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发展策略研究

2024-03-24陈妍

兰台内外 2024年1期
关键词:新时代图书馆

作者简介:陈妍(1980—),女,汉族,河南洛阳人,本科,馆员,研究方向:图书典藏和流通。

摘 要: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是文化、教育领域信息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应对信息传播方式变革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文章立足于新时代数字化转型发展背景,深入分析与探究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发展问题,并针对当前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分别从更新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理念、加强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丰富多元的数字化资源库、重点推进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创建多功能数字图书馆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优化策略,以期能够消解新时代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数字中国”整体布局同步,进而建设开放、智慧、包容与共享的现代图书馆。

关键词:新时代;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在国家文化、教育数字化战略要求下,应当统筹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加强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工作。现阶段,图书馆在数字化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数字化转型观念及战略缺失、数字化转型进程较为缓慢、图书馆智慧建设质量不高等问题,基于此,探究新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问题十分必要。

一、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内涵及基本要求

数字化转型是在信息技术急速发展与变革下引起的系统性变革,旨在以重构价值体系为目标,依托数据驱动要素,沿着新型能力建设这一核心路径实现不同领域的变革与优化。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概念是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渗入图书馆转型发展工作而生成并逐渐专业化的,不同领域及行业内部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征。图书馆数字资源、数字化图书馆等概念是在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概念出现以前的常用概念,与图书馆数字化转型高度相关。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两者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但在范围上却有所不同,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具体来说,图书馆数字资源是文献信息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早期形式,而数字化图书馆则是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来存储和管理文献资料的分布式信息系统,是图书馆数字资源升级后的产物。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更为宏观和专业化的概念,是涉及管理与发展、业态、服务、技术、模式以及业务等多方面内容的颠覆性、全面式变革,其本质上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借助数据来洞察、分析、预测和探寻图书馆业态在运营、管理及组织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并通过整合资源,实现资源与服务的有机融合,达成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的目标,进而给目标用户带来更佳的体验感。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是以学校的科研需求和教学需要为重要遵循,重新再造业务和服务流程,构建新型学科服务队伍,将用户行为数据、数据管理和数据资源三者融合,从而实现高校管理。

二、新时代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价值

1.数字化转型是应对信息传播方式变革的重要手段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是文化、教育领域信息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应对信息传播方式变革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新型技术手段的应用范围持续向外扩散,信息传播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以报纸、电视为载体的传播媒介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被数字化工具和傳播媒介所取代。因此,在数字化转型发展背景下,图书馆实现内部技术的升级与优化,可以将更具权威性、科学性和精准性的图书资源、科研成果予以推送与传播,打造更为可信的数字资源,进一步提高信息传播与流通效率,提高信息传播内容质量,扩大信息传播范围。同时,可以提高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率,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系统页面登入个人账户申请借阅,在任意场所通过网络阅读设备和工具实现碎片化的阅读与学习。

2.数字化转型是构建开放共享现代化社会的现实要求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是信息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建设开放、智慧、包容与共享现代化社会的现实需要。数字化是连接社会的中介桥梁和有力载体,可以增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扩大其辐射范围;数字化是激发各业态创新活力的活化剂,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是对原有图书馆有机体的全面超越与升级,具备快速响应、资源互联共享等特征,可以在全时空范围内给使用者提供权威的服务,使创新应用具有无限可能;数字化转型可以弥合和消除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鸿沟,促使各地区、各领域之间的数字化资源流动更加顺畅,确保所有人都可以享有资源使用的权利,降低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的不均等,为建设高品质、均等化、普惠性现代数字化图书馆奠定基础。

总之,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文化、科技、教育三者有机融合与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资源与服务融合下形成的数字化机制成为图书馆满足社会各界人士需求的主要方式,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的重要通道。

三、新时代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现实困境

2021年,数字中国发展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当前数字化阅读用户数量已突破了5亿,数字化图书馆用户人数达到1860万人,可见,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发展已经取得令人欣喜的进步,具有良好的数字化基础。但不可忽视的是,图书馆在数字化转型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由于国内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晚,对于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探究较少,导致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将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发展等同于图书馆数字资源库以及数字化图书馆,未能从整体上认知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概念,未能充分了解数字化转型本质内涵及基本要求;第二,数字化转型战略缺失。大多数图书馆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未能根据现实经济条件及图书馆资源制定完整、清晰的战略规划,其转型工作重心仍然在技术升级上,对于人才培养、组织结构、管理流程以及业务机制等方面的关注不足,导致专业人才引入以及管理流程等转型升级速度较慢,难以匹配其技术升级步伐,不利于图书馆全面实现数字化的转型与发展;第三,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建设过程中数字化图书馆的文献材料和相关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存在文章不全、学术性不强,文章理论论述模糊、观念不明等情况,不利于图书馆数字化的转型与发展,其资源引入、保存与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的提升与完善;第四,图书馆管理人员综合素养、信息化素养不高,对于引入图书馆建设、运行的新信息技术设备设施及工具的掌控不足,无法运用新技术对图书馆实行有效管理。

四、新时代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优化策略

1.更新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理念

理念是实践行动的指挥棒,只有秉持科学、正确的理念,才能够确保行进方向和路径的正确,进而取得实践层面的成功。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不能固守原有的发展理念,止步于传统的发展模式,而是应当以前瞻性目光审视数字化转型中的图书馆变革与发展问题,树立数字化转型思维,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数据为核心,以服务为天职,以人才为根本,灵活应变,主动求变。此外,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充分应用各种数字技术手段,带动图书馆属性的变革与发展,重点关注新型数字化技术及智能设备设施的转型范围、转型目标、实践应用和价值创造问题,从而实现改进图书馆整体绩效的目标。同时,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基于外部环境与用户需求持续改良与推进的过程,因此,要根据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发展不同阶段的属性特征,平衡与协调好战略性概念、全局性概念以及过程性概念在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位置,以不同视角审视其转型建设问题,以便循序渐进地完成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任务。

