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分析

2024-03-21王艺璇

大众文艺 2024年2期
关键词:策划群众活动

王艺璇

(五莲县文旅产业服务中心,山东五莲县 262300)

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群众是其中的主体,活动则是客体,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群众性、自娱性、倾向性、传承性。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交流的先决条件,但实际参与程度并不高,部分基层政府部门并未给予群众文化活动足够的重视,导致其流于形式,没有将文化价值最大程度发挥出来,产生的文化效应并不理想。另外,文化活动组织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充分考虑到各类群众的个性化文化需求,使得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有所弱化。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展开深入研究。

一、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现实意义

第一,满足精神需求。在新时期背景下,受到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影响,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随之开始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的需求。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能够让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起来,陶冶群众文化情操,帮助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前,由于很多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长时间无法得到满足,导致滋生出了不良习惯,而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常态化组织艺术普及活动、艺术教育课堂、惠民讲座等多种类型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问题,有效筑牢城市文化高地,促使全民的文化修养以及生活幸福指数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他们带来优质的文化活动体验[1]。第二,增强身体素质。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严峻,部分老年人没有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且存在盲目锻炼现象,锻炼方式、锻炼时间均不够合理。而中青年群体,在学习与工作中处于久坐状态,承受着较大的身心压力,在日常运动量不足的情况下,身体素质也呈现出下降趋势。群众文化活动具有简单易学、趣味性强的特点,适合不同年龄段的群众,只需要他们利用空余时间坚持参与,就能轻松达到强化身体机能的目的,进而改善当下生活状态,加快良好锻炼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第三,提升思想素质。现代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智能移动设备大范围普及,群众只需要利用手机就能便捷地获取各种信息。然而,网络具有开放性,其中充斥着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不乏存在错误信息、消极思潮,倘若理想信念不坚定或者分辨能力薄弱,极其容易受到错误思潮的影响。定期面向群众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涵深厚的文化活动,借助活动契机将正确价值观、前沿思想潜移默化地传递给群众,对于提升群众思想素质具有积极意义。第四,促进社会稳定。群众文化活动顾名思义,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群众性,群众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与更多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与人矛盾的发生概率。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邻里之间的交流大幅度减少,人们彼此之间陷入相对隔绝、相对孤立的状态,群众的幸福感出现下滑[2]。由街道社区发挥主导作用,积极组织乒乓球、阅览室、象棋、广场舞、诗歌朗诵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学习娱乐形式,让街道社区内呈现出一片快乐和谐的景象,促使群众在广泛参与中切实增强自身的幸福感、获得感。并且在一定社会环境下形成特有的社会约束力,进而实现和谐社会环境的营造。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的基本原则

(一)群众性原则

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群众是其中的参与主体,为了切实保障群众文化活动取得理想化效果,必须准确定位活动方向、活动目的、受众群体。事实上,群众文化活动的核心目的在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所以活动组织与策划人员应当始终坚持群众性原则,从群众实际情况、真实需求出发,审慎地选择场地、规划项目、设计方案。在场地方面,应当充分考虑当地情况,首选广场、社区、公园等场地;规划项目上,则应该紧紧围绕群众审美取向,确保所选活动是多数群众喜闻乐见的,如此才能将其参与热情最大程度调动出来,建议将活动划分为体验、观赏两种类型,前者的侧重点在于让群众自主体验、探索、感悟文化活动,后者则要通过设置观赏区,比如举办文艺汇演、摄影展、书画展等,引导群众一边观察一边感知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公益性原则

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群众文化活动属于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益性特点。我国当前大部分群众文化活动都是由社区、文化馆负责组织策划的,引导所辖区域群众广泛参与,以此来满足群众多元、个性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为了顺利达到上述目标,必须严格遵循公益性原则、均等性原则,依托形式多样、类型丰富的文化活动,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文化、大众文艺知识的普及力度,持续扩大文化影响范围,努力打造有情怀的地方人文环境,增强群众文化自信[3]。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尽管群众文化活动可能会带来一定经济效益,但组织策划人员应当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举例来说,应当给予参与文化活动的群众一定的生活物资或者物质激烈,杜绝以任何理由向群众收取费用,以吸引群众参与、丰富业余生活为落脚点,防止群众文化活动的公益属性弱化,演变为商业属性的营销活动。

(三)创新性原则

部分地区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时,没有对文化活动的形式进行及时创新,单一的文化活动也导致群众参与热情有所弱化,难以顺利达到活动目的。新时期背景下,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及策划人员应当给综合考量群众需求,有意识地对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展开合理创新,积极发挥网络空间的效能,除了在线下组织活动之外,将线上活动与之结合起来,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活动组织形式,让群众碎片化时间得到充分利用[4]。与线下活动相比,线上活动的时效性更强,而且对于时间和空间没有硬性要求,能够很好地吸引群众注意力,组织策划人员只需要从活动标题、内容入手展开精心设计即可,适当引入短视频加强活动宣传,激发群众参与的内在动力。另外,文化活动创新应与当地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北方艺术讲究气氛热烈、规模宏大,南方艺术则讲究沉郁顿挫、意象精警,组织策划人员应围绕各地文化特点进行合理创新,确保与群众文化取向高度统一,防止出现文化“水土不服”现象。

