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nyder希望理论对癌症患者负性情绪影响研究进展

2024-03-24董雅萌赵丽燕赵树芬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负性条目癌症

董雅萌,胥 莉,赵丽燕,赵树芬*

(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滨州市人民医院 山东滨州256610;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

中国新发癌症人数高达457万人,占全球患癌人数的23.7%,已成为全球第一癌症大国[1]。由于癌症患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延误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机或缺乏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导致治疗效果差,往往沉浸在恐惧、厌恶、绝望等负性情绪中,从而影响生存率和生活质量[2]。希望被看作是人类发展的一部分,是人们期望达到的某种目的或出现的某种情况,是心中最真切的盼望、期望和愿望[3]。希望不仅是维持和恢复健康的有效因素,还是癌症康复和治疗的重要因素[4]。此外,Arnau等[5]对癌症患者进行希望护理,帮助其设置目标、设定目标实现途径,使患者负性情绪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国内将希望护理应用于癌症患者负性情绪中系统总结尚未见报道。因此,本文基于希望护理应用现状,综述希望护理理论及实施,以改善癌症患者负性情绪,为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现综述如下。

1 定义

1.1 希望的定义 由于国内外心理学家从不同学科、文化背景、身心健康水平等多角度对希望进行研究,目前希望还无确切的定义[6]。国外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相关文献,将希望定义为对改善患者不良结果的渴望,并将其视为一种应对长期身心疾病的治疗方式。Snyder[7]将希望定义为通过动机思维获得通往预期目标的途径,并通过动机思维激励自己使用这些途径的能力。在临床护理中,Parse[8]将希望定义为对生活的可能性进行探索而产生的一种促进健康的体验。希望能够认识到现实情况的局限性,同时又相信机会是存在的。

1.2 希望理论的概述 在国外研究中,希望理论大致分为3个类别:希望的情绪观、希望的认知观和既包含情绪也包含认知的共同作用论。情绪观如以Averill为代表认为希望是一种情绪,同其他情绪(如开心、愤怒)一样能够激发主观性的行为,是一种类似于使用情感解决问题的方法[9]。认知观如Dufault等[10]认为希望是用具有信心的期望来实现以未来美好为特征的一种动态的生命力量。这是一个希望的过程,它作为一种认知、思维、行动的联系方式,对实现个人的目标具有深刻意义。共同作用论如Synder等[11]认为希望是一种追求目标的积极动机性状态,是一种追求目标的路径思维和动机思维相互作用产生的,同时包含情绪和认知的观点,包括目标、路径思维和动机思维3个主要部分。他们认为人天生是目标导向的,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存在两个相关的认知过程:路径思维,是人们思考达到目标的方法;动机思维,是一个人开始并维持对目标的动机的能力。目前,国内较认可理论是Synder的共同作用论,将希望理论模型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2 癌症患者希望水平测量工具

2.1 成人素质希望量表(ADHS) ADHS于1991年由Snyder等[12]基于Snyder希望模型编制研发的希望自评量表,适用于年龄>5岁者希望水平的评估。该量表共12个条目,包含路径思维(第1、4、6、8条目)和动力思维(第2、9、10、12条目)2个维度,第3、5、7、11条目为干扰项(不计分)。采取Likert 8级评分法,总分8~64分,得分越高表示希望水平越高。陈灿锐等[13]将其汉化并进行本土化应用,汉化后量表总分Cronbach′s α为0.78,效度良好。该量表条目简洁便于评估,且对被测试者阅读能力无要求,对反映被评估者性格特征的希望水平有较高稳定性,但不适用于反映被评估者对疾病等突发事件的希望水平。

2.2 Nowotny希望量表(NHS) NHS于1989年由Nowotny等[14]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编制用于测量压力事件后希望水平的工具,主要适用于成年癌症患者希望水平的评估。该量表共29个条目,包含信念分量、与他人的联系、未来的可能性、精神信仰、内在动力,积极参与6个希望水平维度。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总分29~116分,得分越高表示希望水平越高。其Cronbach′s α为0.90,Rusten等[15]对该量表复测Cronbach′s α为0.89,效度良好。

2.3 Herth希望指数量表(HHI) HHI是于1992年由Herth等[16]在Herth希望量表(HHS)基础上编制,于1998年经赵海平等[17]翻译并应用于国内血液透析患者,相比HHS更简洁明了,目前在国内外广泛应用。该量表比较适用于化疗期癌症患者希望水平的评估,包含与他人的亲密关系、采取积极的行动、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3个维度、共12个条目,每个维度4个条目,其中“我觉得自己非常孤单”和“我对未来感到害怕”这2个条目为反向评分。采取Likert 4级评分法,总分12~48分,根据总分分为3级,12~23分为低水平、24~35分为中等水平、36~48分为高水平,得分越高表示希望水平越高,中文版量表信度为0.83。

