌技巧展现绵绵不绝的长音,勾勒出凤凰翱翔的美好画面。

(二)民间笙的和音演奏

工尺谱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记谱方法,在明清时期开始广泛使用,也是传统音乐中较常用的一种谱式结构。这种谱式结构与我国许多重要的民族器乐的指法和曲调系统密切相关。工尺谱作为民间记谱的一种方式,其中能够直观的体现出笙的传统和音应用,这对于表现笙在民族民间音乐中的和音应用效果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由于笙在我国民间的分布较为广泛,并且各地区的笙在音位排列、演奏指法上存在一定的独特性,例如,在形状上有圆笙、方笙,在排列上也多种多样,而各地民间用笙的指法排列中,演奏人员又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手型指法进行灵活调度。因此,即使是同一个地区的笙由于演奏人员的使用习惯不同,其排列的簧管也有所不同。各地笙传统和音的运用也有较大差异,从演奏特点来看,民间笙的和音演奏具有同渡音重复的特点。各地民间的传统笙中会有两个或五个浓度的重复音,在音位安排上,最初笙都有几个重复的同度同音,这是为了方便在演奏中使演奏者在持笙时更加稳定,也能够更突出主音增强演奏音量;而后伴随着笙这一乐器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演奏人员的演奏需要,同度会分开为八度。

古代笙匠在设计笙时,其设计思想更多地停留在指法的顺手应用方面,但经过演绎实践后,其旋律音更加丰富,传统的合音结构中能够实现三个音同时鸣响,构成五八度和音,并且,会突破乐器和音位的限制,能够有效增强旋律音的亮度厚度。在传统笙和民间笙的演奏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和音结构,五度传统和音的旋律更为清晰,音色响亮清脆。四度传统和声的音色浑厚,在音质上更为含蓄,四度与五度和音的融合,使得整个音色明亮,旋律丰满清晰。传统和音的音响特点展现出纯粹和谐之感,并且民间笙的和音数量也与传统笙有较大不同,一般为2~3个音[5]。

(三)笙在现代和音中的演奏

和音并不等同于和声,和声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在中国笙的和音演奏方面,不仅能够展现出笙这一乐器的特殊性,还能够体现在专业创作乐曲出现之后的和声演奏发展。传统和音演奏的局限,使其难以适应笙这一乐器演奏和创作的发展需求。笙作为民间吹管乐器,有过辉煌灿烂的历史,也经历过发展低谷,到现代又实现了再次绽放。在现代和音中,笙沿用的和音方式基本是民间传统和音,进入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专业创作乐曲的出现,在笙的和音指法和弦应用结构方面,与传统的民间音乐相比有了较大的区别,使得笙的演奏不再受传统和音的束缚。具体来说,演奏者会根据固定模式配置传统和音,并根据创作的声曲的演奏速度要求来进行调整和更换。为了更好地应对当下演奏中越来越复杂的和弦演奏,笙的和声功能不断降低,和弦色彩也持续增加。笙的演奏家和作曲家也进一步加强对笙的艺术特色的了解和体会。在不同风格的乐曲中,和声应用也更加灵活,例如,在《望夫云的傳说》中,其和音部分的选择是结合乐曲的主体变化进行了调整,这极大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使得作品的画面感更加突出,观众仿佛在剧场聆听音乐,观众在观看演出后,就仿佛在头脑中演绎出一场精彩绝伦的电影,有极为鲜明的画面感、情境感。例如,在一些欢快乐曲中,配合五八度和音,能够营造浓郁的温情氛围,给人以喜悦积极的情绪感染。在一些较为激烈的音乐作品中,在具体的旋律方面采用了下四度和音。一方面,能够展现曲目的紧张氛围,另一方面,配合低沉浑厚的音响效果,能够更生动地凸显出化石坠海的情境之感。和音在现代和声中的应用并不是单纯的说教,或者教条式的照抄照搬,而是会根据实际演奏曲目的情感变化进行灵活调整。例如,在《草原骑兵》中乐曲并没有应用传统和音,而是增加了一些其他音程,进一步凸显出笙这一乐器的自我伴奏效果,也能够使听众在听曲时感受到骑兵在草原上策马奔腾的快感。

(四)新和声的演奏实践

进入近现代以来,笙的和音演奏功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运用,并且通过演奏家和作曲家的创新实践,积累了大量形式,丰富内容饱满的和声演奏作品,充分开发了笙的和音潜力和优良性能。借助和音的演奏技巧配和音响效果,这也对笙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既能够打破传统和音演奏的功能和演奏模式,又要能够不断的提升这一乐器的色彩丰富性。在和声下,更关注复杂和声的演奏,强调在与和弦的衔接方面通力配合。借指的应用无疑对演奏者的演奏技能提出较高要求,需要演奏者在演奏时灵活转换音调,采用变音和弦,复杂结构。尤其在新和声演奏中,需要结合一些演奏实践进行创新尝试,可以凭借精湛的核心技巧来展现作品诠释情感。在演奏时,单独演奏某个和声并不困难,但如何将这些和声准确无误地演奏清楚,演奏者既要能够在演奏时看清看准升降调,还要充分结合乐曲的调性感觉,关注其中一些看似并不复杂的和弦连接。尤其要关注整体效果,要能够从速度演绎、指法转换、音响效果等各个方面提高标准,增强演奏能力,要实现整体效果大于局部效果之和。

(五)笙的复调性演奏实践

1.支声性演奏

支声性演奏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逐渐出现的一种演奏形式,在初期的作品演绎中,虽然也有两个声部,但还是属于主调音乐范畴。而双声部的支声性演奏能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后来的许多笙曲创作和演奏中也得到了应用。

2.复调性演奏

复调性演奏能够更好的开发出笙作为多声部音乐的后发潜力,能够提高笙的表现多样性,更方便演奏者进行演奏创新。复调音乐的演奏实践,能够更好地突出笙的魅力,展现笙作为多声部音乐的表现力,这也为笙的复调创作开创了思路。

小 结

笙的和音极为精妙,伴随着笙演奏艺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其乐曲形式更加成熟,但无论任何时期,无论笙的演奏艺术发展至何种程度,其和音精髓并不会发生变化。对此,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对笙这一乐器的理解和认识,对笙的和音特性和传统和音结构展开学习分析,从而更好的对笙演奏的发展起到参考促进作用。(指导老师:姜   勇)

参考文献:

[1] 张玉兰.从技术到声音:黔东南苗族芦笙的生命意义考察[D].南京艺术学院,2022.

[2] 苏博.中国乐器“笙”的合竹音与传统和音的衍化关系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20(04):67-70+8.

[3] 郭风.浅议笙的和音演奏及运用[J].明日风尚,2020(18):96-97.

[4] 姜勇.笙的和音演奏及运用[J].黄河之声,2020(06):20.

[5] 董康康.笙的和音演奏艺术分析[J].散文百家,2019(09):99.

(责任编辑:庄   唯)

猜你喜欢

技巧应用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网上点外卖的7个技巧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4个技巧快速消除头上的飞发
提问的技巧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