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整体性审思:生成逻辑、内在特质与价值锚定
2024-03-21聂兴旺刘正妙
聂兴旺 刘正妙
摘 要:在构建文化强国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国文化建设规律性的基础上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深刻的生成逻辑,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立了其文化根脉,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百余年探索为其提供了实践基础,习近平深厚的文化造诣与崇高价值追求贡献了重要的主体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民族化与世界化相契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融通、真理性与实践性相联结的核心要义和内在特征。深入学习并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于捍卫党的文化领导权、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实现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具有的重要价值意蕴与时代内涵。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逻辑;内在特质;价值锚定
中图分类号:D61;G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684(2024)01-0019-0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1]。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了文化新篇章。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以后迅速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当前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与含义进行解讀,刘成、李建军基于理论、实践与历史三个维度诠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内涵[2],姜汇泳、王旭东重点分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机理及实践路径[3];二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作用及其时代意义予以阐释,魏崇辉从基本定位、方法遵循和根本依托等角度探讨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指导价值[4],黄伟从“第二个结合”的视角阐明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指向价值[5]。总的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其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基于此,本文拟从整体性视角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内在特质、价值锚定作出分析,以便全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发挥其时代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根基与生成逻辑
历史从哪里发端,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从历史与思维逻辑进行审思,习近平文化思想有着深刻的出场逻辑与历史脉络。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进行科学总结与守正创新,逐渐孕育生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一)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从社会主义发展的深远历史脉络来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逻辑起点与真正理论源头。基于对当代中国现实条件以及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向往的系统分析,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进行了接续发展与时代创新。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以来,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文化理论进行持续钻研,对文化的演变规律、内涵特征、框架结构以及价值意蕴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整体阐释,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曾指出包括文化在内的“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6]196,即文化的生成与发展根源于人的劳动生产实践。马克思也指明了文化的主体性特征——“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7]56,即文化依赖于人这一实践主体而存在,对人及人的解放与发展的关注是马克思文化哲学思考的中心问题[8]。马克思希望通过文化危机批判与社会主义文化建构,使文化真正服务于人的解放及自由全面发展。此后,列宁和毛泽东等各国马克思主义者自觉而全面地凸显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实践向度,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对文化的初步构想推进无产阶级文化革命与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了关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发展的原则方针、策略路径和地位作用等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学习,习近平对如何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先进思想文化形态的规律有了深刻认识。习近平正确看待经济、政治同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将其灵活运用于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治理实践。为适应本国国情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习近平根据现实情况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进行了丰富完善与创新发展。总的来说,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时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二)文化根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续发展了五千余年,至今仍闪耀理性智慧光芒的文明形态。明清以来,我国封建制度走向封闭僵化,西方列国的趁机疯狂殖民掠夺与中国反侵略斗争的接连失败使中华文明蒙尘。毛泽东在革命时期就深刻阐明中国传统文化并不全是糟粕毒素,也留有璀璨的历史成果,认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9]534。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华传统文化加以批判性改造与合理化利用的审慎态度,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融通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跨越式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积淀基础上开辟出的崭新道路。行远至今,习近平在治国理政过程中不断汲取和灵活运用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社会治理进行理论阐释与体系建构,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过程中起着提供资源与承载空间的基础性作用。习近平高度评价了中华文明的璀璨成果,他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10]340
习近平还特别关心中华文明探源与传承工程建设,他强调要着眼于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并着力赓续中华文脉[1],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机活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更要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奠基性功能。同时,习近平多次强调对中华五千余年文明宝库进行系统探照与全面发掘、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与文化精髓[11]45的紧迫性。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思考,习近平阐述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和新思想。总而言之,具有厚重历史积淀的中华文明源源不断地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孕育、产生与发展输出文化养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形态的集中表达与重要成果。
(三)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探索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逐渐冲破了器物逻辑和制度逻辑的藩篱,敏锐地看到思想文化对于国民觉醒与民族崛起的内在推动作用。中国共产党在一定程度上承继了前人强调文化发展重要性的思想主张,自建党起就尤为重视运用科学文化武装全党和改造人民。建党至今一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洪流之中,通过长期艰苦的伟大斗争,积蓄了关于文化建设宝贵且丰富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领导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与出场奠定了实践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基本确定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结合性文化发展原则,同时也形成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形态这一重要理论成果,为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提供了经验支撑与方向选择。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和人民实际需要开启了对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习近平出生和成长于这一年代,深受社会主义新文化形态的教育熏陶。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西文化交相激荡中坚定了吸收西方先进文明成果并“為我所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发展道路。这一时期习近平作为地方文化建设的领导者也参与到推进中华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时代浪潮之中,他对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认知与思考在实践锤炼中逐渐实现体系化和科学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12],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两个结合”为基本原则推进中华民族文明形态的现代化转型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从党的百余年历程来看,注重思想文化发展是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路径遵循。中国共产党通过创新文化形态引领党风民风的先进性建设,实现理论武装全党和全体人民,进而凝聚起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历史合力。总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系统总结与赓续发展中国共产党关于文化建设历史经验以及充分结合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生成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也将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中展现出磅礴力量。
