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得自然 “究”中求真

2024-03-23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天鹤幼儿园周文娟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4年2期
关键词:桑叶测量幼儿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天鹤幼儿园 周文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把握好自然与实际生活的机会,组织幼儿采用对比、观察、实验等一系列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问题,并对问题展开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求真,即幼儿根据自身兴趣生发探索的主题,以幼儿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观察,自主投入发现式学习中。因此,在陪伴幼儿追求“真问题”的全过程中,以“求真”的态度推动了课程“蚕行天下”的生成。在饲养、探索蚕的整个课程实施中,幼儿通过求真的探索方式,形成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进而投身于关心蚕、爱护蚕和养护蚕的实践上。

营造自由氛围——民主存“真”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幼儿探索能力的形成主要基于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两大条件共同推动。在发现自然这一探索性活动中,教师需要时常给幼儿激励性语言,例如“你试试看”“你能行”“大胆想一想”等,多向幼儿表明欣赏、肯定与接纳等积极和正面的态度,关注幼儿的兴趣点,满足幼儿的意愿。

一、开设幼儿喜欢的真课程

课程的研究内容、形式与方向都可以全权交由幼儿自主决定,开设幼儿喜欢的课程,让幼儿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中班时,幼儿都曾亲身经历“蚕宝宝变形记”这一发现自然主题活动。幼儿在活动中亲自孵卵、饲养蚕、和蚕宝宝开展诸多的互动。在整个过程中,幼儿观察到蚕的生命周期变化,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在主题即将结束时,幼儿小心翼翼收存了蚕蛾留下的蚕卵,并共同约定好第二年春天继续再次探索蚕宝宝们。就这样,课程“蚕行天下”也在幼儿的憧憬之下正式开始……

二、确定幼儿感兴趣的真话题

进入课程“蚕行天下”,我们抓住课程游戏化的精髓,在课程开始前进行了一系列的课前调研,了解幼儿真正感兴趣的话题。

1.经验回顾篇

我们通过中班养蚕活动照片,回忆养蚕的场景,巩固养蚕的知识,并对养蚕活动提出感兴趣的话题:“一个蚕茧有多重,蚕丝有多长?”“怎样区分雄蚕蛾和雌蚕蛾?”……我们将幼儿兴趣浓厚的问题分成若干个具有可行性、可探究的内容,并设想当幼儿的兴趣有可能朝这些方向发展时,幼儿的已有经验有哪些、幼儿能学到些什么、我们能为幼儿提供哪些资源等问题。

2.“叶问”系列篇

家长陪同孩子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了解桑叶的外形特征、种类等,并找出幼儿园周边桑树分部情况,完成桑树分部记录表。我们根据幼儿提供的记录表汇总完成了“江阴市部分地段桑叶分布统计表”(见表1)。

江阴市部分地段桑叶分布统计表

我们先集体做计划,根据分布图上距离的远近安排路线。接着由幼儿充当引路人,带着集体一起外出寻找桑叶。整个活动充分给予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通过提前做好相应的计划和规划,有了一定的预备,随后再开展实践观察活动,会让幼儿的自主性探究深度、广度更强,品质更高。

自主参与交流——活动促“真”

虞永平指出的课程游戏化,其基本内核指的是幼儿园课程符合幼儿的真实发展水平、学习特点、生活、兴趣和需要。于是我们抓住幼儿学习的特征:即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让幼儿通过看、听、闻、摸等感官,零距离地与蚕进行互动,通过自身体验,对蚕不断地深入探索。

一、强调问题解决的真过程

在探索蚕身长的操作中,幼儿用蜡笔、线、积木尝试第一次测量,发现部分工具的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在第二次测量时,幼儿自主调整了测量工具:增添全新的测量工具——尺;将线的长度剪短,便于操作;将积木淘汰。经过两次实践测量,到底哪种测量工具最好,幼儿进行了讨论,并形成了测量工具表。

