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设背景下独立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困境与策略思考

2024-03-23唐元超黄海明黄书朋

武术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转设办学学院

唐元超 马 祥 黄海明 黄书朋

1.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2.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8;

3.广西职业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无论在教育规模、教育质量还是在社会影响力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独立学院作为现代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特殊社会背景及历史原因下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出现的新生事物[1]。据教育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 年9 月30 日,全国共有独立学院166 所(2006年为318 所),占全部普通高校的6.23%,占全国民办高校的39.4%和本科院校的13%[2]。一定程度,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不仅在“量”上对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质”上也加速推进了高等教育事业大众化进程。

然而,201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再次修订,2020 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分类、内涵、高质化发展,我国独立学院都面临着转设等结构性转型问题。某种意义上,独立学院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如何从以往的机遇性竞争步入创新型、内涵式发展,愈发成为新时期民办高等教育亟需解决的关键课题[3]。

从当前来看,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实力水平已引起高度重视,而校园文化内涵与建设机制仍缺乏一定的关注和治理。校园文化是高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符号标志和重要展现,是所有师生共同创造和享用的具有稳定特征及内在情感的文化积淀,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精神渲染。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较短,文化积淀较少,加上当前的结构性转型背景,校园文化建设滞后于学校规模发展和硬件建设水平。如何使校园文化建设与独立学院各项发展协调进步,体现新时代独立学院与时俱进的转设理念、创新治校的发展观念,是当前学术界亟待研究的重要议题。

1 校园体育文化在独立学院建设的重要功能

现代高等教育不仅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同时承载着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使命。新时代加强独立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完善人格、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对于体现与时俱进精神、创新治校观念,提升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与其他协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1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重要的育人载体

文化的工具性不仅体现在对个体外部社会的影响,同时也展现在内部生活的平衡[4]。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包括“濡化”与“内化”两个方面,通常来讲,前者强调外塑,后者突出内生;濡化必须以内化为根据,内化需要濡化作为支撑[5]。校园体育文化作为学生和校园体育文化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双重结构”结果,亦是二者之间“濡化”与“内化”的过程。校园体育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濡化作用,即通过全面认识、了解、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总结学生发展特征,尊重不同差异,关怀学生身心健康,在满足学生合理的体育需求基础上,通过培育渊博的体育知识、传习优秀的体育传统、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和提供多元的运动实践体验等使学生对体育人文知识和精神产生初步、总体的认识,这便是“校园体育文化育人”的逻辑起点。二是大学生对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化;即大学生在感知、体验、整合和内化的一系列过程对校园体育文化进行吸收和转换,这也是“校园体育文化育人”最终目的所在。

1.2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展现

精神是文化中的核心,大学精神则是对于学校长久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独特气质文化的精神呈现,是凝聚师生、促进发展的文化核心。大学精神对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影响和规范校园文化活动中模式的选择。校园体育文化和大学精神是互为存在的,校园体育文化包含着大学精神成分,同时校园体育文化又能够培育和展现大学精神。校园体育文化对于大学精神培育和展现主要呈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人文精神。校园体育活动可以在提升身体素质、健康知识、道德情感、体育意志、个体心理等健康发展的同时[6];还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有效引导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培养其自主、独立人格和文化品格;对于发展和促进独立学院大学生深沉的人文情怀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二是和谐精神。大学体育文化建设存在于大学中,以校园体育为媒介,通过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互动,将体育需求融为一体[6],在相应的文化氛围和活动实践中形成团结合作、公平竞争、规则意识和运动行为,进而促进学生校园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交往规范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达到和谐的“融合”。三是体育拼搏精神。即意志坚强和行为勇敢,通过运动实践,树立果敢、自信的人生态度,强化敢于直面挑战,勇于奋力拼搏的体育精神;四是公平竞争精神。即通过体育运动传播体育文化,培养学生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公平的竞争观念和健康的体育道德行为。此外,校园体育文化还呈现出乐观自信的精神[7];体育运动具有表现人的价值追求、理想和实现功效,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能够充分展示独立学院大学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1.3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体育文化由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多层次文化组成,从不同侧面体现着一所学校的思维模式、育人理念、文化积淀、文明程度以及人文关怀,展现以体育互动为载体的学校文化凝聚力和创造力。这种文化软实力恰恰是独立学院结构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社会化内涵不断深化过程中最需要和最应该去展现的,有利于良好的育人文化氛围的形成,展现课外育人实践水平,更好地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彰显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和认同度。正是校园体育文化的这种特殊内涵和意义,思想不断碰撞,凝聚智慧和力量,创造育人价值,从而形成每个学校特有的办学理念、治学态度、文化精神、教育风格和学术成果等,展现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在转设过程中,独立学院课堂教育教学水平相当,学校间同质化特征明显,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水平成为学校间软实力的重要衡量标准,是综合实力的反映。

2 转设背景下独立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呈现的困境

2.1 转设过程定位模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缺乏系统规划

在20 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独立学院的整体规模、发展质量、社会影响力都显著提高。但由于多数独立学院成立时间较短,在转设和发展初期首先着力于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对于办学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目标难以形成科学、准确的定位,这就导致学校在转设发展中往往呈现出缺乏系统规划的困惑[8]。校园体育文化是独立学院转设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学校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影响,其系统规划方面的困惑主要有:一是校园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不足问题;二是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问题。