(四)主体力量:习近平的深厚文化造诣与崇高价值追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习近平个人科学文化素养与社会现实关切的集中展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诞生与发展都离不开习近平本人的文化涵养、理想追求以及他对思想文化价值意蕴的深刻思考。
早在陕北梁家河村插队时,习近平就刻苦钻研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史记》等诸多古今中外的经典文本。据当地村民回忆,习近平当时总会带着书籍去干农活,趁农忙间隙抓紧时间阅读经典著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近平对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是读书也带给近平无限的力量”[13]242。习近平将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农业生产和乡村治理过程中,为当地公社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陕北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深化理论学习并将理论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青年时期是习近平立志终身学习、关注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起点。
在正定、厦门与福州等地主政期间,习近平特别关注文化事业,他坚信思想文化工作是一个城市或省份蓬勃发展的灵魂性工程。他对当地历史文物保护、文化市场发展以及文化设施完善等都进行了细致的安排,在其关心与支持下,当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通过推进基层社会文化治理,在思想文化建设过程中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的同时,习近平更为深刻地认识到文化于人于国家的重要性,熟知了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地方主政时期是习近平将他对发展思想文化工作的理论思考付诸实践的重要阶段,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孕育萌发时期。
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4]3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文化建设的伟大探索,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十余年时间是习近平基于中国国情推进思想文化建设的主要阶段,这一时期,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断,并将之熔铸到其文化思想中,使其时代内涵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进而以科学系统的理论形态登上历史舞台。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与内在特质
“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1]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客观评价,彰显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本质内容及其内在机理的科学性。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性与人民性、民族化与世界化、历史性与时代性以及真理性与实践性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这四个维度既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也是其基本特征。
(一)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本色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首要特征在于其鲜明的政治属性,即推进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多次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以及“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14]23。在思想文化建设工作中,尤其需要从整体视角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关系,如果把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就会偏离文化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正确发展轨道。
在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再次强调要“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1],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指明了党对文化建设事业的全面领导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发展道路、激活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的根本政治遵循。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集中领导确保了我国文化建设道路的正确性。百余年来,正是坚持与维护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我国文化事业才能结出累累硕果并行稳致远。
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出党性须寓于人民性之中,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坚持党性原则,更要秉持人民立场。人民情怀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旨归,习近平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15]288,认为只有文化建设真正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我国文化事业才能繁荣发展。从文化建设实践维度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与思想文化工作者要坚守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立场与观点,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激发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努力使文化发展成果具有生命力、感召力和影响力,真正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与人民的检验。
(二)民族化与世界化契合联结阐明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宽阔视野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具有显著包容性的开放思想体系,能够在实践中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中华民族特色与宏大的全球视角,既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余年源远流长的文明成果,旨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与推进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转向,又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同时注重世界文明发展的整体性,将中华文明置于世界文化发展共同体中加以考察,主张在文明的互动交往中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文化的本土性内容和民族风格是区别于其他任何族际文化的特殊表征。习近平深刻指明:“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16]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华儿女能够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没有文化的独有标识,人民就难以产生深刻的民族认同与精神共识,民族就会丢失主体性根基。习近平文化思想珍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始终从传统文化成果中汲取能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提供资鉴的先进文明基因,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来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并进一步扩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发展的空间场域。
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不意味着走极端民族主义的狭隘道路,习近平文化思想承继着“胸怀天下”的情怀,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习近平倡导将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作为基本原则,在各国命运紧密相连的“世界历史”格局中平等地互动互鉴,“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17],推进人类文明繁荣发展。着眼历史,中华文明正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中历久弥新、走向辉煌的。封建社会末期文化体系的全面僵化导致中华文明陷入了难以适应甚至严重阻碍社会进步的空前危机,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致力于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化体系,这才使得中华文明转危为安。可见,任何一个文化体系,固步自封必然走向衰落,若想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与磅礴气象,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是重要前提。
