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感染综合防控管理效果评价
2024-03-22汤淑芹
汤淑芹
(邳州市中医院院感科,江苏 邳州 221300)
多重耐药菌是指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具体为一种细菌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增加了临床安全用药及感染防控难度,成为现阶段感染防控部门必须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2]。目前,常见多重耐药菌包含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等[3-4]。临床研究指出,多重耐药菌是引发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尤其是ICU 患者,其多需借助机械通气、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来维持生命体征、控制感染,过多的侵袭性操作及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的退化,可诱发多重耐药菌感染,致使患者身心健康遭到威胁,降低总体治疗效果[5-6]。因此,加强消毒隔离、对抗生素实施分级管理、避免抗生素滥用问题的发生至关重要[7]。目前,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院内防控多倾向于遵循无菌原则、抗生素管理等,常规防控手段较为笼统,缺乏针对性、实用性,故需探索、找寻更为安全、全面的防控手段,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8]。本研究对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80 例展开研究,以期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采用综合防控管理措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以2021 年1 月至12 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n=40,采取常规防控措施,未采取综合防控管理措施),以2022 年1 月至12 月收治的患者为观察组(n=40,采取综合防控管理措施)。对照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52 ~80 岁,平均(66.03±3.18)岁;科室分布:ICU、脑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胸外科分别有15 例、10 例、7 例、5 例、3例;观察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55 ~78 岁,平均(66.10±3.12)岁;科室分布:ICU、脑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胸外科分别有15 例、11 例、7 例、5 例、2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20234578)批准同意实施。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后,经相关检查确诊[9];(2)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研究;(3)年龄>18 岁;(4)住院时间>48 h,均予抗菌药物治疗。
排除标准:(1)遵医行为较差;(2)中途退出研究;(3)同一患者相同部位检出不同菌株。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防控措施:完善、健全医院感染防控制度及规章,确立消毒管理方案,责任到人,明确消毒管理人员工作范畴;限制神经内科及ICU 高危感染风险区域出入人数,防范交叉感染;针对已有多重耐药菌感染者,立即实施隔离处理,防止感染扩散。
观察组实施综合防控管理措施:(1)现场隔离措施落实。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依据相关规范及制度落实现场核查工作、数据统计工作。内容如下,①隔离标识落实。重点对医护人员对于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床头卡、热水瓶等有无按一定要求做好标识进行检查,均做好标识即为隔离标识落实。②手卫生。对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护人员展开手卫生的重点检测。③环境消毒。检查保洁人员的工作落实情况,包括在多重耐药菌患者住院期间是否按时将其床单位予以消毒,包含消毒频次、顺序及消毒液浓度等。④物品专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所使用的物品应做到专人专用。⑤医护人员抽查。对医护人员实行不定期抽查,抽查内容是本科室/病区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病人的基本信息。⑥终末消毒。出院时,检查保洁人员是否及时对患者的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如织物、垃圾处置与消毒等。(2)综合防控管理途径。①理论知识-入科培训学习;②操作知识-现场演练;③实践技能操作-情景模拟;④长效学习-线上微视频。制作微视频,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完成线上学习,时间30 ~40 min/次。(3)完善、健全考核体系。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拟定评估方案,评估内容涉及接触隔离医嘱开具率、措施落实率、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培训落实情况、微生物标本送检有效率;各季度基于科主任、护士长及感控人员多学科管理模式进行评估指标的反馈,并将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中;将优秀感控员、先进感控病区纳入年度评优评先范畴;将感控制度落实、完善状况纳入学科评估范畴;坚决实施院科两级监督管控,并将其结果纳入考核中。(4)隔离信息化系统。优化隔离信息化预警设置,在医生开具接触隔离医嘱后自动启动全员信息系统,强化工勤人员防控管理效果,借助系统自动化识别功能,于检查单右上角形成隔离标识。
1.4 观察指标
(1)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状况:记录并比较两组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2)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质量:采用科室自制量表进行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质量的评价,该量表适用性良好,包括病房管理、消毒管理、健康宣教、危重症患者管理、基础管理五方面内容,各项总分均为24 分,满分120 分,分数越高表示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质量越高[1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展开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s> 表示,计数资料用χ²检验、%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状况对比
观察组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状况对比[n(%)]
2.2 两组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质量对比
在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质量方面,观察组的病房管理、消毒管理、健康宣教、危重症患者管理、基础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质量对比(分,±s>)
表2 两组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质量对比(分,±s>)
组别 病房管理 消毒管理 健康宣教 危重症患者管理 基础管理观察组(n=40) 22.36±1.25 23.41±1.35 23.04±1.57 21.98±1.05 21.42±1.16对照组(n=40) 19.41±4.03 20.18±1.31 20.20±1.48 18.98±1.23 19.06±0.33 t 值 4.422 10.860 8.325 11.732 12.376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多重耐药菌为常见病原菌,伴多重耐药性为此类病原菌的典型特征。相关资料指出,多重耐药菌感染可致诊疗难度增加,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成本[11-13]。常规防控措施内容空洞,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全面性,致使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增加,降低治疗安全性[14-16]。故临床需积极找寻更为安全、有效、全面的防控措施。
近年来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综合防控管理措施在临床上逐渐得到关注,并于相关感染防控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17-18]。本文对80 例住院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较对照组低,防控质量较对照组高,提示综合防控管理措施可提高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质量及效率,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这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本次研究中,综合防控管理通过优化培训模式、多元化健康宣教、优化信息流程等综合防控措施,使患者的防范意识得以提高,积极配合临床工作,提升了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将感染风险降至最低[19-20]。同时,通过定期组织防控感染培训,利于医护人员防控意识及综合素养的提高,从而减少穿刺或其他因素引发的感染,降低院感发生率[21-22]。通过完善、健全考核体系,利于提高医护人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责任心,最大程度减少或避免院感的发生。有学者[23]对2022 年1 月至12 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开展研究,发现实施综合防控措施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为0.22%,低于实施前的3.06%,这与本研究中观察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2.50%低于对照组20.00%的结果基本一致,证实本研究具有真实性、可行性。
综上所述,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采用综合防控管理措施效果显著,可减少或规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提高院感防控质量。但本次研究仍存在不足及缺陷,如方案设计较为简单,且存在纳入样本数量有限、研究范围窄等问题,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性,鉴于此情况后期需对研究方案进行优化,旨在针对性解决研究中的不足和问题,为临床采用综合防控管理措施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