3 希望护理在癌症患者负性情绪中的应用现状

大量研究表明,希望与负性情绪有关。林芝等[18]研究12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希望水平和负性情绪的相关性,经发现92%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且抑郁程度与希望水平呈负相关,较低的希望水平会加重患者的负性情绪,负性情绪也会导致患者希望水平进一步降低。Rajandram等[19]第一次研究希望和乐观对焦虑和抑郁的影响,依照Synder的希望模型,在定义希望时重点在于路径思维和动机思维这两个组成部分,这项研究是对50例在香港治疗口腔癌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得出结论是希望对抑郁产生独立影响,将其结果归因于积极对待自己行为的重要性和对外部环境的积极性,就是希望的动机思维和乐观。社会心理干预能够增强希望,因此,这些患者心理治疗方案应特别注重希望的动机思维,然而由于这项研究是横断面设计,尚不清楚是否希望导致患者具有较低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或者是否有较低希望水平患者焦虑和抑郁更有可能带来更高的希望。与一项有关新加坡青少年希望与抑郁研究一致,显示促进目标达成以及减少抑郁的因素是动机因素而不是预期目标。因此,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积极预期的增加,将导致更多积极情绪的产生,从而促使患者康复。

3.1 疼痛 Balsanelli等[20]探讨122位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希望的预测因素,结果显示疼痛是本研究的预测因素,希望在治疗过程中增加抑郁等负性情绪相关因素,与Berendes等[21]研究者希望与疼痛呈反比一致,但Mahendran等[22]并未发现希望与疼痛之间存在联系,产生差异原因可能是希望会受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影响比如来世信仰。同时,对疼痛和疼痛表达态度可能受文化信仰的影响。

3.2 社会支持 有研究者调查首次手术后接受化疗的300例患者,评估患者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发现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中的情感呈负相关。乐观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患者对治疗疾病充满信心,提高希望水平,对未来充满希望。来源于家人朋友的社会支持越高,希望水平越高,越有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给予患者支持性交流、眼神交流、积极倾听等社会支持,能够显著提高其希望水平。

3.3 不确定性 希望作为一种在逆境中积极前进的动力因素,是动态的,发生于不确定中。不确定性是一种巨大的情绪负担,这种负担可以通过认知过程寻求希望进行缓解。希望能够帮助患者管理其不确定性和减轻焦虑。有研究者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深入的纵性访谈研究,发现患者希望和预后与对疾病信息的了解和情绪状态有关。患者希望从医护人员获取需要的疾病信息,消除疾病不确定感,从而增强希望信心。

4 改善癌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希望措施

实施希望护理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预期希望水平,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结合其他研究者提出的心理社会干预模块,提高癌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希望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重建认知与信念 不确定性被描述为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情绪负担和压力,患者对不熟悉的症状、疾病的恶化和死亡保持警惕以及强烈的情感感受。疾病的不确定性发生在疾病治疗的各个阶段,对有生命危险患者而言产生重大影响。医护人员必须意识到如果不确定性被评估为恐惧,患者期望不利于健康的结果。医护人员应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了解疾病的机会,如每周进行1次健康知识讲座,让患者了解目前我国癌症化疗水平进展,给患者讲述通过积极的化疗成功治愈癌症的实例,为患者重新构建癌症不等于死亡的新认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4.2 加强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作为一种外部缓冲因素,可以减少癌症患者的心理困扰,患者在适应疾病时会依赖于社会支持。在目前研究中,社会支持被认为直接影响年轻癌症患者的抑郁水平。希望被概念化为一种内部因素,可以缓冲疾病的不良后果,社会支持可以通过增加希望以减轻抑郁。在社会支持中,家庭和朋友的支持对患者产生希望十分重要,来自亲人支持是最基本的,可以使患者感到温暖和被重视。医护人员应重视评估患者的社会人际关系,鼓励患者主动与亲朋好友联系,获取更多关怀,与医护人员共同监督并鼓励患者完成制订的希望目标。

4.3 改善情绪体验 希望作为一种内部力量,与绝望作斗争,能够给患者带来乐观精神。保持积极的态度有助于增加希望,高水平的希望与积极情绪有关。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由多名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医护人员组成心理小组,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和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如女性患者对自身外观要求较高,接受化疗后外观会发生较大的改变,易使患者出现抗拒心理,降低治疗效果。因此,医护人员加强与患者沟通,通过积极倾听,使患者情绪正常化,支持鼓励患者采用合理的方法宣泄负性情绪;采取积极的心理疏导,引导患者正确接受治疗并满足患者的需求。

4.4 强化自我管理 在心理学中,希望的构建是从目标实现的角度进行描述。将希望扩展为未来目标设定和解决实际问题,医护人员应充分评估患者希望水平,并帮助患者制订相应的希望目标,确定希望护理行动方案。患者自我的控制和管理对其希望水平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设定现实的希望目标,在专业护理人员帮助下,增强其希望和乐观信念。根据患者制订目标,督促、监督患者严格执行,建立自我检测量表,定期与患者对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评价反馈。

希望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和一种积极的心理力量,能够强化患者的求生欲望和对亲朋好友的亲密性,对提升癌症患者依从性而言意义重大。因此,对癌症患者应用希望护理有利于满足患者多方面的需求,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负性条目癌症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留意10种癌症的蛛丝马迹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含2,3,5,6-四氟亚苯基负性液晶合成及液晶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