(三)历史性与时代性的融通结合凸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穿透力
近代以来,历史与时代的关系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诸多知识分子以“古今之辩”的二元对立观点展开了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两者关系的探讨,这严重割裂了文化的历史性与现代性的辩证关系。为批判这一错误思潮,澄清文化的历时性特征,习近平强调:“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18]这一重要论断以融贯性思维和发展性视角把握传统与当代两种文化的内在连通性,指明了文化形态兼具历史性与时代性,是历史成果积累与现代化实践经验的矛盾統一体。
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9]17文化自信根源于对中华民族辉煌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自信,它同时能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精神支撑。文化自信作为一种正向积极的精神力量,能够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的内在自觉,有利于挖掘新时代文化建设所需的文明资源和精神养料,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在新旧文明更迭的关键历史节点,习近平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新时代文化使命,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1]。构筑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形态需要在人类历史坐标轴上进行回溯与展望,因为对这一目标的追寻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既要对历史及其成果进行总的考察,也要对当下及其走向进行展望。因此,习近平文化思想在诸多维度都敞现出历史与时代紧密联结的鲜明特征。
(四)真理性与实践性的辩证统一诠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内涵
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之初就指明理论的归宿在于“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7]136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在继承党的基本观点、方法和光荣历史传统的基础上,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1],实现了研究思想理论与聚焦现实问题、真理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化阐释,蕴含着深刻的真理性和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因其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学理和完备体系而具有穿越时空的深远影响力。习近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1]17,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举措,形成了系统且科学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现代化飞跃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和世界文明共同体作出了国际性贡献。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突出特征,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走向深化,也只有通过指导实践、改造世界才能实现其本身的价值。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内在贯通,在观照现实和解决问题中深化了文化理论研究。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回答了在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文化以及怎样建设文化”的重大问题,展现出空前的现实解释力与实践指引力。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蕴与时代内涵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出场,对于指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中华文明现代化转型乃至全人类文明繁荣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文化治理与发展过程中具有绝对领导权,同时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继而创新党的理论体系的目标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还要求加快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在此基础上秉持“胸怀天下”的国际视野,向世界各国推介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推动中外文明互动互鉴,为追寻全人类共同价值与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力量。
(一)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体系
关于文化发展事业,习近平提纲挈领地指出“七个着力”的基本要求,其中首要规定就是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党的全面领导的牢固程度决定着我国文化建设的前途命运,捍卫党在中国现代化道路中的绝对政治领导地位,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坚定正确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保证。
从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层面来看,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以及全党的核心地位,切实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奠定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与组织架构。毛泽东曾深刻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9]526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11]66的重要性,干部人才是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的主力军和领头羊,所以亟需培养和锻造一支德才兼备、具有现代化文化治理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出他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关键力量。同时要明确各级党委、党组织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主体角色与责任使命,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亿万党员的历史主动性,通过政治号召、情感动员等方式将人民组织起来,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自觉参与到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事业中。
与此同时,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思想引领作用,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思想旗帜,灵活运用包括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智慧结晶以及新时代党领导社会治理的实践经验,充分扩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涵义,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将党的宗旨初心、理想信念、政策主张以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最终全面提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与科学素养。
(二)助推優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担负铸就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使命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嬗变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在世界文明猛烈碰撞中消解主体性危机的精神力量。中华文明具有显著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征[18],以从未中断、源远流长的历史生命给予中国人民坚定的历史自信。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故步自封引发的社会全面危机促使无数仁人志士产生文化革命的觉醒意识。由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群众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重塑传统文化,根据现实情况创新文化形态并将之广泛运用到社会治理全过程之中,逐渐检验出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社会建设全局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深入推进传统文化精髓现代化改造和创新性发展的紧迫性。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首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第二个结合”)的方法论镜鉴,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目标要求。这些重大时代命题的接连出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思想解放,激发了文化创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了一大批优秀文化成果的涌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使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明显增强。
毋庸置疑的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经过长期的团结奋斗才能达成。为汇聚起探索中国现代化文明形态的巨大历史合力,实现全国各族人民从自在自发到自觉自为的重要转变,必须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构筑共有的精神家园。同时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及阐释,并将其深刻熔铸到我国思想文化工作的各个方面与整体过程,努力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前进道路中展现出新气象新作为。
