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嬉水”课程的实施策略

2024-03-23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万全镇第一幼儿园陈莹莹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4年2期
关键词:万全水乡育人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万全镇第一幼儿园 陈莹莹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水”是他们天然的玩伴和探索的对象。然而,由于家长们对“水”的担忧,以及一些关于儿童溺水事件的报道,使得孩子们接触水的机会受到了限制。我园所处的水乡环境,使得水资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仅在盥洗时才能接触到水,这无疑限制了他们释放天性的机会。

事实上,幼儿玩水这一行为往往被成人误解为“调皮捣蛋”,然而,这背后反映的是孩子们对未知的好奇和对探索的渴望。为了真正让水资源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并尊重他们的游戏权利,我园决定开展“嬉水”课程。这不仅是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全面的成长环境,还是对他们天性的尊重和保护。

因地制宜,制定课程

温州市未来乡村园的建设理念体现在“一村一园,一娃撬动一村”的观念。在开发“嬉水”课程的过程中,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寻找课程资源。经过仔细寻找和筛选,我们发现关键词频率较高的资源包括:榕树、栏杆桥、水乡、河流、水稻、生态园,这些关键词都与水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聚焦这些地域特色资源,并以之为课程名称。经过研究,我们确定了“嬉水”课程的名称。

考虑到万全乡的方言中,“玩”即为“嬉”,寓意嬉戏、游戏,我们结合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围绕幼儿教育本质和规律,以及在现有师资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构建了“嬉水”课程理念。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强调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以体现教育的整体性,同时关注各领域的均衡发展。根据本地可利用资源,我们针对幼儿感兴趣且有价值的资源进行不断优化和生发课程。

围绕主题,精心实施

我们围绕主题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和优化,使之更加符合幼儿的兴趣需求。并针对课程主题,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节日融入使课程生活化

节日在现代社会中受到广泛关注,各类社会机构和家庭均以不同方式庆祝。节日可分为纪念性和传统性两类,其中所体现的文化背景愈发多元化。在此基础上,我们思考是否可为我园设立独特节日?经过研讨,我们决定在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的基础上,以幼儿的年龄特性、兴趣需求以及独特的园文化审美视角为依据,创新筹划,开发并构建符合幼儿认知特点、贴近生活经验、有利于长远发展且适应我园实际状况的节日活动,如嬉水节、水稻节等。

2.资源融入使课程本土化

经过家长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我们对万全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万全不仅是风光秀丽的水乡、榕乡,其工业产业链亦相当成熟。我们的幼儿在万全茁壮成长,从小便能感受到水乡之美,同时也见证着万全与时俱进的变化。在探索过程中,我们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了初步尝试,构建了小班特色课程“榕树下的朋友”、中班特色课程“我的家乡——万全”以及大班特色课程“万全水乡”。

这些主题活动深化了孩子们对水乡与水的认识,使他们与水建立紧密联系,更加热爱水资源并积极探究周边的水资源。孩子们的探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他们对自然的亲近之情逐渐形成,环保意识也在他们的内心悄然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得以深化。

3.有机实施使课程游戏化

在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逐步形成了具有园所特色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与我们的主题课程紧密结合。通过集体教学的方式,我们将教育理念有机地融入其中,逐步深化和拓展,从而构建出独特的游戏化教学活动。这不仅有助于幼儿积累和提升主题经验,实现全面和谐发展,还彰显了我园教师根据园所和班级实际情况创新性地选择和应用教学资源的能力,使园本课程成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载体。

通过开发园本课程、打造园所文化、提升教师素质,我们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增强幼儿园的综合实力。以下是我们对水主题的探索内容:

4.多方助力使课程常态化

整合各类地域资源,构建支持性课程体系,推动“嬉水”课程的持续发展。在探索地域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融合”为切入点,将地域资源与课程活动有机结合。针对幼儿的年龄特性,我们对“包罗万象的水乡”资源进行了精细筛选。实践中我们发现,万全的新综合体、纸箱、田园等资源尤为吸引孩子们。更为重要的是,“一心三环”的联动机制使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贴近孩子,共同构建育人共同体。我们通过一次次实践,将地域资源合理融入日常课程中。

