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多动症心理行为干预中家庭支持的正性作用研究进展

2024-03-24邓旭仔杨斌让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品行多动症家庭

邓旭仔,寇 聪,杨斌让*

(1.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 广东珠海519041;2.深圳市儿童医院)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性疾病,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心理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等症状,在早期发现儿童多动症要及时进行综合性干预方案治疗,避免影响日后生活与学习[1]。儿童多动症患病率较高,有报道指出,国外儿童多动症患病率为3%~5%,国内儿童多动症患病率为1.5%~10.0%[2]。多动症以注意力缺乏和多动与冲动行为为特点,是儿童最常见与复杂心理行为疾病之一,多动症可影响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其成年后生活、就业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3]。而家庭环境在儿童生活成长过程中处于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其对儿童成长、行为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均有显著影响。近年来,多项研究指出家庭因素与儿童多动症关系密切,本研究主要通过家庭心理行为干预对儿童多动症的影响展开综述。现综述如下。

1 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4]。多动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多动症是由多种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单独或协同作用造成的一种综合征,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儿童及早产儿[5]。目前,我国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为1.5%~10%,男性多于女性,有70%的症状持续到青春期,有30%~50%持续到成年期[6]。儿童多动症有两大主要症状,分别为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可伴有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儿童多动症通常在6岁以前患病,学龄期有明显症状,且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渐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7]。儿童多动症中30%~60%伴有对抗障碍,20%~30%伴有品行障碍,20%~30%伴有焦虑障碍,20%~60%伴有学校技能障碍。有研究显示,70%多动症儿童中在青春期症状仍存在,有3%多动症儿童症状一直持续终生。发现儿童有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等症状时,及时到儿童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诊,通过心理评估和实验室辅助检查来进行诊断[8]。在治疗儿童多动症时,常根据病情需要合理运用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或个体化教育项目等治疗方法,进行全面干预以改善其症状及社会功能。儿童多动症由于注意力难以集中和行为较冲动,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与正常儿童相比显著偏低[9]。因此,早发现、早干预对减轻多动症患儿症状和改善社会功能极其重要。

2 儿童多动症心理与行为

儿童多动症注意力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分散,因而在其玩耍或上课时注意对象频繁从一处转移至另一处。少数儿童表现为凝视一处发呆,轻度注意缺陷者可对自己感兴趣活动,如看电视和听故事等注意力集中,严重注意缺陷者对任何活动都难以集中注意力[10]。儿童多动症常招惹别人,常故意闹出声音以引起别人注意,喜欢恶作剧,对一些不愉快刺激作出过分反应,往往不听从父母及老师管教,好挑斗打架、说谎、虐待他人和小动物、干扰集体活动,部分儿童还表现有攻击行为,如打人伤人、破坏物品、逃学出走、偷盗等行为。儿童多动症行为多种多样,并常因年龄、所处环境和周围人对待态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3 家庭干预

3.1 家庭环境干预特点 家庭环境是儿童生活成长的主要环境,在儿童生活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家庭的陪伴。而儿童多动症家庭结构常具有沟通方式欠缺和有效沟通少、家庭关系亲密度低、父母暴力倾向或过度保护儿童、对儿童生活过度干预、对儿童情感关怀少、打骂儿童、父母情绪和行为控制能力欠缺等特点。由于儿童多动症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而家长对于多动症疾病症状了解较少,因此,当儿童多动症惹是生非时父母对其言语辱骂和肢体暴力更多,使儿童多动症受到家庭的关护更少,加重家庭内部冲突,导致家庭对多动症儿童有效交流更少[11]。家庭干预常通过改变家庭模式、对儿童给予家庭支持和寻找儿童原因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多动症儿童进行行为管理,这对多动症儿童多动与冲动行为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时可增强患儿社会适应能力[12]。在多动症症状改善的过程中父母情绪也会好转,对其态度更加友善,减少言语辱骂和肢体暴力等不良行为,提高了家庭整体和谐感。

3.2 家庭环境影响因素 有许多研究指出,大部分多动症儿童症状直到成年时然存在与家庭生活方式关系密切[13]。黎力等[14]对81例多动症患儿家庭照顾者进行观察,用自制问卷对照顾者客观负担情况进行调查,采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对主观负担轻重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多动症患儿确诊前后照顾者社会活动有所减少,同时>90%照顾者有不同程度主观负担,且通过分析发现多动症患儿家庭照顾者,主观负担较严重,且照顾者时间负担比经济负担高,且照顾者任务不同,照顾者社会活动也有所改变。武宇琦等[15]通过对175例多动症患儿进行观察,根据Conners行为量表分为品行问题组和不伴品行问题组,并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家长压力问卷对家庭环境和家长压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伴品行问题儿童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中亲密度和娱乐性及组织性等方面得分比不伴品行问题儿童低,伴有品行问题多动症儿童家庭环境有较大功能缺陷,且家庭环境中娱乐性与多动症儿童发生品行问题有关系,而伴有品行问题多动症儿童家庭常有较大客观压力。