三、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策划的实践策略

(一)完善活动机制

群众文化活动不论是服务对象还是涉及范围都十分广泛,因此组织策划起来难度较大。为了保证群众文化活动顺利有序展开,取得预期效果,相关部门需要认真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对活动的管理机制、组织策划流程加以完善,以便活动高效保证的落地。相关部门在组织策划群众文化活动期间,应当率先安排专业能力过硬、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专业人才组成独立的机构,专门负责活动组织策划工作,对各自的工作内容、责任范畴作出明确划分,引导全体人员加强沟通、通力合作,协同开展工作[5]。高效规范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策划的先决条件是精准定位活动目标,建议工作人员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等方式,深入调研群众的兴趣偏好,并依托大数据技术对调研结果展开全方位分析,依分析结果确定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及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工作人员还应当围绕群众文化需求,针对性确定活动目标,以此来为后续活动开展提供明确方向。以中老年群体为例,倘若要面向他们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建议将侧重点放在广场文化上,以丰富业余生活、增强身体素质为目标;如果文化活动对象为青少年群体,积极组织书画展览、艺术展演、合唱竞赛等,重点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适当加大文化艺术素养的培养力度[6]。接着,以活动定位及目标为导向,精心策划活动执行方案、梳理活动细节、确定活动宣传方式等,总而言之就是要让活动内容足够细化,且具备可行性、实用性,以有效指导活动执行。同时,联合相关部门研讨方案、共享信息,根据客观条件、群众需求对方案细节作出灵活调整。

(二)整合当地资源

各地区及民族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具他特色的地方文化、风土人情,这些均为群众文化组织策划提供了资源支撑。为了彰显出群众文化活动的地域特色,除了要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还需要重视整合当地文化资源,将其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中,进而实现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弘扬,进一步强化当地群众的文化传播意识。在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期间,应当深入到基层群众中,与群众共同探索当地特色文化,或者询问相关专家、学者,从当地特色文化中提炼文化要素,有机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中,奋力打造群众满意的文化活动,深化群众对本土文化内涵的认知[7]。比如山西吕梁市的民俗剪纸被列入国家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当地的群众文化活动就可以以剪纸为主,开设剪纸课堂、组织剪纸竞赛、举办作品展览等,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东北地区群众则更加喜好秧歌,社区可以设置“扭起大秧歌,和谐邻里情”为主题,组织秧歌大赛活动,一方面能够活跃社区群众文化生活、打造社区邻里和谐文化品牌,另一方面也能加强社区居民联谊互动能力,让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文化的创造主体是人,最终也会服务于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应当严格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原则,用心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所想所需,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文化氛围,重视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促使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长效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抓住关键节点

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应当抓住传统节日的契机,通过组织相应的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祥和的节日氛围,大力丰富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切实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在春节到来之际,组织策划写春联、贴窗花、画“福”等民俗活动,以此来繁荣当地文化事业;在七夕节期间,以“不七而遇,满心欢夕”为主题,组织策划情歌对唱、牛郎被织女等活动,让传统节日在新时代重新焕发光彩,有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讴歌美好爱情,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爱情观、婚恋观,促进现代家庭和睦健康;在端午节期间,以“艾香端午邻里和”为主题,组织包粽子、包饺子、健康知识讲座、旱地龙舟赛等活动,带领群众深入挖掘、传承、创新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使之与现代社会有机融合,为传统节日注入新的活力,引导群众认同、喜爱、过好传统节日,进一步增强社区凝聚力[8]。传统节日是我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对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组织策划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必须紧紧把握好传统节日这一时间节点,依托主题节日活动,带领群众对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展开全面挖掘,唤醒群众的文化记忆,同时还需要将传统文化、新时期文艺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目的在于赋予群众文化活动更多的时代性、新颖性,使之更加生动立体、富有吸引力。

(四)创新组织形式

在组织策划群众文化活动时,除了传统的线下活动形式,还需要努力打造线上文化服务阵地,将线上、线下结合起来,依托电视台、网络空间、微信公众号等渠道,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优质的文化活动体验。在传统节日即将到来时,由当地文化馆发挥主导作用,尽快搭建完善的文化交流展示平台,依托该平台举办“我讲你听”非遗故事活动、“我们的中国梦”群众文艺展演活动、“迎春贺信念”群众书法摄影展活动、线上知识答题活动等,促使群众在线上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活动体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9]。在线下活动方面,可以以“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将文化送入千家万户,具体到实践中需要安排广大文化志愿者,将优秀书画作品送到基层;以“一直万象”为主题举办画展,着重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光辉历程,引领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爱党爱国的情怀;定期组织“阅读悦幸福,书润千万家”或者“亲子同阅读”活动,在城市内开设汽车图书馆,供群众根据需求阅读打卡,让城市内充满浓郁的书香气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的同时,要严格落实导向性原则,选择积极正能量的项目,杜绝腐朽文化、落后思想的侵入,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群众文化活动的思想性。在活动结束之后,全体工作人员应当就本次活动组织成效展开全面反思,分析其中存在的缺陷及问题,整理经验、总结教训,在此基础上共同研讨解决办法,梳理下次活动的组织思路,这样就能让群众文化活动越办越好。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自信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受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积极影响,当前各个地区越来越重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相继投入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中,力求让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切实满足群众的多元个性精神需求。常态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有助于满足精神需求、增强身体素质、提升思想素质、促进社会稳定,有关部门应深刻认识到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策划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严格遵循群众性、公益性、创新性的基本原则,通过完善活动机制、整合当地资源、抓住关键节点、创新组织形式等策略,将群众文化活动落实落细,在城市内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策划群众活动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六小”活动
本刊特别策划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