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作家具文物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试析
2024-03-22程群
程群
摘 要:作者曾对晋中地区部分馆藏晋作家具文物进行实地调查与现状评估。结合文献调研,文章重点梳理了晋作家具发展历史与风格特征,阐释了晋作家具文物基本情况与重要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保存现状及病害成因进行深入剖析,尝试提出有关晋作家具文物保护修复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晋作家具文物;价值;病害;保护对策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2.010
在山西晋中地区的文博单位中珍藏着不少晋作家具文物,因工作关系,笔者曾受邀对部分晋作家具文物进行实地调查,有幸近距离接触与鉴赏这些家具文物,其中不乏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如祁县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收藏的犀牛望月镜,灵石县王家大院民居艺术馆收藏的榉木雕木人物架子床(图1),在太谷县三多堂博物馆陈列展示的百寿核桃木屏风(图2)等,无一不彰显出晋作家具的独特魅力与丰富内涵。笔者为之惊叹与感慨的同时,亦为之忧虑不已。鉴于晋作家具的材质,因年代久远、保存条件有限等,一些脆弱的木质家具会日渐遭受各种病害的侵蚀与威胁,对其长久保存和陈列展示十分不利。
1 晋作家具发展历史与风格特征
山西地区的晋作家具颇有特色,是公认的我国四大家具流派之一。晋作家具的历史源远流长,目前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宋元时期开始,山西地区的家具风格已形成一定的体系,其代表品牌有漆器家具、圈椅、炕桌、炕屉(民间叫小书桌)、櫥柜、马扎、神架、四尺半长凳和雕花家具等①。明代以后,应晋商实际需求,发明了铺柜、书(竖)柜等新类型。到了清代,山西富商对家具的档次需求逐渐提高,自然推动了山西本地工匠大胆地吸取、借鉴苏、京两派家具风格,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具有以下独特风格特征的晋作家具。
一是晋作家具用材方面。晋作家具多就地取材,常以山西本地盛产的核桃木和榆木为原料,由于取材方便,晋作家具用料大气②。核桃木是核桃科核桃属,亦被称为胡桃木。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山地丘陵面积高达80%,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十分适宜核桃生长,核桃木主要集中在太行吕梁一带的丘陵山区。
二是在晋作家具造型方面,可概括为对称、结实、稳重、内敛,不同于苏作家具的轻灵、京作家具的高贵、广作家具的霸气,恰恰体现了山西人做人做事的态度。
三是在制作工艺方面,善用漆饰、描金、彩绘、镶嵌、浮雕、透雕、包皮等多种不同的装饰技法,突出体现了晋商富豪追求威严、富贵的象征意味。
四是在地域风格方面,因地域文化的不同,晋作家具可划分为晋北、晋中、晋南三个流派。晋中家具在晋商经济文化影响之下艺术成就最高。晋北家具受游牧民族文化影响,呈现做工粗犷、形体壮硕、用料扎实的特点。晋南家具则在自给自足、农耕生产方式影响下较为朴实无华,注重功能性,且兼具文人气质。
2 晋作家具文物基本情况与重要价值
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的社会背景下,代表地方传统文化的晋作家具文物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经过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鉴定与登记,晋中地区祁县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灵石县王家大院民居艺术馆、太谷县三多堂博物馆均保存着不少珍贵的晋作家具文物。根据实地调查掌握的相关资料,笔者将这些晋作家具文物的基本情况大致归纳如下:一是从时代上看,主要为清代、民国时期;二是从来源上看,多来自民居大院原有旧藏;三是从用材上看,涉及范围较广,以山西本地盛产的核桃木、榆木为主,还有部分为椿木、松木、枣木、榉木等木材,兼有少量紫檀、红木等贵重木料;四是从类别上看,可谓品类丰富、造型多变,涵盖椅凳、柜橱、桌案、床榻、屏架等;五是从装饰技法上看,采用了雕刻、镶嵌、描金、彩绘、漆饰等多种手法。由于涉及文物数量较多,篇幅所限,不便一一赘述。
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会副理事长张德祥先生认为,民间柴木家具占据着我国古代家具成就这座宝塔的塔基地位③。晋作家具作为民间柴木家具的重要代表,承载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历史价值。这些晋作家具文物因流通较少、地方特色鲜明、传承性强、原生状态好、造型变化滞后等,具有极佳的历史研究价值,可以将不同时期的同类家具文物进行类比观察,从结构、工艺及装饰等方面深入剖析其发展演变规律。
