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历程与经验

2024-03-21刘利才董劲昌

关键词: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

刘利才 董劲昌

摘 要:重视培育青年奋斗精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与复兴伟大实践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总体上经历了引导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号召青年为“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政权”而奋斗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教育青年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激励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培育青年奋斗精神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坚持党的领导与思想引领的统筹保障、坚持服务大局与青年发展的同向同行、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的良性互动、坚持制度建设与组织赋能的协同推进以及坚持方法创新与环境优化的有机结合。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党的青年奋斗精神培育工作只有充分把握历史经验、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挥系统合力,才能使广大青年始终成为推进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奋斗力量。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青年奋斗精神;历史探索;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D432.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684(2024)01-0055-08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希望所在。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青年的教育培养,尤其重视培育青年的奋斗精神。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系统回顾中国共产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历程并总结其经验,对新时代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具有重大意义。学界对此予以高度关注,研究成果斐然。就已有的研究成果而言,学界主要从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特定群体、现象问题、价值意蕴和增效路径四方面展开,而专门针对中国共产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历程与经验的成果相对较少,且主要与各个历史时期党的青年思想与青年工作有关。就中国共产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历程来看,有学者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党的青年价值观培育[1]、青年理想信念教育[2]、青年思想政治工作[3]、艰苦奋斗教育[4]等,从这些研究成果中可以窥见中国共产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历史脉络。就中国共产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经验来看,有学者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党的青年工作[5]、青年价值观培育[1]、青年思想政治教育[6]等党的青年工作经验。综上所述,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青年思想和青年工作经验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思想启迪和学理资源。但是,当前学界从百年党史的视角对中国共产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历程梳理和经验总结还不足。鉴于此,以百年党史的视角系统回顾中国共产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历程并总结其经验,不仅能使党的青年奋斗精神培育工作不断守正创新,而且还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当前深刻变化的国内国际局势,从而更好地指导青年奋斗精神的培育工作。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引导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奮斗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认识到“劳苦青年群众占人口百分之三十以上,在斗争中他们又是最勇敢最坚决的”[7]745-746这一青年群体特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十分重视青年,尤其重视培育青年群体的奋斗精神。这一时期,引导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主题。

第一,创设青年组织,使其成为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战斗堡垒。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重视以青年组织的创设来培育青年的奋斗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筹建期间,作为党的后备力量培养机构的中国青年团早期组织也随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党的领导下正式成立,其纲领明确:“一方面为改良青年工人、农人的生活状况而奋斗,并为青年妇女、青年学生的利益而奋斗;一方面养成青年革命的精神,使向为解放一般无产阶级而奋斗的路上走”[8]74,这表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肩负着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重任。此外,针对青年群体的不同,党通过引导创设相应的青年组织来培育青年的奋斗精神。如在青年学生中成立学生联合会、在青年农民中组织农民协会、在青年工人中成立工会等。同时,党还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使命任务成立相应的青年组织,如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青年抗日先锋队等,这些组织在培育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上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第二,开展青年教育,夯实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理论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重视通过青年教育来培育青年奋斗精神。其一,党通过创办文化补习机构来对青年进行奋斗启发教育。如这一时期党在青年工人中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工人夜校和开办识字班,在青年农民中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与训练班,在青年军人中设立苏维埃大学、中国工农红军大学、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等高等院校,在青年学生中通过开设课程、成立研究团体、创办书社来对青年进行奋斗启发教育。其二,党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形势需要来对青年开展奋斗理论教育。大革命与土地革命时期,党通过对青年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理想信念教育,提振了青年投身反帝反封建的奋斗热情和革命的必胜信念;抗日战争时期,党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精神教育引导大批青年为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解放战争时期,党通过对青年进行反美反蒋的爱国民主教育,引导青年为反内战、促和平而不懈奋斗。

第三,领导青年运动,注重在实践锻炼中培育青年奋斗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重视在青年运动中培育青年奋斗精神。党成立伊始,各级党组织就将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并在组织工人运动的过程中培育青年的奋斗精神,使得青年党员、青年工人始终成为工人运动的中流砥柱。在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以学联、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代表的青年学生也积极声援甚至投身青年运动队伍,团结一致地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作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为挽救民族危机,党号召广大青年投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民族解放而斗争。此外,为克服经济上的严重困难,党号召青年参与大生产运动,在劳动实践中,广大青年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得以涵育。解放战争时期,党号召青年参加反内战、争和平的爱国民主运动。广大青年积极参与的“一二·一”运动和“五·二〇”运动,不但助推了爱国民主运动的胜利,也使广大青年锤炼了奋斗本领,增强了奋斗精神与革命意识。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号召青年为“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政权”而奋斗

