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2024-03-22刘加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3期
关键词:风险意识头皮输液

刘加玲,王 芳,蒋 倩

(江南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途径,在小儿治疗中由于患儿的不可控性较强,通常需采用头皮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1-2]。护理风险包括护理事故、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护理意外等方面,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护理风险的原因较多,包括患儿本身、医护人员及周围环境等[3-4]。以护理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理念是基于现况调查,找出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从而解决或规避护理风险[5-6]。为探究以护理风险管理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本研究将其应用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对比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3 月至2023 年2 月收治的头皮静脉输液患儿90 例,根据患儿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0.5~8岁,平均(3.42±0.82)岁;其中腹泻13 例,上呼吸道感染32 例。观察组男22 例,女23 例;年龄0.5 ~9 岁,平均(3.50±0.81)岁;其中腹泻15 例,上呼吸道感染30例。纳入标准:意识清晰,认知功能正常;临床资料完整;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心理疾病;伴随恶性肿瘤。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输液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输液情况等;积极疏导患儿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1.2.2 观察组 实施以护理风险管理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为:(1)成立护理风险小组。由1 名护士长、5 名工作经验丰富的责任护士组成。小组成员在入岗前均接受针对性培训,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及其护理知识、护理操作规范、护理纠纷处理等内容;在培训期间,加强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因素的学习,包括社会因素、医院因素及患儿因素,转变小组成员的护理服务理念。(2)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小组成员召开会议,针对近期、既往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客观分析、总结与归纳,明确当前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具体事件有反复穿刺、针头脱落与液体渗漏、感染。(3)护理风险事件应对措施。根据临床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见表1);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开展讲座,模拟静脉输液护理风险事件,提高小组成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表1 以护理风险管理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措施

1.3 观察指标

(1)护理质量:采用我院自制护理质量评价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包括操作技能、基础护理、风险因素意识及服务态度4 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均为0 ~20 分,总分为0 ~80 分。评分越高护理质量越理想。(2)静脉输液安全性:观察并记录反复穿刺、针头脱落、液体渗出、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3)护理风险意识:采用我院自制风险意识调查表进行评估。量表包括风险处理能力、风险管理意向、风险管理态度、风险因素意识及风险管理意识5 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均为0 ~20分,总分为0 ~100 分。评分越高护理风险意识越强。(4)患儿家属心理状态: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进行评价[7]。SAS、SDS 量表分别有20 个条目,均以1 ~4 分评分,总分均为20 ~80 分,评分越高心理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 行统计分析,护理质量、护理风险意识及患儿家属心理状态均采用(±s>)表示,t检验,静脉输液安全性采用[n(%)]表示,χ2检验,P<0.05 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

观察组干预后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分,±s>)

组别 操作技能 基础护理 风险因素意识 服务态度 总分对照组(n=45) 13.04±3.41 13.93±3.30 13.22±3.15 14.46±3.09 54.65±4.39观察组(n=45) 16.63±3.22 16.57±3.29 17.65±2.32 16.77±2.98 67.62±4.52 t 值 5.135 3.800 7.596 3.610 13.808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1 0.000

2.2 静脉输液安全性

观察组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静脉输液安全性比较[n(%)]

2.3 护理风险意识

观察组干预后护理风险意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风险意识比较(分,±s>)

表4 两组护理风险意识比较(分,±s>)

组别 风险处理能力 风险管理意向 风险管理态度 风险因素意识 风险管理意识 总分对照组(n=45) 15.14±2.99 15.29±3.10 15.33±3.06 15.46±2.95 15.25±2.76 76.46±5.64观察组(n=45) 17.68±2.31 16.94±2.45 17.05±2.42 17.19±2.61 17.44±2.54 86.30±5.51 t 值 4.510 2.801 2.958 2.946 3.917 8.372 P 值 0.000 0.006 0.004 0.004 0.000 0.000

2.4 患儿家属心理状态

观察组干预后患儿家属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比较(分,±s>)

表5 两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比较(分,±s>)

组别 SAS 评分 SDS 评分对照组(n=45) 55.68±3.76 57.60±4.32观察组(n=45) 51.26±3.28 52.48±3.71 t 值 5.942 6.032 P 值 0.000 0.000

3 讨论

小儿因年龄较小、各项生理机能发育不完善等,易出现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等,在临床治疗中常采取静脉输液治疗[8-9]。在患儿头皮组织中,静脉分布较广,且头部静脉多以向心方向流动,更容易将药物成分送至全身,同时头部静脉也更容易固定针头[10]。但患儿皮肤相对松弛,且更爱哭闹、躁动,导致头皮静脉输液具有一定风险性,极可能会引起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需要加强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风险管理[11]。护理风险管理在应用时,是通过对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据此制定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12]。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考虑原因为相关医护人员均接受过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其专业知识丰富,自身操作技能逐步提高,且在患儿接受静脉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加强巡视,实时检查其针头固定情况、输液管堵塞情况等,出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避免了意外事件的发生,从而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静脉输液安全性高于对照组(P<0.05)。考虑原因为医护人员在患儿接受静脉输液前,加强与患儿的接触、互动,安抚其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同时还能够减轻其对医护人员、输液环境的陌生感,进而取得患儿的积极配合 。此外,医护人员还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与沟通,提高家属对患儿疾病、治疗方式的了解,促使其了解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鼓励家属在患儿静脉输液治疗期间采用其他方式使患儿处于安静状态,从而提高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性。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护理风险意识强于对照组(P<0.05)。考虑原因为在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护理风险小组成员通过对常见、多发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客观分析,了解其发生原因,并针对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能够大大提高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积极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同时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在提高其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能够树立并强化其护理风险意识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患儿家属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考虑原因为通过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能够提高其专业水平,强化其护理风险意识,进而为患儿提供更为专业、安全且全面的护理干预,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以护理风险管理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更具连续性、针对性,在控制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这一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保证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从而改善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应用以护理风险管理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与静脉输液安全性,强化医护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促进患儿家属心理状态的改善。

猜你喜欢

风险意识头皮输液
增强风险意识 提升监管能力 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 全面提高灾害防控和安全生产水平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让头皮爱上做SPA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