3.2.1 家庭经济情况 一个家庭的社会经济可由家庭成员职业和收入、社会地位与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来反映。多动症儿童在低收入家庭更常见,而父母是高等教育人群其子女几乎不存在多动症。有研究指出母亲受教育程度越低其子女患多动症概率越大[16]。严琼等[17]通过从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幼儿园抽取1142名儿童,对其家庭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家里儿童读物数量较多者儿童多动症发生率越低,而对学龄前儿童生活投入成本越高,儿童多动症发生率越低。国外也有研究指出,经济水平较低家庭子女患儿童多动症概率更高[18]。

3.2.2 家庭关系 田梅等[19]研究指出,在父母离异或经常吵架等家庭其子女出现儿童多动症概率更高,且父母与儿童沟通交流较少,亲密度低下,基本无家庭娱乐活动。所以和睦的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可降低儿童多动症发生率,和睦的生活环境可使儿童消极心理减少,从而进一步减少儿童社会适应问题。有研究显示,父母离异家庭对其子女多动症发生发展有促进表现,同时国外报道指出父母离异儿童多动症发生率比正常家庭高15倍[20]。这些研究均表明家庭关系不和睦会增加儿童多动症发生率,不稳定家庭关系可引起儿童多动症。

3.2.3 父母教育关系 方萍等[21]选择124例多动症儿童进行观察,以同时期11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对所有儿童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极端化对儿童多动症有着重要影响,对儿童惩罚严厉,并过分干涉儿童生活的教养方式可增加儿童多动症发生率。有研究表明,儿童多动症父母采用辱骂殴打等教育方式较多,而采用理性说教教育方式父母其子女患多动症概率较低。同时父母教育态度也与儿童多动症发生情况相关,父母过度保护和严厉教育是儿童多动症家庭常见教育方式,而父母对儿童持续温暖照顾则可减轻儿童心理负担,降低多动症发生率。有研究者选取184例儿童多动症进行研究,以41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分别评估父母教育方式和儿童情绪,结果显示父母教育方式中惩罚严厉和偏爱与儿童多动症病发病情况呈正相关,而情感温暖和理解与儿童多动症病发病情况呈负相关,多动症儿童父母在养育方式上缺少温暖情感,家长多采用惩罚严厉和溺爱方式教育,且有情绪问题多动症儿童家长更加严厉。国外研究发现,父母教育方式耐心冷静对多动症儿童社会情感障碍有减轻效果。

3.2.4 父母情绪 父母作为陪伴儿童生活成长的家庭成员,其生活方式、习惯和情感变化等均对儿童有影响。有研究者选择370例多动症儿童进行研究,采用自制问卷、Conner儿童行为问卷和多动症儿童父母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家族中存在多动症史者儿童多动指数分数明显比无家族史儿童高,而儿童焦虑情况与母亲情绪稳定性有关系,儿童多动指数与父亲情绪稳定性有关系,父母焦虑情绪对多动症儿童情绪稳定性有影响,可增加患儿行为问题。国外有研究指出,母亲存在焦虑、抑郁情绪者,其子女发生儿童多动症概率更高。有研究指出,母亲孕期或产后情绪低落均可增加儿童多动症发生率,在母体怀孕期间情绪异常可影响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导致子女长大后出现儿童多动症,父母存在抑郁情绪可导致儿童出现行为问题[22]。

4 小结与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儿童多动症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近年来许多有关儿童多动症研究表明,儿童多动症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而家庭作为儿童从小生活成长的环境,其对多动症儿童影响更大。因此,人们需重视儿童家庭环境对子女成长所带来的影响,家长应该对多动症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并保持和谐的家庭关系,关注儿童成长,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在今后关于儿童多动症的心理和行为等问题可考虑动员多方力量进行管理,制订有效儿童多动症干预方式。

猜你喜欢

品行多动症家庭
优良品行
家庭“煮”夫
善念是一种高贵的品行
多动症不一定是坏事
恋练有词
富川县安监局开展“ 讲道德、有品行” 专题学习研讨会
房子犯了多动症
彭林军:诚实守信 砥砺品行
与多动症儿子一同成长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