为适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需要,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政权”而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目标方向。

第一,依据基本国情,在恢复经济与保卫祖国中培育青年奋斗精神。一方面,党在恢复国民经济中培育青年奋斗精神。面对百废待兴的国民经济,各大高校通过开展爱劳动教育、组织青年学生参与土地改革运动和“三反”运动,以及倡导勤工俭学和到基层边疆工作来培育青年学生的奋斗精神。同时,党依托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广泛动员全国各族青年参与国民经济建设,“把青春献给祖国”“争取做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等口号成为当时青年奋斗的生动写照。另一方面,党在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培育青年奋斗精神。1950年,面对美帝国主义武装侵略朝鲜并欲将新中国扼杀于襁褓的企图,党培育青年的奋斗精神,激起了广大青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奋斗热忱,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在朝鲜战场上艰苦奋战、舍生忘死,最终以我们的“刚少气多”战胜了敌人的“刚多气少”,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在培育青年奋斗精神方面的显著成效。

第二,深入工农群众,在参与工农业生产实践中培育青年奋斗精神。一方面,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培育青年奋斗精神。1956年,党中央号召城市的中小学毕业青年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与社会主义建设,广大青年在“向荒山、荒地、荒滩进军”的农业生产实践中锤炼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在工业生产实践中培育青年奋斗精神。为满足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自1954年起,工业战线的各种青年突击队、青年节约队、青年监督岗相继成立,大批青年工人冲锋在工业生产一线,以奋斗的精神面貌夯实了我国工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此外,在“三线建设”中,众多青年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艰苦奋斗精神在“三线”地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使得一批批基础工业、国防工业、科研院所在我国“三线”地区相继建立,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广大青年在参与工农业的生产实践中,不仅使工农业的产量、质量得到快速提升,其自身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奋斗精神得到进一步激发。

第三,选树先进典型,在向榜样学习的过程中培育青年奋斗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出了以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王进喜、马万水、张本林、赵梦桃、孟泰、焦裕禄、邓稼先为代表的先进人物,涌现了以大寨、大庆、马恒昌小组、“硬骨头六连”以及“南京路上的好八连”为代表的先进集体。党根据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需要,通过典型示范与榜样宣传的方法,广泛号召青年学习这些先进典型所展现的艰苦奋斗精神,在青年中掀起了学习雷锋、焦裕禄和学习“铁人”精神、学习解放军等热潮,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青年参与社会主义革命实践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热情。此外,这一时期,共青团还在青年中掀起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这场学习热潮使得千百万青年的奋斗精神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不断得到锤炼。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育青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拨乱反正,党的青年奋斗精神培育工作重回正轨。服务于经济建设,培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四有”青年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重要导向。

第一,注重思想解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培育青年奋斗精神。随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以及由“潘晓来信”引发的关于人生意义的大讨论的展开,特别是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以及1981年至1986年中国女排在国际赛场上的“五连冠”表现,极大地促进了青年群体的思想解放,广大青年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奋斗的时代强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思潮的不断涌入使我国部分青年出现了奋斗精神淡化的问题。对此,党通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培育青年奋斗精神。在“争当新长征突击手”“争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锋”和高校再次掀起的“学习雷锋”热潮以及学习“当代保尔”张海迪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广大青年的奋斗精神得以培育,奋斗风貌得以彰显。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也为新时期的青年奋斗精神培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二,始终围绕中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培育青年奋斗精神。1980年,教育部、团中央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使学生把个人理想同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并努力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奋斗。1989年,邓小平强调:“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9]3061998年,江泽民指出:“青年人要有理想,还要有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10]125胡锦涛同样重视培育青年奋斗精神,他指出“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青年难以担当重任。青年要干成一番事业,就必须不畏艰难、矢志奋斗”[11]588。此外,在改革开放初期,党还通过引导青年认清我国发展與西方发达国家间的巨大差距来激发青年的奋斗精神。在此背景下,求知若渴的“文化热”、科学报国的“陈景润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的“青海热”“西藏热”和“开拓大西北热”成为当时青年奋斗的真实写照。