二是艺术价值。这些晋作家具文物历经沧桑,多呈现出木质的莹润与糙老、漆色的斑驳与光亮、造型的庄重与活泼、形体的厚重与纤巧、雕刻的精细与粗犷、装饰的华丽与朴素、彩绘的浓艳与淡雅等,这些美的变化给人极大的视觉享受。
三是人文价值。主要体现在这些晋作家具文物作为祖辈们使用过的物件,有以往岁月的记忆,保留了他们的生活印记,可寄托相思、延续情感。同时这些文物还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和怀旧感。
四是科技价值。从专业角度来看,晋作家具文物的结构十分科学,完美展现了我国古代工匠在榫卯结构方面颇高的造诣。在具体造型和结构上既符合力学原理又兼具艺术特色。以有束腰和无束腰两类基本造型为例,有束腰类一般为方腿直足,或鼓腿、三弯腿,辅之以平面、束腰、牙条多层次结合方式;无束腰类则以圆腿侧足多见,附加牙头、牙条和枨子。这些晋作家具文物通过榫卯之间的巧妙结合,组成了完整的家具,既结实耐用又便于维修,均体现了较高的科技价值。
3 晋作家具文物的保存现状
3.1 自然气候环境
晋中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变化明显,总的气候特征是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凉气爽、冬寒少雪。从四季的划分来看,一般春秋季平均气温在10~20℃,夏季平均气温在20℃以上,冬季平均气温在10℃以下。由此可见,该地区全年3/4的时间干燥少雨,仅夏季降水较多,太阳直射时间长、强度大。月平均气温和降水情况详见图3④。
3.2 室内小环境
这些晋作家具精品多陈列在古民居建筑内,作为古建筑日常陈设的一部分常年对游客展示。古民居建筑一般窗户较小,通风不畅;遇旅游旺季游客众多,二氧化碳含量容易超标;很多晋作家具文物摆放的位置无法避开强光照射,长此以往会造成褪色、变色;放在阴暗、通风不畅位置的遇上雨季,若是长时间不移动,腿足及内部角落极易滋生霉菌,从而出现足部受潮、霉斑,甚至糟朽等问题。此外,受陈列展示场地所限,部分晋作家具文物长期被封闭在温湿度条件不达标的普通库房中,有些库房甚至常年不开门通风,难免遭受过于干燥或过于潮湿的极端环境。
3.3 病害类型
通过对这些晋作家具文物的病害进行调研,可以初步从木质胎体、榫卯结构、表面漆膜、外部装饰、金属配件、历史修复六个方面对其病害类型和数量加以辨识、统计:①木质胎体方面,包括构件残缺、构件断裂、面板开裂、胎体裂隙、足部受潮、腿足糟朽、霉斑、虫蛀、鼠咬等;②榫卯结构方面,包括构件变形、榫卯松脱等;③表面漆膜方面,包括漆膜起泡、开裂、褪色、翘曲、脱落、变色、污渍等,以及个别漆器类文物出现的贴纸层老化、残损等;④外部装饰方面,包括装饰物缺失、残损,彩绘或描金装饰褪色、脱落等;⑤金属配件方面,包括缺失、残损、锈蚀等;⑥历史修复方面,包括随意补色、不当补配、不当加固等不当修复。
晋作家具文物普遍存在漆膜褪色、翘曲、脱落以及胎体裂隙、面板开裂、榫卯松脱、足部受潮、灰尘覆盖、装饰物缺失等病害,部分晋作家具文物构件断裂、变形严重,部分出现糟朽和蛀洞。其中,以胎体裂隙、面板开裂、榫卯松脱、足部受潮、灰尘覆盖等病害数量最多,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晋作家具的安全及稳定性;漆膜褪色、翘曲及脱落与装饰物缺失次之,严重影响文物的艺术价值和美观;部分晋作家具存在明显的不当修复,一般是按照普通家具的修补方法进行处理,不符合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修补后无法达到兼顾家具价值延续和功能恢复,影响了晋作家具的美观和价值,不利于文物价值的传承。在实地调查和仔细辨识的基础上,对这些晋作家具文物现存病害数量进行详细统计,不同类型病害占比情况见图4。
4 晋作家具文物病害成因分析
晋作家具文物出现各种病害,主要与制作材料本身特性、自然环境、人为损坏及保养不当等因素有关。木材作为晋作家具文物的主要制作材料,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物质构成的一种天然多孔材料,具有很强的吸湿性,木材细胞中的水分可与外界相互交换,当环境中的温湿度发生变化时,水分的增多或减少便会造成木材的膨胀或收缩,加上木材自身的应力变化以及横切、径切、弦切三种不同的取料方式,极易产生复杂的形变,从而呈现开裂、扭曲、变形等问题。有些面心部位的开裂,还跟早期制作时材料的含水率有很大关系。
除不适宜的温湿度外,光线、有害气体、生物、微生物等也是造成晋作家具文物损坏的重要因素。由于木材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营养丰富、硬度适中,极易遭受各种霉菌、虫害。若遇高温高湿环境,则会加速霉菌、虫害的生长繁殖,进而加剧木质文物腐蚀过程的发展和蔓延。红外线和紫外线都会对晋作家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红外线会造成家具文物表面出现裂隙和翘曲,紫外线则会造成漆膜褪色、脱落,并降低木材强度。另外,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很多有害气体都会对晋作家具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坏,如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臭氧(O3)等。
