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美育的现实之困与化解之路
2024-03-19唐付丽范伊娃
唐付丽 范伊娃
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体育美育教育”。然而,目前乡村小学美育面临着多方面挑战,笔者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乡村小学美育的困境。众所周知,乡村小学美育一直面临师资不足、课程旁落、社会轻视、学生兴趣遮蔽等难题。
首先,专业美术教师缺乏。由于人口流失,乡村学校规模变小,很多乡村学校缺乏专业的美术教师,使得美育难以开展。
其次,美术课程形同虚设。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学校过度关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和升学率,导致很多学校不开设或减少美术课程,美术课程往往被其他学科挤占,其后果是学生在艺术领域的发展受限。
再次,社会与家长轻视美术。由于受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一些家长普遍认为美育与提高学业成绩无直接关系,他们更倾向于支持孩子学习与应试教育紧密相关的科目。这导致社会对美育不重视,资源投入不足,包括必要的教学设施和艺术材料投入。同时,这也致使学校对儿童的创造力和审美力培养不足,学校乡土美术特色淡化。
最后,学生美术兴趣被遮蔽。由于家庭、教师与同伴的种种压力和限制,学生在美术课程和活动中往往缺乏选择性,他们更倾向于追求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对美术课程的兴趣低迷。
这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与全面发展,也可能失去乡村文化振兴的宝贵资源与动力。
乡村小学美育的应对策略。以“四有好教师”为指引、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遵循,笔者提出化解乡村小学美育困境的策略。
第一,提升乡村教师美育素养。针对专业美术教师数量少、质量不高的难题,唯有提升乡村全科教师的美术素养才能化解。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工具,通过主题培训、问题研讨、案例示范,使乡村教师了解美育新动态,把握新课程标准和美术新技法,提高全科教师的美术素养。
第二,监督美术课程的落实。针对一些美术课程形同虚设的情况,应明确教学内容和评估标准,建立乡村美育监督机制,以对美术教师素养、美育课堂质量等进行观察,确保教师按照标准有序地进行美术教学。
第三,激发学生美术兴趣。针对乡村小学生对美术兴趣不高的现状,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建立个性化、游戏化、乡土化的乡村美术教学体系;设计富有趣味性、启发性和民主性的美术教学计划,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例如艺术家故事、实地考察等,营造轻松活泼的美育氛围,促使学生深刻体验美术的乐趣,并愿意主动学习。
第四,营造重视美育的风气。针对乡村社会与一些家长对美术重视不足的问题,可通过学校、家庭和社区的紧密合作,建立美术教育共同体,以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讲座等形式,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合力,让家长亲身感受美术魅力,提升其对美育价值的认识。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使学生审美素养、乡风文明与和美乡村协同发展。
第五,搭建城乡美育共享平台。针对乡村小学美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建立高校乡校对接机制,将高校的优秀美术教育师资与资源引入乡村小学;建设城乡伙伴学校,助推城乡小学美育对话与交流;促进地域优质美育资源共享,推动乡村学生在美术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可以结合实际建立“乡村美育工作室”,与乡村教师共同研发符合乡村小学实际和学生特点的美术课程与教学设计;选育“乡村美育工作室”带头人,定期组织高职院校师生,开展美育支教,向乡村小学输送专业的美育理念与方法;充分利用民间“非遗”美术元素,将其融入美育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承民间美术,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意识、创造能力和家國情怀。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乡村小学全科型教师美术素养培养的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ZJGB202112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