第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多维方法。这一时期,党重视依靠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来协同培育青年奋斗精神。在学校场域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来加强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学理支撑,通过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来培育青年奋斗精神;在家庭场域内,重视通过家庭教育来培育青年奋斗精神,如这一时期我国首个家庭教育专项政策《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九五”计划》发布;在社会场域内,青年奋斗精神则依托党成立的基层党校、职工政校、农民夜校、市民学校、社区教育学院等各种教育组织来培育[12]386。此外,将奋斗精神培育融入党的各项工作、融入青年的自我教育过程,以及依托网络媒体的宣传教育、优秀文化的环境熏陶等都是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多维方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激励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广大青年擘画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13]53的奋进蓝图,指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主题和方向。

第一,紧扣时代主题,以实现中国梦引领青年奋斗方向。紧扣中国梦这个时代主题,党主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来培育青年奋斗精神。在理论维度,“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奋斗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任务”是我们党对何谓奋斗、为何奋斗、为谁奋斗以及怎样奋斗问题的深刻回答,进一步夯实了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理论根基。在实践维度,党通过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使广大青年筑牢了实现中国梦的共同思想基础;通过评选、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向善向上好青年”等的奋斗事迹,增强了广大青年实现中国梦的奋进力量;通过引领青年投身西部建设、决战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等实践活动,使广大青年在奋斗实践中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切实笃行“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14]336。

第二,注重全面发展,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增强奋斗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15]新时代以来,党立足于青年的成长成才需要,通过号召广大青年在基层一线中长才干、在创新创业中壮筋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在前,在促进青年全面发展中增强青年奋斗本领。在基层一线,青年大学生在“三下乡”“三支一扶”中默默奉献、青年工人在工厂车间苦练技术、青年农民在田间地头寒耕暑耘、青年健儿在训练场上刻苦训练,他们以实际行动阐释了新时代青年“衣食无忧而不忘艰苦、岁月静好而不丢奋斗”的精神风貌。在创新创业中,大批青年响应号召,在“天宫”“嫦娥”“天问”“蛟龙”“墨子”等重大科研攻关中担重任,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挑大梁,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当急难险重任务来临时,广大青年冲锋在前,脱贫攻坚、抢险救灾、志愿服务等一线始终挺立着青年的奋斗身影。

第三,健全培育机制,以多方力量协同汇聚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的合力。新时代,党通过建立健全各种机制来协同多方力量培育青年奋斗精神。首先,建立并完善“三全育人”机制。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党持续探索并在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统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推动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培育青年奋斗精神,将奋斗精神培育寓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理论和实践中。其次,不断完善青年工作机制。从中央首次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到发布我国首份青年发展规划和关于青年的白皮书,再到首次以党中央名义下发的少先队工作文件,以及统筹部署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等,这些青年工作机制的完善使大、中、小学与党、团、队等奋斗精神的培育链条得到有效衔接,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奋斗精神的培育力量进一步汇聚。

五、中国共产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百余年历程深刻回答了青年奋斗精神由谁培育、为谁培育、怎样培育三个核心问题,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及时总结这些经验,对于在新征程上继续凝聚起广大青年的磅礴奋斗力量具有重大意义。

(一)坚持党的领导与思想引领的统筹保障

纵观中国共产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历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马克思主义引领是首要经验。一方面,培育青年奋斗精神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4]16青年作为国家、民族事业发展的关键支柱力量,其奋斗精神培育成效关乎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根本准则。党对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全面领导,既是我们的鲜明特点,也是我们的最大优势。总之,百余年来,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实践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归根结底是在党的全面领导、精准掌舵和有力领航下完成和取得的。立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面对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社情、民情,培育青年奋斗精神更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另一方面,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青年奋斗精神的培育。党的青年奋斗精神培育工作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贯彻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中走过了百余年光辉历程。革命战争年代,广大青年在毛泽东思想的引领下踊跃投身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革命奋斗实践;改革开放时期,广大青年又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的引领下,积极服务于经济建设、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拼搏奋斗;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对何谓奋斗、为何奋斗、为谁奋斗、怎样奋斗等问题做出了深刻回答,还为广大青年指明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前进方向。历史与实践证明,在新征程中培育青年奋斗精神,党要继续担负起“掌舵者”与“领航者”角色,马克思主义要继续发挥出思想引领作用,使党的掌舵领航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引领更好地统筹保障青年奋斗精神培育,不断激发广大青年的奋斗精神。