幼儿的主动学习既要求具备充分的、可用于实践的具体材料,最为关键的是要有可以激发幼儿头脑迸发“问题”亦或是“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幼儿在测量蚕身长的探究活动中,通过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操作试误——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就是问题解决的真过程。

二、把握教育价值的真活动

我们注重引导幼儿将认知由内向外地进行表征,融各领域中富有价值的内容开展表征活动。例如,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憨态可掬的蚕宝宝,幼儿记录了蚕的气门、3对小小的前足、4对粗壮的后足等;用泥塑的方式展现生动形象的蚕,幼儿捏出了在桑叶中沉睡的蚕、在吃桑叶的蚕、在唱歌的蚕等;用身体动作模仿蚕吃桑叶、爬行等各方面的形态活动。我们发现,幼儿的表征行为是自发行为,是基于一定的规律、从近到远、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扩张幼儿表征的范围。

投身社会生活——实践育“真”

幼儿参与饲养活动的教育意义并不仅仅是限制在动物自身彰显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生命周期等,而认识动物和人类生活、环境彼此依赖、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饲养活动所追求的教育价值。

一、走进真生活

真实的生活经验即是最优质的课程资源,也是组织课程的前提条件和重要要素。在主题活动中,我们根植生活,让幼儿从生活中寻找相应的素材,并亲身体验,真正走进生活。

师生共同观察蚕茧到蚕丝的整个制作过程之后,并一起尝试抽丝剥茧的工序:首先使用开水,将蚕茧烫熟,接下来再抽出蚕丝。活动过后,幼儿对丝绸制品的热爱之情愈发浓厚,他们开始在家中寻找丝绸织品,有围巾、发带、裙子等,并将其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于是,一场不约而同、别开生面的丝织品展览会就这样诞生了。展览会上,幼儿欣赏到了琳琅满目的丝绸制品,想成为丝织品设计师的愿望也应运而生。

二、融入真性情

我们建立了蚕的“生长档案”,幼儿每日观察,记录发现,让蚕的成长过程可视化。幼儿通过观察、发现、阅读、思考、绘画把过程以图画地形式展示出来,加深对蚕的认识。通过自然笔记的方式,可视化地将学习内隐的东西呈现出来。

实施感悟

1.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求真的过程

“蚕行天下”主题源于真环境,成于真探索,基于幼儿经验衍生出的探索资源丰富可操作,实践性较强。每个问题都有实操性,如亲身测量、爱心饲养等,对于幼儿形成更多的实践智慧有很大的帮助。

2.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资源的组合

⑴自然资源:在饲养前期,我们开展“叶问”系列活动,幼儿在小区、公园等地方为蚕寻找食物——桑叶,在不断观察、比对过程中对桑叶有了深刻的认知,为后面饲养蚕做足了准备。

⑵社会资源:去图书馆借阅有关蚕的书籍;去大桥公园、天鹤、文定社区寻找桑叶。

⑶人力资源:主题活动中,家长、同伴是给予幼儿最有效支持的资源。

家长的支持:提供羽毛来清理蚕沙,提供工具放大镜和电筒来观察蚕的生长,并协助幼儿完成蚕的相关调查表,指导幼儿每天记录自然笔记等;

同伴的互动:给蚕测量长度、称重量、每天交流分享自然笔记等,幼儿在合作交流互动中,互相观摩、仿效,使活动更顺利,记录更细致。

保育员的配合:负责把蚕茧煮熟,为接下来的抽丝剥茧的活动做好了前期准备。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聚焦幼儿经验,立足“蚕”饲养过程中的真问题,立足儿童视角,以“求真”的态度,用自然观察、自然探究、自然表征、自然创造等自然体验方式见证了“蚕”的蜕变过程,开展真学习;从“儿童视角”发现课程,以“儿童需求”审视课程价值,以“儿童年龄特点”的学习方式优化课程实施,意识到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是“基于经验——拓展经验——提升经验”的过程,是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只有真环境、真探索,才能让“小班本”真正成为支持儿童深度学习的推手和有效成长的载体,从而“撬动大课程”的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桑叶测量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桑叶茶成“致富茶”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桑叶迷宫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