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心健康为支撑,助职初教师展翅
2024-03-19靳娟娟
靳娟娟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一批又一批知识青年加入学校教师队伍,成为教育系统的新生力量。然而,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入职场的青年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和承受职业发展的压力,在职业生涯初期往往面临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青年职初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还可能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成为制约他们职业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因此,关注并解决青年职初教师的心理问题,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壓力是青年职初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始作俑者”。
初入职场的青年教师是教学的主力军,需要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管理工作,但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专业技能,他们往往担心自己的能力和专业素养不能完全胜任工作。为了确保课堂教学质量,他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课。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强度的工作模式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职业压力。同时,青年教师还面临着学校或家长的高期望、复杂的学生管理工作等,这些工作带来的压力和问题是他们在学生时代所未曾完整体验过的。如果再加上学校工作环境的不利因素,如教学资源匮乏、支持指导不足、同事缺乏合作精神等,就会使得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感受到强烈的挫败感和无助感,进而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负性情绪是青年职初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即时炸弹”。
大多数青年职初教师是接受过高层次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个人成就动机强烈,求胜心切,渴望获得领导的认可和学生的爱戴,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个人的能力。同时他们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往往对困难估计不足。作为职场新人,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承受能力弱、思考问题的角度尚不全面,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自信心和自尊心易受到打击,从而产生负面情绪和偏激的心理。在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时,一些青年教师难以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并且可能会因为情绪波动而影响教学质量和与学生的关系,甚至导致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第三,角色失调是青年职初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最大隐患”。
青年职初教师面临的第一关是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风格。但在此过程中,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职业身份和角色产生困惑,并伴随着自我怀疑和迷茫,甚至出现角色适应不良、角色认同危机等问题。同时,他们也是多重角色的承担者,总是以不同方式在个人需要和社会期望之间作出权衡和选择,在不同角色同时向其提出各种要求,或其承担的某一角色内部规定的各种行为规范之间不相容,角色行为与角色期待难以协调时,难免会出现各种角色矛盾与冲突。如父母既希望教师严格要求,但又能与自己的孩子友爱相处;社会要求教师既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又要“因材施教”为某类学生进行适当调整,不一而足。
此外,青年教师承担着较多的与教学无关的“行政琐事”“指令性任务”,对于不擅长处理行政事务的青年教师来说,这种“双肩挑”的角色失调与冲突是一种重要的压力源,并让他们产生工作认知负荷,意即,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个体的日常生活,个体想要极力抵抗但无法控制,这种强烈的冲突会使其感受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
教育不仅需要教师的教育情怀和牺牲精神,更要以教师的身心健康作为支撑。针对上述问题,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求解——
一是合理化青年职初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增强制度性保障。
压力是导致青年职初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恶化的首要因素,因此,学校应对职初教师的工作强度加以明确。
教师职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投入工作量和产出工作量不对等,甚至前者远远高于后者。如果仅从产出量来衡量其工作强度,可能会超过教师的可承受限度,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身心损耗。因此,需要建立教师工作强度的度量方式和标准,可以从其工作的时间属性(饱和度)、工作内容的结构属性(教学科研与非教学科研任务)、身心损耗属性(健康、卷入度)、负荷属性(态度、意愿与倾向、自我感知)等维度进行测量,有效衡量青年职初教师的工作压力。在明确了工作强度的基础上,按需调整青年职初教师的工作压力。在非教学类工作任务方面,为青年教师“减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身教育教学;而在教学与科研等专业领域为其“增能”,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自我效能感。
此外,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清晰的工作职责,是减少职业适应期青年职初教师的角色失调、工作倦怠等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方法。学校可以通过制度性安排(如师带徒、团队教研等),帮助青年教师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实际上,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承受更多的责任与压力。教师是对社会、对家长、对下一代成长高度负责的职业,因此,在切实关注和支持青年职初教师的同时,呼吁全社会关心、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对他们予以更多的理解与关怀,使教师有足够的心智和体力来支撑传道、授业、解惑的艰辛工作,更有健康、阳光的心理来积极承担“灵魂工程师”的神圣使命。
二是提升青年职初教师的情绪管理与调适能力。
让教师摆脱情绪化的困扰,恢复内心秩序的平衡与稳定,才有可能使他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建立正确的认知,即从角色失调到角色认同,这是教师情绪情感问题应对的第一步。同时,根据情绪ABC理论,情绪并非由导致情绪发生的诱发事件直接引起,而是通过个体对这一引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因而改变原有认知,建立新的情绪认知,是调适不良情绪的有效途径,即从承认教师角色到接受教师角色,这是第二步。
基于情境性认知的视角,研究发现,教学情境可作为一种情境性线索诱发教师更好的情绪自动调节效果,使之保持更稳定的情感状态。因此,通过入职教育与各种培训、培养,引导教师建立正确的角色觉知,提高情绪调适能力,恢复身心机能的平衡与稳定,是防止青年职初教师不良情绪和行为偏差产生、泛化、蔓延的有效方式。
此外,青年教师还可以学习各种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转变认知或认知重评等,帮助自己缓解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是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角色认知。
首先,青年职初教师要正视自身的问题,遇到问题先从内在找原因,工作的不顺与不满,可能是自己还没有完成角色转变和角色适应,抑或经验不足、能力不够,而并非一味从他人或外部寻找原因。在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职责的教师应走在学习的前沿,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更新能力。因此,青年职初教师要以持续的学习解绑专业压力,以合理的自我纾解提高心理韧性,以职业认知的拓展提升生涯适应力。
其次,青年职初教师要正视职业角色的特点,建立正确的职业期望,确定合理的角色承担,了解自己事业发展的可能性与局限性。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主动换位思考,了解和体验他人对该角色行为的感受,从而调整、修正自己的角色行为。教师平日的工作任务繁多,不同角色之间容易出现冲突。与角色冲突相反的情况是角色协调,它是解决角色冲突的有效方法。角色协调首先要解决心理紧张问题,因为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角色冲突,都会产生心理紧张。只有心理紧张消除了,职初教师才能在社会舞台上顺利地扮演自己应扮演的角色。
减少和消除心理紧张,具体可采取以下几种反应方式:合作,即改变产生心理紧张的外在事件,对某一角色采取合作的态度和行动;转移,即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一角色,忽视其他矛盾的角色期望,以此减少心理紧张;顺应,即改变相互矛盾的角色观念,采取灵活的态度,正确对待所面对的角色冲突。
总之,教师正确的“角色定位”、自主成长思维的形成,是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也是使自身成为拥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自我立法者”及不良职业角色和从业心理的“自我纠正者”的基础。