(二)坚持服务大局与青年发展的同向同行

纵观中国共产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历程,坚持服务社会大局与青年发展的同向同行是重要经验。一方面,培育青年奋斗精神要坚持服务社会大局。民主革命时期,围绕推翻“两半”社会、取得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社会主要任务[16],培育为反帝反封建而永久奋斗的革命青年成为我们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主要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围绕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主要任务,培育为人民利益而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劳动青年成为我们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主要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围绕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要任务,培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竞相奋斗的“四有”青年成为我们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主要目標。进入新时代,围绕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要任务,培育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成为我们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主要目标。另一方面,培育青年奋斗精神要坚持服务青年发展。服务青年发展,就是要照顾青年特点,满足青年的发展需求,激发青年奋斗的内生动力。民主革命时期,党在引导青年参与革命斗争运动和解决青年的切身利益问题中激发青年奋斗的内生动力。新中国成立后,党着眼于青年发展需要,提出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17]330的全面发展的成员。改革开放后,党中央首次明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18]294,这为培育青年奋斗精神要服务于青年发展提供了理论遵循。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根据青年特点,在培育青年奋斗精神中注重把青年一代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历史与实践昭示,坚持服务主要任务与青年发展的同向同行,既能使青年奋斗精神培育做到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又能让青年在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始终掌握自身奋斗的历史主动。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培育青年奋斗精神时要坚持服务主要任务与青年发展,使广大青年始终以奋斗的姿态全面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三)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的良性互动

纵观中国共产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历程,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中的良性互动始终是其重要手段。一方面,党深谙理论教育在培育青年奋斗精神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寓青年奋斗精神于理论教育中。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就以机构教育等形式引导青年学会“怎样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去奋斗”[19]15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加强对青年进行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的教育”[20]59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通过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以及精神文明教育,引领广大青年“热心于改革和开放,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献身”[21]261。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将奋斗精神培育与“中国梦”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四史”教育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相结合,引领广大青年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另一方面,寓青年奋斗精神于实践锻炼中。党始终重视在实践锻炼中培育青年的奋斗精神。革命战争时期,在党的引领下,广大青年在工人运动、大生产运动、爱国民主運动等革命斗争实践中锤炼了奋斗意志、增强了奋斗本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工业农业生产等实践活动中,广大青年的奋斗精神得以激发,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承。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热”“陈景润热”等现象的涌现,以及“争当新长征突击手”“为重点工程建设献青春”等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广大青年在学习实干中为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奉献青春热血。新时代以来,在中国梦的时代主题指引下,广大青年奋力投身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构筑伟大梦想,时刻践行“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时代宣言。历史与实践表明,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的良性互动是青年奋斗精神培育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要在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的良性互动中培育广大青年的奋斗精神,使广大青年始终以奋斗的精神面貌全面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四)坚持制度建设与组织赋能的协同推进

纵观中国共产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历程,制度建设与组织赋能的协同推进一直是其重要抓手。一方面,培育青年奋斗精神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党对青年奋斗精神的培育一直是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革命战争年代,党通过决议案和教育方针的形式来保障青年奋斗精神培育。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建立以及《关于在学生中提倡勤工俭学的决定》(1958)等文件的颁布,青年奋斗精神培育已逐渐向制度化方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1995)、《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等文件的发布,表明党进一步推进了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的制度建设。进入新时代,《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发布,表明党越来越注重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推进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培育青年奋斗精神要坚持组织赋能。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通过直接领导和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联系、组织、动员青年方面的积极作用来赋能青年奋斗精神的培育。民主革命时期,共青团、工会、农会、青联等群团组织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来动员青年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协、全国工商联等群团组织相继成立,又进一步壮大了群团组织培育青年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党又进一步发挥群团组织在青年中弘扬艰苦奋斗传统、进行艰苦创业教育以及激励青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的作用。进入新时代,使青年一代“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接续奋斗”成为群团组织的重要工作[22]。历史与实践证实,坚持制度建设与组织赋能的协同推进是中国共产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重要抓手。新征程上,培育青年奋斗精神要继续用好制度建设与组织赋能这两种手段的协同作用,更好地保障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五)坚持方法创新与环境优化的有机结合

