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糖尿病遇上肌少症应当怎么吃
2024-03-24王建华
王建华
不久前,同事带着他的母亲来门诊找我看病。老人看上去身材瘦小,步态蹒跚。询问得知,患者今年68岁,有十多年的糖尿病史,一直坚持规律用药,饮食上也非常注意,一日三餐以粗粮、青菜为主,荤菜几乎不吃,血糖控制得还不错,空腹血糖为4.0~7.0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为8~10毫摩/升,然而她的身体却每况愈下,体重比病前降了很多,浑身没有力气,走路颤颤巍巍,现在连生活自理都有些困难。之前也做过不少检查,血压不高,心脏也没什么大问题。听完患者陈述,初步考虑患者是营养不良所致的肌少症,随后我给她做了腿围和握力测定,结果证实了我的判断。
说到肌少症,或许很多人比较陌生,其实它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尤其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多见,接下来,就跟大家聊聊肌少症的有关问题及合并肌少症的糖尿病患者应当如何安排饮食。
肌少症是怎么回事?
肌少症又称“肌肉减少症”,是一种与年龄增长相关的以肌肉(主要是骨骼肌)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躯体功能减退为特征的老年综合征。
肌少症主要表现:全身软弱无力、四肢干瘪纤细、步态缓慢、行走困难、站立不稳,容易跌倒发生骨折。
肌少症不仅会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增加老年人跌倒、骨质疏松、失能及死亡风险。此外,肌肉(尤其是骨骼肌)还是一个重要的糖调节器官,对维持血糖稳定起重要作用,肌少症会加重糖代谢紊乱,使患者病情雪上加霜。
导致肌少症的原因
老年人肌少症的发生是多因素的,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年龄因素
中年过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质量和力量逐漸减少。进入老年期以后,肌肉衰减进一步加速。倘若年轻时缺乏锻炼,肌肉量储备不足,年老后肌肉衰老的速度会更快。
2.营养缺乏
蛋白质是合成肌肉组织的“原材料”,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肌肉量减少。许多老年人本身进食量少、消化吸收功能差,如果鸡蛋、肉类、海鲜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吃得太少,很容易造成蛋白质、维生素D、钙剂等多种营养素缺乏,引起肌少症、骨质疏松症等。
3.缺乏运动
缺乏运动是肌少症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运动可以帮助维持肌肉质量和力量,减缓增龄所致的骨骼肌衰减。老年人体力劳动和户外运动均明显减少,而久坐及卧床的概率相应增加,无疑会加速肌肉量的衰减及功能减退。
4.疾病及药物的影响
各种消耗性疾病(结核、肿瘤等)、慢性心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某些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还有就是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均会加速肌肉的代谢,引起肌少症。
如何自我筛查肌少症?
临床主要通过对患者肌肉质量、力量和功能的检测,来初步筛查肌少症。
(1)肌量测定。用皮尺测量小腿最粗部位的周径,如果男性<34厘米,女性<33厘米,提示肌肉质量减少。
(2)肌力测定。使用电子握力计,测量优势手握力,测量3次取最高值,男性< 28千克、女性< 18千克,提示肌肉力量减弱。
(3)肌肉功能测定。测量患者最大能力行走6米所用的平均速度,如果步速< 1米/秒,就存在步速下降,提示肌肉功能下降。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评估,被检者符合的条件越多,则发生肌少症的可能性越大。
糖尿病合并肌少症,应当怎么吃?
民间有“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说法,但对于老年人,过度消瘦意味着“肌少症”的风险增高。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这一点人尽皆知,但如果节食过度,将会造成营养不良和肌肉分解增加,因此,对于合并肌少症且体形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应当酌情增加每日的热量摄入及蛋白质补充。
如前所述,导致肌少症有多种原因,其中,蛋白质营养不良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肌少症患者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这也是增加肌肉有效的方法之一。健康的老年人需摄入蛋白质1.0~1.3克/(千克/天),而合并肌少症的老年人至少须摄入蛋白质1.5~2.0克/(千克/天)(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除外),其中,瘦肉、鱼虾、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质的比例应在50%以上。此外,还可以酌情添加乳清蛋白。乳清蛋白是从牛乳中分离的多种蛋白质组分的统称,富含亮氨酸和谷氨酰胺,有助于促进骨骼肌蛋白合成、预防肌肉衰减。
老年人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老年人肌肉无力、活动困难,以及握力和腿部力量下降、平衡能力降低。因此,肌少症患者除了补充蛋白质,还要注意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平常可以多吃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动物肝脏、蛋黄等),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必要时可以口服维生素D补充剂。
当然,合并肌少症的糖尿病患者,除了吃,还要增加运动,有氧运动(如快步走、跳健身操、骑自行车、游泳等)和抗阻训练(如拉弹力带、举哑铃、深蹲等)相结合,这样可以增加肌肉量,改善糖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