5.形成创生性发展

幼儿园园本课程探索的实施是一个团队多维互动成长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持教师既是参与者、合作者又是研究者的理念。我们以实践问题为核心,以具体案例为突破口,以同伴研讨为策略,以专家引领为支持,以全程反思为保障,强调教师团队资源共享、智慧共享,实现协同合作的发展。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关注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并通过实践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们借助“KWL记录表”促进教师创生能力的发展,转变儿童观。在这里,“K”代表“What I know”,指向幼儿的已有经验;“W”代表“What I want to know”指向幼儿的兴趣点;“L”代表“What I learned”,指向幼儿通过活动获得的新经验。

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评价旨在诊断课程,推动儿童成长。为全面、客观、精确地探知幼儿的能力、兴趣与发展状况,并据此优化调整课程,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采取多元评价策略,具体措施如下:

1.多主体参与式评价

在嬉水课程中,教师、家长、幼儿都成为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共同体的建构,成为幼儿发展路上的助推器;教师的评价行为立足实践观察、记录、分析、解读和反思幼儿的行为;家长评价方面,侧重于让家长观察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变化;幼儿评价主要是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对自我和同伴的评价——以“嬉水节”为例来呈现出多元评价的上述四点内容,尤其是我们在评价过程中凸显了儿童这一评价主体(见表1)。

表1.探索水立方系列活动内容

2.分享式评价

在嬉水课程中,幼儿最为热衷的是嬉水活动的开展。通过游戏日记,幼儿记录了对水元素的探索经历。思维导图、游戏计划、设计规划图、材料清单以及问题清单等表现形式,皆是幼儿内心需求之表达,同时也是他们自主探究的契机。通过同伴间的分享,幼儿在嬉水过程中的自评与他评,有助于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与探究动力。

3.研讨式评价

通过对幼儿嬉水行为进行深入剖析,对多元评价结果进行全面解读,以及对课程实施的精准指导,我们构建了动态的“幼儿评价—发现问题—优化课程”的循证机制,从而确立了“以支持个性化教育为导向的幼儿发展观”。

总的来说,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的需求,将他们的发展放在首位,而不仅仅是纸面上的记录。我们应尽量避免在撰写观察记录时,甚至是在期末时仅凭想象补充一些观察评价。

在实践中,我们运用信息化手段为观察评价提供实时数据支持:通过温州市学前“三朵云”项目中的云慧玩工具收集幼儿行为数据,进行即时评价分析,形成数字画像,并针对个体需求提供支持。这一信息化工具使得幼儿的成长过程更加直观,为幼儿园提供了“循证”教学的基础和保障,助力幼儿园更加科学地支持幼儿个性化学习与发展。

反思与展望

1.多方联动,形成“涟漪式”的育人模式

在未来乡村园的背景下,我们重新构建了育人关系:结合园所的水文化,我们形成了“涟漪式”的育人模式。该模式的核心部分包括幼儿园的教职工,其次是幼儿园的共建合作者,最外圈则是社会各界的相关人员。我们致力于广泛吸纳家长、社区、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者参与幼儿园的育人工作,形成一个兼顾多方利益、多主体有序参与的联动共育圈。这个“涟漪式”的育人圈,注重的是“心服务,广互动”。

图1.“涟漪式”育人共同体图示

2.信息赋能,构建“科创味”的园所样态

在实践活动中,我园组织整理案例并举办思享会,邀请教师简洁明了地分享案例与经验。通过运用幼师口袋“云慧玩”工具,实现从书面记录向线上记录的平稳过渡,确保教学过程有据可查。此外,所有观察记录和指导策略均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录入幼儿的成长档案,并与家长同步,实现共享及家长跟踪记录,为针对性教育指导提供有力依据。这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我们“水润其根,育全儿童”的办园理念,以水的精神滋润人生的扎根阶段,培育完整儿童,助力全面发展。

利用本地资源构建课程,借助信息化手段赋能评价课程,为我园未来乡村幼儿园“涟漪式”育人共同体的实践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万全水乡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唱不尽水乡幸福多
梦里水乡画里藏
水乡哪里美
万全“水幕”
万全准备
水乡的美,最美在人
抗日英雄万全策
天津市和平区万全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