纵观中国共产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历程,我们党十分重视方法创新与环境优化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培育青年奋斗精神要坚持方法创新。百余年来,我们党不断探索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船”与“桥”的问题。革命战争年代,党通过选树李大钊、杨靖宇、赵一曼、张思德、刘胡兰等革命斗争模范人物,以榜样示范激发青年的革命奋斗热情。建国后,除了学习军队、农业、工业以及科技战线中涌现的先进模范,围绕重大事件与党的中心工作开展说服教育和道德教育是这一时期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又一方法。改革开放新时期,除了号召青年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的模范个人与先进集体,党还注重关照青年的物质利益需求。新时代以来,党除了宣传、表彰模范人物与集体,还注重实现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的全员协同,并不断推进培育方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另一方面,培育青年奋斗精神要注重环境优化。“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23]545党历来重视通过优化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环境来培育青年奋斗精神。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改善能激发人民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进而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也认为优化经济、政治环境能影响人民的精神面貌,从而使人民群众的思想行为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上来。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更加重视环境对培育奋斗精神的作用。除了优化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环境,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就优化家庭、学校、社区与网络空间环境做出重要论述,这些都为新时代条件下培育青年奋斗精神指明了着力方向。历史与实践启示,方法与环境是奋斗精神培育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培育青年奋斗精神要更加重视方法与环境的重要作用,注重方法创新与环境优化的有机结合。

中国共产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百余年波澜壮阔历程已经证明,党对青年奋斗精神的培育实践不仅是党的百年奋斗的重要组成,还是党实现革命、建设、改革任务与迈向复兴目标的重要依托;党对青年奋斗精神的培育实践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重要依靠,更是救国、立国、富国、强国的重要途径。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也进入关键阶段,在“两个大局”深刻交融互动的当下,培育青年的奋斗精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宝贵经验,对推动党的青年奋斗精神培育工作守正创新,引领广大青年踔厉奋发、挺膺担当,使青年始终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以高远的站位、宽广的视野来推动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的继承、创新、发展,更好地引导广大青年在新征程中持续铸就奋斗的青春底色!

[责任编辑:李小燕]

参考文献:

[1]荆蕙兰,刘东.中国共产党青年价值观培育的百年历程、经验传承与现实启示[J].北京青年研究,2021(4):5-13.

[2]米占民.中国共产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6):23-31.

[3]陈绍辉,孙熙国.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湖北社会科学,2022(9):161-168.

[4]李欢.改革开放以来党的艰苦奋斗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石家庄: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5]宁宇,石磊,李朋飞.建团百年来党领导青年工作的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J].机关党建研究,2022(5):25-29.

[6]段晋美.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百年历程及基本經验[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22(5):13-20.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6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2]王树荫.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5]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16]艾磊,郭根山.中国共产党实现人民幸福的百年历程与经验探赜[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1-8.

[17]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8]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4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21]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22]习近平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 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赋予的使命任务 充分激发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N].人民日报,2023-06-27(1).

[2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The Course and Experie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of China in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Youth Struggle

LIU Li-cai,DONG Jin-chang

(School of Marxism,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9,China)

Abstract: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youth struggle spirit has always been the fine tradition and political advantage of the CPC in promoting the great practice of revolution,construction,reform and rejuvenation.The CPCs cultivation of youth struggle spirit has generally gone through four historical periods:the period of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in which young people are guided to struggle for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peoples liberation”,the period of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which young people are called upon to struggle for “consolidating and developing the peoples democratic power”,the new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which young people are taught to struggle for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at inspires young people to strive for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Over the past century years,the CPC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in the cultivation of youth struggle spirit,which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adhere to the overall guarantee of the Partys leadership and ideological guidance,adhere to the same direction of serv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and youth development,adhere to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oretical education and practical exercise,adhere to the coordinated promotion of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empowerment,and adhere to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method inno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optimization.Based on the new journey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the cultivation of the CPCs youth struggle spirit can only be achieved by fully grasping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strengthening historical self-confidence,enhancing historical initiative,and giving play to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system,so that the majority of young people can always become a strong force in the struggl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country and the great cause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Key words: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pirit of youth struggle;historical exploration;basic experience

收稿日期:2023-07-26

基金项目:四川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新时代青少年奋斗价值观培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SC22SZ013)

作者简介:刘利才(1963—),男,四川开江人,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董劲昌(1998—),男,四川南江人,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观的历史嬗变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国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经验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