2.加强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是支撑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事业的重要保障,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首先,要秉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培养图书馆领导的数字化思维。构建一支具有数字领导力的管理队伍,进而使管理人员能够正视数字化技术对于图书馆智慧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并以较强的敏锐性感知、预测科技改革与发展趋势,以便在良好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环境下带领其他工作人员积极营造和创设数字文化;其次,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培育馆员的知识产权意识。为了维持数字化图书馆的良好运行与稳健发展,应当定期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数字化转型研究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传授给馆内工作人员,使其能够熟练掌握网络技术,运用信息化手段来处理图书馆管理工作,定期检测与维护基础设施和系统,从而保障整体系统运行安全。同时,还应当对其予以专项的法律法规培训,使其能够按照法律规定对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知识产权的合法、良好维护,以此确保图书馆以及资料提供者等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最后,建设跨职能的数字化建设专业团队。在拥有数字领导力和统一管理能力的领导带领下,梳理业务流程,并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通图书馆各部门之间的壁垒,保证建设任务与转型指令上通下达,进而在各部门通力协作下,共同推动图书馆数字化的转型发展。

3.建立丰富多元的数字化资源库

数字化资源是构建虚拟图书馆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基础,也是图书馆为使用者提供信息服务的根本来源。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精神追求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应当建立健全丰富多元、系统完善的数字化资源库,利用SPSS、人工智能数据处理工具将处于分散状态的数字资源、实体图书资源的合理化分类与充分整合,并以图文并茂、文字及音视频等形式加以存储,进而形成多元化图书馆网络知识生态,便于用户对不同种类的数字化图书资源、科研资源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的提取与运用。而在正式构建数字化资源库之前,一方面,需要采用大数据手段来预先分析和了解不同使用人群的阅读偏好、信息需求以及行为倾向,从而针对性地引入相应的数字化图书资源,提高数字化资源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需要高度重视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应依托数字化平台,将图书馆储存的书籍文献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在虚拟图书馆,并实行统一化管理,打造一体化虚拟图书馆,使用者可以登录个人账户进入虚拟图书馆,自主选择所需的电子图书以及调取不同地区的馆藏文献展开研读,实现数字化资源的共享。

4.重点推进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

基于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优势与价值,各高校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学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创新路径,以进一步优化图书馆生态系统,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数字化图书资源。新时代,应当重点推进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以“双一流”为引领目标,即一流的服务和一流的用户体验,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创新与变革,通过高校图书馆的辐射作用带动区域智慧化图書馆的建设工作。一方面,聚焦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高校人才优势,集思广益,推动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性研发工程,集中力量破除图书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阻碍;另一方面,完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平台体系,形成功能完善的数字化服务机制。例如,四川大学统一规划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工作,旨在构建新一代图书馆系统,形成集知识成果、通识类教育拓展、知识产品服务以及教学资源选用等多功能、多平台在内的一体化数字化图书馆服务体系。此外,高校还应当从实践应用中考量设计多角色平台功能模板,以便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展开教学经验的研讨与共享、教学资料的上传及下载等,而学生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阅读资料信息、学习公共课程以及问题研讨等。同时,还应通过数字化技术为师生搭建和创设开放共享的学习环境,智能化学习空间,以便向师生推送新闻资讯和专业建设的最新信息,为师生学习与交流提供便利。

5.创建多功能数字图书馆管理体系

一方面,充分运用实时数据库、人工三维仿真建模以及大数据、地理信息、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来搭建多功能数字图书馆管理体系,并通过吸收采纳工业互联网及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利经验,通过信息技术 (IT)、自动控制技术(OT)、通信技术(CT)等多种技术的融合,实现数据流、智能、硬件以及软件的交互,进而形成高质量的图书馆生态系统管理建设体系;另一方面,应从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中汲取经验,将网格化管理运用于图书馆管理中。首先,要根据馆内工作人员以及使用人群的不同,制定规范严谨的数字图书馆管理制度和使用者私人信息保护法则,规定智慧图书馆登入与使用的要求,并对馆内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责任与义务予以说明,避免出现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及活动;其次,各地图书馆可以根据图书馆服务功能的不同,设置相应的单元网格,并配备相应的网格管理员,以便对其展开实时监督和精准化管理。同时,还要明确责任与义务,落实馆内工作人员的管理职能;最后,对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实施监督与评价,进一步提升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五、结语

图书馆作为文化及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及民族的智慧凝聚,体现着其文化软实力及综合国力。因此,新时代图书馆建设应当顺应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和改革要求,抓住机遇,在技术革新、人才培养、结构优化和管理完善等方面共同发力,持续推进图书馆转型发展进程,为国家科技的创新发展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1]侯丽莉.我国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进展、困境与应对方略 [J].办公室业务,2023(11):143-147.

[2]秦 顺,戴柏清,高 旭,等.“数字中国”整体布局下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图景 [J].图书馆论坛,2023,43(6):5-17.

[3]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EB/OL].[2023-03-06].https:sjzyj.ah.gov.cn/group3/M00/09/DE/wK g86mMFj3OAd6FDACGZnk6Q9mE357.pdf

[4]郑 岚.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内涵、逻辑及路径[J].传媒论坛,2023,6(4):108-110.

[5]霍 速.大学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22(11):57-65+56.

[6]李 研,周红梅.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普通地方院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探析[J].梧州学院学报,2022,32(3):100-106.

[7]郝建军,刘 勇.“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转型路径与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2):5-8.

(作者单位: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

猜你喜欢

新时代图书馆
图书馆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