人为损坏主要是在民间使用和流转过程中造成的无法避免的磨损、磕碰,还有对晋作家具文物本身价值和日常保养维护缺乏正确的理解与认识造成的损害,更有不当修补,造成晋作家具文物出现保养不当的情况。此外,在晋作家具文物流转过程中由于设备简陋、场地条件有限等,也会致使晋作家具文物遭受损害,出现干裂、糟朽、褪色等问题。
5 保护对策
通过实地调查与研究,发现这些馆藏晋作家具文物不同程度地遭受着病害的侵蚀,整体保存状况并不乐观,不少病害相当隐蔽,若非细心勘察难以发现。有些病害在短时间内看似不会对文物造成威胁,但在现有保存条件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病害的发展速度和程度都是无法预料的。鉴于木质文物材质的特殊性和脆弱性,有必要提出有针对性、科学合理的保护对策。
一是及时修复。文物保管单位应安排专人经常对晋作家具文物进行专门检查,如实记录晋作家具文物的保存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当晋作家具文物出现病害时要及时联系专业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修复方案并实施修复。尤其对生物、微生物损害要引起足够重视,晋作家具文物所用材料属于有机质范畴,蕴含着丰富的营养,极易发生霉菌、虫蛀、鼠咬等病害,从而造成晋作家具文物本体糟朽、木质纤维结构损坏、强度降低,甚至大面积缺损,严重影响晋作家具文物的完整性、寿命和价值,因此对于已遭受微生物损害的晋作家具文物必须早发现早修复,及时采取灭菌消杀措施。具体可参照权威文物保护机构处理木质文物霉菌虫害的经验,根据晋作家具文物的具体损蚀状况,选用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熏蒸殺虫处理,为保证灭菌杀虫的彻底性,消杀对象不仅是晋作家具文物本体,还应包括周围环境。此外,有条件时应明确生物、微生物种类与滋生原因,尽可能从源头上杜绝。
二是改善保存环境。文物保管单位应注重改善晋作家具文物的保存环境和存放条件,切实做好预防性保护工作。考虑到晋作家具文物本身材质特性和不适宜的温湿度、光线、有害气体、灰尘、生物及微生物等因素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晋作家具文物保存环境应为相对稳定的无尘库房,温度控制在15~25℃,24小时温差不超过4℃;湿度控制在40%~60%,24小时湿度差不超过5%;库房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紫外线控制在75?watts/lumen以下较为适宜⑤。
三是定期保养维护。文物保管单位应高度重视晋作家具文物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对晋作家具文物的保养主要注意以下5个方面:①当晋作家具文物被灰尘覆盖时,可先用软毛刷轻扫,后用棉麻质地的干布擦拭,切忌使用湿布。若表面沾染了污渍,可蘸取少量水溶性或油性清洁剂擦拭,请勿使用苯、丙酮、汽油等有机溶剂。②应定期聘请专业人员对晋作家具文物进行上蜡保养,建议每季度上蜡一次。上蜡前务必先进行全面除尘,以免造成蜡斑、磨损或划痕。蜡的品种选择和上蜡手法都很重要,一般是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循序渐进、均匀上蜡。③由于木材本身的特性,晋作家具文物应置于前述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中,摆放在房间内阴凉通风的位置,并注意室内一定要具备防火、防光照的条件,切记晋作家具文物同样不能放在过于干燥的环境中,过于干燥会导致木材干裂变形。如果遇到室内空气特别干燥时,可以放置适量盆景、鱼缸等来调节空气相对湿度。④在搬运晋作家具文物时,务必将其抬离地面,轻抬轻放,绝不可生拖硬拽,以免对其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放置时一定要保证放平放稳。⑤晋作家具文物长时间置于地面,腿足部位最易受潮腐朽,在腿足下可放置大小合适的垫块,以尽量减少其吸收地面的潮气。
6 结语
对“病入膏肓”的晋作家具文物实施保护修复,就像病人经历一次开刀手术,不仅损伤元气,还会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疤。如果能在平时做好预防性保护和日常保养,即使是非常脆弱的晋作家具文物,也能“容光焕发、延年益寿”。
注释
①路玉章.晋作古典家具[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1.
②曲遂光,曲蕙蕙.“晋作家具”初探[J].文物世界,2005(2):74-76.
③张德祥.柴木家具:中国古家具的金字塔基[J].东方收藏,2011(1):90-92.
④中央气象台.1981—2010年(晋中)月平均气温和降水[EB/OL].[2022-12-10].http://www.nmc.cn/publish/forecast/ASX/jinzhong.html.
⑤李敬源.故宫博物院藏红酸枝木雕云龙纹宝座修复记[J].文物天地,2023(6):11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