2.2 现有模式照搬母体,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缺乏创新

办学理念是办学过程中一所学校对于“实际是”什么样的进一步思考;明晰了大学与周围社会中诸多元素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也是一所大学内部管理和有效运行的基础。独立学院依托高校母体基础,借助社会力量办学,在学校建立与生俱来的“双重性”。特殊的“双重性”使独立学院不仅受到原依托高校办学理念的影响,而且还受到资本力量逐利性的冲击;在两种不同的思潮中碰撞,便会造成其在办学过程中理念上受限于以往相同的发展困境,在实际发展中多呈现为依托母体高校办学、模仿和照搬其他同类高校办学思路,缺乏自身特色,造成雷同的境况[9]。因此,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学校课程设置、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趋同,难以形成特色。

2.3 发展地位边缘化,校园体育文化价值难以形成共识

在转设背景下,独立学院需脱离母体高校办学,一方面由于部分独立学院建校时间短,校园基础设施不完善,学校文化中心、体育场馆、活动场地等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另一方面,部分独立学院在转设过程中需要搬离母体,重建新的校园,相应学校也只能在设计与规划中,落实建设,逐步投入使用。学校管理层也多将重点和注意力放在如何更新知识体系,如何完善独立学院的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同时,受组织结构影响,部分学校管理主体间关系复杂、利益矛盾冲突。办学主体或参与办学的社会力量过于重视经济利益,很难与校方管理者在“资金投入大、经济回报少”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形成共识。此外,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体育长期被归置于边缘学科之列,一定程度造成了相应校园体育设施和文化活动缺失较大[10];尽管近年来在国家、各省市教育部门的推动下,各学校对体育课程及校内外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相应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文化建设等短时间内依然难以得到有效改善。

2.4 建设实践仍不理想,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缺乏长效机制

从当前转设过程中独立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来看,长效机制缺乏问题依然是摆在各学校面前的突出问题。首先,人员管理和建设机制缺失。一是与工作量巨大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程形成鲜明对比,独立学院中却很少能够见到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工作者;二是现有人员常常困于繁杂的流程性事物,被大量重复、琐碎的事务性工作缠绕,使其很难有时间去思考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最后,学校内部间沟通与协调机制有所缺失。学校部门间沟通遇阻,难以实现有效协调,导致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协调机制无法良性运转,导致实际发展过程中难以很好的贯彻和落实下去;部分学校的体育文化项目出现相似性的重复建设,项目间联系性弱,很难达到有机协同、文化凝聚、有效引导和教化作用。

3 转设背景下独立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3.1 明晰办学理念,坚持先进教育理念做指导

首先,坚定理念,准确定位。独立学院转设过后将脱离母体进行自主办学和自行管理,性质也从公办形式转变为民办形式,学校对于学生培养的目标应定位于普通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尽管性质转变,但办学依然是正规的教育过程,相应的培养目的和要求依然需要遵循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要求,而不能因为性质转变就过于强调和追求经济回报。因此,转设后独立学院仍应坚定公益性办学理念,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校园体育等文化建设与其他协调发展。其次,以人为本,突出主体。独立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也应该围绕师生主体育人实践需要和体育文化需求,激发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后,整体考虑,系统规划。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均需要持续的过程。转设进程和转设后,独立学院应着眼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从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长远角度予以定位和思考,结合自身、深挖特色,以自身培育、严格筛选、不断优化的行动逻辑过程,促成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化和发展。

3.2 提升文化层次,凝练独立学院体育文化发展特色

针对转设过后校园体育文化竞争实力薄弱、趋同化现象严重等问题。首先,要提升文化发展层次,深挖学校自身学科、专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借助学校特色资源优势,建设特色体育社团,发掘特色体育活动,形成特色体育氛围,并以此为突破口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品牌化建设[11]和整体特色化建设,进而在新的改革背景下站稳脚步。其次,应重视和加强学校在体育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和特色实践建设。通过校园体育标识、体育设施、体育氛围、体育竞赛与实践的营造,潜移默化地培育、提升学生的体育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塑造有文化涵养、有精神气质、有道德理想的高素质人才。最后,积极拓展和丰富形式多样、内涵深厚的精品活动和拓展实践[12],加强学校第二课堂、校园体育竞赛等有效联动;注重特色体育活动、优秀体育文化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团队凝聚力,激发学生奋斗潜能、服务学科专业学习、职业素养形成等方面的教育熏陶作用。

3.3 完善建设制度,健全现代化体育文化发展长效机制

形成完备的长效发展机制是独立学院校园体育文化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转设后的独立学院应依循办学优势、符合自身发展特点、体现校园文化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创建和完善自身的校园体育文化规则制度[13],使其做到有章可循,保障在规则制度下有效运转。其次,培养一支对学校体育文化理念具有高度认同感且人员结构稳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议通过专兼职结合的方式选拔一批优秀高素质人才参与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来。最后,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协调与评价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一是要加强部门协同,提升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和管理水平,促进部门间、人员间、项目间的交流与合作,做到事事、项项、人人权责分明,防止因沟通不畅出现重复、互相推诿现象等;二是要制定和形成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做到成效评价透明化。以评促建,充分发挥评价考核机制的推动作用,调动校园体育文化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建设成效最大化。

猜你喜欢

转设办学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在晋招生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名单
在晋招生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名单
基于SWOT模型的独立学院转设背景下招生工作策略探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学院掠影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