(三)加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以中国叙事体系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本质要求,世界各国文明只有通过不断交流才能共同发展,只有相互借鉴才能彼此成就,中华文明正是在同其他民族文明的良性互动中获得不竭成长动力的。随着国际格局的加速演变,各国人民之间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始终秉持着荣辱与共、命运相连的文明理念,开辟了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国际秩序新模式,倡导各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的博采众长。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也深刻认识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所以必须着重防范和化解来自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挑战。习近平始终强调“在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中,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14]205,针对部分国家对中国的污名化、扭曲化宣传行为,必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斗争和舆论引导,向国际社会发出中国真正的声音、真实还原中国立体形象。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属于世界现代化史的一个组成部分[20],所以各国应着眼全球,切实推进世界历史进程。在综合国力日益强盛的当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努力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蕴含的普遍经验和智慧价值能够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为破解世界性难题、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提供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的国际传播全面超越了西方的资本逻辑和霸权取向,是在“尊重和支持各国人民对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17]的基础上积极塑造人类社会文明繁荣的未来图景,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也因此得到显著提升。
为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及其辐射效应,必须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和改进国际传播体系,摒弃过去忽视文明差异性的机械思维。讲述中国故事必须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上深化国外受众特性研究,整合中外的概念辨析和逻辑表述,使“讲透”与“听懂”相贯通,提升话语表达力和针对性。同时也要获取目标受众的明确诉求,回应国际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革新话语表达方式与叙事体系。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与凝练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互动,推动中国方案国际传播效能的全面提升,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进而实现世界各国文明的百花齐放,塑造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的世界文明百花园。
[责任编辑:李小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N].人民日报,2023-10-09(1).
[2]刘成,李建军.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J/OL].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23.c.20231016.0954.002.
[3]姜汇泳,王旭东.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实践进路[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8-14.
[4]魏崇辉.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基本定位、方法遵循、根本依托[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23-34.
[5]黄伟.习近平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指向[J/OL].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23.c.20231030.1032.002.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邹广文.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展开逻辑[J].求是学刊,2010(1):29-35.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12]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开幕强调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精神力量[N].人民日报,2023-06-08(1).
[13]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15]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16]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7]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23-03-16(2).
[18]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3(17):4-11.
[19]習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0]任剑涛.在现代化史脉络中理解“中国式现代化”[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1-11.
Holistic Thinking of 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Generative Logic,Intrinsic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Anchoring
NIE Xing-wang,LIU Zheng-miao
(School of Marxism,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 411201,China)
Abstract:During the new period of building a strong cultural country and modern Chinese civilization,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t its core has formed the major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of 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on the basis of a profound grasp of the regularity of Chinas cultural construction.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has a four-fold profound generative logic:Marxist cultural theory lay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it;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establishes its cultural roots;the CPCs century-long exploration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provide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and Xi Jinpings profound cultural attainments and pursuit of high values contribute to an important main force.At the same time,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has four core meanings and intrinsic characteristics,namely,the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Party spirit and the people spirit,th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nation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the combination of historicity and epochalism,and the unity between truthfulness and practicability.The in-depth study and implementation of 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is of incomparabl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for safeguarding the Partys cultural leadership,advancing the adaptation of Marxist theory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the era,realizing the modernization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deepening the exchanges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civilizations,and creating a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Key words: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generative logic;intrinsic characteristics;value anchoring
收稿日期:2023-10-31
基金项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制度化研究”(CX20231025)
作者简介:聂兴旺(1999—),男,湖南岳阳人,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研究;刘正妙(1984—),男,湖南岳阳人,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毛泽东思想与党的理论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